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价理论下中日对2015年中国阅兵报道的态度分析

2016-03-07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裁军中国日报朝日新闻

马 芳

(郑州大学 外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评价理论下中日对2015年中国阅兵报道的态度分析

马芳

(郑州大学外语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新闻报道要求客观真实,但不同媒体中看似客观真实的报道也隐含着对同一事件的不同立场。评价理论是对功能语言学中人际意义的扩展,它关注语篇中可以协商的各种态度。本文主要运用评价理论中的态度系统对《中国日报》和《朝日新闻》关于2015年中国阅兵新闻报道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两国对同一事件的不同态度及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评价理论;态度系统;阅兵报道;对比分析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2015年9月3日,我国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阅兵式。这是中国首次在国庆节以外的日子举行阅兵式。这次阅兵,作为一件极具政治色彩的军事活动,引起了世界瞩目,中外媒体都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报道。通常认为,新闻报道应该是客观真实、不偏不倚的,但事实并非如此。不同媒体中看似客观真实的报道也隐含着对同一事件的不同立场。

评价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马丁等人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框架中发展起来的,马丁认为“评价理论是关于评价的,即语篇中所协商的各种态度、所涉及到的情感的强度以及表明价值和联盟读者的各种方式”。[1](P23)Martin,White, Rose等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评价理论的应用问题。国内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对新闻语篇给予了较大关注,主要涉及硬新闻[2]、社论[3]和专栏[4]等语类。但还没有学者应用评价理论对2015年阅兵新闻报道这一语料进行分析。

本文从《中国日报》和《朝日新闻》中各选取一篇关于2015年中国阅兵的新闻报道,报道均来自两报的英文网站,两篇报道重点关注的是中国阅兵式上习主席宣布的裁军一事。《中国日报》的报道标题为Troop cut a concrete step for peace,共613个单词,《朝日新闻》的报道标题为 China’s V-Day ceremony aims to eradicate concerns over its military might,共503个单词。所选文本均来自于本国的权威报纸,世界影响力大,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日两国对2015抗战阅兵的态度和立场。本文主要运用评价理论中的态度资源对两家报纸相关新闻报道进行分析,探讨中日两国对同一事件的态度差异并探索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一、态度系统

评价理论是功能语言学在对人际意义的研究中发展起来的新词汇——语法框架,它关注语篇中可以协商的各种态度。[5](P316)根据Martin,评价与其他两个系统——协商和参与——共同组成话语意义层次上的人际意义系统。[6](P424)评价理论包括三大子系统:态度、介入和级差。其中态度系统是核心,它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情感、判断和鉴赏。

马丁认为情感涉及人们正面或反面的感情,如高兴/痛苦,自信/担忧,感兴趣/厌烦等。判断涉及人们对行为的态度,如赞美/批评,表扬/谴责等。鉴赏则是对一些现象是否有价值的评估,如是否完善、美丽等。情感是情绪化的,是对行为的反应;判断是伦理性的,是对行为的评估;鉴赏则是美学性的,是对现象的评估。[7]

语篇中的态度资源既有积极消极之分,也有显性隐性之分,显性评价资源多通过态度词汇表达,隐性评价资源要根据语境识别。下面具体分析两篇报道中的态度资源。

二、新闻报道的态度资源分析

新闻报道的标题是整篇新闻报道中浓缩的精华。本文所选取的两篇新闻报道标题都奠定整个文章的基调,也反应了两家媒体最基本的态度。《中国日报》标题中突出peace,表明中国阅兵以及裁军都是表明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而《朝日新闻》中concerns表明日本媒体对我国阅兵所表现出的军事实力的担忧。在新闻报道中,不同的媒体由于作者立场取向不同,对态度资源的使用也会有所差异。态度系统作为评价理论的核心,集中体现出作者/说话人对于评价对象的态度倾向,这种态度通过情感、判断和鉴赏三大子系统得以体现。情感系统是态度系统的核心,情感资源主要反映个体的心理感受,但是由于新闻报道的客观性,情感资源出现得较少,而判断和鉴别资源在两篇报道中大量出现,下面我们将运用态度系统对《中国日报》和《朝日新闻》进行对比分析。

(一)情感系统

情感系统用来表达个体对事件或现象的情感反应。情感是态度系统的核心,情感可以分为现实型和非现实型,其中现实型又可以分为高兴/不高兴,安全/不安全,满意/不满意三个子类。情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两篇新闻报道中的情感资源出现的都不多。

《中国日报》中出现了三处态度资源。

(1)…(Xi)refused to continue the past hatred(情感/不高兴)by targeting Japanese people…

(2)The more than 10 percent personnel reduction in the PLA is also a show of China's growing confidence (情感/安全)in its national defense capability

(3)Compared with Japan which has a population of 120 million but 230,000 personnel in its Self-Defense Forces, China’s 2 million troops for a population of more than 1.3 billion should not be a source of concern(情感/不安全)for anybody

(1)表明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不会继续仇视日本人民。(2)表明裁军也显示出中国对自身国防能力的自信。(3)是报道的最后一段,将中日两国的人口和军队数量做了对比,表明中国的军队和总人口是成比例的,用事实告诉读者中国的军队数量不应该引起人们的担心。《中国日报》三处情感也都用到了名词化形式,其中两处情感涉及安全/不安全子类,一处涉及高兴/不高兴子类,虽用到了消极词汇hatred,concern,但句前都用到了否定refused,should not,从而表达了一种积极的态度。

《朝日新闻》中也出现了三处情感资源。

(4)Marking the 70th anniversary of the victory in the war against Japan on Sept. 3, China made two conflicting appeals: showing the world its growing military might and trying to quell regional concerns(情感/不安全) about it

(5)Xi did not refer to Japan a single time in his speech, apparently in light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s(情感/不安全) that exacerbating relations with Japan would further undermine the region’s stability

(6)Despite its pledge to promote “peripheral diplomacy” to seek harmonious relations with neighboring countries, China has fueled regional worries (情感/不安全)through its forceful actions concerning territorial and maritime interests that ignore international rules

(4)处表明我国进行阅兵的目的之一是试图平息周边地区对我国军事实力的担忧。(5)处体现习主席在阅兵演讲中一次也没有提到日本,明显是考虑到国际社会对恶化的中日关系会影响地区安全的担忧。(6)处认为我国涉及领土和领海的强有力的行为已经激起周边地区的担心。《朝日新闻》中的三处情感都涉及到了安全/不安全这一分类,且都是消极情感,表明日本担忧我国增长的军事实力会对中日关系、地区安全等造成影响。新闻报道中要求尽量客观,而情感是表达人们对事件或现象的主观反应,《朝日新闻》中只出现了这三处情感资源,且使用了concerns和worries这种名词化形式表现出了一种担忧的心情,这符合新闻报道尽量客观的要求。

情感多发自个体的心理反应,两篇新闻报道中情感资源都较少出现,这符合新闻报道尽量客观的要求。而表示判断及鉴赏的评价手段在新闻中大量运用。下面我们来进行详细的分析探讨。

(二)判断系统

判断系统属于伦理范畴,依据一系列的规定及伦理道德标准对于人类的社会行为进行评价,也分肯定和否定两种。[8](P66)

判断可以分为两类:社会评判和社会约束。社会评判与行为规范(normality)、做事才干(capacity)和坚忍不拔(tenacity)有关。社会评判往往是口头的,没有书面条文可依,其积极含义应该受到赞美,消极含义应该受到批评,但这种批评不具有法律意义。社会约束与是否真实可靠(veracity)、行为是否正当(propriety)有关。社会约束往往有书面条文可依,其正面应受到表扬,负面应受到谴责,而谴责性的行为是有法律意义的。

下面先举例说明《中国日报》中的判断资源。

(7)The large-scale troop reduction conforms to China’s national and military conditions(判断/行为规范)

(8)The troop cut will reduce the country's military to a scale that can be more scientifically structured and more easily molded into an effective modern military forc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判断/做事才干)

(9)The large troop cut in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the 11th of its kind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in 1949, shows the country’s sincerity and determination to follow a peaceful development path(判断/坚忍不拔)

(10)The report also said China’s promise of love for peace is not just an oral commitment(判断/真实可靠)

(11)But Japan and some Western media outlets still tried to criticize the event calling it a “flexing of military muscles”(判断/行为正当) instead of reflecting on Japan’s past brutality(判断/行为正当).

(7)表明中国的大规模阅兵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军事状况。(8)表明裁军可以使我国军队结构更加科学,更高效,更现代。(9)体现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10)体现中国坚持和平并非口头承诺,中国裁军就是其证明。这几处都是用积极的判断资源表现出我国裁军的必要性、科学性和可靠性,裁军行为也是中国坚持和平的有力证明。而(11)使用了消极的判断资源表明了日本和西方媒体对我国裁军的态度,他们批评我国阅兵是在显示我国的军事实力。

《朝日新闻》中也出现了不少判断资源。

(12)“The plan does not aim to substantively reduce its armament (判断/真实可靠) but reflects the PLA’s needs of renewing its structure to develop into a more modernized military,” said a Beijing source familiar with China’s diplomatic policies

(13)“No matter how much stronger it may become, China will never seek hegemony or expansion(判断/行为正当).”

(14)Despite..., China has fueled regional worries through its forceful actions concerning territorial and maritime interests that ignore international rules(判断/行为不正当)

(12)引用了熟悉中国外交政策的某些人的声音表明中国裁军计划不是旨在全面减少我国的军备而是反映我国军队的结构调整。(13)引用了习主席演讲中的话表明中国永远不会寻求扩张和霸权。(14)表达了中国有关领土和领海利益的强有力的军事行动不顾国际规则,是对中国行为的一种谴责。

判断资源涉及人们对行为的态度,两篇报道主要都是关注我国阅兵式上宣布的裁军问题,报道都表达了对这一行为的态度。对比两篇报道,可见《中国日报》主要阐释了我国宣布裁军的必要性和真实性,表明裁军使我国军队更加高效和现代化,但报道也表明日本和西方认为我国阅兵是在炫耀军事实力。《朝日新闻》中的判断资源表明裁军计划并不是为了减少我国军事力量,只是其军队现代化的需要。虽然中国领导人宣称不会称霸,但其实际行为却并非如此。

(三)鉴赏系统

鉴赏系统属美学范畴,指对文本/过程及现象的评价,同样有正面含义和负面含义 。[9](P18)该系统包括反应(reaction)、构成(composition)和价值(valuation)三个方面。反应子类是依据评价对象的影响和质量进行;构成子类依据语篇结构的复杂性和细节进行评价。价值子类主要衡量评价对象的社会意义及其重要性。

两篇新闻报道中均出现了大量的鉴赏资源。

《中国日报》用“large”、“massive”以及“large-scale”说明我国裁军的规模之大。用complicated and diverse security threats,the looming non-traditional security issues表明我国面临的一些安全威胁,因此一定数量军队的存在是有必要的。

The existence of a military which is proportional in size to the country’s population is not only necessary, but will also help China better fulfill its self-defense responsibilities (鉴赏/价值)

这句话用了“not only… but also…”句型,表明和人口成比例的军队不仅是必要的,也能帮助中国更好地完成自我防御责任。

《朝日新闻》表鉴赏的词语也较多,大多是显性的正面词汇,主要是关于我国的阅兵盛况和先进武器的描述。如用“grand”一词体现我国盛大的阅兵仪式,用 advanced armaments , advanced fighter aircraft , large unmanned surveillance drones,intercontinental ballistic这些在阅兵上展现的先进的武器装备显示了我国的军事实力,也为报道中作者表达我国的军事实力对地区安全的影响做铺垫。报道中还用了the noble mission of upholding world peace强调了习主席维护世界和平的承诺。

报道也出现了不少消极词汇。报道在第一段就用two conflicting appeals表明中国阅兵展现了中国日益增长的军事实力,而这与中国试图平息周边地区的担忧是相互矛盾的。第二段中用了surprising一词与第一段相呼应,表明对中国阅兵的不理解。报道中用traditional army-oriented military表明我国军队的现状,用excess troop 表明我国军队数量过多,因此裁军对我国是一大挑战。

《中国日报》用大量鉴赏词汇表明我国裁军力度之大以及我国有一定比例的军队的必要性。而《朝日新闻》则用鉴赏词汇表现了中国在阅兵中显示的军事实力,并对中国宣布裁军表示不解。

三、态度资源差异原因分析

分析表明,两篇报道对中国抗战阅兵尤其是裁军持有不同的态度。《中国日报》表明我国裁军是为了追求和平,而《朝日新闻》则对我国日益增长的军事实力表示担忧,对我国裁军也表示不解。两国对这一事件的不同态度与两国的政治立场有很大关系。历史问题一直是影响中日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日本在二战中是法西斯侵略国家之一,给中国人们带来了深重灾难。中国举行抗战阅兵,是希望人们缅怀历史,珍惜和平,目的是维护战后秩序。中国人们曾经深受战争之苦,因此即使综合国力以及军事实力增强,也不会寻求称霸世界。习主席在阅兵式上宣布中国裁军就是用实际行动来履行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承诺,减少其他国家对中国军事实力的担心。

日本方面认为中国今年选择在9月3日举行抗战阅兵有针对日本的倾向。此次中国阅兵式上近50个国家的要员来华,还有10多位国家元首加上国际组织要员参加,而日本首相安倍放弃了到北京参加阅兵式等纪念活动的邀请。同时日本也不派遣政府代表,并敦促参加中国阅兵式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以及各国政府,希望在敏感的历史问题上保持中立立场。日本战后一直不能正确对待中日历史问题,加之日本是中国的邻国,中日一直有领土领海争端问题,因此日本对中国在阅兵式上展示的战斗机和导弹等先进武器表现出了过多的担心,认为中国日益增长的军事实力会对中日关系以及本国的安全造成威胁,而且日本并不认为中国裁军是为了表示和平,此举只是中国军队转型的需要。

四、结语

本文用评价理论的态度系统分析了中日关于2015年中国阅兵的新闻报道,揭示了中日两国对阅兵的态度和立场,并分析两国态度差异的原因。此次分析证明了用评价理论来分析此次阅兵的相关报道是可行的、有效的,分析其中的态度资源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报道中是如何构建人际意义的。同时,中国学生在阅读西方媒体报道时应该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 有意识地发掘报道中隐藏的态度和立场,提高自身对新闻报道的阅读能力。

[1]Martin, J.R. & Rose, David. Working with Discourse [M]. London & New York: Continuum, 2003.

[2]王振华.“硬新闻”的态度研究——“评价系统”应用研究之二[J].外语教学,2004,(5):31~36.

[3]陈晓燕.英汉社论语篇态度资源对比分析[J].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3):39~46.

[4]李荣娟.英语专栏语篇中态度意义的评价理论视角[J].山东外语教学,2005,(4):30~33.

[5]胡壮麟, 朱永生, 张德禄. 系统功能语言学[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9.

[6]张德禄,刘世铸.形式与意义的范畴化——兼评《评价语言——英语的评价系统》[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6):423~427.

[7]Martin, J.R. & White, P. R. R. 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 Appraisal in English [M].London/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5.

[8]郭志通,钟庆伦.从评价理论透析社论英语的态度评价体现[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9):65~67.

[9]王振华.评价系统及其运作——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J].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1,(6):13~20.

2095-4654(2016)07-0090-04

2016-02-14

H313

A

猜你喜欢

裁军中国日报朝日新闻
漫画
外交部军控司、裁军大使是干什么的
安倍频频指责《朝日新闻》被批幼稚
德国近现代的军备控制与裁军问题研究
《中国日报》:中国成第一大“电子竞技”市场
日本右翼围剿《朝日新闻》
《中国日报》欧洲版荣获英国“最佳国际报纸奖”
百万大裁军中的福州军区司令员江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