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省2016年小麦赤霉病暴发成因及防控对策

2016-03-08徐荣钦许艳云谢原利

湖北植保 2016年4期
关键词:鄂东江汉平原麦区

徐荣钦 许艳云 谢原利

(湖北省植物保护总站 武汉 430070)

湖北省2016年小麦赤霉病暴发成因及防控对策

徐荣钦 许艳云 谢原利

(湖北省植物保护总站武汉430070)

小麦赤霉病是我省常发的气候型病害,20世纪80年代曾造成毁灭性灾害,尤以江汉平原、鄂东沿江麦区发生重,平均每2年~3年就要暴发一次,大发生年份一般田块减产10%~20%,严重田块减产50%以上直至绝收。近几年该病北扩现象明显,鄂北小麦主产区重发频次明显增多,对夏粮生产造成了较大威胁。2016年是超强厄尔尼诺年,4月以来降雨频繁,非常有利于小麦赤霉病反复侵染流行,虽经积极组织防控,小麦赤霉病仍在全省各主要麦区暴发流行。

1 发生情况

2016年小麦赤霉病大发生,局部流行成灾。据5月9日各地调查统计,全省赤霉病发生面积96.67万hm2,江汉平原、鄂东麦区发生重,一般田块病穗率30%~40%,病粒15%~20%,初步测算危害损失率5%~6%左右;鄂北麦区发生相对较轻,一般田块病穗率20%~30%左右,病粒率为8%左右,初步测算危害损失率约为2%~3%。除了对产量造成影响,小麦赤霉病还影响食品安全,病菌产生呕吐毒素,人畜一旦食用安全超标的小麦产品,可能导致头晕、发热、呕吐、腹泻等中毒反应。

2 原因分析

造成今年我省小麦赤霉病重发的主要原因有4个方面:

2.1菌源基数高

小麦赤霉病是我省的常发性病害之一,每年都有发生,尤其江汉平原和鄂东沿江麦区常年发生程度在4级以上,每年都有较高的菌源基数,具备大发生的菌源条件。

2.2天气条件对病害发生流行有利

据气象资料显示,4月1日~5月9日我省有六次明显降雨过程,鄂北、鄂东、江汉平原主产麦区雨日数多达15d~19d,比常年同期多5d~7d,4月上中旬的降雨时段与小麦抽穗扬花期高度吻合,非常有利于病菌初次侵染,4月下旬~5月上旬的降雨有利于病害反复侵染流行。

2.3主栽品种抗性差

我省小麦以郑麦、鄂麦、襄麦和豫麦系列品种为主,其中郑麦、豫麦、襄麦品种高感赤霉病,鄂麦品种一般为中感,对赤霉病的抗性也不强。对赤霉病有较好抗性的杨麦、宁麦品种在我省种植面积很少。

2.4天气条件对防控工作影响大

小麦赤霉病的关键防治技术是要抓好抽穗扬花期的预防工作,一般在小麦齐穗时用药普遍预防一次,如果抽穗扬花遇到雨水,则必须在停雨的间隙抢晴防治,在防治技术上要求较高,难度较大。受超强厄尔尼诺现象影响,2016年我省3防控对策

小麦抽穗扬花期间降雨频繁,不利于组织开展防控工作。一些地方虽在停雨间隙实施了抢晴防治,但因为停雨时间较短,后面的雨水冲刷作用,影响了前期施药防治效果。

小麦赤霉病防治在技术上要充分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防控组织上要体现“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的特点,建议在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工作上抓好以下措施:

一是选育并推广抗病良种,从源头上解决小麦赤霉病防治难的问题。

二是加强与气象部门合作,严密监测3月底至4月上中旬各麦区的天气变化情况,搞好病害预警监测工作。

三是抓好抽穗扬花期的药剂保护。在小麦齐穗时选用氰烯菌脂、咪鲜胺、戊唑醇、福美双等高效药剂普遍预防一次,如果抽穗扬花期遇到雨水,则必须在停雨的间隙抢晴补防。

四是抓好统防统治。小麦赤霉病防治适期短、任务重,要加大投入,充分利用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大力推进统防统治工作,提高防控效率。

五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排灌系统,降低地下水位,创造不利小麦赤霉病发生的环境条件。

S435.12

B

1005-6114(2016)04-041-002

2016-05-20

徐荣钦(1972-),男,高级农艺师,长期从事植物保护工作。

猜你喜欢

鄂东江汉平原麦区
鄂东地区一次系统性暴雨成因分析及数值检验
基于GEE平台与Sentinel-NDVI时序数据江汉平原种植模式提取
黄淮麦区Fhb1基因的育种应用
明朝耿氏家族与湖北黄安地区的文教发展
基于江汉平原货运铁路的运营管理模式研究
当前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
河南省同一适宜生态区小麦品种引种备案目录(第四批)
晚清民国鄂东多文化巨子的历史人类学考察
鄂东民间体育游戏在教学中运用的探究
江汉平原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