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间集》中的“窗”意象研究

2016-03-08卞萃平

关键词:纱窗花间情思

卞萃平

(广西师范学院 文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花间集》中的“窗”意象研究

卞萃平

(广西师范学院 文学院,广西 南宁530000)

对《花间集》中的“窗”意象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花间集》中的“窗”,从空间上来说可分为窗内与窗外。就时间而言,《花间集》中的“窗”又有白天黑夜之分。通过窗户看到的景物,会因为人们心情的多变,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

《花间集》;“窗”意象;空间;时间;情感

《花间集》作为中国第一部词的总集,人们对它的研究也不在少数。然而就《花间集》的意象研究这一部分而言,人们的关注点大多集中在对《花间集》中的花月草木和以女性为中心的身体服饰的研究上,[1]115-118而对在《花间集》中也同样占有重要位置的其它意象的研究则相对较弱,如“窗”这个意象。“窗”字在《花间集》词中共出现了56次,而毛文锡更是直接以“纱窗恨”作为词牌名,说明对《花间集》中的“窗”意象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窗”指窗户,和“门”一样,是连接室内与室外的通道。所不同的是,门可以供人进出,而窗户却只是看见窗内或窗外的景物。《花间集》中的“窗”,从空间上来说可分为窗内与窗外。而随着时间的变换,从《花间集》中的窗户看到的又是不同的景物,因此,就时间而言,《花间集》中的“窗”又有白天黑夜之分。而且因为人们心情的多变,通过窗户看到的景物,又常常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

一 空间上的窗内窗外

《花间集》中的“窗”,从空间上可以分为窗内与窗外,而窗内与窗外也展现了不同的场景,描绘的事物也不尽相同。对窗内景物的描写要少于对窗外景物的描写,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窗内与窗外代表着两个不同的世界。窗内的世界只有寂静的灯光伴随着孤独的人儿,是一个封闭的世界,而窗外的世界有明月、日照、花草以及鸟语虫鸣、风吹雨打声等等,是纷繁复杂、绚丽多彩,令人向往的世界。《花间集》中对窗内与窗外不同景物的关注,也是对人们不同心境的刻画。

《花间集》中对窗内景物的描写,关注最多的是灯光,如温庭筠的《菩萨蛮》:“相忆梦难成,背窗灯半明。”韦庄的《浣溪沙》:“孤灯照壁背窗纱。”毛熙震的《菩萨蛮》:“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等等。[2]7-455对窗内灯光的描写,反映出的是人们心中的孤寂。这些窗内的灯,不管是半明半灭的灯火,还是闪烁恍惚的灯照,抑或是摇摆不定的灯影,都是对人们心绪不定的反映。而这寂静的灯光照映着的也是窗内孤独的人儿。如魏承斑的《诉衷情》:“金风轻透碧窗纱,银釭焰影斜。倚枕卧,恨何赊?山掩小屏霞。”秋风轻轻地穿过碧窗纱,吹得银灯的光影微微倾斜,只见灯光照映下的人儿倚靠着枕头仰卧着,有着悠远无尽的忧愁,只有小屏风上的山色和霞光相互掩映着,可见窗内之人的孤独。

而《花间集》中对窗外景物的描写要丰富得多,虽然里面也包含了无尽的愁思,但是却带有一丝希望,是令人向往的。窗外的映日明月、红花绿草等都是带有明艳色彩的景物,不似窗内阴暗孤独的人与灯。如毛文锡的《虞美人》:“夕阳低映小窗明,南园绿树语莺莺,梦难成。”夕阳映照下的精致窗户似乎更加明亮,虽然难以入梦成眠,但多彩的窗外之景是让人难以忽视的。顾夐的《玉楼春》:“月皎露华窗影细,风送菊香沾绣袂。”皎洁的月色映衬得窗户上的人影益发纤细,风儿送来的菊香也沾满了衣袂,浓浓的忧愁中带着依依不舍的留恋。《花间集》中窗外不仅有明艳色彩的景物,还有悦耳动听的鸟语虫鸣和令人沉思的风吹雨打声。如毛文锡的《何满子》:“红粉楼前明月照,碧纱窗外莺啼。”李珣的《望远行》:“吟跫断续漏频移,入窗明月鉴空帏。”张泌的《酒泉子》:“春雨打窗,惊梦觉来天气晓。”这些都通过描写窗外的声音来表现人们对远行之人的思念与忧心,好似借助于这些窗外的声音能够将自己的情感传达给远方的人儿。因此对窗外的描写,不管是绚丽多彩的日月花草,还是扰人难眠的鸟虫风雨声,都不是封闭阴沉的世界,而是令人向往的希望之境。

二 时间上的白天黑夜

从时间上来说,《花间集》中白天与黑夜透过窗户看到的景物也是不尽相同的。相比较而言,人们白天见到的景物比夜晚见到的景物更多,而且在心境上白天也更加明亮。因此从一般意义上而言,《花间集》中白天的“窗”所传达地更多是一种积极的情绪,而夜晚的“窗”显现地则是一种消极的情绪。白天透过窗户看到的是暖日鲜花、夜晚透过窗户看到的却是凉月孤灯;黑夜透过窗户听到的是莺啼雀跃,夜晚透过窗户听到的却是虫吟更漏声。《花间集》中透过窗户对白天与黑夜不同景物的描写,也显示了人们不同的心境。

因为白天光线更好,人们目力所及之处也更加广阔,所以人们看到的景物也就更加明亮与繁多。在《花间集》中人们透过窗户白天看到的是暖和的太阳与鲜艳的花儿,听到的是莺啼雀跃,让人为之精神一振。如毛熙震的《何满子》:“几度香闺眠过晓,绮窗疏日微明。”大有一种“闺中少妇不知愁”的感觉,几次都在闺阁之中睡过了早晨, 直至稀疏的日光照射到绮丽的窗户上,令人觉得忧愁之中也带着一丝懒散。顾夐的《虞美人》:“黄鹂娇啭泥芳妍,杏枝如画倚轻烟,锁窗前。”描绘了一幅如画的春景图:在精美的窗户前,斜横着几枝杏花,远远地看去好像画在轻柔的烟雾之上,而叫声婉转的黄鹂则在美丽的花丛之中萦绕着。

而在黑夜中人们透过窗户看到的景物,色调也随之黯淡下去,不再像白天那样明艳了。《花间集》中对黑夜中人们透过窗户看到的也只有让人倍感凄凉的月亮与孤寂的灯火。而在黑夜中,本是万籁俱寂的世界,却总能够透过窗户传来阵阵虫吟声和长久的更漏声,似乎在替人们诉说着情思。[3]115-120在《花间集》中,甚至有整首词以“窗”这个意象为主体,写透过窗户看到的凉月孤灯,听到的虫吟更漏声。如魏承斑的《诉衷情》:“银汉云晴玉漏长,蛩声悄画堂。筠簟冷,碧窗凉,红蜡泪飘香。 皓月泻寒光,割人肠。那堪独自步池塘,对鸳鸯。”此词以一“窗”字将词中的景物联结了起来,写尽了黑夜中的景物:玉漏的频繁滴答声、蟋蟀的阵阵吟叫声、似乎替人垂泪的红烛、带着寒意倾泻而下的月光等等。通过一个“窗”字,可以感受到在一片万籁俱寂、满目凄凉的环境中人们心里的孤寂惆怅、忧思难解。又如李珣的《望远行》:“露滴幽庭落叶时,愁聚萧娘柳眉。玉郎一去负佳期,水云迢递雁书迟。 屏半掩,枕斜欹,蜡泪无言对垂。吟蛩断续漏频移,入窗明月鉴空帷。”同样也是以一“窗”字写黑夜中的更漏虫吟声和月光烛火。因为情郎的远去且音信寥寥,使得黑夜中的这些窸窣的声音与微亮的光芒,映衬出人们心中益发地寂寞难耐、心绪难定的愁思。

三 情感上的表情达意

《花间集》中有着许多对“窗”意象的描写,而词人也正是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寄托在这些意象之上,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不管是对窗内窗外,还是对白天黑夜下的景物的描写,都是对词人心境的一种写照与描绘。《花间集》中通过对“窗”这个意象的描写,传达出的不仅有男女之间的情思,还有忆昔伤今的怀旧之情,还有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亡国之痛。

1.男女情思。

《花间集》中所描绘的最多的就是男女之间的情思。这种情思有少女对寻觅到一位相知之人的渴望,有男女分别时的那种依依不舍,有闺中少妇对远在他乡的夫君的思念。这些男女之间的情思都通过了对“窗”这个意象的描写很好地传达出来了。

《花间集》中对渴望相知的描写是非常细腻的,将少女心中的那种欲语还休的点滴情思通过对“窗”这个意象的描写慢慢地展现在了人们的面前。如牛峤的《菩萨蛮》:“玉钗风动春幡急,交枝红杏笼烟泣。楼上望卿卿,窗寒新雨晴。 熏炉蒙翠被,绣帐鸳鸯睡。何处有相知?羡他初画眉。”通过写窗外的风吹动着春幡,红杏树枝参差交错着好像烟雾笼罩着,而女子在雨后伫立在窗前,窗内的翠被里蒙盖着香炉,蚊帐之上绣着睡鸳鸯,这些都勾起了女子的情思:什么时候能够遇到一个像张敞那样愿意为自己画眉的人?这首词正是通过对窗内外景物的描写,将女子对情投意合之人的企盼,对美好爱情生活的向往细腻地刻画出来了。

《花间集》中也有对男女无奈分别的依依不舍的场景的描写。通过对离别之时窗内外景物的描写,将女子心中的不舍充分地展现了出来。如温庭筠的《菩萨蛮》:“蕊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相见牡丹时,暂来还别离。” 写隔着纱窗还可以看见窗内女子笑意已消失,因情人来去匆匆,相聚短暂而暗恼不已。又如孙光宪的《菩萨蛮》:“花冠频鼓墙头翼,东方淡白连窗色。门外早莺声,背楼残月明。”窗外早已有金鸡报晓,东方渐白,早莺啼叫,残月西下,但却不得不送别情郎,有无限留恋,却因时光不待人而无可奈何。

《花间集》中也有许多是抒发女子的相思之情,表现出了女子对远在他乡的丈夫的怀念,以及独守空房的寂寥惆怅。词人将女子的这份感情通过对“窗”这个意象的描绘很好地表达了出来。如韦庄的《应天长》:“碧云天,无定处,空有梦魂来去。夜夜绿窗风雨,断肠君信否?”所怀恋的人漂泊不定,只有在梦中相见,而每夜窗外的风雨声也是点点滴滴的相思之情;牛峤的《菩萨蛮》:“窗寒天欲曙,犹结同心苣。啼粉污罗衣,问郎何日归?”窗外天快亮了,看到织绣出的同心苣,不由得泪水夹杂着脂粉流下,不知道远行的丈夫何时归来;顾夐的《酒泉子》:“几回垂泪滴鸳衾,薄情何处去?月临窗,花满树,信沉沉。”薄情之人不知去了何处,只留下自己垂泪不已,月亮照着窗户,花开满枝头,人却杳无消息。这些都是通过“窗”来描写女子的相思之情,以对窗户周围景物的描写,传达出了独守空房的女子对远行的丈夫的思念及自己的孤寂。

2.忆昔伤今。

《花间集》中有通过写“窗”来表达忆昔伤今的怀旧之情的。借助于对窗户周围景物的描写,表达出了昔胜今衰的无限怅然之情。如顾夐的《临江仙》:“暗想昔时欢笑事,如今赢得愁生。博山炉暖淡烟青。蝉吟人静,残日傍,小窗明。”夕阳西下,照射着窗户,蝉吟人静,暖炉上飘着淡淡的青烟,让人想起了昔日令人欢笑的事情,如今却只能为生活暗自发愁。又如毛熙震的《何满子》:“寂寞芳菲暗度,岁华如箭堪惊。缅想旧欢多少事,转添春思难平。曲槛丝垂金柳,小窗弦断银筝。”美好的青春暗暗过去,岁月就像离弦的箭一样令人心惊,回想以前的欢乐事,只会徒增烦恼,曲槛垂柳,小窗弦断,都令人感叹时光易逝,往事难再留。

3.故乡之思。

《花间集》中有着为数不多的思乡之作。而通过写“窗”表达思乡之情的又少之又少。但这少量的思乡之作也是写得情真意切,令人为之叹服。如温庭筠的《酒泉子》:“日映纱窗,金鸭小屏山碧。故乡春,烟霭隔,背兰釭。”太阳照射在小纱窗上,屏风上的山更显碧绿,让人想起了故乡的春天,然而山迢水遥相隔,故乡又像烟霭一样变得迷茫难见,只得熄灭香灯,暗自忧愁。从纱窗周围的景物遥想到了故乡,但却又由这些景物知道相思不可达的无奈,令人徒增惆怅,因此乡思被蒙上了一层愁的阴影。

4.亡国之痛。

《花间集》中还有一部分是写亡国之痛的。在以写男女情思为主的《花间集》中,这一部分算是标新立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以“窗”为意象写亡国之痛的也占有重要位置,令人感慨颇深。如鹿虔扆的《临江仙》:“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翠华一去寂无踪。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 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藕花相向野塘中,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重重叠叠的宫门被锁上,荒废的宫苑也寂静无声,华丽的窗户只会令人更加忧愁,皇帝也了无踪迹,楼上的歌声也早已随风断绝。朦胧的月光不知道人事已经变更,夜尽时分还照着深宫。野塘里的荷花暗自伤悼着亡国,露珠好像它哭泣的泪水。此词全部写景,然而这些黑夜中窗外之景都包含了词人浓浓的亡国之痛。

四 结语

对《花间集》中的“窗”意象进行研究,可以看出它在不同的场景中传达出了不同的情感。而《花间集》中的“窗”不管是空间上的窗内与窗外的景物,还是时间上的白天黑夜的窗户周围的景物,都是为了传达人们的情感,借此表情达意。但是对《花间集》中的“窗”意象进行研究不应止于此,还可以对其进行色彩上的研究,如“绿窗”“红窗”“碧窗”等;或进行动作上的研究,如“入窗”“倚窗”“俯窗”等;又或者进行材质上的研究,如“纱窗”“绮窗”“琼窗”等等。

[1]魏玮,刘锋焘.花间词意象特色论[J].齐鲁学刊,2012(2).

[2]赵崇祚,辑,杨鸿儒,注评.花间集[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

[3]陈昌宁.唐宋诗词窗意象的语义解析[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1).

Class No.:I206.2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Study of the Image of Window in the Huajian Ji

Bian Cuiping

(School of Liberal Arts, Guangxi Teachers Education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000,China)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tudy the image of window in theHuajianJi, a collection of poems in ancient China. The Window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aspects of the inside window and the outside one. As far as time is concerned, the "window" cab be differentiate the daytime one and that of the night. The scenery watched through the window made people to have different feelings.

HuajianJi; image of window; space; time; emotion

A

卞萃平,硕士,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唐宋方向。

1672-6758(2016)08-0106-3

I206.2

猜你喜欢

纱窗花间情思
花间少年郎
当归寄情思
丝路情思
花间炫舞
去除纱窗污渍小妙招
大扫除小窍门
拗九粥情思
丁学军作品
丁学军作品
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