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神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
2016-03-08梁媛卿
梁媛卿
(广西省梧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广西 梧州 543001)
精神科收治的患者往往存在思维紊乱、行为异常等症状,甚至还会受幻觉、妄想的支配,丧失自控能力。护理人员在对此类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随时会遇到患者毁物、伤人、自伤、跑跳、自杀等情况。因此,精神科发生护理风险的几率比其他科室高。正确识别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潜在护理风险、加强对相关环节的管理、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应对问题的能力,对全面提高精神科护理服务的质量、减少医疗纠纷具有重要的意义[1]。本文就近年来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系统的综述。
1 护理风险管理的内涵
护理风险是指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因各种不确定性、潜在的危险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患者发生危险的一切不安全事件[2]。风险管理是一种具有预见性的管理手段。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是指通过事先分析、研究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漏洞或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护理风险发生或减小护理风险不良影响的预见性管理[3]。
2 精神科潜在的护理风险因素
2.1 患者因素
一般来说,精神疾病患者均存在感觉、运动、认知等功能下降的症状,对治疗的依从性差。曲锦红在《精神科临床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2008)一文中指出,精神疾病患者易受到疾病的影响,出现行为异常、思维异常等症状,常表现为攻击他人、出走、自伤、自杀等。这些情况会增加精神科开展护理工作的难度和患者出现护理风险的几率[4]。此外,一些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因体质差、年龄大、精神状况不佳、反应迟钝等因素容易跌倒。蔡秀英对在精神科住院的患者进行研究后指出:“护理人员应将精神科收治的老年患者作为预防意外跌倒的重点对象。积极开展预防意外跌倒的宣传教育工作,控制可导致患者跌倒的因素,有利于减少意外跌倒情况的发生”[5]。
2.2 病房结构因素
马灵亚、张冬红等人认为,为了保护患者的隐私、人权,医院的卫生间及部分病房未安装监控系统[6]。这样会导致医院监控系统内的盲点过多,增加了精神疾病患者发生自伤、自杀行为的风险。医院的部分开放性场所缺乏科学、合理的防护设施,易导致精神疾病患者在此处发生肢体上的冲突,进而发生护理风险[7]。此外,个别病房、卫生间的灯光不够明亮或灯源布置不合理,也会导致精神疾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在夜间行动时发生护理风险[8]。
2.3 护理人员因素
1)精神科的护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个别护理人员不能准确、及时地评估精神疾病患者存在的潜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对护理风险的预见性差。2)精神科护理人员编制不足。目前,我国各医疗机构护理人员的编制不足,这使得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大,部分护理人员需要超负荷工作,进而形成潜在的护理风险因素[9]。3)忽视夜间的安全护理。一般来说,值夜班的护理人员是比较年轻的护士。这些护士应对紧急事件的经验不足,易出现护理操作不当等问题。同时,夜间的护理人员较少,易出现夜间巡视、观察不全面,留有巡视死角等问题。张应芳等人对夜间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研究后指出:个别护理人员在夜间未能及时巡视病房,无法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的情况,导致患者在夜间易发生跌倒、坠床、跳楼自杀等护理风险[10]。
3 在精神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要点
陈选莉等人专门对护理风险管理理念在精神科的实践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的结果显示:在精神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11]。因此,相关的医疗机构应在精神科开展护理风险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让其严格地遵循相关的规范执行护理操作、提高其自身的专业技能,从而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12]。
3.1 对患者进行护理风险评估
精神科在收治患者时,应对患者进行护理风险评估,并将患者的病情及可能发生的潜在风险以书面形式告知其家属。然后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进行风险评估的结果为其制定详细的护理方案,控制所有的危险因素,避免其发生护理风险。李静等人在《精神科风险评估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中指出:对精神科患者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可以进一步强化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提升其辨别护理风险的能力,从而全面地降低精神科护理风险的发生率[13]。徐柳柳等人认为,虽然精神科发生突发护理风险的几率较大,但在护理风险发生前往往有一定的征兆。该学者还发现,按照“精神科意外事件征兆评估表”评估精神科患者存在的潜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对具有不同护理风险因素的患者采取个性化的防范措施,能有效地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
3.2 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王丽梅等人在《护理风险管理在住院精神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一文中指出: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可以全面提高其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加护理风险专题讲座,培养精神科护理人员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提升其进行护理操作的技术水平,从而提高其进行护理服务的质量,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14]。
3.3 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
代卫红在《精神专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分析》一文中明确指出:医院要结合精神疾病患者病情的特点,科学地布置病房,使病房的设计和布局更合理、简单。此外,医院还应在卫生间、楼梯、走廊等处设立扶手,加强对病房内危险物品的管理,使医院内的设施既能满足患者的实际护理需求,又不会引发各种护理风险。
4 展望
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人们对护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目前我国对精神科实施风险管理的研究处于初级阶段。精神科患者的病情特殊,在对其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护理风险[15]。这就需要精神科积极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工作,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增强其识别护理风险因素的能力及应对各类紧急事件的能力。相关的医疗卫生机构还应建立一套适合精神科的护理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以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
[1] 何燕,徐柳柳.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噎食管理中的实施效果评价[J].中国临床研究,2015,28(10):1383-1385.
[2] 樊海霞,李静,王芳.精神科风险管理中强化细节管理的方法与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29):166-167.
[3] 薛琳.谈精神科医疗风险管理的经验与思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49):115-116.
[4] 曲锦红.精神科临床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4):1.
[5] 蔡秀英.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1):26-27.
[6] 马灵亚,付爱瑛.精神科临床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对策[J].护理与康复,2008,7(2):138-139.
[7] 张冬红,谭丽娜,霍素芬.风险管理在精神专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5):6260-6261.
[8] 程俊,张瑜,李彦,等.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风险管理措施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5(04):80-81.
[9] 邓社能.精神科护理安全事件发生原因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3):82-84.
[10] 张应芳,张丽.探讨夜间护理工作中的风险管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6):149-150.
[11] 陈选莉,王琴.风险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2):1911-1912.
[12] 李静,樊海霞,辛敏.精神科风险评估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8):236-237.
[13] 徐柳柳,杜鹃,刘寿娟,等.预警管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1):2628-2629.
[14] 王丽梅,许玉卿.护理风险管理在住院精神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5):630-632.
[15] 代卫红.精神专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2,5(12A):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