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能力导向的产教融合多轨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6-03-07林叶之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校企实训职业

林叶之

职业能力导向的产教融合多轨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林叶之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湖南长沙410004)

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趋势。本文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视角出发探寻职业能力导向的多轨实训模式,指出培养具有职业素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目的,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是灵魂,人才培养模式是关键。

人才培养;产教融合;职业能力;多轨模式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的文件出台,进一步推动了高职教育的科学发展,对于全面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高职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走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积极探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导向的多轨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职业教育与职业能力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使命,对国家的经济建设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既是深化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问题,又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强烈需求的关键。

(一)职业教育的内涵

我国的职业教育强调根据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培养人才,以就业为导向,追求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实践的零距离对接,以瞄准生产一线的需要培养人才,针对不同的岗位培养不同的人才。从职业教育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服务的关系和活动的实质上来说,职业教育与生产和服务是一脉相承的,其本质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服务的一部分。从它与邻近的属概念教育的关系和它的内容来说,职业教育是帮助人们获得技术应用型技能型职业的能力与资格。

(二)职业能力的基本要素

职业能力包含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职业素养指的是通过学习和锻炼,人们从事某种工作、专门业务或完成特定职责所具备的专业技能和道德操守的总和,即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须具有的职业理想与信念、职业态度与兴趣、职业责任与纪律、职业技能与职业情感等[1]。其特点是:职业技能是完成职业活动的前提,职业素养是完成职业活动的内在动力和目标指向,是从业者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慢慢养成的。职业技能、职业能力是具体的,其培养过程也是具体的,根据专业的要求差异,有的侧重于动手能力,有的侧重于语言表达能力,有的侧重于思维能力的训练等。而诚实的品德、敬业的精神、团队的意识、负责的态度和顽强的意志,是每个从业者都应该具备的素养。职业教育工作者只有明确了职业素质的内涵,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贯穿职业素质的培养[2]。

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把人的能力分为三个层次:专业岗位技能、行业通用技能和职业核心技能。这三种技能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素质结构。专业岗位技能是职业人表现在每一个具体的职业、工种、岗位和工作上的能力;行业通用技能是职业人表现在每一个行业,或者一组存在共性的相近工作领域的能力;职业核心技能是从所有职业活动中抽象出来的一种职业人应当具备的最基本、可迁移、可携带的职业能力。从职业技能的技术层面来分析,每一种职业在工作现场直接表现出来的是岗位技能,因而它是显现的;在技术和专业上支持这个岗位技能的是通用技能;而职业核心技能则是上述能力形成和应用的条件和基础,是支柱、是依托。

(三)职业能力导向的培养路径特征

职业能力导向的培养路径是实现职业核心技能培养的方法、手段和模式,其实质是依赖什么要素、借助什么手段、通过什么途径、怎样实现职业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必须通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知识发展、教学计划、教学组织形式以及非教学或跨教学培养形式等要素来完成,也就是通过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来达到职业能力的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是教学活动的一整套方法论体系,既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是理论问题,又是教学实践的抽象化,是实践问题。既可以直接从丰富的教学实践中经验中通过理论概括而形成,也可以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推出一种假设,经过多次试验后形成[3]。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职业教育的目的性特征、多元职教的主体性特征和培养模式的创新性特征。职业教育的目的性特征指的是职业教育的目的是按照国家确定的教育方针和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来构建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教育的目的性对教学方向、教学内容和教学管理起着决定作用。多元职教主体性特征指的是职业教育必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充分发挥学校、企业、行业、事业、实体等用人单位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培养出一线所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特征指的是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才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决定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要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结构的升级不断更新、充实和发展人才培养模式。

二、产教融合的职业能力培养路径

之所以要不断探索职业能力培养方式,是因为目前职业能力的培养现实结果与理想目标存在着一定差距。尽管近年来我国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十分重视,规模不断扩大,培养出了不少职业技能型人才,但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人才结构与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匹配,职业技能与岗位要求不对接,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严重制约了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影响了我国的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解决上述问题,必须提高教育质量,积极探索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注重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高职教育不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已开始主动适应市场,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精神,实践探索了校企合作式培养模式、工作过程导向培养模式和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等,建立了以适应社会需要与行业紧密联系的高职教育体系。

(一)校企合作式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式培养模式是学校与企业分工协作、共同完成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种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学生在企业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在职业院校接受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这种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模式以极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缩短了企业用人与学校育人之间的距离,在理论上讲究广而浅,在专业技能上要求熟而精。校企合作式培养模式有多种途径,其主要特点是: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企业进行实际操作技能培训,接受的是企业目前使用的最新设备和技术,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产性劳动方式进行。例如:

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建立在校企双方相互信任、紧密合作的基础上,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签订用人合同,共同管理和考核订单学生等。该模式充分利用校企双方的优质资源,共同推进校企深度合作,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就业质量。由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就业导向明确,企业参与程度深,有效调动了学校、学生和企业的积极性,实现了学校、用人单位与学生的“三赢”,是目前高职院校中较高层次的一种产学合作形式。

2.工学结合、交替顶岗人才培养模式。在工学结合、交替顶岗人才培养模式中,“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是结合工作的学习,是将知识学习、能力训练、工作经历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教育模式[4]。学校的教育延伸到了企业,企业不仅仅是学生的工作场所,又是学习场所。学生在企业边学习,边顶岗实习,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企业工作实践交替进行,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工学结合、交替顶岗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了企业的一切资源,依托工作现场,结合生产实际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该模式充分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是培养高素质职业型、技术型、技能型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3.以职业活动为中心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建立在宽厚的专业训练基础之上,以职业活动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重在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基本专业素质,主要包括校内课程信息(含企业现场教学)、校内实践与考证、校内生产性实训、作业资格证书考证等[5]。理论课知识面广、深浅适度、综合性强,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分为基础培训、专业培训和特长培训三个层次,整个过程呈阶梯式逐渐上升。无论哪一个阶梯的培训,都始终围绕职业实践活动开展,从泛到精、由浅入深。

(二)工作过程导向培养模式

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德国,由于其针对传统职业教育与真实工作环境相脱离的弊端,以及企业对生产一线技术型、技能型人才提出的“不仅要具有适应工作环境的能力,而且要具有对经济、社会和生态负责的角度建构或参与建构工作环境的能力”[6],倡导由培养学生“适应能力”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转变、倡导实现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融合,在专门构建的教学情境中进行职业从业资格的传授,以使学生有能力应对那些对职业、对生存以及对社会有意义的行动情境的主张而受到各国职业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强调由“专业理论知识和抽象的专业技能向以专业劳动为中心的工作任务、工作内在联系和工作过程知识转变”,主张突破学科体系的框架,把“工作过程知识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作为工作过程知识的载体,并根据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规律对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进行序列化,使教学内容来源于真实的职业世界[6]。”并按照职业能力发展规律构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建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的职业教育模式。

(三)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

产学研合作教育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界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所谓“产学研”,单从字面上讲,“产”是指生产、产业、企业;“学”是指学校,一般指大学,包括高职高专;“研”是指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发明的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即产学研合作教育,即具体的学校、企业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相互合作。高职教育中,“产学研合作”强调产学研三者之间配合做某事或完成某项任务,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形式有协作式、合作式和产业式模式。协作式模式也就是协议式培养和订单式教育模式,目前是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中比较普遍应用的类型。指校企双方通过协商,将企业的生产场所作为学校的实习场所,企业指派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指导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同时,高职院校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和科技开发等,其特征是人才培养适销对路。合作式模式也就是工学交替模式,如2+1模式等。其特征是产学结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针对性强,供需吻合度高,以董事会制或专业指导委员会形式确立合作关系,产学结合机制健全,资源整合度高。产业式模式也就是校办企业、行业办学、校企股份合作等模式,其特征是整体渗透、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双方互赢,教育环境与工作环境直接交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整合,实训基地与就业岗位双向对应,技术市场与资本市场紧密对接,项目、人才、基地三项并举,产学研协调发展。三个维度综合指数高,规模效益显著,发展后劲强劲,体现了产学研合作的全方位融合。

三、实践探索职业能力导向的多轨实训模式

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精神引领下,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经管系提出了要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不断探索产教融合的多轨实践教学模式。以大力发展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为切入口,在实践中努力探索与积极推行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路径,使高职教育能够按照社会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来设计与组织教学,重视探讨与研究实践教学的内容、方式与手段,淡化应试教育、以加强素质教育为目的,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一)“虚实结合”的实训环境创设

“虚”是指虚拟世界。目前,虚拟世界已经被成功地应用于教育用途。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按照“虚实结合,任务驱动”的思路,为“顺应互联思维、打造智慧教育”,推动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努力探索创新了智慧教育环境。该实训环境利用前沿IT技术诠释沉浸式教学体验,将信息化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以“内容+终端+平台”为搭建模式,打造智慧的网络实训教室。在智慧教育模式中,学校是数据驱动的组织,教室与云端资源互动,技术为教育提供更好的服务,最大化塑造了学生探究式的学习环境。在这种实训环境下,教师可以智慧的教,学生可以智慧的练,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实训教学体系,即:综合实训教学活动更加关注行业、企业、岗位任务的工作过程训练,既要求体验环境,又要求完成决策,同时还要求执行各种经验管理岗位的任务,达到体验、决策、执行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不同职业岗位“工作”训练,培养从事经济管理的综合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体验复杂市场环境下的企业经营与运营,学会工作,学会思考,培养全局意识和综合职业素养。

(二)“专企一体”的实训基地建设

“专企一体”的实训基地是指专业和企业共同建设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学生在专业教师和企业专业人员的带领下进入该基地,在“真实环境、真实项目、真实压力”一体化的条件下开展生产性实训,承担实际生产任务,开展有实践教学目标任务的生产性实践,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多元化、多层次的生产实践工作中,以达到提升其岗位职业能力和专业基本素养的目的。我院“专企一体”的实训基地建设较为成功的案例是“引店入校”的都市丽人店。都市丽人店实训基地建设是以非盈利为目的,按照订单式培养方案,以量身定做的课程和顶岗实习规划培养人才,确立面向行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其目的是培养行业需要的职业人。“引店入校”的都市丽人店由学校提供场地和基础设施,都市丽人公司按照品牌旗舰店的标准装修了实训教室,并派驻了实习指导教师,按照企业相关要求组织指导学生上岗运营及管理。在“专企一体”的实训教室中,将市场、职业素质以及创新与创业理念一并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让学生感受真实的职业环境,形成“教室与店面合一,学习与经营合一,学生与员工合一”的运行机制,实现教育教学与实践培训的有机结合。

(三)实训方法多途径实践

我院实训方法总体设计思路是“虚实结合、任务驱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内校外实训顶岗相配合、室内室外培训操作相组合、网上网下实训体验相结合,实施“工学交替”的特色实训模式。按照教学计划内容系统的在教师指导下,在就业岗位、生产场地、综合实训室、模拟操作室、校中店、虚拟实训平台等多种环境下,以多种途径,按照岗位要求培养专业职业技能。实践证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与实训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就应加强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功能建设。为此,组织学生成立了ERP企业沙盘协会,并以协会组织开展ERP沙盘模拟对抗赛,让学生通过直观的企业沙盘,模拟企业的实际运行状况,如企业整体战略、产品研发、生产、市场、销售、财务管理、团队协作等多方面,通过游戏般的比赛来体验完整的企业经营过程,感悟正确的经营思路和管理理念。让学生在“教、学、做、赛”相融合的实训教学模式中掌握职业技能。

四、实践探索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实践证明,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高职教育应具有鲜明突出的职业定向性和职业技能性等特点,培养目标应是具有岗位职业能力高素质人才。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中应坚持以培养职业技能为主线,精心设计学生应掌握的知识、能力、结构素质的培养方案,以职业岗位或职业岗位群所对应的主干技术和生产流程为背景设置专业,以职业能力结构、知识结构为主线构成教学体系,培养学生成为技术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社会需要的人才。课程设置以职业所需的知识与能力为依据,以“应知、应会”理论课程为标准,课程结构强调应用性与针对性。教学内容以实用为原则,够用为度。强调实验、实训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保证实践性教学在总课时中不得低于40%,实践性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的要求都与实际岗位职业技能水平保持一致,强调岗位实习。应坚持合作性的培养途径,突出行业办学特色,与社会用人单位紧密结合,采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行业参与、厂校挂钩等方式直接为行业培养人才。

发展高职教育是社会和经济发展对高等职业人才的客观需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要求。如何办出高职教育的特色,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教学改革的深入等。高职教育必须突出职业能力导向的素质培养和职业技能的养成,强调与企业融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1]沈文英.论高职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鸡西大学学报,2008(6):27—28.

[2]林叶之.实训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核心环节[J].教育教学论坛,2013(5):218—220.

[3]杨明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5(4):42—45.

[4]王军.基于“工学交替”博弈的0JT教学体系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15(6):14—8.

[5]齐攀、徐超.高职电子信息专业“订单引领、交替顶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5(4):25—28.

[6]徐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7(34):1—5.

(责任编辑:郝锐)

[Abstract]The attention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professionalability is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of the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This paper,star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alent trainingmode of higher vocationaleducation,explores the multi-track trainingmode of vocationalability.And italso pointsout that the purpose of vocational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skilled talentsw ith professionalquality,the soul i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professionalability and the key is the talent trainingmode.

[Key words]talentcultivation;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professionalability;multi-trackmod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Multi-track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Based on ProfessionalAbility Oriented Education

LIN Ye-zhi
(Hunan Radio and TV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004)

G712

A

1008—7427(2016)02—0012—05

2016—01—13

林叶之(1981—),男,湖南长沙人,硕士,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经管系实验师,研究方向:实训教学、高职人才培养。

猜你喜欢

校企实训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职业写作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我爱的职业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