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黄白痢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2016-03-08万秀静蔡学梅刘红星天津市蓟县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301900
万秀静 蔡学梅刘红星天津市蓟县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301900
仔猪黄白痢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万秀静蔡学梅刘红星天津市蓟县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301900
仔猪黄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猪的肠道传染病,该病虽然在规模化、集约化养猪场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仍然长期危害着小型规模养殖场和农村散养户的仔猪。本文就大肠杆菌毒素引起的仔猪黄痢和白痢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综合诊断,以及采取的措施作一介绍,供广大养殖者参考。
1 流行特点
(1)仔猪黄痢。仔猪黄痢亦称新生仔猪大肠杆菌病或早发性大肠杆菌病。该病的主要诱发因素是母猪带菌以及环境污染,主要感染1周龄内的仔猪,以2日龄仔猪易感染性最大。同窝仔猪的发病率在90%~100%,死亡率接近100%(7日龄以上很少发病)。不同窝的仔猪及后分娩的乳猪也都可能发生,死亡率同样居高,即使存活1~2头仔猪,也会形成僵猪被淘汰,但是不同窝之间的仔猪发病与否差异很大。该病的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春秋产仔尤为易发。无论是初产母猪还是经产母猪所产的仔猪都可能发病。
(2)仔猪白痢。迟发性仔猪大肠杆菌多见于仔猪白痢。主要发生于出生后7日龄以上、10~30日龄内的仔猪,是一种严重困扰2~3周龄仔猪的急性肠道传染病。该病的发病率差异较大,一窝仔猪中发病与饲养管理不良、猪舍卫生条件差有很大的关系。阴雨潮湿、天气剧变、母猪饲料骤然更换或饲料营养水平不达标、母猪的乳汁时浓时稀,造成乳猪自身机体抵抗力降低,以及其他因素都会诱发该病。
2 临床症状
(1)仔猪黄痢。该病的特征性症状是下痢。病猪排黄色糊状稀便,有的粪稀如水呈淡黄色、黄白色和深黄色。有时混有小气泡并带有腥臭味,几分钟拉一次,后躯及尾巴沾满污粪。病猪表现为口渴,精神萎靡不振,站立困难,嘴唇触地,行走摇晃。有的卧地不起,两眼紧闭,嘴靠近乳头无力吮乳而停止吃奶。继而严重脱水,迅速消瘦,双眼下陷。肛门和腹股沟等处皮肤发红,昏迷衰竭而死,病尸皮肤干燥、皱缩。
(2)仔猪白痢。仔猪的明显病状为腹泻,患病猪多为20日龄仔猪,突然拉痢。开始排浆液状、糊状稀便,继而粪便呈水样。随后出现乳白色、灰白色或黄色下痢,具有特殊的腥臭味,在肛门尾端及其附近常粘有粪便。严重时仔猪逐渐消瘦、拱背,皮毛粗乱无光泽,食欲减弱,发育受阻,体温正常。结膜苍白,怕冷,常倦缩而卧,或“打堆”。
3 诊断
根据10~30日龄同窝哺乳仔猪短时间内相继发病,排乳白、灰黄、灰白色浆液糊状稀便,发病数量不等并有反复等现象,初步诊断为仔猪白痢。病猪体温不高,新生仔猪突然发病,排黄色稀便,同窝仔猪几乎同时发病死亡,而母猪健康无异样,可以初步作出诊断为黄痢。最后确诊需要做细菌学分离和血清型鉴定。刮取小肠前段黏膜涂片和镜检,若观察到细小、两端钝圆的粉红色小杆菌即可确诊为大肠杆菌病。
4 防治措施
(1)加强生产母猪的护理保育。临产前对产房进行彻底清扫,然后用0.5%~1%聚维铜碘溶液或2%~3%的烧碱溶液喷雾消毒。猪舍要进行清扫和冲洗消毒。可用3%~4%氢氧化钠与1%~2%消毒灵交叉用药消毒。
(2)加强母猪的护理。妊娠母猪于产前12天每头皮下注射阿维菌素,按1g/kg体重计算,并驱虫一次。母猪分娩前用温水清洗猪体,对腹部和乳房用0.1%百毒净脱水清洗,并按揉乳房和腹部皮肤约10分钟,连续3天。用福莱神碘消毒剂,按0.2%对猪体进行喷雾消毒。母猪产仔时乳房及乳头用0.1%高锰酸钾溶液擦洗干净。仔猪出生用消毒纱布和毛巾擦洗干净消毒后,先将每个乳头挤掉少许乳汁,冲除乳头孔内的细菌和污物,然后尽快固定乳头让仔猪吃上初乳,使仔猪迅速获得抗体,以增强机体免疫力。
(3)免疫接种。在产前3周给母猪注射大肠杆菌K88-LTB双价基因工程菌苗或K88、K99、987LTB多价基因工程苗。第一胎母猪和疫情严重或迟发性白痢发病较多猪场的母猪,建议在预产前1周再免疫注射一次,有很好的免疫效果。
(4)加强仔猪的保健措施。仔猪出生后立即去掉犬牙,以防咬伤母猪乳头而引起发炎。做好仔猪补铁补硒工作,仔猪2日龄口服氟哌酸或乳酸诺氟沙星预防下痢,3日龄注射含硒的铁剂(内含铁量100~150mg)1mL。下痢仔猪用药物治疗不理想时增加补铁次数,或给仔猪注射牲血素2mL/头,以防仔猪营养性缺铁而腹泻。仔猪10~15日龄肌肉注射0.1%亚硒酸钠注射液0.5mL。及时清除粪尿、污物并经常消毒,保持圈舍干燥、清洁并有适宜的湿度,保持通风、透气和光线良好。干燥与湿度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容易被忽视,事实上湿度问题比温度问题更为重要。应做好冬防寒、夏防暑工作,在做好防寒保暖工作的同时,一定要保持猪舍的干燥和清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