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在鱼病防治中的应用
2016-03-08祁俊英黑龙江省林口县水产技术推广站157699
祁俊英 黑龙江省林口县水产技术推广站157699
中医药在鱼病防治中的应用
祁俊英黑龙江省林口县水产技术推广站157699
1 中医“望闻问切”四诊
望。指在鱼病诊断中,注意观察鱼群活动状况、独游情况和体色变化,有无红肿、红点、白膜、溃烂,是否狂游、露鳍、跳跃。看。指看水质、水色、生物种群;看饲料质量和抢食情况等。闻。闻水体气味和饵料气味。问。是向管理人员详细询问相关情况,如投饵、用药、摄食,近几天的天气变化和鱼群的活动情况。切。就是通过化验水质各项指标、镜检、剖检和培养等手段,进一步确诊。
2 辨证施治
一切破坏鱼体正常功能,引起疾病的因素不论是体内生成还是体外入侵,都是病邪。主要为寒、湿、热、燥。不管哪一种疾病,总发生在鱼的某一部位。一定部位的疾病也表现出一定的症状。传统中医学常用表里、虚实、寒热、阴阳来概括疾病的性质,称为“八纲辨证”。治疗上以“寒者热之、热者寒之”,“阴病阳治、阳病阴治、实者泻之、虚者补之”为原则,目的在于调整阴阳平衡,补偏救弊,促使机体恢复平衡,治愈疾病。
3 中草药的“四气、五味”
四气是指中药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寒与凉、热与温性质相同,只是程度差异。有些药物不发生寒热温凉作用,药性比较平和,称为平性。但也有偏凉偏温之性者。寒凉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泻火、滋阴、抗菌、抗病毒和提高抗病能力的功能,是治疗热症的药物;温热药具有祛寒、温里、助阳、补气改善微循环和促进代解的作用,是治疗寒症的药物。五味是指辛、酸、甘、苦、咸五种味道。但有些药物不产生明显的味感,五味中多一个淡味。一般归纳为“辛散、甘缓、苦坚、咸软、淡渗”。就是说,辛味药有发散、行气作用;甘味药,有缓和调节的作用;酸味药,有收敛的作用;苦味药有泻火、燥湿的作用;咸味药有润下、软坚的作用;淡味药有利尿渗湿的作用。气和味是相互联系的,在运用时除掌握共性外,还须认真掌握每一种药的特性。
4 几种常见鱼病的中草药疗法
(1)病毒性鱼病的治疗。大黄按0.5~1.0kg/100kg鱼重的用量与精饲料混合制成药饵,每天投喂1次,3~5天为1个疗程,治疗草鱼出血病效果确实。
(2)细菌性肠炎、赤皮病、烂鳃病的防治。五倍子按1g/m3水体干品用量,将其捣碎放入锅中,加水煮烂后再加入适量冷水,反复用力揉搓成稀糊状,加入冷水搅拌均匀,每天下午1次,全池均匀泼洒,连续进行3天。菖蒲按50kg/鱼体重的用量取汁拌入饲料中投喂。也可用新鲜干净的菖蒲叶按草鱼体重10%的用量投喂。烟叶,每15hm2水面、1m水深,每天用150g,切碎后用开水浸泡2小时,连渣带汁全池均匀泼洒,3天为一个疗程。橘皮,1/15hm2水面、1m水深,用干净橘皮3~5kg,切碎后加入食盐0.5kg,放入锅中旺火煮沸后,小火焖烂,冷却后捣成泥,拌入精料中,制成药饵投喂池鱼,每天2次,3天为一个疗程。马尾松,1/ 15hm2水面用干净、新鲜的马尾松鲜叶15kg,捣细后加水25kg搅拌均匀,全池均匀泼洒。也可按每50kg鱼体重用鲜马尾松叶0.5kg的用量,捣碎后加入食盐50g拌入饵料中投喂。大黄、大蒜、食盐,1/15hm2水面、1m水深,用捣碎的大黄、大蒜各50g,食盐500g,拌入精料中制成药饵,每天投喂1次,3~5天为一个疗程。大蒜,每日每50kg鱼体重用蒜1kg,捣碎后拌入饵料中,投喂池鱼。每天1次,3~6天为一个疗程,可治疗鱼类的肠炎病。柳树叶1/15hm2水面用新鲜干净的柳树叶10~15kg,扎成捆放入池底,待树叶烂后再换1次,可治疗草鱼的赤皮、烂鳃及肠炎病。
(3)治疗无鳞鱼种的纤维黏细菌腐皮病。每千克体重用大黄20kg,以0.3%氨水(含氨量为25%)在常温下浸泡12~24小时,将药液和药渣兑水后,全池均匀泼洒,使水中大黄的浓度达到2.5~3.7mg/kg。
(4)治疗鱼类的原虫病。1/15hm2水面、1m水深,用辣椒粉0.25kg,鲜生姜0.5kg,加水10kg,熬成汤后,再加入15kg冷水,冷却。1/15hm2水面、1m水深,用枫杨树叶20kg,浸泡于饵料台下,能预防车轮虫病。
(5)鱼虱病。1/15hm2水面、1m水深,用山苍子叶50kg扎成小捆,放入池底可治鱼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