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人阶级政党需实施正确的国际战略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研究理想社会的原则与实现中国梦

2016-03-08俞良早

关键词:苏俄俄国列宁

俞良早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工人阶级政党需实施正确的国际战略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研究理想社会的原则与实现中国梦

俞良早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未来的俄国革命与西方革命将在革命进程中“相互补充”,而未来的中国革命与西方革命也将“两极相联”,即认为东西方革命将呈现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联系。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国际战略思想制定了苏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国际战略,包括一切以利于巩固工人阶级政权的国际政治战略和利用西方资源发展苏俄的国际经济战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国际战略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中国梦,有着思想启示的意义。

“相互补充”;“两极相联”;理想社会;国际战略;中国梦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东方国家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是客观存在着的事实,是必须引起工人阶级政党高度重视的国际政治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即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在探索人类走向理想社会途径的过程中,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正确认识和处理东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东西方国家之间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关系,阐述了重要的原则及理论。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还就苏维埃政权实施正确的国际战略,运用西方的资源以利于苏维埃国家事业的发展,阐述了重要的原则及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阐述的原则及理论,对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中国梦,有着借鉴和思想启示的意义。

一、东西方国家的社会发展在“相互补充”的过程中得以实现

东西方国家的社会发展在“相互补充”的过程中得以实现这句话,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82年俄文版序言》中所说的。它反映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俄国社会发展与西方社会发展相互关系的思想,即作为东方国家的俄国与西方国家在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以及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思想。

19世纪中期以后,俄国的民主主义思想家以及民粹主义革命家提出,俄国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长期的、充分的发展,不依靠无产阶级的力量,在推翻沙皇制度的革命胜利后,即可在“农村公社”的基础上走向社会主义制度。马克思、恩格斯针对民粹主义者的观点提出,如果俄国要缩短资本主义发展的进程,以“农村公社”为基础走向共产主义社会,那么要求俄国马上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推翻沙皇制度;而且要求俄国的民主革命产生推动力,促进西方国家爆发社会主义革命;西方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后,为俄国树立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榜样,向俄国提供援助——即所谓俄国革命与西方革命“互相补充”,俄国才能缩短资本主义发展的进程,在“农村公社”的基础上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这就是他们在《〈共产党宣言〉1882年俄文版序言》中所说的:“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么现今的俄国土地公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1]251这里所表达的思想,就是东西方国家的社会发展在“相互补充”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思想。恩格斯1894年在《〈论俄国的社会问题〉跋》中,进一阐述了上述思想。他说,俄国的革命者希望在“农村公社”的基础上走向共产主义社会,希望俄国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进程走在西方的前面,一般说来,是不太可能的。同时恩格斯指出,如果西方先于俄国建立了财产公有的制度,实现了共产主义社会,俄国以及其他刚刚踏上资本主义道路而仍然保存着氏族制度残余的国家,则可以利用公社所有制的残余和与之相适应的人民风尚作为强大的手段,大大缩短自己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程,从而避免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时不得不经历的苦难。他郑重提出:“这方面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是:目前还是资本主义的西方作出榜样和积极支持。只有当资本主义经济在自己故乡和在它兴盛的国家里被克服的时候,只有当落后国家从这个榜样上看到‘这是怎么回事’,看到怎样把现代工业的生产力作为社会财产来为整个社会服务的时候——只有到那个时候,这些落后的国家才能开始这种缩短的发展过程。然而那时它们的成功也是有保证的”,“这不仅适用于俄国,而且适用于处在资本主义以前阶段的一切国家”[2]443。在恩格斯的思想认识中,西方建立起共产主义社会,向落后的俄国以及其他落后国家树立起榜样,并且西方共产主义社会或者社会主义社会向俄国以及其他落后国家提供积极支持,体现出西方社会发展对东方落后国家社会发展的“补充”作用,东方落后国家才能缩短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进程。这里他强调的是西方社会发展对于东方的“补充”作用。

这一时期,恩格斯还高度重视俄国革命对西方革命的促进作用。1890年2月,他在《俄国沙皇政府的对外政策》一文中指出,世界上的两大军事阵营已经形成,它们正在准备着一场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战争。能够阻止这场战争的是俄国国内发生的推翻沙皇制度的革命。如果沙皇政府被推翻,俄国放弃了传统的侵略政策,德国政府将失去一切反对法国的同盟者,因为这些同盟者是受到沙皇俄国的威胁才投入德国怀抱的。“法国将摆脱由于和沙皇结盟而陷入的那种无可奈何的反常的处境”,那种将整个欧洲变成兵营并且迫使人们“把战争当作救星”看待从而疯狂地进行军备竞赛的各种借口也将消失。他写道:“而这样一来,西方就有可能不受外来干扰地、一心一意地致力于自己当前的历史任务:解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冲突和把资本主义社会改造为社会主义社会。”[3]56他还写道:“正是由于这些情况,整个欧洲,特别是西欧的工人政党,关心着,深切地关心着俄国革命政党的胜利和沙皇专制制度的崩溃。”[3]57他的意思是,俄国的革命将推翻沙皇制度,消除世界战争的危险,从而有利于西方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发生和胜利。近代以来欧洲的政治事变证明,一个国家的革命会产生一种冲击力或影响力,推动相邻的国家爆发革命。由此看,俄国爆发的推翻沙皇制度的革命无疑会推动西方的社会主义革命。所以恩格斯写道:“俄国的革命还会给西方的工人运动以新的推动,为它创造新的更好的斗争条件,从而加速现代工业无产阶级的胜利。”[2]450在以上这些地方,恩格斯所强调的是俄国革命对于西方社会主义革命的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

1853年,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提出了中国革命及社会发展与西方革命及社会发展“两极相联”的思想。所谓“两极相联”,即两个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意思。它是辩证法特别是唯物辩证法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和观点之一。当时的中国,处于清咸丰王朝的统治之下。劳动人民遭受着封建主义的残酷压迫和剥削,遭受着帝国主义的掠夺和杀戮,无以聊生,痛苦不堪。在此情形下,人民反对压迫和剥削的武装斗争风起云涌。如太平天国起义、广东天地会起义、湖南武冈农民起义,以太平天国起义影响最大。在大体与此相同的时期,在西方,经历了第三次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即1848年欧洲革命。这场革命风暴虽然过去了,但是革命的火种依然闪烁光芒,新的革命高潮必定到来。针对中国国内席卷着太平天国革命而西方潜伏着新的革命风暴的事实,马克思在《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一文中写道,德国哲学家黑格尔高度重视和竭力推崇“两极相联”的方法和观点,把它视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演进的奥秘和基本规律,“‘两极相联’是否就是这样一个普遍的原则姑且不论,中国革命对文明世界很可能发生的影响却是这个原则的一个明显的例证”[1]690。可见,马克思在这里明确认定,中国革命与西方革命的关系,就是所谓“两极相联”的关系。

对于中国革命与西方革命“两极相联”的含义,马克思作了这样的解释:“欧洲人民下一次的起义,他们下一阶段争取共和自由、争取廉洁政府的斗争,在更大的程度上恐怕要决定于天朝帝国(欧洲的直接对立面)目前所发生的事件,而不是决定于现存其他任何政治原因,甚至不是决定于俄国的威胁及其带来的可能发生全欧战争的后果。”[1]690马克思在这里提示我们,原来人们认为如果欧洲再次发生革命的话,极有可能是由于俄国的威胁、全欧洲战争或其他政治事变的结果。现在从太平天国起义的事实中可以得出另一个结论,这就是,它不是人们想象中的结果,下一次欧洲能否发生革命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中国(天朝帝国)目前所发生的事件。上述马克思的话语,肯定了中国革命这一“极”对于西方革命那一“极”的影响作用和促进作用。

对于上述问题,马克思作了具体的分析。英国需要开拓新市场或者扩大旧市场,可是它在中国的市场面临缩小的趋势。英国向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是棉纺织品和毛纺织品,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主要是茶叶。可是,1853年英国采购茶叶的情况不容乐观,主要是英国严重缺少收购茶叶的资金,特别是缺少真金白银。由于中国发生了太平天国革命,民众恐惧乱世,纷纷抢购黄金贮藏,而使黄金的价格上涨了25%以上,白银同样难以寻觅。这样,英国商船无白银向中国交纳关税,更无白银购买茶叶。当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在中国市场上采购茶叶需要金银的时候,却缺少金银。由于缺少金银而交易难成,时间一长必然造成茶叶的价格上涨。马克思针对这种情况指出:“中国人虽然也同革命震荡时期的一切人一样,愿意将他们手上全部的大批存货卖给外国人,可是,正像东方人在担心发生大变动时所做的那样,他们也会把他们的茶和丝贮存起来,非付给现金现银是不大肯卖的。因此,英国就不免要面临这样的问题:它的主要消费品之一涨价,金银外流,它的棉毛织品的一个重要市场大大缩小。”[1]694这里,马克思的意识显然是说,由于中国的革命,民众抢购黄金和白银贮藏,英国商人弄不到金银购买茶叶,最终的结果是英国在中国的市场大大缩小。同时马克思又指出,英国面临中国的茶叶涨价和市场缩小的时候,正是西欧发生歉收和肉类、谷物以及其他一切农产品涨价的时候,各种原因凑合在一起,将导致英国爆发经济危机。他说:“可以有把握地说,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今工业体系这个火药装得足而又足的地雷上,把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引爆,这个普遍危机一扩展到国外,紧接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1]695从上述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的思路是:中国革命导致英国在中国市场的缩小,进而导致英国的经济危机,进而导致英国的政治革命和全欧洲的政治革命。由此可见,中国革命对于西方革命确实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马克思研究和阐述了西方的政治事变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促进作用。英国在18世纪末展开了工业革命,法国、德国随后也进行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极大地提升了这些国家的生产力,增强了他们的国力。1840年英国凭借其船坚炮利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这是一场非正义的、侵略性战争,但是它客观上起到了促进中国社会演进的作用。马克思指出:“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经延续了约10年之久,现在汇合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革命;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也不管这些原因是通过宗教的、王朝的还是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推动了这次大爆发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输入名叫鸦片的麻醉剂。满族王朝的声威一遇到英国的枪炮就扫地以尽,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信破了产,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开始同外界发生联系,这种联系从那时起就……迅速地发展起来。”[1]690~691马克思的意思是,英国的大炮使中国清王朝的威信扫地,使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信破产,启发了中国民众的革命精神,推动了中国各地人民的武装起义和反抗斗争。并且它使中国民众开始了同外部世界的联系,认识到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这里所论述的,是西方政治事变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东西方国家社会发展相互关系的思想,以及西方革命与“东方问题”相关联的思想,指明了世界历史演进的基本规律。这个规律的内容是:先进地区、落后地区、强势地区、弱势地区,在发展进程中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它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制定正确的国际战略和策略提供了思想指南。

二、实施一切以利于巩固工人阶级政权的国际政治战略和利用西方资源发展苏俄的国际经济战略

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在领导建设苏维埃国家的进程中,以上述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为指导,制定了苏俄正确的国际战略,包括一切以利于巩固工人阶级政权的国际政治战略和利用西方资源发展苏俄的国际经济战略。

列宁所提出的国际政治战略,内容是着眼于当时的国际政治环境,实施一切以利于巩固苏俄工人阶级政权的方针和政策。在列宁时期,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一直处于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中,面临着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国家发动侵略战争的危险,所以巩固工人阶级政权是各项任务的重中之重。

1918年春,列宁提出,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权不能孤军前进太远,需要巩固政权和等待西方革命的到来。如前所述,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原来的设想(列宁在十月革命时期也持这样的思想),在俄国革命以后,西方会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并且取得胜利。俄国革命只有在西方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后,在得到西方社会主义社会的支持和帮助的条件下,才能继续前进。可是,十月革命胜利后半年的时间里,西方世界尚未发生真正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苏俄工人阶级政权处于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之中,形势十分危险。虽然苏俄实施和平外交政策,通过谈判同德奥集团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但是它面临的危险仍未消除。1918年4月列宁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文中提出,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得到了和平,但是和平不稳固,原因是在东西两面同俄国接壤的、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帝国主义国家里,主战派随时可能占上风,他们跃跃欲试,企图对苏俄发动战争。他写道:“很明显,防御力如此薄弱的我们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处于极不稳固、十分危急的国际环境中。我们必须竭尽全力利用客观条件的凑合给我们造成的喘息时机,医治战争带给俄国整个社会机体的极其严重的创伤,发展国家的经济。不这样做,就谈不到使国防力量真正有所增强。”[4]153在此文的结尾,列宁还写道:“国际方面的情况是非常严重、困难和危险的。必须随机应变和退却;这是等待西欧极其缓慢地成熟起来的革命重新爆发的时期。”[4]186在此文中列宁所表达的思想是:必须看到国际形势方面的严重危险,着力于巩固工人阶级政权,学会随机应变,等待西方的革命。或者说,苏俄无产阶级不可能以一个国家前进得太远。

1918年夏,苏俄历史进入国内战争时期。当时多个帝国主义国家将军队开进苏俄,以武力干涉俄国革命。俄国国内的各种反革命势力得到外国帝国主义者的支持,四处叛乱,攻城夺地,建立反革命政权。苏维埃政权一度面临被颠覆的危险。除几个中心城市以外,大部分领土包括粮食产地被敌人占领。在这样的政治军事形势下,列宁领导俄共(布)和无产阶级建立红军,实行战时非常措施,英勇抗击国内外敌人的军事攻击。他们经过三年艰苦卓绝的国内革命战争,终于取得了战争的伟大胜利。在此过程中,列宁思想和实践集中到一点:保卫和巩固工人阶级政权。

列宁逝世前夕仍然十分清楚地看待苏俄面临的国际政治形势,念念不忘巩固工人阶级政权的任务。如他在最后的文章《宁肯少些,但要好些》中反复地提出,苏俄能不能避免同帝国主义国家在未来发生冲突呢?它能不能支持到西方走向社会主义的那一天呢?还提出:“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呢?显然应该采取这样的策略:为了保住我国的工人政权,为了保持工人政权在我国小农和极小农中间的威望和对他们的领导,我们必须极其谨慎小心。”[5]390显然,在严重的国际政治形势下谨慎小心地保住工人阶级政权,保持工人阶级对农民的领导,保护苏俄这块红色革命根据地,是列宁的国际政治战略思想。可以说,他十月革命后一直坚持这样的国际政治战略思想。

列宁提出的国际经济战略,主要内容是利用西方资源发展苏俄的经济和生产力。具体来看,包括苏俄同西方资本主义展开贸易,借鉴西方国家管理经济的经验,实行租让制以利用西方国家的资本等等。1922年4月10日—5月19日,欧洲20多个国家在意大利的热那亚举行国际经济和财政会议,苏俄派代表团出席了会议。在会议举行前夕,列宁就准备会议上的发言给苏俄代表团的成员提出建议:在发言中简要阐述共产主义观点的同时说明:我们愿意让会议出席者听到“一些非共产党人的话”,并且苏俄代表团要“按照资产阶级的观点提出废除债务的必要性等问题”。他的这些建议的用意是,苏俄代表团少一些意识形态方面的话语,以利于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表进行经济方面的交往与沟通。列宁还起草了《俄共(布)中央给出席热那亚会议的苏俄代表团的指示草案》,其中,他十分明确地指出,苏俄代表团在会议上提出的纲领“应当是资产阶级和平主义的”,是比较能够为资产阶级国家的代表所接受的,因为英国以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表已经提出了许多具有改良主义性质的措施,苏俄代表团的纲领与它们相一致,能够起到缓和紧张局势的作用。同年3月,俄共(布)举行十一大,列宁在党的十一大报告中说,俄共(布)和苏维埃政府欢迎热那亚会议的举行,准备派代表团以商人的身分出席会议,目的是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表谈生意和做生意。只要存在着资本主义国家,苏俄就必须同他们建立正常的经济联系,必须同它们谈生意和做生意。列宁提出,苏俄代表团必须善于同西方资本家做生意。他说:“我们要做生意,他们也要做生意。我们希望做有利于我们的生意,而他们希望做有利于他们的生意。至于斗争将怎样展开,这要看我们外交家的艺术了。”[5]70他把资本主义国家区分为“醉心于武力解决问题的国家”与主张“和平主义”的国家,告诫苏俄代表将它们区别开来,用不同的态度与策略同它们谈生意。他说:“如果一个商人不善于掌握这种区别,不能使自己的策略适应这种情况来达到实际目的,那他就是个蹩脚的商人。”[5]70他还指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最近最迫切、最实际和表现得最突出的利益,是要求调整、发展、扩大同苏俄的贸易,既然存在着这种利益,那么尽管会有辩论、会有争执、分歧各方会有不同的组合,甚至会闹到决裂的地步,但经济利益最终会发生作用的。“苏维埃共和国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正常贸易往来一定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5]71。“我们到热那亚去的实际目的是:扩大贸易,为最广泛最顺利地发展贸易创造条件”[5]70。显然,此时考虑的是苏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问题,因此,列宁关于苏俄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贸易的思想,就是利用西方资源发展苏俄经济的思想。

三、经典作家的理论对于实现中国梦的启示意义

上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如关于东西方社会发展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理论、掌握政权的工人阶级执政党实施正确的国际政治战略和经济战略的理论,对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中国梦的实践具有启示的作用和意义。

如前所述,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俄国的民主革命将促进西方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并走向社会主义胜利,西方社会主义社会建立后将反过来支持俄国,使俄国和其他落后国家能够同西方一起走向社会主义社会。中国革命及社会发展同西方革命及社会发展是“两极相联”即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他们的这一理论对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具有启示的作用和意义。

当前,习近平在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形成和提出了世界多彩、文明包容的思想。2014 年9月,习近平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并发表讲话。他说:“和而不同是一切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世界万物万事总是千差万别、异彩纷呈的,如果万物万事都清一色了,事物的发展、世界的进步也就停止了。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都有自己的本色、长处、优点。”[6]8同年,他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会议上的演讲中还说:“阳光有七种颜色,世界也是多彩的。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7]258他说到的事实是,法国有卢浮宫,中国有故宫博物院,它们展示着千万件艺术珍品,体现了多样的文明成果。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秦俑,墨西哥的奇琴伊察,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代表着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社会文明。习近平提出,必须维护各国各民族文明的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他说:“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7]259在中国历史上,公元前100多年,中国即开辟了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汉代张骞曾两次出使西域,向西域传播了中华文化,也引进了葡萄、苜蓿、石榴、胡麻、芝麻等西域文明成果。唐代与中国通使交好的国家多达70多个。明末清初,中国人积极学习科学技术,欧洲的天文学、医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纷纷传入中国,开阔了中国人的知识视野。这些都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包容性。习近平针对上述事实指出:“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7]262

虽然上述马克思、恩格斯所说俄国革命和西方革命在进程中相互补充和促进,中国革命与西方革命“两极相联”,论及的是革命问题和社会发展问题,可是它包含着人民思想层面的内容,也就是政治文化的内容。只有东方、西方之间政治思想、政治文化相互传播、促进和影响,才可能形成东西方革命相互促进和影响的局面。就这个层面看,上述习近平思想与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在精神上是一致的。前者对于后者具有思想启示的意义。

列宁在十月革命后坚持正确的国际政治战略,它的内容是一切以利于巩固工人阶级政权,或者说价值取向是巩固工人阶级政权。如革命胜利初期要求苏维埃国家不要前进得太远,等待西方革命跟上来,以利于巩固苏俄工人阶级政权。国内战争结束时,他看到世界革命未能直线地前进,西方革命不可能马上到来,要求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国内,实施正确的政策,巩固工农联盟和工人阶级政权。他逝世前夕十分担心,帝国主义国家会不会对苏俄发动新的战争,苏俄工人阶级政权能否坚持到西方发生革命和革命胜利的那一天?他提出,必须实施谨慎小心的方针和政策,千方百计地巩固工人阶级政权。

上述列宁思想或理论对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实践中国梦的实践具有思想启示的意义。当前从国际政治的视角看,影响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巩固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战争的威胁,特别是大国、强国对我国的战争威胁。为了巩固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一是要加强国防建设和人民军队建设;二是要同某些大国之间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三是要做好周边外交工作。关于加强国防建设和人民军队建设,习近平提出了重要的思想。2012年他在有关会议上的讲话中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可以说,这个梦想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富国与强军相统一,努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7]219他还说,坚决听党指挥是强军之魂,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强军之基。根据上述精神,军队正进行着重大的改革,如建立五大战区,成立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与战略支援部队等等。

关于同某些大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习近平也有重要的论述。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访美过程中同美国总统共同会见记者时的讲话中说:“我和奥巴马总统都认为,面对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中美应该也可以走出一条不同于历史上大国冲突对抗的新路。双方同意,共同努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相互尊重,合作共赢,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习近平还指出:“国际社会也期待中美关系能够不断改善和发展。中美两国合作好了,就可以做世界稳定的压舱石、世界和平的助推器。”[7]279在习近平看来,中国梦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是相通的。这是中国同美国之间能够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动力源泉。关于做好周边外交工作,习近平论述了外交工作的指导思想,这就是:“我国周边外交的战略目标,就是服从和服务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机遇期,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努力使周边同我国政治关系更加友好、经济纽带更加牢固、安全合作更加深化、人文联系更加紧密。”[7]297习近平认识到,新中国建立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及此后的党中央领导人,都高度重视周边外交,提出了一系列的战略思想和方针政策,改善和发展了对我国总体有利的周边环境,为当今的周边外交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保持外交大政方针延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运筹外交全局,突出周边在我国发展大局和外交全局中的重要作用,开展了一系列的重要活动,必须创造我国更好的周边环境,有力地保障和促进国内事业的发展和实现中国梦的进程。综上所述,习近平就我国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提出了重要思想,就我国同某些大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提出了重要思想,就我国做好周边外交工作提出了重要思想,他这些方面的重要思想构成了当今中国共产党的国际政治战略思想。这一战略思想的核心内容或者说价值取向,就是巩固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上述列宁的国际政治战略,价值取向是巩固工人阶级政权。这是当时俄共(布)和苏维埃政权重中之重的任务,是决定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前途命运的根本性任务。当前习近平以及当代中国共产党的国际政治战略,价值取向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和实现中国梦,这是当前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政权各项任务中的重中之重,也是决定中国工人阶级执政党前途命运的根本性任务。由此看,习近平的国际政治战略思想与列宁的国际政治战略思想在精神上高度一致的。这种一致性体现于它们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政治形势着力于解决巩固工人阶级政权的问题和党的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上。从这种一致性上可以看出前者对于后者的启示意义。

如前所述,列宁所持的国际经济战略,内容是利用西方资源发展苏俄的经济和生产力。具体来看,包括苏俄同西方资本主义展开贸易等。列宁的这一经济战略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也具有思想启示的意义。2013年4月,习近平在有关会议上就发展我国对外贸易说:“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保护主义,愿通过协商妥善解决同有关国家的经贸分歧,积极推动建立均衡、共赢、关注发展的多边经贸体制。”[7]114还说,中国全面履行入世承诺,商业环境更加开放和规范。未来5年,中国需要进口10万亿美元左右的商品。在上述思想的指导下,我国有关部门进行积极的实践,发展了对外贸易。“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大国的地位得到巩固和提升。由于全球市场需求低迷、发达国家“再工业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的影响,国际贸易呈现低速增长态势,我国外贸增速放缓,但仍然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十二五”前四年,货物贸易年均增速为9.7%,高于全球同期4.2个百分点,货物贸易占全球份额由2010年的10.4%上升到2014年的12.4%。服务贸易保持快速发展,服务进出口总额从2010年的3624亿美元增至2014年的6043亿美元,年均增长13.6%,世界排名从第四位上升至第二位[8]。这些成绩是在习近平思想指导下和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取得的。

习近平就中国吸引和利用外资也阐述了重要的思想。他说:“我们利用外资政策不会变,依法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7]114习近平指出:“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提高国际投资合作水平;深化涉及投资、贸易体制改革,完善法律法规,为各国在华企业创造公平经营的法治环境。”[9]132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利用外资水平不断提高,连续23年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十二五”前四年,我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4974.7亿美元,年均增长2.9%,2014年首次位居世界第一。外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利用外资比重达到55.4%,高于制造业22个百分点;2014年中西部利用外资占比达18.1%,比“十一五”末提高了3.1个百分点。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等机构超过2000家,研发、设计、物流等高端环节加快向我国转移[8]。这些成绩也是在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和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的指导下取得的。

综上所述,习近平就中国对外贸易、吸收和利用外资提出了系列的思想。这些思想构成了习近平的国际经济战略思想,此思想与上述列宁的国际经济战略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它们的核心内容都是利用国外的资源包括物质形态的、精神形态的资源,促进本国经济发展。上个世纪20年代初列宁的国际经济战略理论,对于当今人们思想与实践的启示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4]列宁.列宁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5]列宁.列宁全集:第4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6]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4.

[8]人民日报.“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辉煌成就[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http://www.mofcom. gov.cn/article/ae/ai/201510/20151001141237.shtml.

[9]习近平.习近平论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朱建堂]

A811

A

1001-4799(2016)04-0044-07

2015-03-2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资助项目:15ZDA00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14AKS004

俞良早(1951-),男,湖北武汉人,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发展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苏俄俄国列宁
十月革命以后列宁对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启示
列宁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信与疑:鲁迅如何看苏俄
另一种“以俄为师”:民国基督徒苏俄观的转变(1918—1937)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列宁的赠言
纪念列宁
在俄国历史中理解历史俄国
俄罗斯提出俄国式的二元政治模式
《20世纪俄国史》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