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如茉莉,课亦如茉莉

2016-03-07黄立新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茉莉细节课文

黄立新

《爱如茉莉》一课的教学,没有浓情渲染,也没有声色光电,如茉莉般令人回味,给我们许多思考与启迪。

一、依据学情和课文特点处理教材

《爱如茉莉》是一篇情深隽永的散文。这种情,缘自主人公映子父母间的纯真爱情。这种情,是一种脉脉温情,既淡且浓;这种情,没有“我爱你”的热烈表白,却有执手而眠的动人;这种情,朴素实在,却不乏浪漫。每一个有点阅历的人读之,无不为之感动。这篇课文表达上的突出特点是细节描写。爸妈之间简单的动作、朴实的话语、平凡的神情表达的都是“真实的爱”。透过这一处处细节,我们会读出丈夫对病中妻子的爱,病中妻子对丈夫和女儿的爱。

如何处理教材,如何确定该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处理。有的教师将教学定位于“真爱是什么”,将“理解什么是真爱”确定为教学重点,将“指导学生理解真爱就像茉莉”确定为教学难点。在教学中,通过“精读探究,感悟爱如茉莉”“升华情感,感悟爱如茉莉”“拓展说真爱”等环节落实重难点。在最后总结时,让学生说“真爱是什么”,多媒体出示“爱的小诗”供学生欣赏。这样的课堂,在教师华丽语言的渲染之下,学生也能说出一点点感悟,但那毕竟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不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没有生活的阅历,没有内心的体验,真的能感受到平平淡淡的“真爱”吗?所感受的恐怕是浮于表面的“表白”,很难引发发自内心的共鸣。因此,把教学重点定位于体会“真爱”是不切合学生实际的,收效必定甚微。这样教,也掩盖了课文表达上的特点,未能有意识地从课文学表达,课文的教学功能没有很好发挥。

而本课的教学,教师从学生身心实际和课文特点出发,制订了课时目标。依据确定的目标,把“体会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作为重点,把“学习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写一个片段”作为教学难点,学习细节描写,运用细节描写写片段。在学习细节描写的同时,感受父母间平凡深厚的爱。

现行的教科书是文选型教科书。对于一篇篇课文,究竟要教什么,达到什么要求,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一篇课文不一样教,有的侧重于感悟,有的侧重于表达,有的侧重于人文方面,有的侧重于工具方面……

王荣生教授把课文分为“定篇”“例文”“样本”“用件和引子”等教学功能类型,他认为要根据选文类型来确定教学内容。所谓例文型课文的教学,即通过这篇课文的阅读,学习与这篇课文相呼应的读写方法,或“指导学生形成新的阅读方法”,或“指导学生学习文章的某种写法”,或“学习写某种体式的文章”。这与叶老“课文无非是个例子”的思想相一致。

教师把课文当作例文来处理,指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的读写知识,训练学生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写片段,把握了课文特点,以学定教,依文定教,真正体现了用课文来教的思想。

二、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设计教学流程

一般常态化的语文教学流程是:初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分段讲解,深入体会课文思想感情——总结提升,小结收获体会。这样的教学流程是依据理解课文内容这一目标设计的,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语文学习方法的迁移运用。而无论是教语文知识,还是学习语文方法,都应该遵循从认识到实践这一认识规律。我们不能满足于“教过”,而要落实“教会”,要依据“认识——实践——迁移”的认识规律设计教学流程(吴忠豪语)。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因此,教学应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实践时间。

本课的教学,较好地遵循了这一规律。

教师先从“认识细节,初步感受效果”入手,让学生谈深刻印象。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表达的效果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这些动作、神态等细微之处表现了爸妈之间的深厚感情,进而引出细节描写的概念,初步认识细节描写。

再从研读细节入手,引导学生体会表达效果。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按照自学提示,学生默读课文,勾画其他细节描写之处,做好批注。学生通过自读自悟、书写批注、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充分体会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这一环节,不仅巩固了细节描写的概念认知,还在体会细节描写表达效果的同时,加深了对文本内容、情感的理解体会。

最后,引导学生运用细节描写,练习表达。学生观看公益广告《灯光》,进行拓展练笔。这个公益广告说的是一位夜间卖馄饨的老大爷为一位放夜学回家的女学生照亮夜路的事,于细节中传播温情。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老大爷的动作、神情、语言等细节,再写一段话,实现读写迁移,既加深对细节的理解,也训练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三、品词析句,语文味浓

课文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一定的内容要通过相应的形式来体现,一定的形式必然表现相应的内容。而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内容的理解,思想情感的领悟,而忽视了对语言形式的体会。教师往往“脱离语句,跑到概念化、抽象化的思想精神中,演变为谈论口号的活动”,往往“滞留在所记叙描写的客体上,演变为谈论那人、那事、那景、那物的活动”,往往“跑到外在的言说对象,演变为谈论外在的言说对象的活动”,而忽略“体味语言表达的功力,体味准确的语言所蕴含的意味、体会语言的滋味和作者的情调”(王荣生语)。

小说《陈奂生上城》一开始写漏斗户陈奂生悠悠上城来。“悠悠”写出了陈奂生致富后进城时那种悠闲自得的心情。如果换成“匆匆”或“慢慢”都传达不出那种情味。语言有温度,词句知冷暖,讲的就是语言的魅力。因此,教学中,语文教师不能忘了自己的本行,要品词析句,要咬文嚼字。

教师在教学中,在引导学生把握细节的同时,十分注重对语言的品味,由言及意,再由意及言,言意兼得,揣摩体味。如对“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我们”写作手法的分析,对“探”字的引导体悟。课文中这样的词句很多,如写爸爸“直奔”医院、“布满血丝”的眼睛、妈妈“虚弱”的声音等等,教师均能引导学生感知体会。

王荣生教授说,所谓阅读方法,就是要知道从课文中的什么地方读出什么来。而训练学生品词析句、咬文嚼字,正是学习阅读方法的有效途径。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的学习始终离不开语言文字。对于阅读教学来说,体味语言文字的妙处、情味,培养学生对于语言文字敏锐的感受力,进而培养学生深刻的理解力,这是阅读教学的独当之任,我们切不可“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

(作者单位:黄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 严 芳

猜你喜欢

茉莉细节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背课文的小偷
茉莉雨
茉莉雨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细节取胜
茉莉情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