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背景下高校武术文化建设的价值及问题反思
2016-03-07赵涛
赵 涛
(徐州工程学院 体育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
文化传承背景下高校武术文化建设的价值及问题反思
赵 涛
(徐州工程学院 体育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
采用文献法,首先介绍了当前高校武术文化建设的价值,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分析高校武术文化传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校武术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希望可以完善高校武术文化传承体系,进而促进高校武术文化的深层次发展。
文化传承;背景;高校;武术文化
武术在我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传统文化载体,尤其是在高校文化建设中,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及价值。然而,从当前高校武术文化建设的现状来看,还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有待我们对其进行相应的改善。其中,以技术教学为主导的问题尤为突出。很多高校在武术文化建设中,往往更重视技术性知识的传授。久而久之,武术中的文化价值被忽略,偏离了武术教育的本质要求。近年来,国家在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因此,针对高校武术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办法和推进,积极改善这种局面,增强在武术教育中的意识,使武术文化在高校教育中得到很好的传承,这是时代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一、高校武术文化建设的价值
当前,高校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普遍开设了武术课程。与此同时,在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体现了重要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人民认同,传递武术正能量
最早,文化“软实力”由美国学者提出,并且得到了迅速的关注。几年来,武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国武术的精神核心就是“礼”。武术的礼仪文化不仅体现在门派的传承仪式上,也贯穿于每个演练的套路当中。经过历史的洗礼,武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礼仪文化,比如“礼乐教化”、“武艺规范”等。武术作为一种文化,不仅要求对其武术进行传承,而且需要注重在精神道德方面的传承。只有从小事做起,以身修行,稳扎稳打,才能提高自我修养。在此基础上,激发出热爱祖国、热爱文化、热爱民族的情感。武术文化是宣扬文化正能量的最佳载体。
2.德武相融,弘扬武术文化
文化自信不仅体现了主体本身的实力,而且源于文化的独特和强大。武术打上了鲜明的中国民族文化特征,历经了岁月的浮沉,承载着悠久的传统文化。我国武术博大精深,吸取了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传统文化精髓,形成了其特有的文化形态。实践证明,习武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文化哲理的认识,磨砺他们的心智,进而形成健全的人格。这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有着深远的意义。学生是祖国未来建设的接班人,加强武术文化教育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促进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建设。
3.增强学生文化自觉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
“文化自觉”指的是:民众能够了解到自身文化的形成过程、特点,以及发展趋势,并在其转型的过程中,拥有自主能力。在此基础上,适应时代的发展,并处于选择文化的自主地位。当前,武术文化在建设的过程中,处于传统与改革的深刻交融当中,并促进了武术文化的真正腾飞。与此同时,武术教育的功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体现出了一种文化自觉的意识。通过武术教育,唤起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因此,值得在今后继续发扬光大。
二、高校武术文化传承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武术文化在高校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1.武术技术传授与文化传承分离
武术技术只是武术的外在表现形式。除此之外,武术还讲究内外兼修,术道并重。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武术教学中,仅仅将其作为一门运动技术来教授,导致武术理论、礼仪规范、武道观念等传统文化被忽略掉。同时,在西方竞技文化的冲击下,更多的高校在武术教学中,采用了实践性教学方式。久而久之,导致武术中的传统文化慢慢走向消亡,其后果很令人担忧。
2.高校武术教育流于形式
武术除了具有代表性的名拳套路外,还包括了多元化的文化特征。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展了大范围的武术挖掘整理工作,进而汇聚了大量的信息,包括古典文献资料、传统技术技法、古实物材料等。然而,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编纂的人却非常少。现代武术融合了道家、法家、墨家、儒家等各方精华,比如仁爱思想、人性修为等。但是,当前高校武术课程中并未体现出来。
3.高校武术文化建设脱离了武术的本真
在信息化时代,国内外各种文化思潮不断壮大,且代表了独特的品牌意识。那么,武术的品牌特色是什么呢?最早,武术主要是人们强身健体、保护自身安全的工具。后来,随着思想与技术的不断积累,武术逐渐突破了简单的自我保护意识,并且融入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使其拥有了更加深刻的内涵。但是,当前高校在武术教育中,普遍采用套路化的模式,导致文化建设与武术的本真脱离。
三、武术文化建设路径的设计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提出加强武术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以武术教育与文化传承结合为指导思想
高校武术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除了要传授技术,还要不断渗透文化意识。没有文化的武术只能是暴力的工具。所以,必须坚持武术教育与文化传承结合为指导思想,找到二者之间的契合点,将体用兼备、德艺检修的思想融入到教育当中。具体来讲,在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技法,而且要将每个动作的来源,体现的哲理思想讲明白。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到武术文化的发展渊源,通过习武达到身体与灵魂的碰撞,最后得到全面的升华与提升。
2.合理设置武术课程内容,体现文化理念
合理设置课程内容,有助于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在设置武术课程内容时,要求根据实际教学任务的需求来进行。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倡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武术教育是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建立“理-功-套-用”一体化内容。具体来讲,根据一定的套路,让学生掌握攻击、防御的哲理,提高在实战中的效果。
3.提高武术传播者的综合素质
第一,提高武术传播者的文化素养。武术教师是武术文化的重要传播者,因此必须提高武术教师的综合素质。首先,武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不断学习,积累更多的武术文化理论,提高自身修养。其次,高校要重视师资力量建设,邀请高水平的武术大师到学校做报告,对武术教师进行培训。第二,增强文化传播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武术文化建设中,必须提高传播者的语言表达能力,以此来加快文化传播的速度。实践证明,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才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文化的力量,并积极投身到武术文化学习当中。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武术文化建设中,除了教授传统技法外,必须重视精神、道德、思想方面的内涵。本文在阐述武术文化建设价值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武术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具体办法和措施。比如,以武术教育与文化传承结合为指导思想;合理设置武术课程内容,体现文化理念;提高武术传播者的综合素质等。希望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1]宋强.文化同质化背景下辽宁高校武术教育传承现状与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4,(2):116~119.
[2]秦立凯,黎小龙,赵先卿.文化传承视域下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反思与建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113~117.
2095-4654(2016)10-0135-02
2016-07-23
G80-05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