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
2016-03-07魏自涛
明 智,魏自涛
(湖北科技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应用型高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
明智,魏自涛
(湖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咸宁437100)
应用型高校要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从完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掌握职业道德知识体系、树立人生理想实现人生价值等方面突出职业道德教育,从畅通职业道德学习渠道、注重职业道德环境熏陶、重视职业道德行为实践、强化职业道德善恶辨识等方面不断开拓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职业教育特色; 职业道德教育体系;职业道德知识体系;职业道德教育途径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程中,为更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实现国际竞争力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党中央国务院对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作出了重要决策部署,决定在有序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通过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有计划地引导一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1]“加大地方高等院校结构调整力度,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时调整培养方向,调整专业设置,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在调整转型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和领域。”[2]2015年11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进加快了高校转型步伐。
一、应用型高校要突出职业教育特色
从普通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关键是要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学校实际,确定转型发展定位,突出职业教育特色。
(一)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面向地方办学。转型高校要把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作为转型发展的重点,在坚持发展学校特色学科专业基础上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向应用技术方向转型。学校转型要贴近市场、贴近社会、贴近地方发展需要,特别是要围绕地方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学校转型要在充分调研行业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做好顶层设计工作,对学科专业发展趋势作出科学预测,进行长线规划,在动静态结合中不断调整建立起符合市场、社会、地方发展趋势的学科、专业、课程体系,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二)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办学质量,着重培育学生职业技能。 普通高校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重在博;应用型高校应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重在专。提高办学质量,一是提高教师水平,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特别是要打破高校教师与行业企业人才交流的壁垒,改革教师评价考核机制,让更多的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二是加强实践教学,建立系统的高水准的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掌握相关技能,了解相关技能的最先进水平,知晓从技能到技艺的精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授学生一技之长,让学生有一技之能同时,注重学生文化素质、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做到“专精博广”。
(三)改革办学模式,加强与行业、企业、地方、职业学院的合作。转型高校要注重同行业、企业的联系与合作,拓展办学资源,开展合作办学、参与办学,建设实训实习基地等,探索“学校+企业+实训基地”的培养模式,为行业、企业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转型高校要立足地方,积极参与、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进程,做好产教无缝结合、产学研深度融合工作,鼓励教师在课题研究、项目攻关、人才培养、决策咨询等方面参与到地方建设中来,为地方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转型高校要加强与职业学院的联系,一是学习借鉴职业学院成功的经验,在学习借鉴中扬长避短。更重要的是开展好与职业学院的联合办学,打通高职、本科、硕士衔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通道,为学生不断提升创造更好的条件。
二、应用型高校要突出职业道德教育
高等学校承担着立德树人、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无论从建设者或接班人的角度来讲,转型高校都要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中突出职业道德教育。
(一)完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一要制定好职业道德教育规划体系。职业道德教育规划体系的制定要坚持下列原则,一是目标性原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明确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现代产业工作者为规划目标;二是系统性原则,把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学生入学、在校学习、毕业后跟踪了解全过程。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设计,职业活动计划、职业导航设计等工作;三是合作性原则,要求学校各部门及全体教职员工在各负其责的基础上做好相互配合工作;四是衔接性原则,职业道德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时间跨度长,涉及部门及人员多,因而要求学校各部门及全体教职员工要主动做好教育的衔接工作。二要完善好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主要有学生入学、在校、实习、毕业前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对这些课程在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考核等方面要有一个统筹的规划、具体的安排、完善的体系。三要运用好职业道德教育评估体系。在构建科学的评估体系基础上,一是进行理论素质评估,主要是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学习成绩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学生是否全面地掌握了相关职业道德理论知识。二是进行实践素质评估,主要是对学生实习期间职业道德表现的评估及学生就业后职业道德表现的追踪评估。通过评估反馈进一步完善职业道德的教育体系。
(二)掌握职业道德知识体系。一是要在道德教育中突出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明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关系,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整个道德修养的进步。二是要让学生懂得职业道德调节着职员之间、职员与服务对象之间、职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社会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文化关系等都是在各种职业活动中体现并表达出来。三是要让学生知晓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这就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的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规范,在学习中提升学生对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及职业纪律的认知。四是要结合学生的专业,对职业相关的法律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道德调节与法律调节的关系,认识到在职业活动中可以为与不可为的界限,对不可为而为之的后果有畏惧之心。
(三)树立职业理想,实现人生价值。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职业首先是个人谋生的手段,但我们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开拓职业的价值追求。正如马克思所言:“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3](P459~460)实现职业理想,要求学生有全面深刻的职业道德认识,深厚炽热的职业道德情感,踏实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意志),务实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理解所从事职业现状与未来的发展,理解所从事职业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明了“中国制造”与“德国制造”、“日本制造”间的差距,激发学生的职业责任感与使命感,在职业活动中锤炼职业技能,提高职业技艺,践行“工匠精神“,助推“中国制造”走向“优质制造”和“精品制造”,实现中国产业结构优化与提升。通过职业理想实现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实现人生的价值追求。
三、不断探索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家庭、社会、学校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养成都有很重要的影响,从学校而言,要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畅通职业道德学习渠道。“知是行之始”,系统学习掌握职业道德知识是学生形成良好职业道德素养的重要前提。一是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作用,努力让学生在职业道德教育方面有系统的知识性学习。思政课教师要通过集体备课等形式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有统一部署与安排,如在什么课程什么章节教授什么样的职业道德知识,特别是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要根据应用型高校的教学实际,全面系统讲述《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思政课教师要特别注意把一般职业道德理论知识与学生专业实际相结合进行讲授。二是各院(系)要根据专业特点,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如在入学、实习、毕业时对学生进行本专业相关职业道德教育;请专家、本行业的英模人物对学生进行本专业职业道德教育专题讲座;要求专业课教师结合自己教学实际与实践体验,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相关内容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等,并把这些作为常规工作来抓好做好。
(二)注重职业道德环境熏陶。“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学校肩负教书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之责,这就要求学校的教师、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在各自的岗位上要尽职尽责,以其良好的职业态度、担当的职业责任、专业的职业行为、高尚的职业精神影响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良好的校风、学风、考风,校园文化活动的正面激励等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养成都起着正能量的作用。学校可请德育名师、职业道德模范给学生作讲演或报告,以精神引领、典型引路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提高。
(三)重视职业道德行为实践。“行是知之成”,学生把内化的职业道德理念外化为职业道德行为,关键在于实践。一是通过文明班集体、学习型宿舍、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青年志愿者等活动的开展,修为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努力做一个好学生、好同学、好团员、好室友等,这些落实到职业生活中,就是做个好员工、好管理者。每个人在社会中担当着多种角色,但道德品质恒常贯穿其中。二是通过勤工俭学、人个创业等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对职业的理解,让学生认识到社会职业的多样性,每种职业对于社会生活及人们幸福度的增加都是不可或缺的,学生在职业实践中不断获得社会对自我认同与肯定的同时,也不断地坚定着自己的道德信念、强化着自己的道德行为。三是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主要是课程实习与毕业前实习。通过实践教学,正确理解不同职业岗位、同事间的合作、服从安排的重要性,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在实践中提高技术、精练技艺的重要性,体验与感悟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在实践中的状况,在职业实践中获得社会奉献感与自我满足感,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后续发展能力。
(四)强化职业道德善恶辨识。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恶鲜明的辨别力”[4](P310)学校教育是为学生进入社会作准备的,现代社会纷繁复杂,职业生活中,从业者经常会面临职业道德问题的拷问,这就要求从业者要有较强的职业道德辨识能力,而这个能力是要从学生时代开始培育的。学校可开辟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网站或专题,引导学生对职业道德相关问题特别是现实中经典案例进行充分讨论或辩论;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或辩论;在学生实践中,可针对实际职业道德问题进行讨论或辩论;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可组织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相关论题进行讨论或辩论。总而言之,通过讨论或辩论,形成学生对于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风纪的正确认知,提高辨识职业道德善恶是非的能力。职业道德水平的提升是一个不断认知、不断实践、不断巩固的过程 ,只有不断地“明辨之”,才能切实地“笃行之”。
[1]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教职成〔2014〕6号)[EB/OL].http//www.gov.cn 2014-10-17 .
[2]张德江.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实施情况的报告——2015年6月29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上 [N].人民日报,2015-06-30(3).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爱因斯坦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095-4654(2016)06-0131-03
2016-04-08
湖北科技学院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科研项目(2016‐17Xdj04);湖北科技学院教学研究项目(2015-XB-26)
G64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