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防病,擅防病
——浅谈中医药膳在“治未病”中的作用
2016-03-07马加路李凯萌
马加路李凯萌
1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山东济南 250355;2山东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山东济南 250355
膳防病,擅防病
——浅谈中医药膳在“治未病”中的作用
马加路1李凯萌2
1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山东济南 250355;2山东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山东济南 250355
《黄帝内经》有言:“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治未病”可以称得上是最早的防病理念,而作为其理念的一部分,中医药膳在其中不可或缺,它是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形成的一套完整的体系,即寓医于食。文章通过对中医药膳在“治未病”中作用的论述,提出“膳防病,擅防病”的观点,为疾病防治和人们的身心调理提供思路和参考。
中医药膳;治未病;寓医于食;食借药力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医学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体系网络,其中就包括“治未病”和中医药膳。中医的“治未病”思想已经被公认为“最先进、最超前的预防医学”,同时,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钟南山在谈及中医药发展时明确指出:“治未病是当前中医药的发展方向。”而中医药膳又被证明是实施“治未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膳防病,擅防病”,中医药膳的继承、创新与发展无疑为“治未病”不断地注入生命力。本文拟围绕中医药膳在防治疾病方面的论述与典例,就中医药膳在“治未病”中的作用作粗浅分析。
1 “治未病”与中医药膳的发展及其关系
“治未病”素有“上工”之誉,历代中医著作也不止一次地提到“治未病”,“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上医治未病,中医医欲起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等等,均强调了“治未病”的重要性,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则开创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先河[1]。而“治未病”与现代医学的完美结合,无疑开辟了医学领域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在现代医学中,更多地将身体状态分成三种:健康状态、疾病状态以及二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这也与中医的“治未病”理论不谋而合,健康状态可理解为“未病”,疾病状态为“已病”,亚健康状态则为“欲病”。而在药膳方面,“民以食为天”,中华五千年有着深厚的饮食文化底蕴,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门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制作方法的学问。“药食同源”、“药以祛之,食以随之”,在医学领域中,中医理论早已与烹饪学和营养学相结合,形成了中华特色的饮食疗法,即中医药膳。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施治,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止传变,药膳早已深深植根于“治未病”的思想中,于此可见,中医真正做到了在饮食中就能防范疾病、保健身心。
2 掌握原则,辨证施膳——中医药膳的应用原则
药膳不同于一般的膳食,它在“治未病”中的应用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药膳中食物与药物特性的准确认识以及与临床辨证的一致性,因此施用药膳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2]。
2.1 调治阴阳,以平为期
应审清阴阳的虚实盛衰之所在,恰当施用药膳,以恢复阴阳平衡状态,即“阴平阳秘”。
2.2 辨证施膳,调理脏腑
药膳既然来源于中医,那它也应同样按照中医辨证理论调理脏腑,以恢复其正常生理机能,例如药膳中常用的“以脏补脏”的方法。
2.3 扶正祛邪,邪不可干
施膳必须先辨证出是以正虚为主,还是以邪盛为主,是内生病邪,还是外感病邪,然后再决定施膳方法。
2.4 全面审察,三因制宜
对同一病证的施膳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三因”制定相应的药膳,其中,“三因”中的“因人”更应引起我们的注意与研究。人的体质不同,药膳的使用也有所差别,山东中医药大学的鲁明源老师更将体质学说概括为“中医预防医学研究的切入点”,在笔者看来,中医药预防与调治疾病的巨大优势也就藏于此。
2.5 精确施膳,勿犯禁忌
因为药膳中包含中药成分,因此,必须遵循“十八反”和“十九畏”,同时,也应注意高血压、糖尿病等特殊病证的禁忌。
3 科学施膳,以治未病
3.1 未病养生,防病于先
未病先防是“治未病”的首要内容,也是主要内容,它是指在未患病之前,先行采取措施,做好预防工作,以避免疾病的发生。未病先防,重在养生,而养生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药膳保健。比如,现在雾霾横行,更有学者评论它比“非典”还可怕,它所导致的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发病率着实令人心惊,那对于我们自身来讲,如何在雾霾中保持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此时的中医药膳就发挥出了它独有的特点。川贝百部梨,一首选自《中华药膳学》且尤宜于儿童防霾的药膳,它是将润肺化痰止咳药的药——百部和川贝母与理气健脾的药——陈皮放入梨心内蒸熟,吃梨饮汁,简单方便[3]。这首药膳大大降低了儿童在雾霾中患急性支气管炎的风险,对其起到了极好的预防作用。
3.2 欲病施治,防微杜渐
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第三种状态,中医称之为“欲病”。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常常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失眠健忘,心情急躁,焦虑忧郁,极易疲劳等无明显原因的症状,由于正处在潜病状态,因此可见各种临床检查基本在正常范围之内,但对自身来讲又觉不适,不得不去调治,此时,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便可合理地运用其中,而药膳调理也就成了公认的行之有效的改善亚健康患者功能失调的方法。如,温补类药膳人参粥就善治疗脾胃气虚,食欲不振,身倦乏力,易疲劳,方中人参(10克)尤补气虚,生姜(10克)降逆和中,配之粟米(100克)温中和胃,组成了益气健脾的良膳[4]。正因中医药膳的使用价值高,因而它对亚健康的调治正在逐步彰显它的实际意义。
3.3 已病早治,防止传变
既病防变,指的是在疾病的始发阶段,应力求做到早期诊治,以防疾病的发展与传变。既病防变,强调不仅要截断病邪的传变途径,而且又“务必先安未受邪之地”,即根据其传变规律,实施预见性治疗,以控制其病理传变。如《金匮要略》中有言:“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因此,临床上在治疗肝病时常配合健脾和胃之法,即先补脾胃,使脾胃之气旺盛而不受邪,以防止肝病传脾。据此,在临床施用治肝病的药膳时,常常加入健脾和中的药物。在药膳加味黄芪粥中,就将补益脾气的要药——生黄芪(30克)、渗湿健脾的生薏苡仁(30克)和健胃消食的鸡内金(末,9克)配伍在一起,加之糯米(30克),赤小豆(15克)共同组成了预防肝硬化或慢性肝炎病人脾胃虚弱、水湿内停的药膳[5]。由于黄芪擅长补肺气、助脾气,有较好的滋补强体作用,因此,体虚的老年人服此粥亦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起到较好的防病效果。
4 难治之证,当“治未病”
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等疾病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甚至近些年还有继续升高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虽然现代医学已经很发达,然而对于这类疾病仍然没有特效药。今年1月,国家卫计委就启动了《健康中国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把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病防控列入了“健康中国”优先发展的领域。因此,如何防范此类疾病,越来越成为人民大众乃至世界卫生组织关心的话题,此时,在“治未病”中不断彰显其特色的中医药膳逐渐走向世界的舞台,为世界所熟知。
4.1 高血压防治药膳
高血压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属于中医“眩晕”、“头痛”、“肝风”、“肝阳”等病的范畴,它的辨证分型有肝火上炎型、痰浊内蕴型、肝肾阴虚型等七种,其分型之多,治愈之难,使我们不得不防,因此,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悉心调治,将发病率降到最低。推荐药膳枸杞子红枣粥,由枸杞子(30克),粳米(100克),红枣(5枚),蜂蜜(30克)组成,其中,枸杞子的现代药理学研究已经证明其富含维生素及胡萝卜素,可预防高血压,缓解高血压引起的头晕目眩;红枣甘温,具有有效降压成分芦丁[6]。此粥对于高血压患者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身体虚弱等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预防肝肾阴虚型高血压尤宜。
4.2 糖尿病防治药膳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的范畴,肺、胃、肾之损伤是其病位基础,阴阳失调、气血逆乱、水液代谢失调是其病理基础。虽然中西医的治法不一,但相同的是,两者都非常重视改善和调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结构,而中医药膳正好符合这一原则。防治糖尿病的药膳,有很多为后世医家所创新与发展,比如牛奶玉面汤,其组成为鲜牛奶(250毫升)、玉米片(30克)、鲜茉莉花(20克)、纯菊糖(0.2克),方中的鲜牛奶含有较高的硫化物,而硫化物目前被认为是调节血糖的有效成分,同时,玉米片中的有效成分也可预防糖尿病的某些并发症[7]。
4.3 癌防治药膳
癌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病症之一,中医虽然没有“癌症“、”恶性肿瘤“之病名,但在很多中医文献中都有与其相关的描述。比如,《诸病源候论》中记载的“乳岩”、“癥瘕”,《金匮要略》里的“反胃”,《外科正宗》里的“肉瘤”等等都被看做是中医对癌症这类疾病的认识。中医论述癌发生的病机中就有”饮食所伤“这一外因,而今,有的学者还认为“癌从口入”,因而提出“癌从口防”的主张,运用药膳防癌不仅为我国古代多位医家所肯定,而且也为现代医学所证实。防癌药膳中的黄芪猴头菌汤被誉为“防癌第一汤”,它名称的由来正是由于黄芪和猴头菌的防癌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甚至能使其发生逆转,而猴头菌有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两者相配,大大加强了“扶正防癌”之效[8]。
“十分病,三分药物,七分养。”中医药膳所体现的“防”重于“治”的思想,贯穿于中医“治未病”的整个过程。药膳调治,取药物之性,用食物之味,食借药力,药助食疗,相互为用,相得益彰,使高深的中医“治未病”思想向着普通大众的生活走来。而随着“治未病”逐渐走向世界,中医药膳也逐渐融入到各国人民的生活中,为世界人民的健康发挥着光和热。“膳防病,擅防病”,中医的“治未病”思想定能遍布世界各地,中医药膳的防病优势亦能造福世界人民。
[1]顾武军.《伤寒论》治未病思想浅析[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13(1):11.
[2]谭兴贵.中医药膳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2.
[3]李浩,马丙祥.中华药膳防止呼吸系统疾病[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7.
[4]袁曙光.亚健康的中医调治[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81.
[5]郭海英.常见病药膳小方[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10.
[6]谢英彪,章茂森.降压和防治高血压美食便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04.
[7]侯昕.糖尿病药膳[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1:89.
[8]李忠.中医防癌最新使用手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41.
R247.1
A
1672-5018(2016)09-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