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哪里养老?
2016-03-07龚龙飞
龚龙飞
2015年12月23日下午,73岁的冯耆荣和妻子方琳缓缓走下飞机。刚出机舱,在蓝天的巨大映衬下,阳光将机场正对面的“腾冲”两字照得明晃晃的,包括冯耆荣在内的不少乘客都拿出手机四处拍摄,而他口袋里还留着几个小时前为抵御北京雾霾的口罩。冯耆荣在朋友圈里分享了几张即景,并配上文字,“蓝天白云,给在北京的老朋友们解解馋!”
北京多日的雾霾让冯耆荣的肺气肿愈发严重,妻子方琳的“老寒腿”也隐痛渐生,他们只能停止了一切户外活动。对于好动的冯耆荣而言,“生不如死”。12月中旬,他在一家老年社交网站上看到,三亚、海口、厦门、北海、巴马、腾冲、西双版纳等几个南方城市被推为中国的最优养老目的地。经过子女安排,他们在腾冲找到一处民宅,厅室齐全,月租1500元,这和冯家每月的暖气费差不多,于是一拍即合,夫妻二人决定开春再回北京。
高海拔带来了好空气,但同样带来了低温度,凌晨接近0℃的气温让冯耆荣有些失望,妻子的“老寒腿”并没有得到缓解,面对朋友圈里老友争相追问,他统一回复一句,“空气是好,就是没想的那么暖和。”
面对蜂拥而起的“养老旅游”热,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黄璜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目前,全国的旅游城市从北到南都打出了养老的旗号,其实很多地方是不准确的。”
巴马传奇
1991年,国际自然医学委员会主席森下敬一率领他的“森下世界的长寿乡调查团”,一路颠簸前往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巴马县调查,因为在这片桃源之所,每10万人中有30位百岁老人,比例达到国际上评定“长寿之乡”标准的5倍。
就在这一年举行的国际自然医学年会上,巴马被宣布成为继苏联高加索、巴基斯坦罕萨、厄瓜多尔比尔班巴、中国新疆南疆一带之后的世界第5个长寿之乡。森下敬一留下这样的感叹,“这是上帝遗忘的一块净土。”在那之后,森下敬一先后5次率团来到巴马进行考察,自然医学年会也连续三年将巴马的长寿现象作为研究主题。
很快,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涌入这个世外桃源,尤其老人和病人,希望从那里获得长寿的奥秘。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也开始加大对旅游开发的投入,2003年到2005年之间,政府在巴马旅游一项上就投入约2.45亿元,相当于巴马县8年的财政收入。在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中,自治区还提出以每10个人建1个建设项目的强劲口号,两年间,投入了2.39万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2006年以后,南宁与巴马之间开通了二级公路,这一年,巴马县迎来了11万人次的观光客,这让人口20余万的县城开始兴奋。
巴马神话开始流传开来,比如“住了几个月,癌细胞消失了”等说法不胫而走;盘阳河作为巴马的母亲河,河流形状类似于草书的“命”字图案,这也被“候鸟人”无限衍生了意义,不少人坚信,巴马的阳光、空气、水、地磁、饮食能够代替药物,包治百病。与此同时,“巴马现象”也悄然而生,2010年,《广西日报》记载,巴马县出现了15万的“候鸟人”,他们像“候鸟”一样往返于巴马与家乡,而其中三分之二是老年人。
广西河池市巴马县百魔村,众多到当地疗养的民众傍晚时分聚集在百魔洞广场上锻炼。图/CFP
“候鸟老人”兴起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黄璜是国内少有的以研究老年旅游为主要方向的学者,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学术研究上,老年人旅行到常住地之外生活,距离一般跨越省界甚至国界,时间停留在1个月到1年之间的行为被称为“养老旅游”,也叫“老年长居旅游”,它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以季节性、多居性、巡回式的生活方式为特征,“候鸟”性征明显。于是社会上也称这些长居旅游的老人为“候鸟老人。”
因为,夏避暑、冬避寒都是候鸟的特性。而如今,由于空调的普及,以及避暑方式的多样化,加之寒冷是许多老年人慢性病的天敌,因此避寒的“候鸟老人”远超于避暑者。
“候鸟老人”,古已有之,大规模,普遍性的“候鸟老人”现象则必须是建立在以固定退休年龄和退休金基础上的。19世纪末经济发达国家开始向福利国家转型,在国家支付退休金的政策保障下,最早的群体性候鸟老人应运而生。
20世纪30年代,欧美的退休老人已开始迁徙到气候温暖地区居住。1998年,美国老年人出游率约为10%,到了冬天,在美国南方佛罗里达过冬的老年人达到81.8万人;2009年,在西班牙生活的英国老年人达到7万人;而日本老年人在马来西亚、泰国等地养老也早已成为一种风气,他们利用国家间发展的差异,一名退休日本工人能获得远比日本国内好得多的养老服务。而2005年前后,中国的“候鸟老人”才开始见诸报端。
在中国,目前最为典型且突出的“候鸟老人”聚集地是海南三亚。2015年冬天,按三亚市旅游局的估计,在三亚市的“候鸟老人”已达到了50万之众,而2014年末,三亚户籍人口为58.56万人。他们像“候鸟”一样在每年10月左右来,来年4月又迁回北方。
哈尔滨市老龄办做过调查,该市有10%的老年人在三亚过冬,已超过18万人。在三亚,除去超过30万东北老年人以外,河南、河北、陕西、山西、北京、天津等省市,每地在三亚均有自己的老年协会,每地在三亚的老人均不低于万人。琼海市的天来泉养老中心,是天津市民政部门与海南省民政部门共建,这里的天津籍老年人也已超过1万人。
三亚的“候鸟老人”中只有小部分住一个月或以下,绝大多数,尤其是来自东北寒冷地区的在海南则需要居住四个月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