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新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参与限度”的理论思考

2016-03-07骞,沈

关键词:社会阶层人士政治

刘 骞,沈 琦

(同济大学 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上海 200092)

我国新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参与限度”的理论思考

刘 骞,沈 琦

(同济大学 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上海 200092)

文章提出我国新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参与限度”的概念,并对这一概念的内涵进行尝试性的探讨和分析,认为我国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同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紧密相关,在此过程中,应该遵循“有序民主化”的思路,这不仅是我国新社会阶层本身性质决定的,还是我国新社会阶层进行政治参与的历程决定的,更重要的是,这也是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和社会主义民主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限度;政治发展

新社会阶层是我国在体制型社会的分化过程中,随着非公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一个新社会群体。三十多年来,我国的新社会阶层人士已经逐渐发展壮大,成为我国在经济与社会等诸多领域中的重要力量。而且,逐渐增强的经济实力和公民意识正在使其政治诉求不断提升。那么,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新社会阶层人士及其政治参与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体制型社会结构的不断分化,体制外的社会群体开始在数量和力量上迅速发展,出现一批在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中介组织中工作的从业者和自由职业者。这些社会人士很多都是从我国传统的社会阶层中分离出来的,主要活跃于新兴产业和非共有经济领域,并已经逐渐成长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事业中的重要力量。而且,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公民意识和政治诉求。在这个意义上,笔者认为,新社会阶层人士是我国在非公经济的发展和体制型社会的分化过程中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社会群体,其具有如下特点。

1.新社会阶层人士值得信赖。与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阶层可以简单地分为工、农、商、学、兵等五个层级所不同,随着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机制的确立,以及体制外社会不断壮大,相对单一的五大社会阶层开始出现分化,其中一部分开始进入体制外社会,与新兴产业的从业者“合流”,并不断发展起来,构成新社会阶层。在这个意义上,从本质上看,新社会阶层人士除了与我国传统意义上的五大阶层人士在社会分工、职业选择和社会角色认同方面有所差异之外,在政治立场和认同上并没有什么根本的不同。至少,这是一支可以信赖的政治力量,应当给予重视。

2.新社会阶层人士可以依靠。从新社会阶层的形成过程来看,我国新社会阶层人士大多属于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行走”于时代前列的“弄潮儿”,这群人要么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一定的知识优势;要么具备较为丰富的社会经验,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要么拥有梦想或充满活力,有敢于拼搏的精神。这表明,我国新社会阶层人士是一批在知识领域、技能水平和精神面貌方面都较为突出的社会群体。这客观上说明该群体具有在政治参与方面的优势;而主观上,从政治支持的角度上看,这样的优秀群体,不但需要争取,而且值得依靠。

3.新社会阶层人士需要引导。从政治立场的角度出发,有研究指出,人是具有天生政治性的,但是,在经济地位提升以后,政治视角就会随之改变,就会力争通过政治参与来巩固和维护自身利益,进而引发政治立场的改变[1](P606)。从一定意义上说,从改革开放中发展起来的我国新社会阶层人士在很大程度上是与经济利益紧密关联在一起的。这就意味着,我国新社会阶层人士的政治立场必然具有多元化的特征,而且,长期在体制之外活动的现实也会使其在政治上存在偏差,甚至是一定的偏见。这就需要得到积极而有效的引导。就像有的研究所强调的,体制外人士,群体构成复杂,职业变动频繁,思想观念多元的特点使得新社会阶层人士的政治参与仍面临“能代表谁的利益,又会为谁服务”等一系列问题[2](P85)。

基于此,本文认为,新社会阶层人士是一群在政治上值得信赖,且可以依靠,但仍需要加以积极引导的政治力量。而且,近年来,处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和政治的关注,新社会阶层人士参与政治的权利意识与政治诉求出现快速增强的趋势。所以,我们应当积极尝试将这批值得信赖且可以依靠,但又需要引导的政治力量“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中的积极因素,并使之与主流力量形成合力。

二、新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参与的发展进程

我国新社会阶层人士的政治参与无论是政府、社会各界,甚至是新社会阶层人士自身都经历一个逐渐发展和逐步调适的过程。

1.新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参与的开始阶段(从1978年的改革开放伊始到1991年的政治风波平息)。这一时期,新社会阶层开始在中国大量出现,并迅速发展,主要表现形式是个体户,他们资产少而较为分散,大多数人都以生计为主要的关注点,基本上没有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尽管一些个体户发展壮大为私营企业,但是他们仍然主要是以谋求经营上的生存与发展为主,对政治较为冷淡甚至心理上有所排斥,更无所谓政治参与。但是,随着私营经济企业的不断发展,其中一些有实力的私营业主开始积极寻求在政治框架内获得一定的权力,以维护其经济方面的所得。这也是新社会阶层人士尝试通过政治渠道,表达其特定诉求的早期政治参与方式。但是,在1989年政治风波的影响下,这一政治参与的方式和途径受到较大的限制,更谈不上进一步发展。

2.新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参与的发展阶段(从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到2002年十六大召开)。这一时期,我国从政治和法律上为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扫清“障碍”,非公经济由此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相应的,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民营企业家和广大从业劳动者在实现经济利益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开始积极寻求获得政治方面的支持,以期望获得政治对其劳动所得的保护,同时也渴求能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而荣毅仁当选国家副主席则是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提上制度化议程的一个重要政治信号,表明国家对民营企业家的信任和支持[3]。随即,新社会阶层人士入党开始提上日程,其制度化进程也得到较快的推进。因此,这一时期新社会阶层人士的政治参与主要表现为参与的制度化阶段,是新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参与的重要发展阶段。

3.新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参与进一步完善的优化阶段(从2002年十六大召开至今)。这一时期,新社会阶层群体政治参与的有效性和有序性问题成为首要关切。从理论的探索上看,党和政府对此也进行持续的探索,提出很多优化其政治参与的思路和做法。党的十七大首次明确,要“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4](P28)。而党的十八大则突出要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注重将法治作为“有序”的基础[5](P25)。从实践的尝试上看,作为我国政治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参政议政机构和场所率先向新社会阶层人士进行开放,积极地开辟其进行参政议政的通道,甚至一些有突出贡献的民营企业家还直接被选举担任政府的领导职务。

从对新社会阶层人士的政治参与过程的分析来看,我国新社会阶层人士的政治参与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公民有序民主化的过程,具体特点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法制为基础,从开始阶段到全面发展,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始终在我国宪法和有关政治制度设定“准入”标准之后才得以实现;二是以渐进发展为显著特征,我国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是一个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多元互动中有序发展的过程[6](P9)。

三、新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参与限度”的提出及其内涵

在对新社会阶层人士及其政治参与的“静态”界定和概念辨析基础上,本文尝试对其政治参与的过程进行“动态”的分析和总结。新社会阶层人士的政治参与存在一定“限度”。这是由其值得信赖且可以依靠,但又需要引导的特点决定的,也是其在政治参与过程中通过间接参与、制度化参与和有序性参与的发展过程所决定的。具体而言,我国新社会阶层人士的政治参与限度具有以下四个方面内涵。

1.新社会阶层人士的政治参与必须以法治建设为原则。当前,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政府掌控较多权力,其对经济的干预和介入自然是不可避免的,新社会阶层在现实环境中要较好地维护利益,就要尽可能地对政府官员保持影响力,而对新社会阶层而言,维护经济利益的有效手段就是对政府决策施加影响,他们可能会在政治参与中使用各种手段,这种参与过度就会损害其他阶层的利益,破坏政治的运行秩序。但是,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民主政治的需要,政治权力和经济运行的规则都应该更好地被遵守,发挥各自的功能。发展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实现权力和资本之间的相互协调都要求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必须以我国的法律为基础。

2.新社会阶层人士的政治参与必须以社会主义的政治框架为基础。新社会阶层是以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出现并发展的,而且他们的政治参与具有体制外参与的属性,就使得这一群体本身所持有的政治思想与信仰具有多元化的特点,甚至其中有不少人士的政治信仰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相互对立。这就需要引导新社会阶层人士在政治参与过程中明确其政治参与的界限,即在以社会主义为主流政治意识形态的政治框架之内。在这个意义上,新社会阶层人士的政治参与边界就是要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主要方向,实际上也是民主实践的中国化。

3.新社会阶层人士的政治参与必须以国家建设为前提。在我国历史上,由于历代统治者警惕有钱的商人可能会利用其财力来影响和渗透政治、威胁其统治,因此,很多时候都是明确禁止其参与政治,也就导致这一群体政治参与的空白。在当代中国,我们必须明确,新社会阶层人士的政治参与是党和政府为了发展民主政治而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实践,不是某些富有的群体利用政治实现其个人或集团利益的工具。因此,新社会阶层人士参与政治就必须站在国家建设、服务中国社会的高度,而不是成为与自己利益相关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以国家建设为前提的政治参与,要求新社会阶层人士必须在国家的法律框架和体系内进行政治参与。

4.新社会阶层人士的政治参与还必须以一定的文化素养为条件。政治参与关乎国计民生,甚至关乎国家的生存和发展,所以,任何行为主体进行政治参与都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有研究表明,现代社会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与公民政治参与程度成正相关,这是因为文化素质较高的群体往往不仅具有较高的民主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还拥有较多的政治知识和参政技术,懂得如何参与政治,政治责任心较强,参政议政的能力较高[7]。简单地说,要参政首先就要知政,要知政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文化素养与文化熏陶与新社会阶层人士的政治参与紧密相关,这表明,新社会阶层人士的政治参与具有“文化门槛”,这不仅要求参政者需要具备一定知识层次的文化水平,还应该有一颗对所处的文化环境有较强认同和热爱的心灵。

四、结论

公民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的重要向度,而有效、适度且有序的公民参与,才真正有利于国家的发展、稳定和进步,同时,这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在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事业的向前推进,但是,如果政治参与过快发展,则可能适得其反,导致国家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动荡;相反,如果政治参与推进的力度不够,很多正在成长中的潜在政治力量一旦没能被吸纳和整合进现有政治体制内,不满情绪就会逐渐积累,政治冷漠的背后可能蕴含爆炸的能量。所以我们需要进行适度而有效的政治参与制度和方式的改革,逐步在法律和制度内进行行动,防止过激行为和违法行为,同时,引导潜在政治力量逐步地纳入政治参与的民主进程,确保改革的顺利推进,才是上策。

[1]朱光磊.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2]刘纯明,崔嵬,李志勇.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与我国政治文明建设: 挑战与对策[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3]江泽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4]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5]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林尚立.有序民主化:论党在中国政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3).

[7]Donna Bahry and Brian Silver.Soviet Citizen Participation on the Eve of Democratization[J].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1990(3).

[责任编辑 薄 刚]

2016-07-15

刘骞,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国际政治、比较政治学。

D66

A

2095-0292(2016)05-0027-03

猜你喜欢

社会阶层人士政治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现创新发展呈现崭新局面
“智慧谷”搭建海外人士创新创业“新”桥梁
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与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发展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发展趋势、挑战及组织策略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WHEELS IN MOTION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关于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工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