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于茶
2016-03-08沈宓
沈宓
从沈阳到北京,从懵懂到清晰,与茶结缘的20多年时间,也是王琼对茶从一无所知到痴迷的见证。说起来,一杯茶,不过是茶叶与水两味材料,可水质、温度、茶叶的品质,甚至,心境、成长环境都是决定茶汤味道的因素。﹃现在想来,一切都好像是冥冥之中注定的,茶的静好感召了我,一入茶门便潜心侍茶。﹄王琼说话调子缓慢,给人宁静感。
从空白到繁茂
先把时间倒退回1996年,那一年,王琼在沈阳开了第一家茶艺馆。当时的沈阳乃至东三省连一家像样的茶室都找不出,遍地都是棋牌室、夜总会、卡拉OK厅……更何况,那时王琼对茶叶的了解也是一片空白。“可机缘巧合让我遇到了茶,也没有考虑太多,就想找个安静的、和美的,可以陪伴终身的事业。”在开了第一家茶艺馆以后,王琼才开始了自己的习茶之路,慢慢学习冲泡技能,参与全国各地的茶文化推广活动……这些繁琐的事情不仅没有磨掉王琼最初的激情,反而让她更痴迷于茶。
和静园,是王琼开在沈阳的茶艺馆的名字,如今已成了当地茶文化的标杆之地。“和静园这个名字,是先生的灵感一现。和,和谐、和乐、和美;静,安静、清净、宁静。当我们在一杯茶里找到了安顿和平衡,那生活便充满和静的力量。”
和静园就像是王琼的另一个孩子,从创立开始,她们便一起成长。王琼花了很长时间学习如何鉴别茶叶、品尝茶汤,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从容地融入到茶艺里。她也花了大量的时间对与茶有关的礼仪、服饰、妆容以及表演做了梳理,既是为和静园,也是为沈阳茶馆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和给出引导。
不疾不徐修茶人
应该说从接触茶开始,王琼就一直在努力构建一种表达方式,一种只属于中国茶文化的语言体系。2003年,王琼录制了《中国茶道经典》系列光盘,用视频的方式把六大茶类的冲泡技艺分享给大众,到现在还能听到有爱茶者对光盘的认可,这让王琼很高兴也更忐忑。因为大多数人听过茶艺、茶道,但很少认真了解茶修。
“修,有践行的意思。我们天天倡导、呼吁,却大都只停留在理论上。如何将这些理念变成生命里的一部分,关键在于我们的执行。”这就是王琼理解的茶修。这些年,王琼一直在进步,她想让更多人了解茶和茶修。早在2012年,王琼就有了借助某种形式持续分享茶修的念头。2013年4月,王琼在北京成立了和静茶修学堂,把她这10多年对茶的表达凝练成了简约的“和静茶修·行茶十式”的方法,希望一杯简单的中国茶在被接纳的前提下,能更好地传递、分享和升华。
每个月最后一个周末,学员们都会激动而低调地在学堂里研习茶修技艺,这里清雅幽静,只听得讲师徐徐的声音,与窗外熙熙攘攘的人流车流形成鲜明的对比。“与早期的教学光盘相比,我更珍惜现在与每位学员面对面交流的过程。”学员里,有十几岁的年轻人,也有大型连锁咖啡店的总经理,面对同样的茶叶,却有截然不同的感悟。
在业内,有“南袁北王”之称,“南袁”指的是杭州的茶艺专家袁勤迹,“北王”就是茶人王琼。“大多数人都有喝茶的习惯,可以通过习茶的过程,看到人的内心。所以,沉下心,将茶真正带入生活,恩惠自己,利泽家人。”王琼说话的声音,有种能让人安静的感觉。但她却很忙,忙着出国交流,忙着学堂授课,忙着不断进步。
王琼说茶
茶的选择
茶叶的品种繁多,每一款茶都有其特点和韵致。茶人在侍茶的过程中,需要懂茶,而懂得的前提是有足够的了解和理解。当我渐渐把生活泡成了一杯茶时,愈发觉得茶本无好坏,只是特点不同而已。所以,我并没有偏爱哪一款茶,因为我始终觉得每一款茶都值得认真对待。
在教学的过程中,从加工工艺、冲泡手法、品鉴技能等方面来分析一泡茶,就更要求客观。当一泡茶最终呈现时,它所蕴含的除了色香味形韵等感官品质之外,还有茶的秉性,而不同的意境又会给予人不同的表达——所以,放下对茶的判别,遇上了就真心去喜欢。
感受一杯茶
对于茶叶的选择,如果是初学者,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身体喝茶,好喝就是硬道理。如果带着专业知识的话,就要从科学的审评角度判断一款茶的品质和特点,主要分为干看外形,湿评内质两个环节。在干评中,讲求茶叶外形匀整,色泽新鲜,当然不同的茶叶品类又有各自对应的特点和术语;在湿评中,主要是茶汤的表现,包括汤色和滋味,品质好的茶一般都具有明亮清透的茶汤,尽管特质不同但滋味都是令人愉悦的。
喝茶亦品茶
茶不是宗教,却是我一生的信仰,以茶为业开启了我的幸福之旅。所以,幸福于茶是我最常与人分享的。因为这一杯茶,让我的生活有了可以笃定的坚持,也有了方向和目标。于是,患得患失越来越少,温暖和正向力量越来越多。更重要的是,茶让学习变成了一种快乐的滋养,并源源不断地供给我希望、亲善和热情。幸福于茶,是借助一杯茶的感召让自己变得更好,从外在行为到内在修养,从和谐自处到与世界共舞。所以,一杯茶要用一辈子慢慢学习,慢慢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