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视角下的汉语文化负载词英译
2016-03-08李莉斌葛文词
李莉斌,葛文词
(河北地质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1)
目的论视角下的汉语文化负载词英译
李莉斌,葛文词
(河北地质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1)
汉语文化负载词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精粹,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及历史沉淀,在对外传播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国家提倡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汉语文化负载词的准确翻译是中华民族文化成功对外传播并为世界人民所了解和接受的前提。因此,克服跨文化交流过程中的文化障碍,避免语用失误是中华文化成功走出去的有力保证。关键词:文化负载词;汉语语言目的论;汉英译;文化信息;目的语;归化;异化;跨文化翻译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经济发展日益腾飞,国家大力提倡文化“走出去”,把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译介给世界各国。在汉语语言中打上独特民族烙印的汉语文化负载词(culture-loaded words),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精粹,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及历史沉淀,在对外传播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不深入了解汉语文化负载词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独特民俗传统,就不能正确把握中国文化的真正含义,无法领略中国文化的特有魅力。因此,准确译介汉语文化负载词就成了中国文化成功走出去的有力保证。
一、文化负载词
文化是一个民族保持自己语言特色的根基和生存土壤,文化负载词则是体现本民族文化独有特征的语言精粹,肩负着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任务。但是在跨文化交流中,不同背景的人们存在文化差异,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某些冲突和碰撞,给人们的交流带来种种困难和障碍,所以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是语言翻译中的重点和难点。
文化负载词是蕴含着一个民族特有的发展历史、生活环境和文化信息的独特词汇,不同文化间的界限通过文化负载词体现出来。包惠南和包昂先生把其称作“词汇空缺”(zero of equivalent word),指原语词汇所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没有其“对等语”或“对应语”。[1]文化负载词是一个国家在历史长河中长期积累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特有词汇。
每个民族、每个国家在其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了独具特色的民情风俗、社会制度、宗教信仰以及生态环境等,因此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相应的词汇、成语、典故等“文化负载词”来反映这些文化现象。汉语和英语分别代表了东方和西方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文化焦点差异很大,词义空缺现象比较明显,有时在另一种语言里找不到对等或与之完全契合的词,给跨文化交际和语言的翻译带来诸多障碍。据电子计算机统计,西方文字之间的对等词达90%,因此西方译论家提出了对等的理论;但中文和英文的对等词只有40%左右,因此西方的对等论只可能解决一小部分中英互译问题,而大部分的问题都不能解决。[2]所以在跨文化交往中,交际成败的关键就是能否处理好这些特殊的文化载体。
汉语文化负载词是汉文化意象的反映,中华民族在其漫长的发展史中逐渐积累了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生活方式。汉语文化负载词是汉语中最活跃、最敏感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精髓的标志,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中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文化绚烂多彩,文化负载词更是汗牛充栋,所以这些肩负着介绍和传播中国文化使命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就显得意义重大。在其英译中经常会出现词汇空缺、语义空
缺、文化空缺等,准确翻译甚为棘手,经常会造成汉语文化信息的缺失,一不小心就会出现文化亏损,从而产生文化冲突和交际障碍。例如中国文化中的“龙”,是中华民族崇敬的神兽,祥和高贵,象征着成功,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神物。但是在翻译成英语时却直接拿英语已有的具有“古蛇”“魔鬼”“撒旦”等负面意义的dragon来对应,完全混淆了两种不同的物种。早有学者呼吁改为汉语拼音或者改为与汉语发音接近的“loong”,这些都是文化负载词翻译的进步。对文化负载词翻译的成功与否关系到目的语读者是否能够正确理解原文的韵味和哲理,是跨文化翻译中的瓶颈。
二、目的论
目的论是由德国语言学家凯瑟林娜·赖斯、汉斯·威密尔、贾斯塔·赫兹·曼塔利、克里斯蒂安·诺德先后提出并完善,其核心观点认为,翻译过程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所有翻译活动遵循的首要原则就是目的原则,翻译行为的目的决定翻译行为的过程。
目的论学者认为,翻译工作者应根据翻译的目的和要求,结合语境的功能及目的语读者的需求来确定文本翻译的具体策略及译文的最终表现形式。其首要法则就是目的法则,即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翻译方法和策略,这样可以实现翻译活动所要求的文化转换和交际目的。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活动,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应受到翻译目的的制约。较之以前语言学派传统的等值翻译观念,功能翻译理论摆脱了以原文为标准来衡量译文质量的限制,表现出了更大的灵活性,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视野,是对传统“等值”观的一个重大突破和重要补充,对于跨文化过程中的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实践有很大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汉语文化负载词具有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内涵,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经常无法实现译文和原文的绝对对等,使得其往往具有一定的不可译性。目的论的提出给予了译者较大的主动权和思辨空间,能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选择翻译方法。
三、译者的任务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以及现代翻译学的崛起,人们越来越感到,文化在翻译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仅仅语言学的层面上来界定翻译显然是不够的,特别是在跨语言、跨文化的视角下,灵活机动地阐释不同历史背景的文化负载词也应该归属翻译的范畴。因而翻译者所起到的作用就不仅仅是所谓被动的“忠实”,而更是一种能动的“再创造”。[3]译者必须走出“语言中心主义”的翻译模式,熟谙两种文化,使源语文化的独特内涵为译入语民众所理解和接受。
20世纪50年代雅各布森提出了翻译的“三分法”,即把翻译分为语内翻译、语际翻译和符际翻译,拓展了翻译局限于两种语言文字之间的传统,但仍没有摆脱语言中心主义思维模式。以前翻译者把翻译的焦点集中在原文和原文作者身上,须对原文忠诚,现在翻译焦点逐渐过渡到译者、译文读者和译文效果,更加关注译文的文化功能。
纵观中国两千年来的翻译发展史,基本上是以译入为主,涉及文化外译的活动很少。然而当今的社会,随着中国科技经济的发展,翻译的对象、方式方法、手段和形态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译出的比例在大大提升。根据中国译协的数据,在2014年译出的比例已经超过60%,现在的翻译以译出中国文化为主。中国政府力推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积极主动地把中华优秀的文化译介出去,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
英汉文化词语在内涵上存在很大差异,译者应该最大限度补足其互缺的内容,通过不同的方法手段,把翻译过程中的文化亏损和语用失误降至最低,将原文的意图传达给读者。译者不仅要能够熟谙汉语文化负载词的丰富内涵,还要全面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并且兼顾源语和目的语的文化风俗和读者的接受能力。在翻译过程中采取不同的策略,灵活运用各种具体方法,尽量使译文达到理想状态。
四、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
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必须根据翻译目的来制定。译者要视不同的目的而决定采取不同的翻译行动,而不应盲目地忠实于原文。
(一)音译及加注
音译是直接用汉语拼音来表达汉语文化负载词,或者用语音发音近似的英语字母来书写,是汉英译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属于零翻译的范围。凡是中国特有的举世无双的事物,都可以用汉语拼音来替代翻译,以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原汁原味和语言的丰富多彩。例如,太极(Taiji)、饺子(Jiaozi)、武
术(Wushu),从外来异族,到为人所知,到为外国人所接受,这些汉语文化负载词经历了多年的传播与磨合,终于成为英语文化里的一单词,为外国人们所熟知。
在2008年12月胡锦涛同志的讲话中,提到了具有时代特色的“不折腾”一词,有译员直接音译作“buzheteng”,因为词典的释义已不能涵盖其社会语境内涵。尽管有些媒体和网络译成了don't flip flop(别翻来倒去,朝三暮四)、don't get sidetracked(别走岔路)、don't sway back and forth(别反复)、No Z Turn(澳洲最新译法:不折腾)、Avoid self-inflicted setbacks(不折腾)等,似乎都无法完全包涵该词的多面性、多层次性。所以“buzheteng”被人民网(英文版)确立使用。
但是音译有时候译不出汉语文化负载词的隐含意义、历史文化内涵和文学艺术价值,存在诸多缺陷,这时就需要加上注解,以便使读者能够理解其特有的内涵。
(二)直译和意译
直译就是既保留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意译则只保留原文内容而采取形式自由的翻译方法,也称自由翻译。直译和意译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有时又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英语和汉语都有自己独立分明的语言系统,在翻译中既有直译存在的可能性也有意译存在的必要性。由于文化负载词所负载的特有文化信息和背景知识,人们在跨文化交往时会出现意义缺省现象,就有必要用直译加注或者意译的方法。对于中国文化里特有的内涵丰富的人名、地名、风俗习惯、典故等词语要采用加注的方法来处理。例如“姜太公”,先直译再加注:“Jiang Taigong,Jiang Shang of the 11th century BC was said to fish by the Weishui River(present Shensi)one day,holding a line with no hook and three feet above the water saying at the same time:‘Whoever is ordained,come and take the bail.”[4]但加注不宜过多,这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手段,不是翻译中的上策。
有些词语的直译在以前被认为是汉式英语,但经历了时间的磨砺后已经被英美人们接受,成为英语的一部分。例如“好久不见”就可以说成Long time no see.有些词在直译无法明确其意义时则采用意译。例如,“辛亥革命”则要用意译,以明确其历史文化内涵:the 1911 Revolution(the Chinese bourgeois democratic revolution led by Dr.Sun Yat-sen which overthrew the Qing Dynasty)。
(三)替代法
替代指的是用译入语中现成的说法替代原文中的说法,是原语中某些词语、表现法在译入语中空缺,只有通过变通,才能传递原语信息。替代可分为语义性替代和语用性替代。[5]
语义性替代是指用目的语中的现有文化词语来替代源语中意义相似的文化负载词,也就是一种文化词语的借用。例如,“一贫如洗”就可以用英语中已有的意义相似、表现形式相异的短语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语用性替代,就是指汉语中有些说法其意不在字表,而在其功能即语用意义上,如一些寒暄语、脏话等。这样的词语无需直译,用译入语中语用功能对应的表达法代替即可。学习一种语言就是在学习说这种语言的国家的文化和习俗,不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和习俗,翻译交流往往会出现问题。中国人送客时常说:“慢走”,如果译成“Please walk slowly”,英美人听了就会感到不可理解,为什么叫我慢走呢?其实只是一种关心而已,并不是让人家慢慢走。正确译法是:“Please take care of yourself”或“good bye”。
(四)归化和异化
异化和归化是一对矛盾体,归化是以目的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结合目的语文化背景对作品进行的翻译;异化要求忠实于原文保存异域情趣,更多地保留源语文化的民族性,这是世界文化融合的一种表现。
语言文化之间的相通性和相似性是归化的客观依据。有许多汉语文化负载词在英语中已有对等的表达法。例如,“爱屋及乌”的英语对应词是love me,love my dog,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则与英语中的Romeo and Juliet相呼应。对于汉文化负载词,过度的归化会抹去许多风格、艺术、文化的特色,影响目的语读者对源语的正确解读。此时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就派上用场。例如,“铁饭碗”就译成iron rice bowl;“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则是Man proposes,heaven disposes。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互为补充。文化传播需要多种方法和模式,兼顾归化和异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达到跨文化交际的最佳表达效果。
(五)其他策略
翻译是一门学问深厚、方法灵活、技巧颇多的科学,非一文所能详尽。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诸如移植、变通与补偿、增译、省略等,译者可根据翻译的目的、目的语读者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及交际功能适当灵活机动地变换角度,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五、结语
在世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引进先进的思想和文化,还要把中国的精粹文化介绍给世界,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及中国的文化。汉语文化负载词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英译过程中出现的文化空缺现象会给交际带来障碍,译者只有通盘考虑原文的语言因素、客观世界的具体实事、使用语言的人的背景等因素,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上采用跨文化翻译的理念,不断调整具体的翻译策略,以很好地传达中华文化,塑造良好的中国形象。
[1]包惠南,包昂.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10.
[2]许渊冲.文学与翻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
[3]王宁.重新界定翻译:跨学科和视觉文化的视角[J].中国翻译,2015:3.
[4]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346.
[5]程永生.汉译英理论与实践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81.
责任编辑、校对:张增强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ultural-Loaded Wor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
Li Libin,Ge Wenc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Hebei GEO University,Shijiazhuang 050031,China)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with rich historical precipitation,are the essence of Chinese native language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Under the circumstances of nation's"go global"strategy,accurat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is the base of spreading native cultures.Overcoming the obstacles and avoiding pragmatic mistakes are the strong guarantees of going global.
culture-loaded words,Skopos theory of Chinese language,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cultural information,target language,naturalization,alienation,cross-cultural translation
H315.9
A
1673-1573(2016)02-0050-04
2015-10-23
河北省社科联2015年度河北省社会发展研究课题“文化‘走出去’背景下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语用功能及英译策略研究”的部分成果(2015030528)
李莉斌(1971-),女,河北元氏人,河北地质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用学,英汉对比;葛文词(1974-),女,河北饶阳人,河北地质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翻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