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主要病虫害及无公害生产关键防控措施
2016-03-07吴忠萍
吴忠萍
(黄平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贵州黄平 556100)
芦笋主要病虫害及无公害生产关键防控措施
吴忠萍
(黄平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贵州黄平 556100)
芦笋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蔬菜,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维生素和营养物质,近些年来对芦笋需求量逐渐提升,因此如何保证芦笋质量成为防控的重点和关键所在。在本次研究中以贵州省芦笋管理现状为基础,对病虫害类型进行分析,结合具体情况,探究有效的防控措施。
芦笋;病虫害;无公害生产
芦笋作为一种富含营养物质比较多的蔬菜,是比较出名的菜品。贵州省近年来在芦笋重视方面投入比较多,年产量比较大,经济效益比较可观。但是由于芦笋本身的特殊性,在生长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病虫害,直接对芦笋质量造成影响。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从实际情况入手,结合具体要求,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达到保证芦笋质量的目的。
1 芦笋主要病虫害类型及防治措施
芦笋的病虫害类型比较多,针对不同类型必须做好不同的防治工作,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几率。以下将对芦笋主要病虫害类型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
1.1 茎枯病
1.1.1 症状
处于侵染性疾病,多是发生于茎部和中下部,初期呈现出条纹形状,本身界限不清晰,而后会逐渐演变为暗褐色。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后,病变部位逐渐扩大,甚至呈现出赤褐色的情况,由于上部散发很多小黑点,传染源比较多,控制不当必然会导致相邻植物死亡。此外该病的蔓延速度比较快,在颈部周围会形成围绕的趋势,导致植物枯萎[1]。
1.1.2 传播途径
针对病原菌传播的特殊性,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对类型进行了解,病原为半知菌亚门拟茎点霉属天门冬霉,以分生孢子器随病残组织遗留田间越冬,春天的时候,孢子直接通过雨水和耕作工具传播,直接对茎部造成影响。初次感染的植物表面会有所体现,后来会通过病斑的形式再次进行传播。由于侵入形式比较特殊,茎部组织硬化以后,组织比较硬,很难进行再次侵染,因此在15d以内侵染率比较高。
1.1.3 防治措施
基于茎枯病的特殊性,在实践阶段必须对其引起重视,彻底对其尽心清理,只有检查田园病原菌的类型,才能达到理想的清理效果。在冬季需要及时对枯死的茎部进行处理,将其集中进行烧毁。为了调节茎部生长情况,避免出现枝条过于茂盛的现象,需要做好排水和田间处理工作,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控制病害的蔓延。在后续处理阶段,3月和4月是处理的关键时期,留养茎部后,可以采用40%芦笋青200~300倍液隔1~2d喷1次,连喷,3~4次,放叶后改,400~500倍液隔2-3d喷雾1次,至母茎成熟。
1.2 立枯病
1.2.1 症状
立枯病是当前比较常见的病害,前期表现为个别的植物出现枯萎的现象,整治不及时,会导致植物全部枯萎。考虑到地下茎和根部的具体变化,如果后期全部枯萎,会表现出褐色病菌的现象,甚至腐烂。
1.2.2 传播途径
病菌为尖孢镰刀菌芦笋专化型,通常病原菌在土壤中过冬,第二年会产生孢子,借助灌溉水的方式传播,经过根部和伤口会起到一定的侵入的作用,茎部和根系比较发达,发病之后会产生很多孢子,同时也提供了再次传染的机会[2]。
1.2.3 防治措施
立枯病会导致植物死亡,因此可以借助有机肥,采用苦笋专用肥。在防治过程中要加强管理,及时清除枯萎的植物。
1.3 根腐病
1.3.1 症状
根腐病指的是根部出现枯萎的现象,主要是由于紫纹羽菌和镰刀菌引起的,发病部位以根部为主。病菌侵入到系统后,会导致根部出现腐烂的现象,仅有表面没有枯萎。在初期发病的阶段,会呈现出褐色的情况,皮层逐渐腐烂,表皮下端存在很多白色的致病菌,其作用力不同,作用小则出现腐烂的现象,作用大会导致整个芦笋死亡。病菌首先会侵蚀根部,根部受损后,芦笋上部分生长的比较慢,茎部变小,进而导致植物生长难度增加[3]。
1.3.2 传播途径
紫纹羽菌和镰刀菌是在土壤中繁殖过冬的,主要是以菌丝体和孢子囊进行传播。在实践阶段通过灌溉和相关操作后,出现反复侵蚀的现象。通常情况下,根腐病的发生几率比较大,必须对其引起重视。
1.3.3 防治措施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引起重视,掌握禾本科作物的生长要点,在操作过程中不能采收过度,不能对根部造成影响。必须做好田间排水工作,对土壤湿度进行控制。防治过程中对工作人员的自身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多施堆厩肥,使土壤疏松,植株发育健壮,应及时进行处理被害植株。
1.4 灰霉病
1.4.1 症状
茎部发病严重,呈现出灰色孢子,感染现象严重。
1.4.2 传播途径
其病原菌主要是灰葡萄孢,病处会出现传染的现象。尤其是下雨以及排水不当的情况下频发[4]。
1.4.3 防治措施
针对灰霉病的特殊性,在实践阶段需要在秋季和春季将茎叶烧毁,发病初期采用多菌灵尽心喷洒,每周一次,连续喷洒一个月。
2 如何促进芦笋无公害生产
针对在芦笋病虫害的特殊性,在实践阶段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根据病虫害的具体表现,满足无公害生产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要对其引起重视,落实无公害生产,建立有效防控措施。以下将对如何促进芦笋无公害生产进行分析。
2.1 做好基础选择工作
基础选择工作的类型有很多,以地块选择和品种选择为主,具体如下:
2.1.1 地块选择
在选择阶段,考虑到生态环境的要求,要对生物多样性指数进行分析,原理工厂、矿山和工业废料地。贵州省在发展芦笋产业的过程中需要做好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工作,让其做好基础调查工作,包括区域性因素、环境因素等,选择排灌方便和土层深厚的区域,为芦笋生长提供良好的基础[5]。
2.1.2 品种选择
在芦笋产业的后续发展阶段,必须做好品种的选择工作,需要选择抗病性比较强,适应性强的种类。当前种植比较广泛的种子类型以井冈红为主。
2.2 培育壮苗
幼苗的前期培育起到重要的作用,必须做好前期培育工作。芦笋种子本身的吸水性比较慢,在播种前需要对其进行处理,采用25℃以上的水进行浸泡,取出后,将其合理放置,采用营养钵进行育苗。每个营养钵孕育一个种子。覆盖2cm的土,同时加上2cm的稻草,在初春季节进行播种。
2.3 育苗期管理
在育苗期间需要做好常规管理工作,育苗期的温度需要在20~25℃,不能超过30℃。夜间温度控制在16℃左右。土壤的孕育起到重要的作用,需要时刻保持土质的湿润性,经常通风换气,控制温度和湿度。移植和定植对病害防治有一定的影响,在秋季,要开好定植沟,将行距设置为120~150cm左右,沟深控制在35~40cm之间。操作人员要按照具体操作标准进行,避免出现操作不当的现象,如果操作不合理,则会对育苗质量造成影响。
3 结束语
针对芦笋主要病虫害的多样性,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结合病虫害的类型在,做好防治措施。考虑到区域性环境因素和种植因素的要求,采用综合管理的生产技术措施,能起到降低病害发生率的作用,整体效果明显。在芦笋种植的过程中,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应对芦笋病虫害损害的一种有效方式。
[1]史高川,齐宏立,张战备,段国琪,张惠杰,耿 鹏.山西省芦笋主要病虫害及无公害生产关键防控措施[J].山西农业科学,2013,04(12):377~380.
[2]李兴宝.芦笋常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1,03(01):115~117.
[3]郭建辉,林志平,陈炳坤,林来金.浅谈漳州市芦笋病虫害发生及其防治对策[J].福建热作科技,2015,03(12):23~25.
[4]李建国,盛全学,李莉,张惠琼.芦笋病虫害发生特点、原因分析及防控措施[J].湖北植保,2011,01(13):16~17.
[5]薛家凤,丁 强.绿芦笋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2,15(01):25.
S436.44
A
1005-7897(2016)06-0135-02
2016-3-11
吴忠萍(1972-),汉族,贵州黄平旧州镇石板河人,农艺师,大专,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