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园环境视角下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影响研究
2016-03-07王雅琪周先进
王雅琪周先进
(1.湖南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2.湖南农业大学 教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基于校园环境视角下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影响研究
王雅琪1周先进2
(1.湖南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2.湖南农业大学 教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摘 要:诚信是大学生成长中应该必备的品质,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群体屡次出现各种失信现象,使得大学生的诚信问题不容乐观。大学生诚信品质影响因素繁多,其中环境因素在其思维的触发阶段起着关键作用,营造良好的诚信校园环境对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诚信品质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校园环境;诚信品质;大学生;研究综述
诚信是中华民族凝结了无数文化精髓的传统美德,儒家 视其为“进德修业之本”。《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明礼诚信作为大学生基本道德规范,将诚实守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1]。诚信更被列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大学生群体是一个年轻化的集体,诚信是大学生成长成才中必备的重要品格。诚信问题时刻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然而,在当前实际生活中,部分大学生诚信意识淡薄;失信现象频频出现,现状不容乐观。实行有针对性的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已经成为提高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课题。环境对人的影响无时不在。人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反作用于人。优良的校园环境是促进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动力,
是育人的基础工程,是学校独特性的体现。大学生正确人生
观道德观的形成、知识才能的增长、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乃至心理素质的锻炼,无不受到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的熏陶和
影响。校园环境包括文化、制度、物质以及人际环境四部分构成。校园环境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广泛的参与性、鲜明的导向性和内在的凝聚力。塑造优良的诚信品质更离不开良好的校园环境。
一 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影响
潘懋元教授对校园文化的内涵做出了较全面的论述,广义上说的校园文化是院校全部生活存在方式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学习中逐步形成并获认可和遵循的带有学校特色的价值取向、校园精神等行为方式的高度概括。张耀灿先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写到校园文化环境定义时指由校园生产方式所决定的观念形态支配下所构成的客观要素的总和。[2]371在此基础上,校园文化的理论研究开始蓬勃发展,校园文化的发展具备开放的姿态和兼容并包的情怀,敢于借鉴各项文化,并对其整合吸收,以达到校园文化优化和创新的目的。《校园文化建设意见》文件中更为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精神内涵丰富的物质文化环境,增强育人氛围。[3]由此可见,校园文化建设在促进大学生精神发展、道德品质提高中具有重要作用,不断完善校园文化是当前校园建设的重要任务。
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不仅能为大学生提供极其丰富的精神滋养,同时,也能满足大学生对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的要求,在这种环境中,有助于大学生自觉地完善人格,养成诚信品质。校园文化环境具有鲜明地导向性原则,体现一种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当前,大部分高校都有校训,校训体现了学校独特的精神文化。伴随着学校各处校训的影响,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深切感受校园文化,从而增强学生与学校间的凝聚力,构建和谐校园。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本质是学生自我管理、教育、提高,由学生角色逐渐成长为社会新人的过程。校园文化环境还内含学生自我教育的功能。诚信不仅作为道德内涵,同时也应该是一种法律规范行为和一份发自内心的荣誉感,大学校园文化体系的构建应当以大学校园诚信文化建设为基础。 仍应以学生的诚信教育为重点,既保证学生的主体性,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诚信品质,又能不断完善校园环境,构建出校园文化培育制度。同时,校园环境建设还应注重校园舆论氛围的建设,通过舆论监督作用的发挥,使诚信关荣,背信可耻真正深入人心,落实到学生行为中。
二 校园人际环境对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影响
从微观角度而言,校园人际环境是指学生在校园生活中通过交往而形成的一种心理关系和相应的行为表现。校园人际环境作为一种社会人际文化在校园空间内的折射和反映,体现了校园人际环境是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各类人际关系所组成的环境氛围。校园人际环境按交往对象分类分主要有师生、同学、生活和网络关系,校园人际交往无处不在,大学生在各种社交活动中都不可避免地参与到人际交往中,同时,人际交往也影响大学生的情感、学习等方面,对学生健康成长影响重大。
大学生正处于心智未成熟时期,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自己都难以真正把握准确。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矛盾面前,对于是非的辨别能力较弱;在人际交往中,存在交往模糊、良莠不齐,思想上易产生动摇和偏差,人生也容易走弯路。周先进认为人际环境对德育实施会造成不同的影响和制约作用。良好的、健康的人际环境可以促进大学生形成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和崇高的道德品质,从而有利于教育者进行德育实施工作。反之,则会不利于大学生德育实施甚至将大学生引入歧途。[4]320高校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一环。古语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高标准要求自己,努力给学生做带头作用、示范作用,既体现高尚的师德,又能无形中为学生树立榜样,引领学生向诚信做人、诚信做事的方向发展。老师在教会学生研究的同时更要教导学生不能进行知识剽窃。诚是待人的根本,信是交往的媒介,诚信是为人处世必需遵循的规则。和谐校园的构建,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以诚信为标记的和谐人际关系的营造,“在进行人际交往时应把握真诚的原则,为人诚实,待人诚恳,对事业忠诚,追求内心的光明坦诚,用真心来换取别人的真心”。诚信还表现在人际交往中应充分尊重人、理解人、关爱人和信赖人。[5]
但由于现实社会生活的一些恶性影响,大学生不诚信行为的现象依然比较普遍。比如在求职中表现为某些大学生弄虚作假撰写简历,一再地粉饰和夸大自己等等;部分大学生在利益面前,不是想凭借自己的实力去争取,期望着不劳而获的美梦,实力不济时,便忘记了对诚信的认知,开始弄虚作假,言行相背离。 因此,切实加强高校诚信文化建设,构建良好的人际环境,对于大学生优良心理品质的形成,特别是对于培养大学生诚信品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 校园制度环境对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影响
所谓校园制度环境是指一所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有利于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和各项工作有效开展的,并被师生员工广泛认同和接受的一种价值理念。无规矩不成方圆;科学良好的学校制度环境对师生员工既是一种保护更是一种无形的作用和约束力。合理科学的规则制度使各项工作都能有条不紊的推进,在调动师生员工工作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可以为优化学校育人环境提供制度支撑。关于校园制度环境对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影响,许多专家都给出了很好的建议指出解决大学生的诚信缺失问题必须建立完善的诚信教育体制,而诚信教育的核心就是诚信品质教育,首先必须要注重诚信品质教育的实效性,明白紧迫性。张琼认为制度的约束作用比道德等的作用更为直接、有效。大学生诚信教育制度势在必行,诚信教育的制度化的关键是人与制度互动机制的建立。诚信教育制度化能够为诚信品质提供保障,制裁不诚信言行,维持诚信正义。因此,要在大学生中建立信用制度,将诚信品质进行量化性处理。把大学生在校的诚信表现用制度加以规范。《大学生素质培养计划》的教育制度方案已开始在部分高校推行,它类似于国外的“个人信用档案”将学生在学校的不诚信行为全面记录毕业时交给用人单位,利用这类实际政策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学生们的诚信行为。
四 校园物质环境对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影响
物质环境是指在思想对人类社会生活中各种物质因素的总和,包括自然界中的属人环境、社会中的经济环境等。校园的物质环境则包括校园的整体规划、校园自然环境、校园建筑、校园绿化亮化以及校园文化设施和教学活动场所等。也可以泛指校园的硬环境。它是校园的有形环境,是实现校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校园物质文化环境一旦形成,能够在无形中影响学生,使其摒弃不良观念,自觉约束个人行为,与社会规定的行为规范相符合,从而提高个人素养、完善个人人格。
校园物质环境对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影响,校园物质环境用与人的生存需求有关的各种物质因素的总和,决定着校园精神环境,以具体的物质形态去影响学生、启发人。良好的校园自然环境不仅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作为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统一体,是人和自然相互影响的结果。幽静清净的校园环境使学生心情舒畅从而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对校园产生心理上的归属感和依赖感。
大学校园物质环境能熏陶学生的情趣,启发学生对未来的美好想象。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以及作用无形而独具特色,通过发展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使校园成为学生温暖幸福的乐园和积极理性的思想园地。教学场所和教学用具是校园物质环境的核心组成部分。高校物质环境不仅是一所大学精神、学术和文化的物质载体,反映一所学校的整体面貌。校园设施环境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校园物质环境建设质量,与教育教学活动是否顺利开展挂钩,甚至制约学生的发展。
基于校园环境视角下对大学生诚信品质影响研究,发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非常注重诚信教育的研究。各大学者和研究人员对于对诚信品质的研究已经涉及各个方面,总体研究也比较透彻。对诚信教育的研究很全面,多领域、多视角开展了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而对于校园环境主要包括校园文化环境、人际环境、制度环境以及物质环境对大学生诚信品质,着力探寻当下我国某些大学生诚信危机的解决之道,也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对于以后的研究者进行研究比较都给予了多重渠道和丰富的经验。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08-26.
[2]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Z].教社政[2004]16号.
[4]周先进.高校德育环境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5]林文麟.浅谈高校新时期的诚信教育[J].福州大学高教研究,2002,(2).
(责任编校:王晚霞)
作者简介:王雅琪(1991-),女,湖南株洲人,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周先进(1963-),男,湖南常德人,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道德教育和高等教育。
收稿日期:2015-10-05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6)02-01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