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尽其能收获共赢
2016-03-07陈科王丽
陈科 王丽
结合我校的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双分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数学组近几年开始尝试分层教学,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分层教学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学生潜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
一、分层教学的案例研究
首先数学组借助自制的《高中数学学情调查表》,了解了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状态等信息,在掌握了学生的基本情况后,坚持“学习成绩为主要分层标准,影响成绩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为辅助标准”的原则,将全年级学生分为A、B、C三层,A层为高层学生,B层为中层学生,C层为低层学生。分层的同时设立学生分层档案,目的在于具体掌握学生的学习现状,包括成绩和能力,有利于跟踪实验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动态变化。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
1.教学目标分层
课堂教学目标是支配课堂教学进行的主线。现行教材软件A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设有不同的教学目标,除了安排每名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外,也为基础较好或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辟了“观察与猜想”“阅读与思考”“探究与发现”“信息技术应用”等拓展性栏目。要求A层学生达到“较高教学目标”,C层学生达到“基本教学目标”,B层学生在完成“基本教学目标”的同时积极参与“较高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2.备课分层
在备课时,笔者重点考虑排除学困生的学习障碍,提出对优生的高层次要求,设计分层练习。C层学生要求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B层学生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A层学生要求在B层次的基础上,有创新意识和良好的数学素质。
3.授课分层
分层教学最重要的一环是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限于客观条件,不可能在同一堂课里将不同组的学生安排在不同的教室上课。因此,课堂教学如何进行便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以高三复习《求函数值域》为例,笔者是如此处理的:和全班学生一起梳理了求函数值域常见的几种方法后,便给学生讲解求函数值域的解题策略。同时,对不同小组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是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否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对于基础题总是先让C、B层学生回答,对于逻辑性强、难度系数较高的问题则由A层学生回答。
4.作业练习分层
作业分层是分层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笔者的做法是:C层学生作业本必做、同步选做、练习卷选做;B层学生作业本必做、同步必做、练习卷选做;A层学生作业本、同步、练习卷必做,提高题选做。同时每周也可增加一些智力题、创造性作业,供有余力的学生去做。
5.测试、评估分层
每次测试笔者都会设定不同标准,对于没有达标的学生,先自己改错,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找到知识漏洞,互相取长补短。然后再对这部分未达标学生进行测试,对比前后两次测验的成绩,评价时关注的焦点是个体的发展变化,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6.课后辅导分层
课后辅导也是搞好分层教学重要的一环。笔者是这样做的:加强C层辅导,促差转优。强化A(B)层辅导,提优拔尖。对B层学生参加补缺活动,加强变化题指导;对A层学生成立数学兴趣小组,通过各种活动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三、分层教学后的对比分析
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分层班的平均分和及格率明显高于对比班。同时,分层班的离散度略高于对比班,说明分层班的两极分化情况不可忽视,部分C层学生没有适应分层教学。两个班的学生分数都集中于60-79和80-99这两个分数段,不同的是分层班在这两个分数段的分布较对比班均衡一些,这也正是分层班平均分高于对比班的原因。这一结果充分验证了分层教学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笔者针对分层教学中两极分化情况,做了如下调整:让A、C两层学生自由组合,A层学生充当C层学生的小老师,负责监督和帮助C层学生,这一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分层教学关注全体,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在学习中得到充分发挥,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模式。
(作者单位:陈科,武汉市光谷第二高级中学;王丽,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 刘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