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对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当代话语体系的贡献
2016-03-07唐小芹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唐小芹(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论习近平对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当代话语体系的贡献
唐小芹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使用亲民话语、提倡平易文风、借助柔性叙事、活用历史典故、营造商谈语境、凸显时代气息等方面,对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当代话语体系作出了自己的努力和贡献,与其外交及国际事务领域的主张和作为,共同构成了海内外热议的独特的“习氏风格”。这些风格已自然而然地内化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当代话语体系的风骨,并将随着时间的延伸、历史的前行和理论的发展得到应有的沉淀和升华。
关键词:习近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贡献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其话语体系自有其特定的历史继承性,同时也烙刻下了鲜明的时代特征、独有的创新特点和党的领袖所赋予的个人特质。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当代话语体系的构建中,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了独特的贡献,概括起来主要体现为以下六个方面,即广泛使用“官话民说”的亲民话语,大力提倡“短、实、新”的平易文风,彰显柔性的故事叙事及人本情怀,活用历史典故展示出厚重的文化底蕴,用心营造平等对话的商谈语境,体现出善用“流行新句”的时代气息等。
一 广泛使用“官话民说”的亲民话语
(一)使用民众常用的生活化语言“用大白话,谈大道理”,最受群众欢迎
为让群众抓住十八大精神的主旨,习近平像述家常:“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22;为阐明经济体制改革要处理好活力与有序的关系,一句“死水一潭不行,暗流汹涌也不行”[1]93的口头语讲得深入浅出;“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1]97,把改革依靠人民推进的道理解释得极为朴实;论述颇为高深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却用富含哲理的大白话娓娓道来,“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相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1]171。他形容有的干部形式主义和 官 僚主义更 是 入木三分, 调 研“花拳 绣 腿”、“ 蜻 蜓点水',只看“门面”和“窗口”,不看“后院”和“角落”,“有的对上吹吹拍拍、曲意逢迎,对下吆五喝六、横眉竖目”。[1]369为说明工作惯性和连续性的重要,他又不失严肃地提醒:“大家就要一茬一茬接着干”,“不要换一届领导就兜底翻”,“不要空洞的口号满天飞”[1]400。
(二)采用群众爱听且听得懂的谚语俗语
谈到共产党人的精神信仰和精神力量,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多次讲话中提“革命理想高于天”,这一久违之语的重提,令人倍感高尚和温暖;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讲话谈到应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时,他使用“一勤天下无难事”的俗语,对以勤劳著称于世的中国人民来说,这句话是最容易引起共鸣的;中国共产党人应锐意进取,大胆探索,“永远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1]21的话从他嘴里脱口而出;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用不会“雨过地皮湿、活动一阵风”[2]来解除人民对其难以持久的担忧。习近平还通过恰如其分地使用谚语俗语,举重若轻地阐述国际问题。如会见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时,指出“世界上热点问题不少,按下葫芦起了瓢”[1]251。认为尊重和包容文明的多样性,就像中国老百姓常说的“萝卜白菜,各有所爱”[1]260。中国坚持睦邻友好,是“亲望亲好,邻望邻好”[1]332。为说明在国家安全上不能只管自己、不顾他人,他引用哈萨克斯坦谚语“吹灭别人的灯,会烧掉自己的胡子”。他还引用俄罗斯谚语“大船必能远航”[1]277,憧憬中俄关系的美好未来。用异国谚语来表达中国的外交政策取向,同样容易使所在国人民听得懂、记得住。
(三)使用老百姓听得进、记得住的事例和数字来说明
为对友人说明中国的基本国情,习近平指出中国有“13亿多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排在世界第90位左右,根据联合国标准,中国还有1.28亿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1]309。在国际论坛上谈到中非各领域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果时,他指出:“2012年,中非贸易额接近2000亿美元,中非人员往来超过150万人次。截止去年(即2012年),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累计超过150亿美元,今年是中国向非洲派出医疗队50周年,50年来累计派出1.8万人次的医疗人员,诊治了2.5亿人次的非洲患者。”[1]304此外,习近平还常举典型事例阐明道理、强化印象。为说明留学人员要把祖国和人民装在心里,习近平引用钱学森同志说过的话:“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一生所做的工作表示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的奖赏。”[1]59从“钱学森之问”到“钱学森之语”,引用德高望重的科学家的原滋原味的话,具有一般人所不具备的说服力。
二 大力提倡“短,实,新”的平易文风
(一)力倡讲短话、写短文使“文山会海”不断“瘦身”
质朴、简单、清新的文风,成为习近平对全党的要求和期待。他发表2014年新年贺词,区区10个小段落,语言通俗质朴,内容简约精炼,人文关怀渗透字里行间,反腐重点多次呼应强调,大思考落于小处,大展望立于当下。这篇仅仅700余字的贺词,被广泛称誉为“不空洞,不干巴”的简洁大气之作。随着2013年6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度推进,长期以来“文山会海”式的文风会风得到较为有效的整治:“甘肃省委省政府发文数量同比减少30%左右,全省级会议同比减少20%左右,各单位压缩会议880多场次”;河北省直单位压减各类简报42%;重庆市一级会议数量比去年同期减少28.5%,发文减少19%;广东规定:‘在全省性会议上省长讲话不超过1小时,副省长讲话不超过半个小时'……各地的动作,正体现出新风的来临。”[2]
(二)不说空话假话而说实话、真话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2014年“两会”期间,“不要念稿”、谈实际问题、抖“干货”,成为习近平等对与会代表的要求。针对2015年“两会”,《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说的“质询政府,请动真格;会场讨论,何惧观点交锋?代表委员当铭记:你沉默,就是人民失语;你认真,民主才能运转起来!”马九器指出:“每位代表委员的背后都是无数选民的期待和诉求,如果不动真格、讲真话,那种‘好好先生'、‘沉默先生'不就是形式主义嘛……‘两会'就是社会的窗口,如果代表委员个个都说起了真话,真正为了民众利益代言,之后社会也便容易形成实话实说的环境。”
(三)善用比喻让人耳目一新
习近平众多比喻中,一些很有特色的已经贴上“习氏”标签,广为流传,广为人知,如“补钙论”、“鞋子论”、“扣子论”、“空气论”等。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类:第一类是关乎发展道路与核心价值观。只有人民才对国家发展道路合不合适最有发言权,“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1]273。抓好青年时期价值观尤为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1]172。第二类对改革和经济发展的观点。再如,“啃硬骨头”、“涉险滩”早已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广为人知的“改革比喻”;习近平在2015新年贺词中把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比喻为“鸟之两翼、车之双轮”[3]。第三类是关于党员干部理想信仰、作风建设及反腐败斗争。用“精神上‘缺钙',就会得‘软骨病'”[1]15来阐明共产党人不能缺乏理想信念,用鸟儿“爱惜羽毛”[1]414比如共产党人应爱惜声誉,用“圆滑官”、“老好人”、“推拉门”、“墙头草”[1]416讽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官员,用“隐身衣'、‘窗户纸'、‘监督之网'、‘探照灯'”比喻群众监督。在2015年“两会”期间,还发出新论“要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下大气力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使领导干部受到警醒、警示、警戒”[4]。
三 彰显柔性的故事叙事及人本情怀
让故事来讲理,让细节来叙事,让情愫来交流,在国内及国际舞台上,习主席“用感人的故事打动了世界”[5]。2014年,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总部演讲,侃侃而谈,娓娓道来,从古玛雅文明的奇琴伊察到伊斯兰色彩的中亚古城撒马尔罕,从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传播中华文化到葡萄、苜蓿、石榴等西域文化成果传入,从唐代玄奘西行取经学习域外文化到中国向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传播发展了的佛教理论,从《马克波罗游记》令西方人对中国神往不已到徐悲鸿融合中西优化的作品备受赞誉,从法国总统希拉克参观秦俑后发出“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的慨叹,到1987年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在唐代从东罗马和伊斯兰传入的20件美轮美奂玻璃器……最后很自然地得出“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和多种宗教。如果只有一种生活方式,只有一种语言,只有一种音乐,只有一种服饰,那是不可想象的”[1]262。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同诉诸单一的理论论辩相比,有时候往往感情的劝服更具效果。坚持以理服人与以情感人相统一,才能让群众对理论由可亲到可信。“话须通俗才传远,语必关情方入脑”。2012年11月,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时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3他有一句名言:“爱的最高境界就是爱人民。”“少出去应酬,多回家陪陪老婆孩子”,这既是对党员干部的要求,也体现了关爱家庭的温情。他还曾自我陈述:“尽管工作很忙,但‘偷得浮生半日闲',只要有时间,我就同家人在一起。”[1]4102015年2月17日,习近平在春节团拜会讲话中更有饱含深情的述说:“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6]。
四 活用历史典故展示出厚重的文化底蕴
习近平常用、善用众所周知的哲理性警句典故。为说明腐败问题严重性和党风廉政建设必要性,习近平引用北宋文学家苏轼《论项羽范增》文中之语:“物必先腐,而后虫生。”[1]16为阐释党培养好干部的重要性时,引用司马光《资治通鉴》语“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1]411。为社会公平,引用《论语·季氏》“不患寡而患不均”[1]97。为了强调作为国之四维的礼义廉耻的重要性,引用了《管子·牧民》“四维不张,国乃灭亡”[1]168等。
习近平用典具有五大特点。一是开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产生“旧瓶新酒”、“老树新枝”的奇效。谈到应尊重各国的道路选择,引用《魏源集》之语“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1]315。为说明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引用了《孟子》的“物质不齐,物之情也”[1]259。这一典故在2015年海南亚洲博鳌论坛再次经由习近平之口发出后,更加广具影响力。二是把“用活典”和“活用典”有机结合起来。已经老去、“死”去的典故不能用,用了也不会有效果。为说明人才是科技创新关键因素,引用《汉书·武帝纪》话“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1]127。共产党员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引用了《尚书·伊训》“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1]417。三是通过高规格论坛会议发声,再辅以重申强调,加强其传播力和影响力。阐释党培养好干部的重要性和落实留学生政策时,多次引用《墨子·尚贤上》“尚贤者,政之本也”[1]61。几次借用《新唐书》语“奢靡之始,危亡之渐”[1]371来说明四风之危害。四是国内国际重要方面全覆盖。2013年10月在印度尼西亚国会演讲,题为“共同建设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引用于右任写给蒋经国条幅语“计利当计天下利”[1]293。五是逐步凝练出鲜明的个性化特征。从用典中可以分析出习近平有较为深厚的古文、古诗词功底,他涉猎过那些书,重点研读过那些书,重点思考哪些问题,思考到什么深度,等等。由此可见,他的用典体现出“文气和灵气俱显,正气与心气皆养,厚重与飘逸共有,历史和现实同思”的话语风格。
五 用心营造平等对话的商谈语境
突破“自说自话”的困窘,培育“平等对话”的商谈语境,已经成为公民社会和信息社会融通公共话语空间的必然选项。习近平在建设“平等对话”的商谈语境的努力中,初步形成了以下四个特点。
(一)用“我”、“我们”的第一人称表达了出“平等对话”的主动姿态
2014年2月,他在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一行时讲话,“我们大家都认为,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都传承中华文化”[1]235。还谈到:“我知道,台湾同胞因自己的历史遭遇和社会环境,有着自己特定的心态,包括特殊的历史悲情情结,有着强烈的当家作主‘出头天'的意识,珍视台湾现行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希望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我们完全理解台湾同胞的心情。”[1]238
(二)以“合作”、“共商”等特定用词形成
习近平常使用的语汇有“携手”、“团结”、“联合”、“交流”等。如2013年6月习近平在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一行时的讲话中,提到两党和两岸关系时使用了“互信、互动、求同存异、平等协商、相向而行”等词语;2014年6月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提出中阿共建“一带一路”,应该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1]3182014年5月习近平在会见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一行时的讲话,提出“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的共同追求,两岸共享其利、同受其惠”[1]243等。
(三)在具体内容中渗透着平等商谈的旨意
如2013年4月习近平在会见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一行时的讲话,“愿意在一个中国框架内就两岸政治问题同台湾方面进行平等协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对两岸关系中需要处理的事务,双方主管部门负责人也可以见面交换意见”[1]232。
(四)通过设问营造出互动的氛围
如2013年6月,习近平指出:“现在,大家想得比较多、议得比较多的有3个问题:怎样是好干部?怎样成长为好干部?怎样把好干部用起来?正确回答和解决这3个问题,我们的干部工作就能做得更好。”[1]412既有问题导向,更显示出商谈口吻。
六 体现出善用“流行新句”的时代气息
2013年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谈到:“今年春节期间,中国有一首歌,叫《时间都去哪儿了》。对我来说,问题在于我个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当然是都被工作占去了。”[1]102专访中,习近平借用中国流行歌曲的名称,特别是网络热词“时间都去哪儿了”,令人倍感亲切。2015习近平新年贺词,“为了做好这些工作,我们的各级干部也是蛮拼的。当然,没有人民支持,这些工作是难以做好的,我要为我们伟大的人民点赞”[7]。这篇不到1400字的新年贺词,在网上得到瞬间爆发般的广泛传播,而“蛮拼的”和“点赞”这两个网络语言,对其热传无疑起到了巨大的推力作用。
综上,习近平对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当代话语体系作出了自己的主观努力和独特贡献,与其外交及国际事务领域的主张和作为,共同构成了海内外热议的的“习氏风格”,伴随其重要讲话及重要国内外活动的展开,已产生了“习风劲吹”的深广效应。在这些贡献中,大众化话语成为其最鲜明的特质和最突出的特点。可以预见的是,这些风格已自然而然地内化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当代话语体系的风骨,并将随着时间的延伸、历史的前行和理论的发展得到应有的沉淀和升华。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4-10-08.
[3]习近平在集体学习时强调核心价值观要从娃娃抓起[N].京华时报,2014-02-26.
[4]习近平.习近平的两会时间:妙言隽语纵论国计民生[EB/OL].新华网,2015-03-07.
[5]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4-10-08.
[6]习近平.习近平春节团拜会讲话:要重视家庭建设[EB/OL].新华网,2015-02-17.
[7]习近平.2015年新年致辞[EB/OL].中国广播网,2004-12-31.
(责任编校:王晚霞)
中图分类号:D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6)04-0081-03
收稿日期:2015-12-05
作者简介:唐小芹(1970-),男,湖南常德人,湖南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