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治

2016-03-08杜贵柳福建省大田县畜牧兽医水产局366100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6年9期
关键词:商品猪耳病致病性

杜贵柳 福建省大田县畜牧兽医水产局 366100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治

杜贵柳福建省大田县畜牧兽医水产局366100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以成年猪生殖障碍、早产、流产和死胎,以及仔猪呼吸异常为特征的传染病。本文针对该病的诊治方面进行探讨,供同行们参考。

1 流行病学

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发病猪和带毒猪,病毒由病猪的鼻腔分泌物、唾液、乳分泌物、尿液和种公猪精液中排出,常存在于圈舍、用具、饲料和饮水中,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播和病猪接触传播。该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对高温、紫外线和多种消毒药敏感,容易被杀死。热稳定性差,56℃存活15~20分钟,pH值高于7或低于5时,感染力减少90%以上。呈区域性流行,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高温高湿季节发病明显增加。不同日龄、不同品种的猪均可感染发病。该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该病主要导致免疫抑制,所以常伴有其他细菌病毒混合感染。

2 临床症状

病猪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41~42℃),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卧地不起,皮肤发红,眼结膜炎、眼睑水肿;气喘、咳嗽、流鼻涕,便秘、腹泻等消化功能紊乱;部分病猪后躯无力,不能站立或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

3 病理变化

胸腔、腹腔内有大量黄色积液和纤维性渗出物,呈现多发性浆液炎、纤维素性胸膜炎和腹膜炎;肺脏大面积充血水肿;腹股沟淋巴结和肺门淋巴结明显肿大;部分病死猪肾脏肿大,呈褐色或土黄色,质地较脆,有淤血现象;脾脏肿大,质脆;膀胱内尿液浑浊呈茶色;个别猪有胃黏膜充血、出血。

4 实验室检查

无菌采集濒死猪扁桃体、肺、淋巴结等病变的组织病料,做病原PCR检测,结果为阳性。

5 鉴别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同时结合实验室检查,可确诊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6 防治措施

(1)做好猪场免疫接种工作。规模场按推荐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散养猪在春秋两季各实施一次集中免疫,对新补栏的猪要及时免疫。规模场商品猪免疫使用活疫苗于断奶前后初免,4个月后免疫1次;种母猪:150日龄前免疫程序同商品猪,以后每次配种前加强免疫1次;种公猪70日龄前免疫程序同商品猪,以后每隔4~6个月加强免疫1次。散养猪春、秋两季对所有猪进行集中免疫,每月定期补免。免疫接种时应严格按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技术规范》操作,并定期进行免疫抗体监测,抗体水平不合格时,应尽快实施一次加强免疫。

(2)落实生物安全措施,做好消毒工作。当发生疫病时,要立即封锁疫区,隔离病猪,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疫情扩散;要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严禁引入病源猪;要坚持“全进全出”制度,做好消毒工作,消毒可选用复方戊二醛溶液1∶800倍稀释进行环境、器具和空气消毒;饮水消毒按1∶3000倍稀释。

(3)加强饲养管理和预防保健工作。第一,改善饲养环境,猪舍要保持通风干燥,夏天要做好防暑降温,冬天应注意防寒保暖,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建立良好的饲养环境,减少各种应激反应;第二,保证饲料质量,严禁饲喂霉变和劣质饲料,增强猪群抗病能力;第三,进行合理的药物预防保健,定期做好猪场杀虫灭鼠工作。目前规模养殖场一般采用“四加一”驱虫模式,选用伊维菌素、芬苯达唑、莫西菌素等驱虫药进行定期驱虫。母猪一般在分娩前后各1周,用氟苯尼考500ppm加支原净150ppm或金霉素300ppm,仔猪一般在断乳前后1~2周,饲料中可添加抗生素或提高机体免疫力的辅助性药物,如选用氟苯尼考500ppm加利高霉素来增强仔猪的抵抗力,促进生长;第四,平时在饲料中可添加抗应激药物和免疫增强剂,如黄芪多糖、盐酸左旋咪唑可溶性粉;第五,在饮水中添加葡萄糖、电解多维等,防止继发感染。

总之,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治工作,要遵循“种猪是基础,饲养是保证,疫病防治是关键”的综合措施,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商品猪耳病致病性
商品猪育肥技术要点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猪饲养管理需注意事项
血清驯化在猪蓝耳病防控中的应用
猪蓝耳病(PRRS)综合防控对策
商品猪屠宰检疫中常见疫病症状及处理方法
两种猪蓝耳病活苗单独与同时免疫试验
尿感方清除受感染膀胱上皮细胞胞内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作用
致病性大肠杆菌绿色荧光蛋白标记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PRRS)临床诊断与防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