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羊布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控

2016-03-08刘雪强陈红兵山西省沁水县郑庄畜牧兽医中心站048200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6年9期
关键词:睾丸炎布病公羊

刘雪强 陈红兵 山西省沁水县郑庄畜牧兽医中心站 048200

羊布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控

刘雪强陈红兵山西省沁水县郑庄畜牧兽医中心站048200

羊布氏杆菌病是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羊感染后,以母羊发生流产、不孕和公羊发生睾丸炎为主要特征;人患病后也会引起生殖器官和胎盘发炎、流产、不育和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症,常见波浪热、多汗、关节痛和肝脾肿大等症状。

羊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其流行不仅制约着我国养羊业的经济效益,也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笔者就该病的流行诊断与防控措施介绍如下。

1 病原

该病的病原为布氏杆菌,存在于病羊的生殖器官、内脏和血液中。该菌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在干燥的土壤中可存活37天,在粪尿中可存活45天,在乳内可存活60天,在冷暗处的胎儿体内可存活6个月。1%来苏尔、2%福尔马林和5%生石灰水15分钟可杀死病菌。

2 传播途径

羊布病在临床表现上不明显,但怀孕母羊最容易引起流产或死胎,排出的羊水、胎盘及分泌物中存有大量菌体,有很强的传染力。病羊排菌可长达3个月以上。羊布病最具有传染性,在人和羊的接触中,如果服用了污染的奶或肉,或吸入了含菌的尘土,或病菌进入眼结膜等,均可导致感染。

羊布氏杆菌能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生殖系统黏膜及损伤甚至未受伤的皮肤,以及病羊或带菌羊等多种途径传播,蜱类叮咬也可传播该病。如牛羊混群放牧,可发生牛、羊布氏杆菌的交叉感染。人在接触感染病羊的分泌物、体液和尸体过程中,或食入污染的肉、奶等而被感染,但人传人的现象较为少见。

3 发病特点

布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羊及带菌动物,受感染的怀孕母羊最具危险性,当发生流产或分娩时,随胎儿、胎水和胎衣排出大量病原。布病主要是通过采食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再经消化道感染。经皮肤、黏膜、呼吸道以及公母羊交配也能感染。布病不分性别、年龄,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母羊较公羊的易感性高,性成熟极为易感,消化道是主要感染途径,也可经配种感染。一旦羊群感染布病,首先表现为孕羊流产。开始仅为少数,以后逐渐增多,严重时可达半数以上,多数病羊流产一次。布病老疫区母羊患乳房炎、公羊患睾丸炎的较多,而且不易治愈。

4 临床症状

多数病羊呈隐性感染,不表现症状,临床症状只表现出流产。流产前患羊的食欲减退,口渴,萎顿,阴道流出黄色黏液。流产一般在怀孕后的第3~4个月发生,而且流产母羊多数胎衣不下,继发子宫内膜炎,影响受胎。有时布病羊患有关节炎或滑液囊炎导致跛行。有时公羊发生睾丸炎,睾丸上缩,行走困难,食欲不振,弓背,消瘦,不能配种。有时母羊患乳房炎,乳汁结块,乳量减少,乳腺组织结节性变硬。少部分病羊发生角膜炎或支气管炎。山羊患病后流产率较高,在40%~90%之间,有的羊流产2~3次,多数羊流产后仍可怀孕产羔。

5 防控措施

布病无特效药物和治疗价值,一般不予治疗。本着“自繁自养,预防为主”的原则,不轻易从疫区引进种羊,并采用消毒、预防、检疫、免疫和扑杀等综合措施。养羊场要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圈舍要经常清扫,保持卫生清洁、通风良好。转群或出栏后,必须对污染的用具和场所进行彻底消毒;储粪场的羊粪中常含有大量细菌及虫卵,可采用堆积发酵法集中处理。对流产胎儿、胎衣、羊水和产道分泌物要立即深埋,作无害化处理。布病凝集反应呈阴性的羊可用布氏杆菌猪型2号弱毒苗或羊型5号弱毒苗进行免疫接种。羔羊每年断乳后进行一次布氏杆菌病检疫。成年羊2年检疫一次,对检出的阳性羊要扑杀处理,不能留养或给予治疗。对新生羔羊经检疫呈阴性的,可用“猪2号弱毒活菌苗”饮服或注射。其他羊群不论大小每只羊饮服500亿活菌,或以每只羊25亿菌苗作肌内注射。羊群受感染后不予治疗,发病后用试管凝集反应或平板凝集反应作羊群检疫,发现呈阳性或可疑反应的羊均应及时隔离,就近扑杀作无害化处理,严禁与假定健康羊接触。

猜你喜欢

睾丸炎布病公羊
提高种公羊繁殖力的几项措施
睾丸炎和附睾炎的区别
腮腺炎与男性不育
引种牛羊时布病防控策略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蒙药治疗老年性布病81例疗效观察
治疗急性睾丸炎的中药验方
公羊触篱
吃狼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