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布病的危害与防治
2016-03-08张华强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236700
张华强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236700
牛羊布病的危害与防治
张华强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236700
布病即布鲁氏杆菌病,其主要侵害人、畜的生殖系统和关节,引起人慢性关节炎,还可造成孕妇流产、男性患者不育甚至丧失劳动能力等,同时可造成牛羊流产不孕、关节炎以及其他炎症,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
布鲁氏杆菌;危害;防治
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疾病,可由牛、羊等家畜传染给人,属于人畜共患的一种严重传染性疾病。目前该病已经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入到多种动物共患病中,而我国也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近年来随着我国牛羊养殖业的扩大,布病发病率也随之提高。本文就布病的危害以及综合防治措施进行分析论述。
1 布病的流行特点
布病也称为波状热,是一种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急性或者慢性传染病,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布鲁氏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不运动细菌,其可在多种家畜体内存活。布病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发现,每年WHO接到的上报病例超过50万例,其中以地中海地区、亚洲以及南美洲等地区发病率最高。我国内地多发地区为内蒙古、西北以及东北等畜牧业养殖区域。
(1)布病的传染源。羊是我国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其次为牛,猪较为少见。家畜在感染布鲁氏杆菌后,早期可导致流产或者死胎,而其阴道分泌物具有极强的传染性,皮毛、脏器、胎盘、羊水、乳汁以及尿液等也可带菌。感染家畜的乳汁中带菌量较高,而且其排菌时限可持续数月至数年之久。
(2)布病的传染途径。我国目前布病主要的传染途径是牧民接产仔羔,而兽医在为感染家畜接产时,也极易感染病毒。另外,带菌牛羊剥皮、剪毛、挤奶、屠宰、分割肉品以及儿童与带菌家畜一起玩耍时均可感染病菌。病菌可经皮肤或黏膜直接感染,而进食感染病菌的家畜生乳、未煮沸的肉类时,病菌也可通过消化道进而到机体内感染人体。此外,布鲁氏杆菌还可通过消化道的黏膜、眼结膜以及性器官的黏膜进入人体,使人体感染细菌。
2 布病的致病机理
布鲁氏杆菌通过消化道、皮肤以及黏膜组织进入到机体后,可随淋巴液进入到淋巴结后,大部分病菌被巨噬细胞吞噬杀灭,少量被巨噬细胞吞噬但未被杀灭的病原菌在细胞内快速生长繁殖,形成了局部的原发病灶,这个阶段即淋巴源性迁徒阶段,相当于潜伏阶段。病原菌在吞噬细胞内大量繁殖而导致细胞破裂,大量的病原菌进入到淋巴液和血液循环中,形成菌血症。在血液中的病原菌被血液中的巨噬细胞所吞噬,并且随着血液的流动而分布至全身,并在肝脏、脾脏、淋巴结以及骨髓等组织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大量的繁殖,进而形成了多发性病灶。当这些病灶内的细菌超过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时,则大量在血液中繁殖生长,进而形成了败血症。由于感染灶内的细菌生长繁殖入血,导致疾病反复发作,组织病理性损伤严重,反复发作形成慢性感染。
3 布病的防治
(1)加强检疫。在布病的流行地区要定期由防疫部门对所辖区域的牛羊进行检疫。新生牛羊需在断乳后集体进行布鲁氏杆菌检疫,成年牛羊两年进行一次布病检疫,对整个畜群进行净化。一旦发现疑似感染病畜,要立即进行隔离,根据确诊结果对其进行处理,已确诊为布病的牛羊需立即捕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继续混群饲养。
(2)污染物处理。牛、羊一旦出现流产,必须立即将流产物深埋处理,对已经被污染的圈舍和场地进行彻底消毒。
(3)免疫接种。初生牛、羊应立即进行布病检疫,如检测结果为阴性,用“猪2号弱毒活菌苗”进行免疫。免疫时无论牛羊、大小,均每只应用500亿活菌口服或者25亿菌肌肉注射。
(4)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做好养殖区域的环境卫生,非养殖人员不得随意进出养殖区域。在接触牛、羊后要立即洗手,严禁将加工成熟的肉及乳制品带入养殖区域。不得随意接触、玩耍幼畜。对于养殖场整体环境需定期进行全面消毒,将养殖区域与人员居住区域严格分离,由疫病区域过来的人员,严禁进入到养殖场和工作人员居住区域。
(5)做好繁育工作。坚持自繁自养原则,必须要引种时可优先考虑引进冻精进行繁育。引种时需对种原地疫病情况进行考察,确定近期未发生过疫情后再引种。引种后需将种畜隔离饲养观察30天,未见有布病感染病例发生后,并且检疫结果为阴性时方可混入大群饲养。
[1]任洪林,卢士英,周玉,等.布鲁氏菌病的研究与防控进[J].中国畜牧兽医,2009,36(9):139-143.
[2]李国东.牛羊布氏杆菌病的防治[J].现代农业,201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