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沙伊争端升级看中东地缘政治裂缝

2016-03-07何亚非

中国新闻周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教派什叶派局势

何亚非

新年伊始,沙特阿拉伯处决一名什叶派异己分子,伊朗群众火烧沙特驻伊使馆,沙特与伊朗关系再次骤然紧张,沙特遂与伊断绝外交关系,沙特盟友巴林、科威特、苏丹、卡塔尔、阿联酋等纷纷跟进,或与伊断交,或撤回大使、降低外交等级。

中东逊尼和什叶派主要代表沙特与伊朗的关系历来紧张,对地区主导权的争夺从来没有停止过。自2011年初中东“颜色革命”席卷阿拉伯世界,传统力量对比格局被彻底打破,中东地缘政治版图开始再次重新划分,沙特与伊朗分别领军逊尼派和什叶派博弈加剧。目前沙伊关系恶化、逊尼和什叶两派争斗升级,中东局势再添复杂因素。

中东地处亚非欧三大洲结合部,是世界主要宗教的发源地,地理位置和地缘政治的战略重要性毋容置疑,加上世界石油资源主要供应地的因素,中东乃世界大国和主要宗教“兵家必争之地”。中东问题是联合国和主要大国斡旋时间最长、最难解决的问题。那么,这次沙特与伊朗作为逊尼派和什叶派“老大”再次剑拔弩张,对沙特和伊朗、对中东纷争、对世界局势究竟有什么影响呢?

沙特借机转移国内矛盾

就沙特而言,2015年可谓烦恼不断。首先,奥巴马政府与伊朗终于就伊核问题在“6+1”谈判的框架内达成协议,但是美国在地区的盟友,特别是沙特阿拉伯和以色列出于对伊朗根深蒂固的敌意,却深感失望,视之为美国在中东的战略收缩的具体表现,同时质疑美国对地区盟友的安全承诺。其次,由于全球石油价格大幅下跌,且近期没有回升的迹象,沙特2016年预算将出现空前的近1000亿美元的巨大赤字。这样严峻的财政情况很可能迫使沙特政府大规模削减社会福利项目,包括对汽油和水的补贴以及失业救济等,这将激化沙特普通百姓对沙特皇室的不满,引发国内的动荡。再则,沙特国内什叶派估算占人口10%~15%,是少数族裔,与地区的比例相差无几。他们本来就与沙特皇室代表的逊尼派矛盾重重,近来沙特当局处决什叶派领导人使矛盾进一步激化。最后,沙特率领的海湾国家联军在也门针对非政府武装的军事行动,毫无进展,反而使也门陷入更深的内战。在9个多月的时间里,死亡人数超过6000,本就薄弱的基础设施如公路、学校、商店等都被炸得面目全非,荡然无存。IS的分支组织却因此坐大,最近连续攻克了也门南部两座城市。这使沙特进退两难。

如果从以上情况分析,沙特最近与伊朗断交、矛盾激化对沙特自身来说也未必完全是坏事。沙特据此可以凝聚地区逊尼派国家的人心,共同应对伊朗的势力扩张;可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国内老百姓对石油收入下降的注意力;同时向美国传递强烈的信息,中东事务不能忽略沙特,对伊朗的地区野心不可掉以轻心,美国的中东战略收缩更需要三思而后行。美国和欧盟对沙特处决宗教异己分子从一开始就表示了明确反对的态度,并警告沙特这样做极有可能激化地区教派矛盾,加剧冲突。沙特对此警告自然不会不知道,但依然执意而为,正是想表明其对美中东政策的不满,并借此显示其地区的影响力和领导力。

伊朗不想因教派之争失去机遇

回头来看伊朗。伊朗自上世纪70年代伊斯兰革命以来,与美国交恶,长期遭受美国及其盟友的制裁与围堵,经济严重恶化,难以为继。因此,伊朗参与“6+1”核问题谈判等外交行动主要是为了突破美国的封锁,恢复伊原油生产和市场份额,摆脱伊在国际社会的孤立状态。这是伊朗外交的首要目标。同时,伊朗作为地区什叶派领头羊,对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也门等国有较大影响力,中东发生“颜色革命”,导致许多国家政权垮台、极端势力横向,反而给伊朗带来了更多的机会。美军撤出伊拉克以后,两伊关系不断走近就颇能说明问题。这些事态的发展沙特等逊尼派为主的海湾国家,以及以色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美伊在“6+1”框架内就伊核问题谈判成功,对伊朗的制裁即将被解除,这些国家如何处理对伊朗的关系成为中东地缘政治的焦点之一。

对中东地区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长期的仇恨与杀戮,双方都心有余悸,但这是历史形成、根深蒂固的教派之争,仍将长期存在,短时间是解决不了的。此次教派之争升温系沙特处决什叶派人士引发,伊朗反应强烈在预料之中,但是伊朗调门目前相对较低。伊朗在宣布抵制沙特产品、禁止伊朗人前往麦加朝圣等措施的同时,伊朗总统鲁哈尼要求审判袭击沙特驻伊朗使馆的“罪犯”,伊朗政府并公开呼吁缓和伊朗与沙特的紧张关系。在伊朗眼里,缓和伊美关系、国际社会在伊核问题协议达成后尽快取消对伊制裁,是重中之重,当务之急,并不想因为与沙特的教派之争升级而遭受阻碍,失去回到国际社会的重要机遇。

美国不会被中东局势所“绑架”

对美国而言,沙特是其在海湾的重要盟友,又是中东主要原油供应国、欧佩克的领头羊,与美国的渊源很深,两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伊朗则是美要对付和遏制的主要地区对手,当务之急是落实伊核协议,制止或者放慢伊朗研制核武器的进程,并着眼于在伊朗的配合下进一步打击和遏制IS等极端势力在该地区蔓延。沙特与伊朗教派之争给美国出了道难题。

美国在中东的战略目标始终未变,这一地缘政治的战略板块美国不会、也不可能放弃:以色列安全必须确保,不能容忍伊朗拥有核武器,恐怖极端势力不能在中东毫无节制蔓延进而威胁美国人的安全,石油利益尤其是定价权也需要牢牢地握在自己手中。“阿拉伯之春”肇启的中东局势混乱,出乎美国意料,没有按照美国设计的路线行进,使美不知所措,无法有效应对,但美国依然是主要域外大国,地区影响力最大,仍为各国争相依靠的对象,因而左右逢源。因此,中东一定程度“可控的混乱”其实是美国比较理想的状态,关键是可控。美国战略重心的东移,实现“亚太再平衡”需要中东局势相对可控。而如今可以让地区彻底失控的是逊尼和什叶派的教派争端升级,甚至发生局部战争,其结果难以预料。美国不希望教派之争打乱美国的战略意图,使地区局势失控,或者危及美国及其盟友的战略安全,迫使美国再次卷入中东地区的地面战争。2016年是美国大选年,美国国内政治也不会容许被中东局势所“绑架”,损害竞选大局。

从上述可以预料,美国会继续利用其地区影响力,尽量减少沙特与伊朗教派之争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维持地区均势,避免出现任何可能让美国不得不深度介入的事态发展。

IS的空间和势力有可能扩大

对国际反恐努力而言,受去年底伊拉克政府军成功夺回被IS占领许久的安巴尔省首府拉马迪索鼓舞,国际社会对2016年击溃IS抱有很大期待,有些人甚至宣称今年将是IS被彻底消灭之年。现在各国打击IS的努力取得成效,期待今年有更大进展理所当然,但是IS赖以生存的宗教极端思想的土壤依然存在,大国合力派地面部队彻底剿灭IS可能性并不大,即便把IS赶出伊拉克,只要叙利亚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乃至整个中东局势不能稳定,IS在叙利亚和其他所谓“失败国家”继续安寨扎营、伺机而动依然是可能的。

目前,沙特和伊朗交恶、逊尼和什叶派教派之争升级,使地区反恐努力的不确定因素增多。沙特和其他逊尼派国家是美国空袭IS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了包括军事基地和军机直接参战等不可或缺的帮助。然而,美国和沙特在支持叙利亚反政府武装方面并不完全一致。美国常常在武装支持反政府武装上有所顾忌,原因是叙利亚反政府武装某些派别与IS等极端势力有各种各样扯不清的关系。这点美国和沙特心里其实是清楚的。沙特与伊朗冲突升级将使沙特不再聚焦对IS的军事打击,而转而全力对付伊朗以及伊朗极力支持的叙利亚阿萨德政府,目的是为了争夺地区的主导权。在这种情况下,IS的活动空间和势力范围就有可能扩大,国际反恐努力难度加大。从这个意义上看,主要大国公开或私下在沙特与伊朗之间做些斡旋,缓解矛盾,也是很有可能的。

下一步中东局势怎么发展不仅关系到地区各国的利益,还事关大国关系演变和世界能源供应安全,格外值得重视。

猜你喜欢

教派什叶派局势
联合国就乌克兰局势召开紧急会议
浅析藏巴汗政权覆灭的原因
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过程中的多重线索
教派与国家利益双重视角下卡塔尔断交事件分析
略谈藏传佛教后弘期各大教派的形成和发展
爆炸“侵袭”伊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