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包涵体肝炎的诊断与防制

2016-03-08黑龙江省宁安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157400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6年2期
关键词:法氏囊种蛋腺病毒

张 波 黑龙江省宁安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157400

鸡包涵体肝炎的诊断与防制

张 波黑龙江省宁安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157400

包涵体肝炎是由禽腺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突然死亡、严重贫血、黄疸、肌肉出血、肝炎和肝细胞内形成核内包涵体为特征。

1 病原体

包涵体肝炎病毒属于腺病毒科、禽腺病毒属,病毒粒子直径为80~90nm,无囊膜,呈正20面体对称,为双股DNA病毒。鸡腺病毒有11个血清型。该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耐热,50℃ 3小时稳定,在干燥条件下25℃可存活7天。对乙醚、氯仿、脱氧胆酸钠、胰蛋白酶、2%酚和酸碱(pH3~9)均不敏感,0.2%甲醛38℃48小时可将其灭活,但对福尔马林、次氯酸钠和碘制剂较为敏感。

2 流行病学

该病多发生于3~10周龄的肉鸡或18周龄前的蛋鸡,特别是5~7周龄肉鸡最易感染。3周龄以下的雏鸡和18周龄以上的成年鸡很少发病。外来品种鸡易感,当地土种鸡不易感染,肉鸡比蛋鸡易感。春、秋两季多发,如有其他病混合感染则病情加剧,病死率上升。

该病的传染来源主要是病鸡和带毒种蛋。可通过带毒种蛋垂直传播,或通过与病鸡接触水平传播,也可通过被粪便污染的饲料和饮水传播。

3 症状

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1~2天。往往是在小鸡或青年鸡群中突然发生急性死亡,3~4天后出现死亡高峰,5天后死亡减少或逐渐停止,病程一般为10~14天。病情稍缓的病鸡有的表现出精神沉郁、嗜睡及羽毛粗乱,鸡冠、肉髯、耳垂、面部皮肤和眼结膜苍白,并有贫血和黄疸症状。水样下痢,肛门周围有污垢。末梢血液稀薄、色淡如水样,血红细胞和血小板明显减少。鸡群死亡率和淘汰率增高,约持续2~5天后逐渐下降,1~3周后恢复正常。通常情况下发病率为5%~40%,死亡率为1%~30%。鸡群伴发有法氏囊炎等病毒感染时可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

4 病理变化

病鸡全身皮肤苍白贫血,血液色淡稀薄如水。特征性病变在肝脏,肝肿大,质脆易破裂,表面呈点状或条索状出血,包膜下有较大面积的淤血和灶状出血,并有大小不等的黄色坏死点或坏死斑,肝脂肪变性发黄。肾肿大呈灰白色并有出血点,骨髓呈灰白色或黄色。胸部及腿部肌肉有出血斑点。其特征性组织学变化是肝细胞出现核内包涵体。

5 诊断

(1)根据流行病学、临诊症状和病理特点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诊断。

(2)实验室诊断。可选用病鸡的肝脏和脾脏,常规处理后接种9~12日龄的SPF鸡胚,或无母原抗体鸡胚的卵黄囊或绒毛尿囊膜上,经2~7天鸡胚死亡,胚体全身充血或出血,肝脏有黄色坏死灶,在肝细胞内可检出嗜碱性核内包涵体。用琼脂扩散试验进行定性检查目前被应用较广,还可采用血清中和试验、免疫荧光抗体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诊断。

(3)鉴别诊断。与住白细胞原虫病的鉴别:二者外观都有严重的贫血症状,但住白细胞原虫病急性死亡的较少,末梢血液涂片可见到配子生殖Ⅱ期原虫,剖检时肌肉、内脏和肠浆膜出血,多呈大头针帽状凸出表面,较硬,肝脏无斑驳状变化。与传染性贫血因子的鉴别:二者均有严重贫血,但鸡传染性贫血因子急性死亡的较少,发病的多为2~4周龄雏鸡,比包涵体肝炎患病鸡的日龄大,而且剖检不见肝脏斑驳状。与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鉴别:区别点是传染性法氏囊病有典型的法氏囊肿大、出血和浆膜下胶冻样水肿的变化。

6 防制

目前治疗该病尚无有效的疫苗和药物,只能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

(1)预防措施。对没有发生过该病的地区、鸡场和鸡群,要把好引入关,严防传入该病。坚持自繁自养原则,不从有该病的地区和鸡场引进种鸡和种蛋。做好法氏囊病和传染性鸡贫血因子等疾病的防制。加强饲养管理,坚持不同群的鸡分群隔离饲养和定期消毒,防止密度过大,经常通风换气,提高鸡群的抵抗力。

(2)扑灭措施。一旦发生该病,最好将患病鸡全部淘汰,鸡舍用0.1%~0.3%次氯酸钠或次氯酸钾喷雾,或用福尔马林熏蒸等彻底消毒;粪便加入0.5%生石灰堆积发酵,饮水用漂白粉消毒。

猜你喜欢

法氏囊种蛋腺病毒
人腺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研究现状
日粮添加虾青素对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与防控措施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危害、临床特征、诊断及防控措施
某部腺病毒感染疫情调查分析
猪乙型脑炎PrM-E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免疫原性
种蛋贮存前加热提高种蛋孵化率
两种不同方法对轮状病毒和腺病毒抗原检测的比较
种蛋在贮存前加热可以提高孵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