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道国科研水平和人力资本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影响分析

2016-03-07欧阳乐

中国市场 2016年7期
关键词:区位选择人力资本

欧阳乐

[摘要]2013年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和“走出去”战略,再次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向海外投资,但是首先面临的就是区位选择问题。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因素、制度因素和文化因素。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个企业的成功主要依靠自主创新能力和人才资本,因此,东道国科研水平和人力资本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有重大影响。文章采用2007—2013年中9个发达国家的面板数据对东道国研发费用、科研成果和每百万居民中研究人员数目对中国直接对外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科研水平;人力资本

[DOI]1013939/jcnkizgsc201607176

1引言

2014年中国政府为了应对经济总体下行趋势,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一带一路”和“走出去”战略,其中“走出去”战略将再次推动中国企业开始新一轮的对外直接投资。2015年1月,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钟山16日在北京透露,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达1029亿美元,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同比增长141%,继续保持世界第三位,将很快成为净对外投资国。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中国对外投资规模将很快超过吸收外资”,实现历史性转变。

针对中国ODI区位选择问题,目前国内的研究学者主要集中在中国与东道国之间双边贸易量、当期汇率和东道国经济规模等相关经济因素的影响方面。如程惠芳和阮翔[1]应用引力模型深入研究了东道国的经济规模、人均国民收入及双边贸易量对中国ODI区位选择的影响。同时,有一些学者认为,除经济因素外影响中国ODI区位选择的还包括东道国制度因素、对外商投资的政策及东道国的治理水平等。例如陈松和陈海云[2]采用2007—200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超过1000万美元的75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研究了东道国治理水平对中国ODI区位选择的影响。另外,还有一些学者研究了文化差异对中国ODI区位选择的影响。

但是,中国ODI区位选择不仅仅受到经济、制度和文化差异因素的影响,还受到东道国教育水平、科研技术水平、人力资本等因素的影响。

2014年我国对发达国家投资同比增长较快的事实也从侧面说明我国ODI更倾向于科研技术和人力资本较成熟的国家和地区。目前,国内缺乏针对东道国科研水平和人力资本对中国ODI区位选择影响的研究,文章尝试从这方面入手,探究中国对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直接投资快速增长的原因。

2文献回顾

针对技术获取型ODI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较早开始于1991年,Kogut和Chang对日本于1976—1987年在美国直接投资的现象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日本企业进驻美国是为寻求美国的先进技术和人才,然后将吸收的新技术应用到国内。

在实证方面,Braconier利用瑞典跨国公司及其OFDI的面板数据,将FDI技术溢出效应与ODI技术溢出效应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东道国的研发水平对母国获取东道国科学技术有重要影响。

目前国内已有文献中,常健聪[3]在研究中发现,超过1/3中国在美国的高科技投资是为了获得美国的科技、品牌和销售渠道等战略性投资。即中国企业积极在美国和欧盟等科学技术成熟、人才集中的发达地区或国家投资以获得中国所缺乏的国际高尖端技术和人才的支持,从而促进产业的转型和升级。黄颖[4]通过对“中国企业在美国技术获取型投资”的研究,认为中国政府应该鼓励中国企业加入到对美国的技术获取型投资中,并且应加强对美国技术聚集地与产业集群地的区域布局,从而实现技术获取和创新并重。

张宏和赵健[5]选取研发机构比较集中的13个东道国的反映科技发展状况的变量、影响宏观经济发展的宏观变量以及制度性变量,构造混合面板数据,对我国技术获取型ODI的区位选择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东道国已有科研成果对我国技术获取型ODI影响显著,而东道国研发投入和科研潜力具有一定影响。

目前国内对ODI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经济方面、制度方面、政治稳定方面及文化方面,对东道国科研水平和人力资本方面的研究较少。文章主要利用2007—2013年中国在9个主要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净额、反映东道国科技发展状况的变量,及一些其他影响因素的变量作为截面数据,实证研究在其他控制变量下,科研水平较高、人力资本较丰富的发达国家对中国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程度。

3模型设定及变量选取

31被解释变量

衡量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水平的指标有两种,第一种为每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流量;第二种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存量。文章被解释变量选用的是中国对东道国直接投资的流量。

32解释变量

321东道国投入的研发经费

一个国家研发的投资力度衡量了该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及未来经济发展质量,同时也促进了投资企业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有利于提高投资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目前国际上衡量一国研发力度的指标有两个,一个是科研经费的绝对额,另一个是研发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相对数(Gerd/GDP)。文章采用第二个指标衡量东道国投入的研发经费。

322东道国拥有的科研成果

一个国家科研水平的另一个表现是发明专利的授权量。研发是过程,而专利发明是成果。不管是技术方面的革新还是产品方面的发明都能给某个产业甚至某些产业带来提高和转型,从而推动本国企业的发展。一个国家的发明专利授权量较高时,更便于外来投资企业获取先进的技术。对外来投资者来说,已有的科研成果能带来更直接的收益。因此,文章采用东道国发明专利授权量作为衡量东道国科研成果的变量。

323东道国人力资本水平

如今科技迅猛发展,国家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间的竞争。他们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能进行创新性劳动,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一国人才的储备程度也间接反映了该国未来的发展潜力。文章采用东道国每百万居民中研究人员人数来反映东道国人力资本水平。

33控制变量

331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经济因素

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经济因素有很多,包括东道国的GDP、两国之间的货币汇率以及双边贸易量等。但相较而言,两国双边贸易量对吸引外资更为重要。因为两国双边贸易量的大小决定着母国在东道国的市场规模,在市场规模较大的地区进行投资经营,很容易获得市场的认可和回报。文本选择母国对东道国进出口总量作为衡量两国间双边贸易量的指标。

332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制度因素

中国企业选择对外投资的国家时,制度因素也是重要的考虑条件之一。相对而言,中国企业更愿意到治理水平较高、投资环境较好的国家进行投资经营。反映东道国治理水平的指标有政府清廉程度、政府效能、法治水平及政权稳定性等。文章采用Kaufmann等人构建的“全球治理指标”中的“司法有效性”作为衡量东道国治理水平的指标。

333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文化因素

企业所处社会环境对自身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两国文化差异越大,投资企业在东道国经营和管理的阻碍越大,同时越难迎合东道国的市场需求。因此,中国企业在决定投资国家和地区时,文化因素也是必须考虑的内容。文章采用通常所使用的Hofstede指数来表示双边文化距离。

4模型设定及结果分析

41模型设定

综合各种文献,文章设定了如下模型:

其中,代表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净流量;代表东道国研发经费的投入量;代表每年东道国发明专利的授权量;代表东道国每百万居民中研究人员的数量;代表东道国与母国双边贸易总量;代表东道国政府的治理水平;代表东道国与母国的文化差异。

文章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局年度数据、世界银行数据库、世界教科文组织网站以及世界知识产权官网数据资料。文章用Eviews软件对混合面板数据应用OLS方法进行回归分析。

42结果分析与解释

下表为混合面板数据应用OLS方法输出的结果。第(1)列基准组,模型中没有加入控制变量的结果。第(2)、(3)、(4)列逐一把经济因素中的东道国与母国双边贸易量、制度因素中的司法有效性、文化因素中的两国文化距离加入模型中并进行回归,详见下表。

从上表的结果看,各变量的估计系数基本是显著的。只有第(4)列中每百万居民中研究人员数量和两国文化差距是不显著的。另外,从表中可以看出东道国专利授权数量和每百万居民中研究人员数量多的国家能够吸引中国企业去当地投资经营,而东道国投入的研发费用与中国对外投资呈负相关。这个结果与我们理论上的研究结果相反且显著,这可能意味着研发费用的投入而获得成果并没有那么显著,或者在目前的科研状态下,跟过去十年、二十年相比,同样比例的研发费用的投入,获得的研究成果较少或获得的研究成果能带来的经济效益较低,甚至得不到任何科研成果。所以,东道国研发费用的投入比例对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有负面影响。另外,第(2)、(3)、(4)列东道国专利发明的授权量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也呈现负相关,表明与两国双边贸易量、东道国制度因素相比,东道国专利发明授权量对中国企业的吸引力并不明显。但是东道国每百万居民中研究人员的数量对中国企业却有很大的吸引力。研究人员数量越多,中国企业雇用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比例也越大,企业通过直接学习和模仿能给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5结论和政策建议

文章应用2007—2013年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新加坡9个科技发达国家的混合面板数据,对东道国科研水平和人力资本对中国对外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从回归的结果来看,两国的双边贸易量、东道国治理水平对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有显著的正影响。相比而言,东道国研发费用的投入及专利发明的授权量对中国企业到本地投资的吸引力较小。而东道国每百万居民中研究人员数量的影响却比较显著。

从上述分析结果来看,文章认为对于我国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如IT、航天等跨国大企业,应该选择科研经费投入规模较大、发明专利授权量较多及国内高素质、高水平人才较集中的国家进行投资经营,通过技术的逆向溢出效应,对母国企业有提升作用,从而增强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企业在实施研发国际化和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应着重考虑环境因素带来的正效应,并强调研究领域的跨国交流对本企业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另外,对科技含量不高的民营企业来说,应着重考虑东道国经济及制度因素带来的影响。除此之外,再考虑东道国科研水平与人力资本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政府应该鼓励企业多进行科研与技术交流,加强自主创新,从而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程慧芳,阮翔用引力模型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J].世界经济,2014(11):23-30

[2]陈松,刘海云东道国治理水平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6):71-78

[3]常建松中国对美国高科技产业的投资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5(2):83-87

[4]黄颖中国企业在美国技术获取型投资的实践与战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9):86-90

[5]张宏,赵健我国技术获取型ODI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C].第九届中日经济国际研讨会,2010

[6]朱菲菲我国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因素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

[7]王亚鹏“一带一路”与中国企业“走出去”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2015(46)

猜你喜欢

区位选择人力资本
商业银行跨国经营区位选择实证研究
浅谈国有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与改革研究
我国FDI区位选择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我国会展业区域布局分析
集聚效应对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