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探索——以湖南科技学院经管类专业为例
2016-03-07肖小爱
肖小爱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探索——以湖南科技学院经管类专业为例
肖小爱
(湖南科技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集数学、统计学和经济理论于一身的综合性学科,是经济类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尤为重要的一门课程,但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永州湖南科技学院这所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生而言确实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然后根据近几年积累的教学经验积极探寻适用于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并能够体现专业特色的教学改革,以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提高教学效果。
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教学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融合了经济学、数学和统计学的交叉学科,国家教育部于1998年7月确认其为经管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计量经济学作为一种重要的分析工具,在经济学科中的地位日益突显出来,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和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现实问题。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将计量经济学列为经管类专业的必修课。计量经济学作为我校经管学院专业核心课程已有十多年,其重要性逐渐凸显。但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诸多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案例少且没有体现专业特色,课程难度大,学生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低等问题,尤其突出的问题是学生只能借助EVIEWS软件进行简单操作完成课后习题,并不能运用所学知识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完成一篇高质量的课程论文。在毕业论文的指导过程中发现,学生毕业论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建立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提高论文质量的屈指可数,因此笔者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深入分析和总结目前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改进措施,以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1 计量经济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先修课程不足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集数学、统计学和经济理论于一身的综合性学科,学生的数学基础的好坏、统计学方法和经济理论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我校经管类专业是文理兼收的,尤其是国贸、营销、财管专业文科生的比例要远超过理科生,还有我校开设少数民族预科班,所以学生的数学基础差异很大,普遍数学功底薄弱。数学较差的学生对这门课程缺乏兴趣,存在严重的厌学情绪。学生看到大篇幅的数学推导及证明,就会产生“这门课程太难,肯定学不会”等心理暗示,就会避而远之,从而使学生对课程产生误解,没有意识到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强的经济学科。另外,在学习此门课程之前应该具备的知识有:微观和宏观经济学、统计学、概率论和数理统计、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课程的知识。然而我校经管类专业只开设了概率论,没有学习数理统计知识,部分专业线性代数是选修课程,其次其他课程虽然开设了,但是安排的课时量明显偏少,经济学理论理解不深,原理领悟不够,同时考核要求偏低,最后导致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不够深厚,极大地弱化了对于计量模型建模理论的理解,教学效果不理想。
1.2教学方法单一,以传统理论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课程经典线性模型部分的内容逻辑性和关联性强,部分教师在讲授参数最小二乘估计和检验相关内容时,注重公式的推导及证明,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基本以理论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仍然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问题驱动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等方法应用少。对于有大量的概念和公式推导,有大量案例和数据需要演示的课程来说,多媒体教学可以节省板书时间,讲解更加直观、生动,能够加深学生对计量分析过程和结果的理解。然而,多媒体教学也有其弊端。譬如,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如果讲授速度过快,学生常常跟不上教学的节奏,只是在短时间内把教学内容硬塞给学生,导致学生无法及时理解消化所学内容,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不深刻。这样的教学方法太呆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气氛沉闷,有些有厌学情绪,难以激发其求知欲。尤其是数学基础差,自控能力差的学生上课走神,要么玩手机、聊天,要么睡觉,有些干脆逃课来逃避学习压力;而基础好,接受能力强的同学可能会侧重计量经济学相关公式推导和证明,忽视理论知识的应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可能不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1.3太过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验教学,轻能力培养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注重课堂讲授、实验教学和计量软件操作三者相结合。可是,大多数本科院校的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授课教师重讲授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思想、经济背景和基本方法,轻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一般各院校安排时实践学时少,不足总课时的1/4,有些高校甚至不安排实践课时,而我校经管类专业学时被压缩到48学时,其中实验课时只有10学时,绝大部分同学认为上机时间不够,所以学生很少有足够的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各个项目的实际操作。有些学校虽然安排了实验操作的环节,但一般重视讲授计量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对如何将这些理论和实际经济问题结合起来,尤其是将计量经济学的知识应用于专业相关的数量分析则安排的时间很少,训练也不够,基本很少能够启发学生学以致用,达不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1.4经典案例缺乏,没有体现专业培养要求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课,案例教学法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如教学内容死板、教学方式单一和教学效果欠佳的缺点,已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教学手段。目前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直接选取教材上的案例进行讲解。案例仅涉及各章节的内容,且大部分案例过于简单化和抽象化,一般是经济问题分析,如居民收入消费问题,财政收入、旅游收入影响因素等,这些案例实用性广,学生只要有西方经济学的基础知识都能很好地通过案例相关数据进行计量分析。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些案例没有与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紧密结合。如果案例选择不恰当,缺乏经典的教学案例,如不能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生搬硬套国外的与课程联系不紧密的案例,没有体现专业培养要求,久而久之就会降低案例教学的质量,难以拓宽知识面,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很迷茫,部分同学还误以为计量经济学只能应用与经济学,而如何将其所学应用于自己的专业则不甚了解和实践,所以,经典的案例的选取、案例教学的完善也是十分必要的。
1.5考核方式陈旧
目前,部分本科院校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地方本科院校计量经济学课程考核方式仍以传统考核为主,比较陈旧,不灵活。有的完全依据期末闭卷考试成绩,有的是期末考试成绩加一定比例的平时成绩,而平时成绩主要是以学生的到课情况、课堂表现和平时的课堂作业为主。我校经管类专业该课程考核是:平时成绩(占20%)+实验成绩(占20%)+考试成绩(占60%)这样的考核方式只是考核了学生对理论知识和计量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书面考核,即使学生没学懂,而仅靠短时间内的死记硬背也能蒙混过关,但这对于学生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毫无益处。
2 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建议
2.1做好课程衔接和课时安排,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学好计量经济学需要扎实的经济学、数学和统计学知识,前期储备知识很重要。因此,在前期课程安排方面,一定要做好课程的衔接,学生前期一定要修完先修课程内容,尤其是数理统计知识,可以通过增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时或增开一门数理统计学课程来解决。学校应当根据实际的课时总数合理安排课时,根据应用型培养目标要求适当增加计量经济学的课时,特别是上机实验课时,并且尽量将每章节理论课时都紧跟实验课时,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学以致用。
教学内容的安排应该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如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进行适当的调整,适当简单介绍一些计量经济学前沿知识,如金融专业学生介绍金融计量,国贸专业学生介绍空间计量学等。像湖南科技学院这样的地方本科院校,我们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和理解程度来调整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尽量避免复杂的数学推导,并适当结合案例分析来说明相应章节内容,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之更加适应更多经管类专业学生的要求。
2.2改进教学方法
我们都知道,各种教学方法各有优缺点。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教学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利用计量知识进行定量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要把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实验教学、板书及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方式充分结合起来。理论教学环节,除了多媒体教学和板书教学外,更多地采用启发式、问题驱动式和课堂讨论等方式。譬如,在简单介绍计量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上课开始就分组自主设定学生感兴趣且与本专业有一定联系的主题,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全程主动参与计量分析过程,然后,由学生分析验证模型的合理性,修正结果,最后形成计量实践报告。启发式教学和问题驱动式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活跃课堂气氛。讨论式教学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提前给定讨论内容,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前做好准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案例教学则需要任课老师提前精选与学生专业相关的案例,让学生主动参与案例分析的全过程。
2.3加强实验教学
我们都知道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是相互促进的,所以教师应重视实验教学环节。要改革实验教学,一方面要适当增加实验课课时,进而逐步提高实验课时所占的比重。另一方面,我们要合理规划好二者的教学时间,一般要根据理论教学进度和难易程度来合理安排实验教学的时间,然后在适当的时间安排上机实验。另外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软件的操作,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进行验证性实验,而更重要的是学生能独立选题,选数据和变量,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进行一个完整的实证分析过程,或者能够独立完成教师给定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最后以课程论文的形式递交实验结果。这个过程不仅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而且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学质量。
2.4重视案例教学,精选经典案例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多彩又有专业特色的案例教学是至关重要的。案例教学一方面能够使理论知识更加通俗易懂,降低难度;另一方面,案例教学重视师生互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为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计量经济学教学案例的选取首先要具有有明确的目的性、代表性和趣味性等特点,应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差异,多搜集一些与该专业密切相关的经济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或者案例中包含一些“模糊的”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一个完整有特色的案例要尽可能囊括教学内容所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模型的设定、参数估计、模型的检验和预测贯穿在此案例里面;另外应以选取国内案例为主,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容易,便于理论联系实际。计量经济学的案例可以从货币银行学、财政学、宏观经济学、证券投资学、区域经济学中借鉴使用,这样既可以丰富案例内容也可以体现计量经济学的应用性。
2.5改革考核方式
课程考试改革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原动力。传统的笔试考核方法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大量冗繁复杂的公式,而这些公式实际应用少。因此,应改革现有的考试方法。一方面,加大实践操作在考核中的权重,可以增加上机测试,根据学生在实验室机房独立完成的实验结果及实验报告质量来决定实验成绩;另一方面增加课程论文考核环节。学生独立完成老师给定的实验项目,或者自己选题,针对具体经济问题运用计量方法进行实证研究,递交一篇完整的课程论文,根据课程论文的优劣给定相应分数;另外,平时成绩我们不仅考虑出勤情况,也要考虑课堂参与度及回答问题情况,案例讨论的发言情况。笔者建议采用的评价方式是:平时和实践操作各占15%,课程论文占20%,期末考试占50%,上学期我院国贸专业已经开始执行,收效良好。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考核,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重理论知识,轻知识应用及能力培养的现状,切实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3 结 语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学是计量经济学的时代”。可见,计量经济学在现代经济学学科体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经管类专业的毕业生,学好计量经济学将会显著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作为地方本科院校一名计量经济学教师,计量经济学改革迫在眉睫,相信在校领导、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课程改革将不断完善,改革成果将不断呈现。
[1]赵爱文.应用型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5,(10):129-130.
[2]楼永.计量经济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与研究型人才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5,(2):235-236.
[3]董美双.注重应用能力的计量经济学教学及反思[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增刊),2010:127-129.
[4]王倩.以应用为导向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J].经济师,2016,(5):191-192.
[5]莫旋,陈敏.计量经济学开放性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广西教育,2010,(9).
[6]王欣.应用型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探索[J].特区经济, 2016,(2):169-170.
[7]薛襄稷.案例教学法在独立院校计量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2,(5):242-243.
[8]贺书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J].管理工程师,2014,(6):64-67.
[9]吕以茜.浅谈高等院校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 2012,(8).
[10]庞皓.计量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责任编校:何俊华)
2016-04-06
湖南科技学院2014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
肖小爱(1983-),女,湖南邵阳人,湖南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湖南大学数量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量经济模型。
F064.1
A
1673-2219(2016)10-013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