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民主输出对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挑战
2016-03-08张云莲王海云李福建
张云莲,王海云,李福建
(1.昆明理工大学 社会科学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2. 外交学院 亚洲研究所,北京 100037)
西方民主输出对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挑战
张云莲1,王海云1,李福建2
(1.昆明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500;2. 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北京100037)
摘要:在西方民主输出中,美国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民主价值观和自由民主制度是美国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其输出民主的目的是要维护其意识形态安全和为其国家利益服务。美国通过软硬实力进行的民主输出,使中国的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面临挑战。在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中国需从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民主政治意识培养、民主政治文化培育、民主素质提升、文化产品生产、加强对外传播方面,多途径构建抵御西方民主输出的意识形态防线,积极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关键词:西方;美国;民主输出;中国;意识形态安全
苏东解体和世界范围内的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使西方国家对其民主制度的优越性充满了自豪感,也促使西方国家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地输出民主。21世纪初,以“9·11”事件为契机,美国通过软硬实力加速向世界各地和各种文化推销民主,意图用美国的民主制度塑造世界秩序和实现美国梦。这不仅引发了一些国家内部的矛盾和冲突,造成了世界局部地区的动荡,也对中美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对中国的意识形态安全构成了挑战。
一、西方民主输出的实质是为其国家利益服务
西方民主输出的历史由来已久。美国是西方民主输出的积极倡导者和践行者。自1776年建国以来,美国一直把民主输出作为上帝赋予美国的使命和美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笃信美利坚民族是上帝的选民,其天赋使命是向“荒野”传播“文明”,是把美国的民主制度“辐射”或“推向”普天下,并用美国的民主制度来领导世界,建立美国治下的世界秩序与和平,从而为其国家利益服务。在这种使命感的驱动下,美国不仅进行领土扩张、经济扩张,也进行着制度和文化扩张。可以说,扩张是美国历史的主题,民主输出一直是美国的外交战略,只是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策略而已。
对外输出民主是美国国家利益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服务于美国的国家利益。从一般意义上讲,民主输出不是美国的核心利益,但它是美国的重要利益。虽然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民主输出在美国国家利益中的排序有所不同,但民主输出是美国的国家利益和服务于国家利益是毋庸置疑的。美国对外输出民主的目的,主要是要扶持亲美的所谓民主派上台,建立“符合西方民主要求的政府”[1](P190),使其他国家完全接受美国的控制,以便为美国的资本流动提供市场,为美国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服务。同时,民主输出还为完成美国神话中赋予美国的“天赋使命”而服务,为满足美国人的自豪感和“世界灯塔”的优越感而服务,更为自认为完美无缺的美式民主制度的稳固与安全服务,其最终目的是用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来改造和统治世界,建构美国治下的世界秩序,以实现美国的国家利益最大化。
美国的民主输出从不同的角度为其国家服务利益:一是输出自由市场经济制度。美国意图通过自由贸易,维持其强大的国际竞争优势,控制别国的经济,使世界经济美国垄断资本化,以主宰世界市场,为美国经济利益服务;二是输出民主政治制度。美国民主输出的内容不仅包括民主政体,还包括人权观念和价值观念。其目的是用美国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改造世界,建立美国治下的世界秩序;三是输出思想文化。美国意图通过民主输出,征服和控制其他国家人们的心灵,为美国的对外思想扩张服务,为美国的政治利益和国家安全服务;四是宗教输出。美国是一个宗教色彩浓重的国家,其宗教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宗教也培养了一批批热衷于对外传教的传教士。这些传教士不仅传播“圣经”,也传播美国的思想、文化、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其目的是通过传播美国的信仰、科学和民主制度来改造世界,使他们眼中的落后国家能够成为像美国一样的工业化民主国家,为美国维持其世界领袖的地位服务。[1](P104~124)美国全方位输出民主的战略,一方面使美国获得了巨大的国家利益;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一些国家内部秩序的混乱和国家之间的矛盾冲突,引发了世界的反美主义,破坏了世界的和平与和谐。再者,美国通过民主输出而实施的意识形态渗透与和平演变策略,不仅导致了苏东的解体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受挫,而且对中国国家意识形态的安全构成了威胁。
二、西方民主输出对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
冷战前后,西方国家掀起了一次民主化的浪潮,使一些国家相继走上了西式民主的道路,也通过和平演变的方式瓦解了社会主义阵营,结束了两极争霸的历史。21世纪初,美国借反恐之名发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在中东扶持亲美政府,打击反美势力,在一些国家策动“颜色革命”等,表明西方输出民主与和平演变的步伐并没有随着冷战的结束而停止,而是在加快进行。
对华民主输出是美国和平演变战略的组成部分。在美国看来,社会主义制度是美国意识形态最大的敌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与自由资本主义在价值体系上相对立,社会主义制度妨碍垄断资本主义的扩张,社会主义制度对美国“立宪民主”构成了威胁,[2](P216~219)因而把社会主义制度视为西方自由民主制度的对立面,不仅冷战时期积极反共,冷战后的历届政府也丝毫没有打消反共的意图,而是试图通过人权外交和民主输出,通过意识形态渗透达到其和平演变中国的目的,达到“改变中国的政权性质,为其控制全世界扫除最后的也是最大的障碍”,“使中国成为其控制太平洋,‘把太平洋变成美国的内海’的基地”。[3](P6)这种意图威胁到中国的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亦即对中国的意识形态安全构成了挑战。
政治安全是国家政治发展,社会政治稳定,政治制度巩固的根本保证。在政治安全中,政党政权的稳定与获得国民的认可,是一个国家政治稳定的决定性力量,是国家政治安全的核心内容。自冷战以来,出于维护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考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在利用“民主”这一软武器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着“分化”和“西化”的活动。在冷战时期,西方国家通过军事行动、政府施压、非政府组织活动、文化产品、文化交流等途径输出西式民主,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侵蚀苏东共产党执政的基础,动摇人民对共产党的信任感和执政合法性的认同感,使苏东共产党在短时间内相继丧失政权、国家四分五裂和国家性质发生改变。冷战以后,美国视中国为其意识形态的最大对手,意图通过民主输出来否定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通过捏造新闻或有选择的负面报道来妖魔化共产党的形象,通过宗教渗透来改变人们的信仰,通过所谓全球性、普世性等“超党派”的话语体系来动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动摇马克思主义在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和共产党的领导地位,通过援助和支持持不同政见者、煽动民族宗教矛盾和社会不满情绪等,搞乱人们的思想,使人们失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是非标准,动摇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动摇人们对共产党的信任、认同与忠诚,制造政治不稳定因素和社会动乱,其目的是“要创造条件使中国成为能够控制的国际政治的积极力量,而不是消极力量”[1](P210),使中国重蹈苏东解体的覆辙,实现和平演变和其全球战略。
政治制度安全是政治安全的基石,关乎到国家性质的稳固、国家政治生活的有序,政治力量的整合和内部凝聚力的强弱。协商式民主是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特征,是中国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寻找到的一种民主形式,其适合中国的历史、文化、发展阶段和基本国情,有利于人民参政议政、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但西方国家视西式普选和三权分立为民主制度的合法方式,并以此来抵毁中国的协商式民主和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把中国划入非民主国家的行列。在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中国发展模式的影响力扩大之后,西方国家更视中国为挑战其意识形态安全的敌人和心腹大患,不断地用“中国威胁论”来抵毁中国的国家形象,组建所谓的美、日、印、澳“民主国家同盟”来围攻中国,用军事威胁、拉笼和挑拨东南亚国家对中国进行政治孤立、以经济接触促政治自由化、经济制裁、文化渗透、人权攻击、把台湾作为向大陆输出民主的桥头堡等方法来输出西式民主,通过非政府组织支持所谓的民主人士和民主活动及负面报道来妖魔化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等,动摇人民对中国民主政治道路选择正确性的认同,从而瓦解社会主义制度存在的基础,达到遏制中国发展,迫使中国自动放弃社会主义制度,改变中国的政权性质和社会制度,使中国变成美国的“姊妹共和国”[1](P270),把中国纳入美国化的轨道,以控制亚太地区,维护其在全球和亚太地区利益的企图。
文化安全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关系到国民的文化和政治认同,其核心是价值观安全,也是意识形态安全。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种刻在血液里的认同感。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特质,这种文化特质的保持和延续可以维系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认同感和归属感,其对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西方一些国家在文化上始终以俯视的态度看待其他文化,认为西方的民主政治文化是最好的文化,其他的文化应向西方学习和被西方改造。秉持这种文化优越感,西方一些国家利用文化扩张来维持“意识形态霸权”[4](P162),实施文化危机战略,对非西方国家不断地进行民主输出,试图用西式的人权观、民主价值观、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来改造非西方国家。冷战中,美国通过好莱坞大片、流行音乐、体育运动等多种方式把柏林墙凿的千疮百孔,消解了人们的政治认同和思想凝聚力,为苏东剧变准备了思想和文化基础。冷战后,随着美国把民主输出的重点转向中国,对华输出美国的民主政治文化成为其和平演变策略的主要内容,也成为美国运用“软实力”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的主要手段。在全球化背景下,互联网平台、经济贸易活动、人权民主外交、文化经济交流等都成为美国对华输出民主的工具。在对华民主输出中,美国输出民主政治文化的对象主要是青年和知识分子群体,其希望通过长期渗透改变他们的价值观,使他们接受西式人权和自由民主文化,被美国文化“洗脑”,并以此改变中国的社会制度,毁灭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实现和平演变。
三、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以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在国际社会,由于历史和科学技术发展等多方面的原因,西方始终掌控着国际政治的话语权,并希望用西式民主来实行新的殖民统治。但随着近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和西式民主日益陷入危机,西方民主输出的阻力在不断增强。面对这种情况,西方从军事、经济和国际舆论等方面围堵中国和向中国施压,从文化、宗教方面加强对中国的民主输出和意识形态渗透,意图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民族复兴设置障碍,这使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面临挑战。因此,中国要采取多种措施迎接挑战,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任何一个社会都有绝大多数成员普遍认同的,主导社会思想和价值观念的主流意识形态。主流意识形态发挥着协调和指导人们的行为,统一人们的思想,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作用。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起到了凝聚全国人民的力量,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社会的背景下,在西方日益采用“隐蔽行动”[5](P绪论9)加强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渗透,希望中国“西化”、“分化”的背景下,中国要吸取苏东解体和“颜色革命”的教训,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站稳意识形态阵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不断发展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积极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借鉴其他国家,包括西方一些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有益经验,不断丰富和提炼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在与时俱进中创新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方式,把丰富的社会生活实践融入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中,使人们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自觉产生认同和主动实践,以抵御西方的民主输出,防止意识形态渗透。
加强民主政治意识培养。民主政治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社会主义制度不是要否认民主,恰恰相反,民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特征,也是中国共产党党内生活的准则。中国共产党党章把民主集中制原则规定为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原则,表明党的活动和建设体现了民主的意识和民主的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本身蕴含着民主的内容,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设既包括党内的民主政治意识培育,也包括党外的民主政治意识培育。法制政府建设不仅建立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意识基础上,其本身的建设也包括了民主政治的内容和其要承担保障民主政治的责任。因此,无论是党风建设,还是法制政府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都离不开民主政治意识。只有全社会,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法制政府建设始终如一的体现民主政治意识和坚持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原则,坚持把民主视为党的生命和社会主义的生命,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道路,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才会不断进步和完善,才能游刃有余地迎接西方民主输出的挑战,积极维护国家意识形态。
培育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文化。民主政治是人类迄今为止探索出的良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虽然“民主是个好东西”,但实现民主是需要条件的,它需要具备相应的经济、文化和政治条件。一个国家的民主政治状况,既与社会的经济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地缘政治、国际环境相关,也与国家的政治文化传统、政治人物和国民的素质、公民的生活习惯等相关,[6](P前言3,4)其中,政治文化起着关键的作用,亦即不同的文化会孕育出不同的民主模式。从目前来看,世界上有几十个被西方称为民主的国家,但其具体的民主模式因文化的不同而呈现出异彩纷呈之式。因此,在一个国家的民主制度建构中,民主政治文化是一个关键的因素。这种政治文化不仅指心理习惯,还指人们拥有的各种见解和社会上流行的不同观点,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所遵循的全部思想。[7](P332)在中国,积极培育民主政治文化,可以为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文化支撑,其对民主政治建设至关重要。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的政治文化转型期,即中国正在从一个长达数千年的农耕文化和臣民文化转向现代民主政治文化,其艰难和过程的复杂性与长期性是不言而喻的。但从社会的发展进步和社会的未来趋势来看,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的方向,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设,不仅意味着建章立制,也意味着要在社会范围内培育相信民主、认同民主、维护民主的政治文化,要通过进一步发掘、维护和巩固平等的价值意识和公民意识,充分发展市场经济与社会自治来为民主政治文化的培育提供滋养的土壤。只有在社会中培育出对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设具有支撑作用的妥协、合作、信任、自主、自治、平等、权利等民主政治的价值理念和文化,使民主政治价值、理念、精神深入人心,使妥协、合作、信任这些支撑民主运行的理念能够获得广泛的认同,[8](P120~121)使民主在公民的理性中运行,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设才能具有稳固的根基、持久的支持力量和有效抵御西方的民主输出。
多途径提高意识形态传播者和大众的民主素质。意识形态是一套关于社会秩序的观念体系。[9](P52)这种观念体系不是人与生俱来的,它需要社会的教育与培育。换句话说,意识形态要真正为大众认同,并能够成为指导大众自觉遵守社会秩序的观念体系,需要有意识形态的传播者做大量的工作。民主政治价值观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是意识形态传播者向大众传播的内容。要使民主意识和公民意识成为大众的思维方式、心理习惯和社会习惯,民主政治获得大众的情感支持、思想认知和理性认同,大众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国家政治生活,需要意识形态传播者和大众具有较高的民主素质。意识形态传播者的民主素质包括具有开放、平等、包容、协商的意识、习惯与思维方式,“如果只让教材与教师有发言权,旨在培养理智与性格的学习就不能完成”。[10](P25)因此,通过高校、党校、短期培训、定期考试培养高学历和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等途径提高意识形态传播者的民主素质,对推动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大众的民主素质包括积极参政议政和自治的理性意识、习惯与能力,涉及到大众的参与和自治的性格及思想行为习惯,也涉及到处理信息、制定和运用规则、评判政策、选择代表的理性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11](P43)大众的民主素质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只有通过学校教育、舆论宣传、政治精英的言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传播、网络平台、文化产品等多种培育途径逐步提高大众的民主素质,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设才能不断发展和进步。
大力创作传播民主政治文化的精品力作。文化是意识形态的载体,是一种软实力,文化产品承担着通过语言学习、网络、影视剧、文学作品、微信、餐饮、服饰、旅游等多种途径,在大众休闲娱乐时隐性传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任务,也承担着对外实施政治影响力,争夺国际政治话语权的任务。“文化产品出口在大大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还可以极大地提升软实力,扩散其价值观念,在国际上形成强大的影响力和辐射力。”[2](P268~269)因此,文化产品是对内进行意识形态教育,对外增强国际影响力,施加意识形态影响的重要途径,其在推进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国际社会意识形态斗争的历史、现实和趋势来看,中西方在文化产品的阵地上谁掌握了主动权和话语权,谁的思想就会有影响力。鉴于此,中国需要深入研究如何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如何创作出诠释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设的精品力作问题,研究如何在大众休闲娱乐中提高其民主素质的问题。只有创作出具有传播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设内容的文化产品,创作出中外大众喜闻乐见、语言通俗易懂并已融入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设内容的文化产品,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才能稳步走向未来,才能抵御西方用“好莱坞大片”、“美国品牌”、“NBA”、“麦当劳”等文化产品进行的民主输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
拓宽对外传播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设的渠道。中国的发展和中国梦的实现,是具有国际意义和国际价值的国家行为。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东亚大国,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与尊重,为国家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意义重大。中国的协商民主具有东方文化的色彩,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融合的产物,是中国提供给国际社会的公共产品,也正在借鉴西方文明成果的基础上逐步推进与完善,其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而与此同时,西方一些学者在美国金融危机和由此引发了西方国家的经济衰退之后,开始反思西式民主出了什么问题,并开始探讨中国协商式民主的优势。曾经断言世界的意识形态之争将终结于西方自由民主的福山,开始反思他提出的结论,认为他提出的“历史终结论”还有待进一步推敲和完善。[12](P20)但客观看,由于中西方在历史、文化、制度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意识形态上存在着斗争与冲突,也由于中国的传媒技术和传播手段还有待提高,在相当时期内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很难为国际社会所了解与获得认可,这不利于国家未来的发展与中国梦的实现。因此,中国需要在对外传播领域拓展思路,拓宽空间,尽快提高运用现代传媒技术的能力,采用多种传媒手段,用西方受众听得懂的语言和能够接受的方式,借鉴好莱坞影片、麦当劳和肯德基、韩剧、日本动画片等的营销策略,把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设通过文化产品、文化交流、网络媒体等途径介绍给世界,向世界说明中国,讲好中国故事,纠正国际社会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误读,争取一定的国际社会话语权,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创造和平环境和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使中国主流的意识形态处于安全的状况。
四、结语
对外输出民主是美国的全球战略目标之一,也是导致苏东解体的重要原因。美国在用民主这个“软武器”或“软实力”把苏东搞垮之后,对西方自由民主制度的信仰更加坚信不疑和对输出民主更加信心百倍。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是近三十多年来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和影响力不断扩大的国家。在美国看来,中国的发展模式是对美国自由民主制度的巨大挑战和威胁,是威胁美国国家利益的最大对手。因此,如何在中国实施和平演变战略,搞垮中国,打败其意识形态的敌人,成为美国冷战后一直考虑的问题。
美国对中国输出民主是一项长期的战略。用抽象的“民主”概念和价值观调动大众的情感,获得大众对西式民主的认同,通过各种途径抵毁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赞美美式民主,树立美国自由民主制度的“灯塔”和“山巅之城”形象,是对中国实施和平演变的主要策略。中国在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要保持对西方民主输出的高度警惕,要在借鉴西方民主政治建设的有益成果的同时,积极构建能够有效抵御西方民主输出和意识形态渗透的防线,坚定的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参考文献:
[1]刘国平. 美国民主制度输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张骥. 中国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战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刘国平. 论美国民主制度输出[J]. 红旗文稿,2010,(19).
[4]胡惠林. 中国国家文化安全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5][美]彼得·施魏策尔. 里根政府是怎样搞垮苏联的[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6]闫健. 民主是个好东西:俞可平访谈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7][法]托克维尔. 论美国的民主(上卷)[M].董国良,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8]刘洋. 达尔的民主政治文化思想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
[9]张云莲,韦正翔. 意识形态在国际社会中的矛盾冲突与求同存异[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5).
[10][美]杜威.新旧个人主义:杜威文选[M].孙有中,等,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
[11]申建林. 论公民文化的培育[J]. 江汉论坛,2002,(4).
[12][美]弗朗西斯·福山. 中国模式代表集中高效[A]. 王辉耀. 中国模式:海外看中国崛起[C]. 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
文章编号:2095-4654(2016)03-0019-06
* 收稿日期:2016-01-07
基金项目: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西方民主输出与中国的意识形态安全研究”(13YJA710057)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