鸡养殖中流行性疫病的情况调查
2016-03-08姜文茹黑龙江省泰来县畜牧兽医局162400
姜文茹 黑龙江省泰来县畜牧兽医局 162400
鸡养殖中流行性疫病的情况调查
姜文茹黑龙江省泰来县畜牧兽医局162400
1 鸡养殖疫病情况
近年来,随着养鸡规模的扩大,也导致了频率高、流行广、治愈难的流行性疫病的蔓延,不仅给养殖者造成经济损失,而且也会使鸡的市场产生波动。
比如有些鸡群的产蛋量本来在高峰期或者处于上升期,但是却突然出现了急速下降,或者高峰产蛋后下降迅速。尤其是300日龄以上的产蛋鸡的产蛋率下降幅度在45%左右,下降周期在一周左右,并且出现呼吸道症状,有死亡现象,按常规慢性呼吸道感染情况治疗无效。病鸡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排绿色稀便,打呼噜,持续3~5天产蛋量开始迅速下降。蛋品质较差,蛋色变浅,软壳蛋、沙皮蛋较多。实验室剖检发现在肠道、淋巴结和鸡腺胃等处有出血现象。经专家综合评定,最后诊断为非典型新城疫和禽流感(H9)混合感染。
现在多个养鸡场普遍出现的是30日龄后的鸡群由于支原体和大肠杆菌的继发感染,导致蛋鸡的死亡率较高。肉鸡一般在7日龄后普遍采用冻干苗和灭活苗,即使发病也是非典型的,死亡率不高。对于14日龄的鸡群,按照一般的免疫程序要做法氏囊苗免疫,但是20日龄的鸡群需要用禽流感疫苗,属于灭活苗。普遍在用苗10日后开始发病,灭活抗体产生一般在半个月左右。这期间正是抗体水平上升期,引发的禽流感疫病几率很高,而由此引发的其他感染还有大肠杆菌和支原体等。
2 疫病出现的原因和防治对策
(1)由于饲料的营养元素调配不均,导致蛋白能量比例失调,以及必需维生素缺乏,使鸡群的免疫力下降而易感染疾病。经常更换鸡饲料,使用劣质饲料,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差异过大,导致鸡群不适应而产生不良反应。饲料的粒度发生变化,导致鸡群的适口性变差,进食量降低,导致鸡群营养不良,抵抗力降低。防治措施是减少饲料中的添加剂含量,适量增加蛋白质和纤维物质,保证鸡的产蛋和营养需要。
(2)气候对鸡的身体机能造成很大影响,尤其是在春冬两季。因为气候不稳定,雨雪天气较多,此时要注意适度调节鸡舍内的温度,鸡舍中一天之内的温差不能超过8℃,否则会影响鸡群的正常生产和生长。适时补充光照,不能只注重光照时间,也要兼顾光照强度。比如鸡舍内灯管的强度要适度,并定期对灯管进行清洁,以免影响光照强度。
(3)鸡舍的通风、卫生和消毒。如果鸡群的养殖密度过大,而又没有适度通风,会造成二氧化碳和氨气等有害气体大量蓄积,容易使鸡患呼吸道疫病,还为疫病的传播提供了条件。所以不同日龄、体质和公母鸡要分群饲养,使鸡舍和设备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育雏前1周育雏器温度为32~35℃,以后每周降低2℃左右,直至降到20℃。鸡舍的相对湿度以65%~70%,产蛋鸡为60%~65%。同时注意通风换气,在保证温湿度的前提下,要求通风良好,尽量控制有害气体的蓄积。
(4)注射的疫苗不是从正规制药厂购买的,有些疫苗或者药物已经过期失效,或者在运输过程中保存不当,光照过长,温度过高等都会对疫苗产生影响。这些不合格疫苗对鸡群的自身机能都会造成巨大的伤害。经调查,大部分养殖场都习惯使用中等毒力或中等偏强毒力的疫苗,但是这种疫苗对法氏囊的早期有损伤,有些损伤甚至是不可逆的。疫苗选择、免疫方法和免疫剂量不当,均会造成鸡只以后的免疫抑制。另外应激因素会造成鸡群受惊,对鸡群的生长有不利影响。为了让鸡群能安静生长,最好将鸡群分区、分层管理,不能在鸡舍内随意堆积不利于鸡群生长的东西,保证好每只鸡有良好的生存空间。
3 结语
如果让鸡群能够正常生长和生产,首先就应该建立养殖场安全完善的生物保护体系。并根据鸡群的临床状况以及当地的疫情,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建立相应的免疫检测机制。对鸡群对症下药,进行正确有效的防治。在鸡群发病时,除了根据临床状况紧急进行药物接种外,还要在饲料中适当添加药物以及需要补充的营养元素,合理控制鸡舍的生存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