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2016-03-08呼和浩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010011冯伟业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010011
姚 静 呼和浩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010011冯伟业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010011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姚静呼和浩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010011
冯伟业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010011
大肠埃希菌是人和动物肠道的正常菌群,其中有些菌株可引起轻微腹泻或严重腹泻,有的菌株能引起致死性并发症,如溶血性尿毒综合征。依据血清型、毒力和临床症状的不同,将大肠埃希菌分为5类,即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肠集聚性大肠埃希菌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引起肠道感染的大肠埃希菌与正常菌群中的大肠埃希菌在普通平板上的表现相似,分离培养后可通过血清分型和毒力检测等加以鉴别。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是大肠埃希菌的一个亚型,分为157、26、111血清型,主要致病菌株为O157:H7,可引起感染性腹泻,因能引起人类的出血性肠炎而得名,在1982年的一次出血性结肠炎流行中被分离出。目前0157:H7作为研究最为深入的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代表菌株已经具有比较成熟的分离培养和实验室诊断技术。
1 生物学特性
大肠埃希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菌群,一般对人无害。它有三种抗原结构,即菌体抗原(又叫O抗原)、包膜抗原(又叫K抗原)和鞭毛抗原(又叫H抗原)。
2 发病机制
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大肠埃希菌进入人体后主要侵犯小肠远端和结肠、肾脏、肺、脾脏和脑。引起肠黏膜水肿、出血、液体蓄积、肠细胞水肿、坏死及肾脏、脾脏与大脑的病变。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从口腔侵入人体,达到肠腔后,借助菌毛局限性粘附在肠绒毛的刷状缘上,抑制蛋白质合成,损害肠上皮细胞,重点是盲肠与结肠。肉眼可见肠黏膜弥漫性出血和溃疡。
3 传播途径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凡是体内有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感染的病人、带菌者和家畜、家禽等都可传播本病。较常见的可传播本病的动物有牛、鸡、羊、狗、猪等,也有鹅、马、鹿、白鸽的粪便中分离出大肠埃希菌的报道,其中以牛的带菌率最高,可达16%,而且牛感染这种病菌,排菌时间至少为1年。患病或带菌动物往往是动物来源食品污染的根源。如牛肉、奶制品的污染大多数来自带菌牛。带菌鸡所产的鸡蛋、鸡肉制品也可造成传播。带菌动物在其活动范围内也可通过排泄的粪便污染当地的食物、草场、水源或其他水体及场所,造成交叉污染和感染,危害极大。本病人群普遍易感,但以老年人和儿童为主,而且老年人和儿童感染后症状往往较重,容易并发溶血性尿毒综合症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并发症。因而严重的爆发流行往往容易发生在幼儿园、学校、监狱、敬老院甚至医院等公共场所。
4 临床表现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感染潜伏期为1~14天,常见为4~8天。轻者不出现任何症状及体征,或仅出现轻度腹泻。部分病人有发热或伤感症状,发热为自限性,一般1~3天消退,多数患者5~10天内痊愈。重者可引起出血性肠炎,少数人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可在病程1~2周内出现溶血性尿毒素综合症或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并发症。
5 实验室检测
(1)生化反应可采用山梨醇发酵试验、葡萄糖醛酸酶试验、棉籽糖发酵试验、卫矛醇发酵试验、鸟氨酸和赖氨酸试验进行初筛,然后用O157:H7抗血清玻片凝集实验进行鉴定。
(2)血清学反应主要是检查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抗原O157和鞭毛抗原H7包括试管凝集、玻片凝集和针对O157抗原而发展起来的一些其他方法。
但用生化反应和血清学反应均不能诊断非O157血清型的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
(3)DNA探针技术目前已根据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的质粒和其致病性有关的假设,发展了特应性的DNA探针。该探针已被国际公认,并在世界上多数实验室试用,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均可达99%以上,成为鉴定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的关键指标。但由于该方法对技术要求较高,主要用于临床研究或流行病学调查。
(4)PCR技术用于对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的DNA序列进行分析。该方法特异、敏感、快速,可在3~4个小时内出结果。
(5)毒素检测由于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可产生志贺样毒素,其中23%粪便中存在可重和的志贺样毒素。因而又发展了检测患者粪便中的志贺样毒素和血液中志贺样毒素抗体的方法。但这种方法需要细胞培养技术和条件,费时、费力且特异性不高,因而一般不采用该方法。
6 防治措施
对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引起的出血性肠炎应坚持腹泻病的一般治疗原则,即支持疗法和适当使用抗生素。饮食宜以流食、量少为主,避免在直肠及结肠中有过多粪便。有条件时可使用抗生素。但是目前国际上对是否使用抗生素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应该使用抗生素以杀灭细菌;另一种认为使用抗生素杀伤细菌后,可使细菌毒素释放出来,堵塞毛细血管,诱发溶血性尿毒综合症。而且根据对患者临床资料的研究发现,出血性肠炎为一种自限性疾病,抗生素的使用并不能缩短病程或住院时间,因而不主张使用抗生素。对于本病防重于治,应该加强对食物和水源的管理与检测,以便及早发现疫情,避免出现大规模的出血性肠炎。
[1]陈智强,高仕瑛.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的分布及特征[J].当代医学,2010.2.Vol.16,No.16.
[2]马亦林.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致病机制以及感染的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1.8,第4卷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