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吴县大豆生产栽培技术
2016-03-07张德顺
张德顺,赵 静
(孙吴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黑龙江 孙吴 164299)
孙吴县大豆生产栽培技术
张德顺,赵 静
(孙吴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黑龙江 孙吴 164299)
介绍了孙吴县大豆生产栽培技术要点,包括品种选择、选地整地、适时播种、合理施肥、合理密植、化学除草和收获等。
孙吴县;大豆生产;栽培技术
孙吴县辖区内有北安农管局的国营农场,种植的大豆产量一直高出地方产量20~30 kg。相同的气候条件和土地等级,产量却相差很大。近些年来,孙吴县的农业科技人员一直在探讨这个问题,最后得出的一致结论:农场的种植标准比地方高。为此,针对孙吴县的区域特点和农村生产力水平,提出孙吴县大豆生产栽培技术。
1 孙吴县概况与大豆生产现状
孙吴县地处小兴安岭北麓、黑河市中部,与俄罗斯康斯坦丁诺夫卡区隔黑龙江相望,总面积43.19万hm2,全县耕地11.73万hm2,农民人均耕地2.13 hm2。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有效积温1 900~2 300℃,跨四、五、六3个积温带,年平均降水量450~550 mm,无霜期90~125 d,年日照时数2 450~2 800 h。耕地以暗棕壤、黑土、草甸土为主,有机质含量在2%~6%,雨热同季。1985—2010年,大豆面积保持在6.67万hm2以上,最高年份9.25万hm2(2009年)。从2011年开始,大豆面积下降到6.67万hm2以下,2013年大豆面积为4.85万hm2,为历史最低点。2014年大豆面积开始回升,2015年大豆种植5.86万hm2,占当年总播种面积的50%,2015年孙吴县大豆单产为126 kg/ 667m2。目前种植的品种有黑河38号、金源55号、黑河43号、东农49、黑河50号、黑河53号、黑河51号、华疆4号、黑河49、华疆2号等。
2 栽培技术要点
2.1种子选择及处理
2.1.1 品种选择
目前孙吴县主要是选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和北安农垦系统培育的适宜密植栽培的蛋白、油脂兼用型大豆品种。在第四积温带的沿江乡一带种植黑河38号、金源55号、垦农28等品种;在第五积温带的腰屯乡一带种植黑河50号、黑河53号、东农49、黑河43号等品种;在第六积温带的正阳山乡一带种植黑河51号、黑河49、华疆2号等品种。
2.1.2 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主要是进行杀菌和病虫害预防。使用35%多克福大豆种衣剂、2.5%适乐时悬浮剂、50%辛硫磷等。有条件的可以接种根瘤菌剂和使用钼酸铵。
2.2选地整地
要选择正茬,与玉米、小麦、杂粮等轮作,避免重迎茬。可以秋整地和春整地。有深松基础的地块可以采取浅翻、旋耕等整地方式,没有深松基础的要实行深松。要求深松深度30~32cm。整地质量要达到平整细碎,没有坷垃,便于播种和出苗。
2.3播种
2.3.1 播期
孙吴县第四积温带5月1日至5月5日开始播种,第五积温带5月5日至5月10日开始播种,第六积温带5月10日至5月15日开始播种。原则上不提倡早播,晚播时限在6月5日(芒种)之前。
2.3.2 播法
孙吴县大部分农民采取垄作栽培方式。根据垄距大小可以分为大垄(110cm)、标准垄(62~65cm)和小垄(45cm)3种。依据秋收和土壤上冻时间的早晚,采取秋起垄和平播后起垄2种方式。收获时间早且土壤没有上冻的情况下,采取秋整地秋起垄。收获时间晚土壤上冻情况下,采取春整地平播后起垄。大豆使用气吸式精量播种机机械播种。
2.3.3 播种量
第四积温带大垄密植栽培播种量在85~95 kg/ hm2,保苗35~38万株/hm2。标准垄栽培播种量在80~90 kg/hm2,保苗30~35万株/hm2。
第五积温带大垄密植栽培播种量在90~100 kg/ hm2,保苗36~40万株/hm2。标准垄栽培播种量在85~95 kg/hm2,保苗32~36万株/hm2。小垄栽培播种量在100~110 kg/hm2,保苗40~42万株/hm2。
第六积温带标准垄栽培播种量在90~100 kg/ hm2,保苗36~40万株/hm2。小垄栽培播种量在110~115 kg/hm2,保苗42~45万株/hm2。
2.3.4 播种质量
播种均匀无断条,深度4~6cm,最深不能超过8cm,防止下窖。覆土2~3cm,覆土严密,播后镇压,防止跑风。
2.3.5 施肥量
在根瘤菌拌种情况下,尿素15~20 kg/hm2(前茬玉米可以不施氮肥或少施氮肥),磷酸二铵150~175 kg/hm2,硫酸钾75~100 kg/hm2。分层侧深施,种肥分开。
2.4中耕管理
2.4.1 铲前深松
大豆出苗后,及时进行铲前深松。大型机械可以采用深松犁配带深松杆齿进行垄沟深松或用深松铧深松,小型机械可以用深松钩子深松。深度达到20~25cm,起到增温放寒,提高土壤温度,防除早期杂草的作用。深松时期可以灵活掌握,一般在大豆出苗后,能认清垄就可以进行,时间不宜过晚。
2.4.2 出苗后铲趟
提倡三铲三趟,铲趟可以及时控制田间杂草,破除地面板结,提高土壤温度,调整土壤气体交换,增加透气性,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促进大豆根系发育。铲趟过程中,要避免机械损伤。
2.4.3 病虫草害防治
在墒情较好的条件下,采取播后封闭灭草。选用90%的乙草胺1 800~2 250 mL/hm2加48%的广灭灵800~1 000 mL/hm2对水450 kg土壤喷雾。茎叶处理是在杂草2~4叶期,用5%精禾草克乳油750~900 mL/hm2加25%的氟磺胺草醚1 000~1 500 mL/ hm2,对水450 kg喷雾。在控制杂草的同时,要尽可能减轻除草剂对大豆造成的伤害,同时考虑对后茬的影响。防治菌核病,用25%施保克1 500 mL/ hm2或40%菌核净1 050 g/hm2,于发病初期喷1次,隔7~10 d再喷1次,及时拔除病株。防治蚜虫,用10%的吡虫啉1 500 g/hm2对水450~500 kg喷雾。防治食心虫,用菊酯类农药常规喷雾。
2.4.4 叶面追肥
根据大豆长势,确定是否需要叶面追肥。叶面追肥喷施2~3次为宜,喷施间隔7~10 d以上。要掌握好浓度和时期,其中微肥以开花前后为最佳时期。生长过旺时进行化控,初花期选用多效唑、三碘苯甲酸等化控剂进行调控。
2.4.5 人工拔除大草
拔草时间要掌握在立秋以前(8月上旬),不宜过晚。可以有效减少来年杂草基数,提高大豆的收获质量。
2.5收获
大豆收获实行联合收割,一般在10月初进行。要求割茬低,一般为5~6cm,不留荚。收割损失率小于1%,脱粒损失率小于2%,破碎率小于5%,泥花脸率小于5%,清洁率大于95%。秸秆粉碎后还田。
[1]刘忠堂.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J].大豆科学,2002,21(2):116~122.
[2]王金陵,杨庆凯,吴宗璞.中国东北大豆[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3]张瑞忠,张明厚,祖伟,等.大豆高产栽培技术[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4]刘丽君,李文滨.中国东北优质大豆[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5]孙殿君,蒋洪蔚,胡国华.大豆垄上三行“大垄密”栽培技术[J].大豆科技,2014(1):20-24.
S565.1
B
1674-3547(2016)01-0015-03
2015-11-11;
2015-12-04
张德顺,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农业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