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仔猪副伤寒的预防与治疗

2016-03-08高润平山西省临县克虎畜牧兽医站033200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6年8期
关键词:副伤寒出血点猪群

高润平 山西省临县克虎畜牧兽医站033200



仔猪副伤寒的预防与治疗

高润平山西省临县克虎畜牧兽医站033200

在生猪饲养过程中,猪副伤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并且有较高的死亡率,是严重影响养猪业生产的重大疾病之一。本文对一起猪副伤寒病例的诊断与治疗情况做一介绍。

仔猪;副伤寒;诊断;预防;治疗措施

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以急性败血症、坏死性肠炎或慢性、顽固性腹泻的为主要特点。常导致大量的断奶仔猪发病,还往往伴发或继发其他疾病。如治疗不及时,死亡率很高,给养猪业造成很大的损失。

1 病例介绍

我辖区某养猪场2015年11月12日从不同的种猪场购买仔猪65头,购入后混群饲养,该批次仔猪入场后2天进行了猪瘟丹毒胸膜肺炎三联疫苗免疫接种,免疫3天后,猪群突发疾病,并发生死亡。至接诊前已死亡仔猪9头,并有23头仔猪发病,发病率为35.4%。发病后户主曾使用抗生素和磺胺嘧啶等药物进行治疗,但病情继续发展。

2 临床症状

患病仔猪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呈稽留热型,温度在40.5~42℃,食欲减退或废绝,抑郁、畏寒、小便短赤;病初便秘后腹泻,大便呈黄色水样,恶臭;呼吸困难,鼻子流出白色或脓性分泌物。病情严重的仔猪瘫痪,抽搐发作,四肢划水游泳状。大多数病程持续2~3天,一些轻微的仔猪病程稍长,但最多不超过10天。

3 剖检病变

剖检病重和死亡的2只猪,发现其腹部内侧皮肤有红色的出血点;脾充血,肿胀,边缘圆润,表面可见小出血点;肝充血呈深红色,有小出血点,并可见小坏死灶;肾脏有小出血点;膀胱有黄色的尿液充盈,黏膜充血;幽门黏膜增厚、肿胀,有乳酪状溃疡。肺部有慢性卡他性炎症,表面有黄色干酪样结节。

4 实验室诊断

(1)镜检。取病死猪肝、脾、淋巴结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两端钝圆,无芽孢和荚膜的菌体。

(2)分离培养。无菌采取肝,脾组织、心血,接种于营养琼脂和麦康凯培养基,37℃培养24小时观察。在营养琼脂平板上生长光滑、无色、半透明状似米粒大小的菌落。在麦康凯培养基生长出无色半透明、圆形、边缘整齐、湿润隆起的菌落。取菌落接种于上述培养基肉汤,置37℃下,24小时后观察可见肉汤混浊,在试管底部有少量白色沉淀物,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小杆菌。

(3)药敏试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卡那霉素高度敏感,对庆大霉素、青霉素、链霉素、恩诺沙星、磺胺嘧啶和其他药物不敏感。

5 治疗措施

(1)紧急接种。对整群猪用猪副伤寒菌苗进行紧急接种,剂量加大,按2mL/头肌肉注射。

(2)加强饲养管理。饲喂干净的饲料和饮水,勤换垫草,定时通风,调整放养密度。临床上将健康猪和病猪进行隔离,对圈舍、场地、设备用0.2%消毒灵(有效氯≥30%)每天2次进行消毒,将粪便、尿液、垫料堆后发酵。

(3)治疗。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使用丁胺卡那霉素治疗,15~20mg/kg体重肌肉注射。体温高的仔猪用安乃近每次2mL,每日2次,连用5天。氟哌酸粉剂每头15mg/kg。服药后2天开始好转,食欲增加,1周后完全恢复,再没有死亡病例出现。

6 小结

(1)仔猪副伤寒是一种由条件致病菌引起的疾病。饲养期管理不善,卫生条件差,长途运输或其他致病因素,可造成机体抵抗力降低,从而引发疾病。从市场购买仔猪苗不加隔离就混群饲养和免疫应激是导致该次疫情爆发的重要原因,因此在购入猪苗时应做好检疫和隔离。

(2)各种年龄的猪均可发生猪副伤寒,尤其是2~4龄月最为严重。对疾病开展预防和控制应采取综合措施,首先加强管理消除诱发因素,保持饲料和饮水卫生。有条件的养殖场要坚持自繁自养,建立自己的健康繁育体系。小农场或农户需要重新购买仔猪,应先隔离观察,再按照不同的批次分组饲养,并尽可能同进同出。

(3)科学的疫苗接种是有效预防疾病发生的重要措施,为了防止猪副伤寒和流行的传播,每年春秋两次要按常规接种猪副伤寒疫苗。加强平时补针预防,确保猪群保持较高的防疫密度。在使用疫苗时应注意抗菌药物对疫苗的影响,在接种前3天和后7天应停止使用抗生素。

(4)对发病猪应及时治疗,可先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的药物。而对同组发病猪群可在饲料中添加预防类药物进行预防。

猜你喜欢

副伤寒出血点猪群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仔猪副伤寒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诊断和防控措施
猪副伤寒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
Mutually Beneficial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仔猪副伤寒的预防与治疗
临床诊治仔猪副伤寒的建议
猪群亚健康
猪群平稳度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