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趣激发、问题设置、情感带动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2016-03-07燕,郑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新课改有效性学科

郭 燕,郑 重

(1.咸宁实验外国语学校,湖北 咸宁 437100;2.湖北省鄂南高级中学,湖北 咸宁 437100)



兴趣激发、问题设置、情感带动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郭 燕1,郑 重2

(1.咸宁实验外国语学校,湖北 咸宁 437100;2.湖北省鄂南高级中学,湖北 咸宁 437100)

新课改要求初中政治教学要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政治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初中政治教学效果,实现有效性政治教学。本文以具体案例分析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通过兴趣激发、问题设置、情感带动以及多媒体教学等实现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政治;新课改;有效教学

初中政治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授课方式上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即能够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和社会实际发展现象结合,充分发挥出政治学科教学的时效性,提升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文章以初中政治教学实际为例,从兴趣激发、问题设置、情感带动、多媒体教学等方面探讨初中政治有效教学策略。

一、问题设置与情感激发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动力,为了提升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改变学生传统的受教观念,让学生感受到初中政治学习的乐趣和意义。为了激发学生对政治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走感情路线,以情感激发学生对政治的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政治课堂中引入情境教学理念,既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又能将政治道理融入到情感中通过情感感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政治知识,实现以情寓教。例如教师在进行贝多芬一生和命运抗衡,在双耳失聪情况下,坚持进行音乐创作的故事时,很多学生会被贝多芬的顽强意志和对理想的坚持所感染。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抓住时机向学生提问“作为中学生,我们从贝多芬的身上学习到了哪些品质?”在教师的提问下,学生积极回答:学习了贝多芬的刻苦精神、追求理想、不向困难低头等。紧接着,教师可以对提问进行拓展“你能再举出来古今中外和贝多芬一样的伟人事迹么?”在教师的提问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激发,在轻松的氛围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情感沟通、交流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只有真正融入课堂,融入课堂教学的情景中去,才能实现以情动人、以情育人的最佳效果。例如在《难报三春晖》一课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活动环节:“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与感悟,此时此刻,假如你的母亲就站在我们的教室里,请你对你的母亲说一句你最想说的话。”学生们一个个静静的思索着,此时老师可以播放音乐“烛光里的妈妈”,在音乐声中学生们的眼中闪烁着泪花,想对母亲说一句话的学生纷纷举起了手。有说自己此刻感受的;有说母爱伟大的;也有说自己学习情况的;更有抽噎着说:“妈妈,你在家辛苦了!”全部同学一时间都陷入了对母爱的感悟中去了,我想这也许就是对情感教育的最佳渗透。

二、学科融合与媒介激发

“学科融合”的概念在如今校园课程的探讨中越来越常见。相较于中国目前仍占大多数的分科学习,国外的标准化课程更侧重将各学科知识有机融合,围绕不同的主题全面探究。中国学校的语文、历史、地理、政治等科目,在国际课程中融合为一门Humanities(人文课),而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很可能全被一门Science(科学课)包罗,具体学科的界限被打破,学生被要求从更高的据点自主探究知识的全貌。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将政治教学和各学科有机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

政治教学与语文教学的融合是政治课堂教学的常用方式。如在《我爱我家》一课中,教师可以设计朗读环节让学生采用语文课中常用的朗读方式让学生去体会感悟父母对我们细腻而深沉的爱,从而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良好品质;本设计可以不从朗读技巧入手,不追求抑扬顿挫的朗读效果,而是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由地将内心对父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释放于朗读之中。在这一环节中,朗读不再是机械的录放,而是学生个人情感的宣泄。相信在这样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中,定能收获到“润物细无声”的奇效,从而塑造出孩子最美好的心灵。

在讲到《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时,教师可以结合地理地层结构的相关知识向学生讲述大自然具有自我净化的功能,同时抛出“为什么我国仍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这种打破学科界限的教学融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学科之间关联的思考热情,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全面整合和更多的了解。 显然,这里涉及到政治教学与地理教学融合的教学方法。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应用历史成语典故、历史真实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对政治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依法治国》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历史上商纣王的暴虐,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述“炮烙之刑”、“酒池肉林”的故事,通过故事的讲述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商朝灭亡的理解,比较人治与法治的区别强化法治的重要性,树立学生的法治观念。为了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教师还可以根据历史真实事件,利用插图,充分发挥想象,自己编小故事向学生讲述政治知识,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获得更佳的课堂效果。

学科融合的教学方法,多媒体的综合应用,能够成功地提升初中政治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形式多样的图片能够给学生的政治学习带来新鲜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将一些插图放大化进行展示,并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具有探究讨论色彩的问题,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探究能力。比如在讲授《老师伴我成长》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孔子教学”的插图通过多媒体进行放大,在幻灯片展示之后,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孔子和学生们坐在一起?这种行为显示了孔子和学生之间怎样的关系?”学生在教师的提问下纷纷进行主动的回答:平等关系、学习互助等。通过多媒体对图片的集中放大展示,能够提升学生对图片本身的注意力,在共同观察中发现图片背后的寓意,培养学生对 事物的观察、分析和评论能力。再比如在《礼仪展风采》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课件将一些礼仪图片向学生进行展示,在直观美的感受中让学生感受到礼仪的重要,同时教师向学生提出:“图片中的人物美吗?她们的美是通过什么展现出来的?”在老师的提问下学生认识到礼仪是一种美的体现,需要在日常的言行中落实,从而成为更好的人。利用多媒体辅助初中政治教学,一方面拉近了学生和教材、教材与生活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通过多媒体让学生在自主反思与感悟中主动进行政治学习,提升了政治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三、时事政治与案例教学

政治这门学科的理论性较强,且一些知识点较为抽象,单一依靠教材进行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也会使学生无法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进而对政治课程教学造成了直接的影响。为了改善这一教学现状,提升学生们的政治学习能力与政治思想水平,教师可以对政治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将时事政治加入运用到初中课堂的教学之中。

首先,加强新闻播报的开展力度。在将时事政治的内容渗透到初中的政治课堂之中时,老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并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以《我们维护正义》一课为例,老师在教学之前,可以为学生预留预习任务,要求学生通读教材,找到与之相关的热点新闻,并组织语言整理成一段三分钟左右的演讲;在课堂教学时,老师并没有直接开展教学,而是让学生上台演讲了自己收集到的新闻,(如“黄海问题”、“钓鱼岛问题” )在播报之后,老师要引导学生对这一事件进行剖析,让学生形成独立性、正确性的认识从而逐渐提升学生的政治水平。

其次,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点评思维。在政治教学中加入时事政治的教学部分,除了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和掌握之外,还要对学生的政治素养以及政治分析能力进行培养,从而使学生能够对一个新闻事件进行深入的剖析,养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因此,老师在教学时,不仅要带领学生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解读,同时还应让学生养成互动讨论的习惯,像在讲解《我们应尽的义务》一课时,老师就提出了湖北水灾解放军奋勇抗洪的这一时事热点新闻,并让学生们分成小组对这一新闻事件进行讨论点评,从而使学生们对“义务”这一词汇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再次,帮助学生创办时政报纸。为了提升学生对时事政治以及政治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政治学习能力,老师可以帮助学生一起创办报刊,内容以热点政治新闻为主,可以从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开展这项活动:一方面,老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权利和自由,让他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收集有价值的新闻,并自己选择新闻内容以及报纸的展示形式;一方面,老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当学生在制作报纸出现问题时,老师要以引导为主,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拓展自身政治知识面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自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另一方面,学生在完成报纸之后,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全班乃至全校的范围内进行展示,就自己寻找的时事新闻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要与同学和老师进行深入的探讨,从而帮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初中政治课程的教学特点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而案例教学的教学方法则可以帮助学生们在学习政治理论的同时锻炼将政治理论运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能力并逐步培养、发散政治思维意识。因此,教师必须从政治教学内容出发,贯彻案例理念,让初中政治课堂的思维体系发散至生活中,提高每一位初中生的思想品质。

政治教学案例往往具有一定的背景与时代特征,面对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初中生,教师应充分结合时代特征选取最新、最热点的政治案例,让学生们乐于在政治教学案例中探讨,并将在案例中所渗透、领悟的价值观念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同时,案例教学应实现课堂层次的有效递进。比如,在《珍爱生命》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今日说法》中青春期学生聚众斗殴乃至生命受到伤害的视频案例,案例的教学过程可以采用公共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们自由表达出自己对于案例的看法与观点,从而更好的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学生讨论及表达观点的过程当中应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合理设置问题层层推进,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命,深刻认识生命的重要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形成善良、公正的思维价值意识。

政治学科本身是一门灵活性、开放性的学科,政治教学的目的一方面是激发学生对政治知识的把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另一方面是开发出学生更广阔的思维,鼓励学生去探究创造,让学生能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政治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树立正确的三观。政治学科的有效教学需要教师能够将课本理论内容和生活实际进行结合,通过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对现实问题进行思考,在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不断提升学生对学习的渴望,更好地促进学生政治学习。比如初中政治教学可以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老人倒了该不该扶?有人落水该不该救?”“如何在救人的同时更好的保护自己?”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在激烈的分析讨论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进行思考,促进学生政治学习的探究与思辨能力。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深入进行下,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教学需要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做到与时俱进。初中政治教师需要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授课能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结合初中生学习特点和政治学科教学特点加快探索适合学生的政治教学方式。通过有效的政治教学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将原本枯燥、理论性强的政治学科转变为一门多样化、趣味化的学科。

[1]江万生. 论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 改革与开放,2011,12:168.

[2]童丹霞. 新课改背景下关于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有效性的分析[J]. 教育教学论坛,2014,(8):93~94.

[3]牟伦华. 实现新课改下初中政治创新教学的策略分析[J]. 赤子(中旬),2014,(4):172.

[4]邵莹. 论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 赤子(上中旬),2015,(16):316.

2095-4654(2016)10-0107-03

2016-07-28

G62

A

猜你喜欢

新课改有效性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超学科”来啦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