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代湖南的中医学校教育研究

2016-03-07吴娅娜阳春林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国医湖南学校

吴娅娜,阳春林*

(湖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湖南长沙410208)

·医学教育·

近代湖南的中医学校教育研究

吴娅娜,阳春林*

(湖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湖南长沙410208)

近代湖南的中医界人士开办了十余所中医学校。他们参照西方教育形式,自行编印教材,聘请名医执教,授课以中医经典著作为主,兼顾西医内容,注重对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训练。这些为湖南现代中医学校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经验,某些方面直到今天依然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近代湖南;中医学校;教育理念

传统的中医教育方式是家传师授。到了近代,随着西方医学的传入,传统中医学及其教育方式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捍卫中医药地位,探索新形势下培养人才的方法和途径,全国各地兴办了一批具有现代教育形式的中医学校。以湖南而言,从20世纪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先后创办了10余所中医类学校,包括湖南医学实业学堂、湖南国医专科学校、明道中医学校、常德国医专科学校、中国针灸专科研究社、湖南针灸讲习所、中医研究社等。这一时期湖南的中医学校教育,整体呈现出如下特点。

1 自筹建校

近代湖南省的中医学校,除1903年由巡抚俞廉三上奏清廷创办的湖南医学实业学堂为官办外,其余皆为中医界集资或个人所办,自筹经费,租借地方民房为校址而建。如湖南国医专科学校(即湖南中医药大学前身),1933年由湖南中医吴汉仙、易南坡等发起组织校董会,劝募基金,租赁长沙市青山祠民房作校舍;在吴汉仙的倡导下[1],常德国医专科学校经过张右长、刘石渠等老中医一年多的筹备,于1936年正式开办,借常德大善寺内部分房屋为校址;1941年夏,鲁恩锡等人自筹基金,租借祁阳县保麓乡白茅滩李氏宗祠,创办祁阳中国针灸学研究社。

除依靠创办者自身力量,办学有时也得到地方政府及商绅的支持,如石门县国医公会1944年开始筹办石门县国医学校,县绅李抟九大力支持,提议县政府应支持办国医学校[2],当时的县长刘民英应诺李抟九的提议,从罢田赋管理处批拨稻谷二万五千斤,作为开办费,并将县民众教育馆房屋划分一半为校舍,经县政府核准备案,成立石门县国医学校。1924年,郑修诚在长沙开办湖南私立明道中医专科学校时,湖南省长赵恒惕批拨省产宝南街一条巷四号为校址,并由校董童子谅(曾为湖南商务总会坐办)捐资建立。

2 规范办学

甲午战后,湖南才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教育,近代湖南中医的学校教育在组织形式、规章制度、课程设置等方面也学习西方模式,建立具有现代教育形式的中医学校。

以湖南国医专科学校为例,该校成立校董会,设常务董事11人。学校组织大纲共分七章40条,明确规定办学宗旨在于用科学方法整理国医药学术,培养造就中医药专科人才;学生修业期限定为三年;课程采用学分制,学校由校长总览校务,副校长协助之;下设教务、训育、事务三部,各科教员均由校长聘任。学校有关重大事务,分别交由校务会议、教务会议,训育会议、事务会议以及联席会议商议解决。制订了14章61条暂行学则,规定每学期之始招收新生一班,每班60名,男女兼收;入学者为公、私立中学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品端体健,并经入学考试及格者。规定凡考取生须自揣家境能否负担至毕业时各项费用,不致中途辍学,遵守学校规程及公约,立具志愿书,并觅妥保证人填具保证书,方能入学[3]。

该校所设各专业学科,依照中央国医馆学术整理委员会整理的国医学术大纲规定安排,分为基础医学和应用医学两大类。其中应用医学课又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种;第一、二年级所习科目皆为必修课,第三学年另增设选修科目,并安排一定时间临证实习。学校实行学分制,学满一个学期按每学科每周授课时数计算学分;学生须学完必修、选修科目得满172学分者方能毕业。

其他各所学校也不同程度上参照类似的教育模式,规范组织形式、招生管理制度、课程设置形式等方面。如常德国医专科学校,开办后由董事长兼任校长,下设教务主任,招收专科学生,均为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者,经考试后录取,学制三年。

3 编印教材

各中医学校没有统一教材,多由学校自行编印。湖南国医专科学校,除使用的理、化等普通学科教材多为各大书局出版外,学校专门组织成立教材编纂委员会,自行编印各科医药专业教材。如吴汉仙、刘裁吾合编《病理学讲义》《中西病理学合参》,刘绎编《生理学讲义》,罗振湘编《诊断学讲义》,等等。该校后因战事由长沙迁往衡阳,原有教材毁于战火,欧阳履钦又编撰伤寒和金匮讲义,后以《伤寒折中》《金匮折中》的书名出版,以备教学需要。再如郑修诚、郑守谦曾为明道中医学校编撰《明道中医学校讲义》《脉诀大全》《伤寒易知录》《铜人内景图说》等作为教学讲义。

编撰的教材或为传统中医学基础内容,一般用通俗浅显的语言或形式编撰,供学生初习医道之用。如《明道中医学校讲义》(成书于1922年)系讲义性质的医学丛书,共计二书:其中《医经》一卷,主要为中医名词术语简介;《全体病源类纂》一卷,介绍五脏六腑、经络、奇经八脉、营卫气血、六淫病等。内容浅显,间以歌括形式编制,通俗易懂。

或者试图尝试中西医内容结合,沟通中西医理,如刘绎的《生理学讲义》(成书于1934年)全书分六章,包括全体总论、内部各论、里部各论、表里各论、脑髓五官各论、生殖分泌各论。遵照中央国医馆整理国医药学术标准大纲,融会中西学说,取近代生理学参入中医传统学说之中,以解释人体生理现象。

4 名医授课

近代湖南的中医学校,除了发起主办者多为湖南中医界有名望的人士,聘请的教员亦是医理精深、医技娴熟的中医名家,学校管理者也常亲授业务课程。如湖南国医专科学校在长沙时期,拥有38名教职员,其中有教员26名,行政人员12名(内有兼职教员7名)。所有教员均系当地名医,在群众中享有一定声誉,比较突出的有吴汉仙、易南坡、郑守谦、欧阳履钦、孙鼎宜、刘裁吾、罗振湘等人,其中刘岳伦、吴汉仙、刘益生是南京中央国医馆理事。凤凰中医研究社开办期间,聘请县内外有名声的医生任教,有许介眉、毛万年、沈绍先、刘子猷、谢玉阶、陆功臣等人[4]。

一些有办学或教学经验的中医人士,先后在不同的学校执教。如郑守谦,出生于中医世家,曾在湖南孔道大学(1922年成立,设文学、哲学、政治、法律和中医五系)中医专业班任教,后又协办并任教于明道中医专科学校和湖南国医专科学校,教授杂病、药物、方剂等课程。桃江中医鲁恩锡1939年从湖南国医专科学校毕业后,在桃江修山创办了“中国针灸专科研究社”,自任社长并担任教学,聘请同学张树德、张树薇、周文德、李乐山、钟馥盛等人为教员[5]。1941年中国针灸专科研究社一期学员李成功以鲁恩锡的名义在祁阳开办“中国针灸学研究社”[6],又邀请鲁恩锡前往任教。

5 中学为主

这些医校的授课内容以中医学为主,把中医经典著作如《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其次为本草、医方、脉学等重要课程,同时兼顾西医生理、解剖等基础课程。有的还开设了文化基础和外国语言等课程。

如湖南医学实业学堂课程包括内经、外经、难经、伤寒论、李濒湖脉诀以及医宗金鉴,另设体操、修身、伦理各科,依照定章授课。湖南国医专科学校教学内容以讲授伤寒、金匮、内经、本草为主,兼习伦理、修身,后增设数学、物理、化学、生理解剖等科,先后开设的课程有公民、国文、体育、外国文(英、德、日文)、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理学、解剖学、卫生学、医学通论、医学史,病理学、诊断学、药物学、处方学、内难学、内科学(包括伤寒,金匮、温病、杂病)、外科学、妇儿科学、花柳科学、法医学、西医概要、选科(伤科、眼科、喉科、针灸科、按摩科、牙科)。常德国医专科学校课程开本草经、内经、伤寒、金匮、温病、内科、针灸及西医生理学、药物学等科。凤凰中医研究社的教师们根据《内经》《伤寒论》《李濒湖脉学》《金匮要略》《本草备要》《医方解集》等经典,结合本人临床经验而教授。而石门国医专科学校课程开医古文、内经、伤寒论、温病、脉学、中西汇通、血证论、医史、杂病论、生理解剖、药物学。

6 注重实践

医学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中医教育尤其如此。各所医校既抓紧中医理论教学,又重视学生的临床实践,注重培养他们的应诊能力,于临证中不断加强对中医经典和理论的理解与掌握。

如湖南医学实业学堂,理论课学习半年之后即开堂施诊。凡遇就堂求诊者,先由学生临证拟方,再由教习核正以检验学生心得。年终考试一次,天性聪明,进步较速者,升为领班,一切临证拟方均可自主,有困难之处就请益教习,斟酌妥当,不允许独持己见[3]。湖南国医专科学校学生在校三年内,最后半年安排为临证实习。实习医院除学校附设的诊所外,还有长沙市沙河街湖南国医院、司马桥精益中医院、落星田红十字会诊所、仑后街湖南儿童医院、新安巷一家医院、先锋厅森济医院、皇仑街中国针灸专科研究社以及长沙市一些个体开业中医和药店坐堂中医等;有关西医课程则定期去市内西医医院见习。再如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办学期间,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边上课边实习,并且自制一些简易针灸器械,如三棱针、毫针、梅花针、灸条、灸器等。

医学学校教育是我国古代官办医学教育的主要形式[7],而近代湖南开办的中医学校,除湖南医学实业学堂为官办外,其余皆为中医界集资或个人筹建。中医教育是精英教育而非普及教育[8],这些学校以培养中医药专门人才为己任,自行编印教材,聘请具有临床经验的医生执教。面向社会招生,授课以中医经典著作为主,兼顾西医内容,注重对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训练。近代湖南的中医学校教育既遵循了古代中医教育学习经典著作和随师临床的优良传统,又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教材建设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都为现代中医学校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经验,某些方面直到今天依然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武陵文史(第7辑)[M].1991:72-74.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石门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石门文史[M].1985:85.

[3]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湖南省志·医药卫生志第六篇医学教育修正篇[M].1985:6001-6015.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凤凰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凤凰文史资料[M].1988:221.

[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沅江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沅江文史资料(第3辑)[M].1986:157-158.

[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祁阳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祁阳文史资料[M].1984:114-115.

[7]王明强.古代医学教育模式对当代中医教育的启示[J].中医杂志, 2014,55(8):718-720.

[8]沈剑刚.中医药教育与人才培养漫谈[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6(2):88-89.

(本文编辑 贺慧娥)

The Chinese Medicine School Education in Modern Hunan

WU Yana,YANG Chunlin*
(Department of Library,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sha,Hunan 410208,China)

People engag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unded more than ten Chinese medicine schools in modern Hunan.Referring to the form of Western education,they edited and printed teaching materials,hired well-known doctors to teach,set up mainly courses based on Chinese medicine classics,took into account Western medicine and focused on students'clinical skills training.These provide theretical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for education of Hunan Chinese medicine school,some aspects currently still have a strong reference values.

modern Hunan;Chinese medicine schools;educational ideas

R2-09

A

10.3969/j.issn.1674-070X.2016.11.025

2016-07-08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资助(15C1052);湖南省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资助项目。

吴娅娜,女,博士,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中医医史文献研究。

*阳春林,男,硕士,馆员,E-mail:100853198@qq.com。

猜你喜欢

国医湖南学校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我起床讲求三个半分钟”——国医大师金世元的养生经
重庆举办第十五届国医名师大讲堂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国医大师忘记年龄
学校推介
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治呃逆验案1则
岁月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