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在中国西南山地的岩梅科植物
2016-03-07上海陈樱芝成都胡君
上海/陈樱芝 成都/胡君
绽放在中国西南山地的岩梅科植物
上海/陈樱芝 成都/胡君
每年的5~8月,是花友们奔向中国西南山地拍摄高山花卉的季节。亭亭玉立的绿绒蒿,五颜六色的龙胆,多姿多彩的马先蒿,还有“映得芙蓉不是花”的杜鹃花,还有很多……很多植物都被花友们一一介绍,但对于西南山地特殊的一个类群,尚没有专门的报道,那便是通常花友交流时所说“岩”家的植物。
“岩”家的植物通常指岩梅科植物,岩梅科比起那些拥有上千家庭成员的类群来说,算是小科了。岩梅科下国内有分布的一共三属:岩匙属、岩扇属和岩梅属,根据《中国植物志》收录产中国西南山地共计6种1变型,下文将分别介绍其中5种1变型,以便大家来了解这一类绽放在中国西南山地的珍奇植物。
1.岩匙属
岩匙(Berneuxia thibetica)
多年生草本,高10~25厘米;根状茎粗壮,木质,几直立,稍弯曲,褐色或暗褐色,直径3~4毫米,密被阔卵形鳞片,鳞片黑褐色,不透明,具纵脉,先端渐尖,无毛;顶端发出5~10(~13)片成莲座状的叶丛。叶基生,革质,倒卵状匙形或椭圆状匙形,中部以上最宽,长3~10厘米,宽1.7~4厘米,,常具光泽,通常平滑,下面灰绿色或灰白色,全缘,反卷。花葶长度往往等于叶或稍短于叶,花后伸长,有花5~12朵,组成伞形状总状花序;花梗长3~11厘米,常红色,微具短柔毛,基部有1大苞片,中部有2小苞片;花白色,萼片5,分离,阔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淡红色,全缘;花冠钟状,深5裂,裂片舌状或矩圆形,膜质,长9~10毫米。花期4~6月;果实8~9月。中国特有,产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生于海拔1700~3500米的高山或中山林中潮湿岩石或悬崖石壁上。
2.岩扇属
华岩扇(Shortia sinensis)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叶多数,簇生于根状茎顶端(基生),纸质,卵状长圆形,大小不一;小的叶有的呈鳞片状,包于茎的基部;大的叶片长可达13厘米,宽6厘米,边缘中部以上有粗钝牙齿。花葶3~6条,发自根状茎的顶端,细长,具单花,花俯垂,直径2~2.5厘米;萼片5,卵形,绿色或微带紫色,长10毫米,宽4~5毫米,顶端具钝尖头,下部具3枚具硬脉纹的硬质苞片;花冠整齐,5深裂,白色或粉红色,具脉纹,筒部长不到1毫米,裂片倒卵形,直径约8毫米,先端具浅裂片状钝牙齿;雄蕊5,花丝扁线形,白色,花药黄色;花期2~3月;果期4~5月。中国特有,产于云南东南的金平至麻栗坡县。生于海拔1000~1500米的密林下的湿润岩坡上。
岩扇属植物在中国尚有另外一种,分布在海峡对岸,为台湾岩扇(S.exappendiculata),此处不表。
3.岩梅属
岩梅、岩梅,岩者岩石,梅者,梅花也,顾名思义,岩梅指的是生长在岩石上的梅花,可不是吗?岩梅属的花瓣五裂,像铺开在岩石上花丛中的梅花一般,就连岩梅属(Diapensia)的拉丁名也是根据此特征进行拟定的(dia通过+pente指花冠五个五个的排列)。
岩梅属是一个比岩匙、岩扇略大的家族。其中岩梅属的模式种岩梅(D.lapponica)中国不产。其余的种大概全部分布于中国喜马拉雅以及西南山地,经《中国植物志》统计共有4种1变型,其中西藏岩梅由于考察未见,本文不表,其余3种1变型全部奉上。
(1)红花岩梅(D.purpurea)
常绿垫状平卧半灌木,高3~6厘米,多分枝,主茎极短,主根圆柱形,粗壮。叶密生于茎上,革质,匙状椭圆形或匙状长圆形,长3~5毫米,宽1.5~2.5毫米,先端圆,基部以宽翅下延于叶柄成鞘状,全缘,反卷,上面无气孔,有细乳头状突起,常具皱纹,通常无光泽;叶柄具窄翅,下部膨大,抱茎,长2~5毫米,叶片脱落后,叶柄通常宿存于老枝上。花单生于枝顶端,蔷薇紫色或粉红色,几无梗;萼片5,分离,匙形或长圆形,长5~6毫米,宽1~2.5毫米,红色;花冠筒部长5~6毫米,圆筒形,檐部5裂,裂片卵圆形,长约6毫米,宽4毫米,先端急尖,尖头钝形,常有5条不甚明显的脉纹;雄蕊5,生于花冠筒的喉部,花丝宽,基部不呈耳状膨大;花期6~7月。中国特有,产云南西北部及西部、四川西部及西南部。生于海拔2600~4500米的山顶或荒坡岩壁上。
(2)白花岩梅(D.purpurea f.albida)
本种为上述红花岩梅的变型,主要区别在于本变型的花白色,花冠筒部稍短,而裂片近圆形。花期5~6月。中国特有,分布于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生长于海拔2800~4500米的山脊岩石上或杜鹃灌丛下。
(3)黄花岩梅(D.bulleyana)
常绿平卧或半直立半灌木,高5~10厘米,分枝繁密,互相交织成垫状,老枝圆柱形,紫黑色,具少数残存的叶基。叶密集,螺旋状互生,常反折平铺,狭匙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6~9毫米,宽3~3.5毫米,基部以宽翅下延于叶柄成鞘状,全缘,反卷,通常无光泽,有时具明显的光泽;叶柄翅状,基部抱茎,长3~6毫米。花单生于枝顶端,黄色,无梗,具1~2枚宽卵形或卵状匙形的黄绿色苞片;萼片5,黄绿色,倒卵形或倒卵状匙形,长6毫米,宽3.5毫米;花冠阔钟形,近肉质,筒部长7~8毫米,檐部5裂,裂片近圆形或倒卵状圆形,长6毫米,宽5.5毫米;雄蕊5,黄色,伸出喉部,生于花冠裂片弯缺处,花丝宽,边缘较宽,内折,长约2毫米;退化雄蕊5,黄色,几生于花冠筒的中部近圆锥形或棍棒状;花期5~6月。中国特有,产于云南西部和西北部。生于海拔3100~4200米的高山灌木丛中的岩石上(图5)。
(4)喜马拉雅岩梅(D.himalaica)
常绿平卧铺地半灌木,高约5厘米,多分枝,丛生。叶小,螺旋状互生,密集,革质,倒卵形或倒卵状匙形,长3~4毫米,宽1.8~2.5毫米,先端急尖,稀钝尖,基部下延于宽叶柄,全缘,不反卷或微反折,上面深绿色,平滑,具光泽,密生气孔;叶柄具翅,上面具宽沟,长1.5~2毫米。花单生于枝顶端,蔷薇色或白色,几无梗;萼片5,分离,紫红色,在花期卵形,果期增大,卵状椭圆形至近截形,先端急尖,具钝尖头,长3~4毫米,宽2毫米;花冠钟状,花冠筒部长约为萼片的2倍,檐部5裂,裂片长约6毫米,开展,圆形;雄蕊5,花药短,几无花丝;花期5~6月。国内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和西藏东南部。通常生于海拔3900~5000米的山坡或垭口草丛中岩壁上,其常与另一类高海拔地区特有的地衣类植物白雪茶共生,后者为著名的保健食品,形似白菊花瓣,洁白如雪,可泡茶饮用。
由于岩梅科植物大多十分低矮,所以在非花期时人们很少会留意到它们的踪影。但若在野外仔细观察,便可发现其通常和岩须、岩白菜等不属于岩梅科植物拥有类似的生长环境,所以,在自然的世界里,它们总是相互依存,共同生长。
每当春末夏初盛花之时,岩梅科植物便与其它高山花卉一起竞相绽放,犹如给雪域高原披上一层色彩斑斓的天然地毯,美的淋漓尽致,为每年前往西南山地考察和拍摄野生花卉的花友们提供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陈樱芝:女,在上海古猗园工作,在读研究生,从事风景园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