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及其现实意义

2016-03-07孙大志

关键词:权力观权力马克思主义

孙大志

(阜新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阜新 123000)

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及其现实意义

孙大志

(阜新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阜新 123000)

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认为,从本质上来说,它既是一种合法的公共权力,集中体现了社会公共的意志,也是一种强制性的力量,对人们的行为起到约束的作用。通过这种强制性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可以实现一些政治性的目的。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必须权为民所用。在国家权力的应用中,人民享受法定的监督制约的权力。文章阐释了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特点,并分析了其现实意义,从而使得领导干部可以充分运用掌握的权力,处理社会中的大小事务,促进社会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现实意义

就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来说,它认为权力是为某一特定的阶级而服务,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是历史的主人[1]。所以,人民应该掌握权力,并且是权力的最终源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也取得较快的发展。但是,目前,中国社会的发展还需要进行不断的调整。人们希望利用政权,从而促进人民内部关系的协调和发展,进行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的研究,有利于从中发现实践性的真理,从而促进中国政治文明的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思想先导及形成过程

(一) 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思想先导

马克思、恩格斯在对前人理论成果的总结的前提下,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并对工人阶级斗争的实践进行了科学的阐发,其主要的思想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欧洲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从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上看,这种观念绝非盲目提出,而是在对历史进行充分总结以及结合现实情况的基础上提出的,其具有历史、现实性。

对无产阶级来说,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是他们重要的精神财富,从理论上来说,主要有三个来源:第一,人类解放理论,人类解放理论主要是为了实现个体的解放和自由。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不能和社会脱节,因此,要正确处理好人、自然和社会三者的关系。同时,人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但由于受到生产力等条件的制约,人和社会常常处于矛盾的关系。在马克思权力观中,人类解放是其重要的思想基础。第二,民主与法的统一,人类将民主作为其重要的目标。只有确保法律体系的健全和完善,人民才能真正实现民主。因此,在马克思权力观中,要想实现民主,就需要法律的保障。第三,个体利益和群体利益的关系。在马克思的权力观中,个体利益和群体利益之间的关系是其中一个关键的思想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对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体利益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科学的回答,表现出权力属于人民的观点。只有解决好个体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才能推动国家的持续发展[2]。

(二) 权力观的形成

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形成经历一个漫长的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其产生准备了经济和社会条件。从19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开始采用机器生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革命的发展促进了生产技术革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同时还使社会关系发生较大的变化,导致原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从而最终诱发了经济危机[3]。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资本主义内部,其生产关系也发生较大的变化,生产资料被少数人掌握,由此出现了两大对立的阶级。但是机器出现之后,资本家对工人的压榨愈演愈烈,而且,劳动分工也日益精细化,工人的工作变得简单,资本家从中获取越来越多的利益,并采取更多的方式对工人进行压榨,从而引发的工人运动。这也表明无产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的舞台,从而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巴黎公社运动之后,马克思从中总结了经验,将人民作为公共权力的主要来源,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授权,并通过运用公共权力,推动公共问题的解决,在政府中,由工作人员具体行使公共权力。权力主要将政权作为核心,从而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处理。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经历了一个总结、创新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总结了前人的理论成果,并组织了国际共产运动。马克思主义权力观认为,权力掌握在人民的手中,人民创造并影响历史的发展[4]。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要保障民主,可以成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且还要对权力进行监督,防止滥用职权等现象的发生。

二、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主要内容

(一) 权力来源于人民

在权力观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权力的来源问题。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权力的来源也不同。在资本主义社会,认为主权在民,政府也只是作为主权者的执行者,人们始终保持着自身的主权地位。这和封建社会相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封建社会倡导权力神授观,在理论上就剥夺了人的主权,但是便使如此,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主权在民仍旧只是浮于表面,没有充分贯彻执行。

马克思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行了总结,认为国家全部权力的主体就是人民。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在经济中处于统治的地位,人民掌握着权力,是国家的主人[2]。

(二)权力的制衡性

权力主要是指一个人所掌握的产生特定事件的能力。它也是一种比较客观的价值形式。通过对他人的行为、价值产生影响和制约,从而获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权力中,将意识、表达、关系紧密结合。权力遍布各个领域,人们要想使自己得到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就要从权力上争夺。它是一种具有支配性的力量。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它还是一种期望值。权力的拥有者可以起到支配的作用,从而实现预期的目标。而且在政治生活中,经常出现为了争夺政治权利,从而将政治权力为我所用,进而实现对力量的制约。

在人类政治权力的发展中,要严格控制政治权力,而且要防止权力出现滥用的情况,任何一种权力都应该被制约,不能无限制地使用。而且,在权力的形成过程中,一个关键点就是人们之间存在一些利益关系[5](P65-68)。因此,当存在多种力量时,而且需要对他们进行比较时,若一方的力量压制住另一方,则就存在一方对另一方的制约,就形成政治权力。在力量的对比中,会出现两种状态:一种为平衡状况,另一种为不平衡状态。在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中,政治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并且所有的权力都来源于人民。

(三)权力服务于人民

通过对他人的价值产生影响,从而实现对权力的有效制约,这也是权力所要达到的一个客观目的。由于权力是一种间接的价值形式,因此,它会在人的主观意识中形成反映。当权力主体在行使权力时,通常会带着某种目的。所以,在这种目的的驱使下,从而推动权力在机制中运行,而且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有利于实现利益[6](P37-41)。在马克思主义权力观中,指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和他们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因此,权力关系到为谁服务并谋取利益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将为广大人民提供服务作为宗旨,并为广大人民的利益而奋斗。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并在实际中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党和人民群众紧密结合。在当代社会,人民是权力的拥有者,因此,中国共产党在运用权力时都是为人民服务,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造福于广大人民群众。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我国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充分保证民主,始终坚持为人民的利益服务。

三、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基本特征

(一)阶级性

权力是一种公共的权力。在阶级社会,权力被统治阶级掌握,并专门属于国家,权力具有深刻的阶级性,而且直接为阶级斗争而服务。权力观伴随着社会的出现而出现,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与封建阶级、资产阶级的权力观的不同,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受到经济基础的影响,权力也会随之产生和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占据主导地位的权力观也表现出极大的不同。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很多思想家注重权力的阶级属性,主要从唯心史观来探讨。在奴隶社会中,权力的主体是奴隶主,其占据着大量的社会财富,并对其进行支配,而奴隶是受支配的对象,他们没有权力。他们在奴隶主的支配下,采取各种手段对奴隶进行镇压[7](P15-21),因此,在奴隶社会阶段,权力观比较神秘而恐怖。而就社会主义社会来说,国家的主人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掌握着社会的财富。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适应社会主义的发展,其代表无产阶级的权力观,具有先进性和进步性。

(二) 人民性

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强调,在社会主义的权力中,人民是主体,领导者受到人民的委托,代表人民行使权力,因此,他们是人民的忠实公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创造了历史,权力来源于人们,为了充分保证人民的权力的行使,就要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进行规范和监督。权力中体现出人民性,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能保持谨慎的态度,在行使自身权力时要保持清醒,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为广大人民的利益而考虑,真正实现为人民服务。

(三) 历史性

在分析国家权力时,马克思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在历史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时,就产生国家,国家不是自古就有的。权力是一种社会政治现象,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从政治上来说,当国家消亡时,则权力也就不复存在。同时,从社会上来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其服务的项目也逐渐增多,同时也会强化权力的政治功能。因此,当权力的社会职能逐渐扩大时,就会造成权力的政治职能的扩大。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无产阶级掌握着国家的权力,因此,无产阶级要联合各个阶级,为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8]。

四、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现实意义

(一) 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

要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第一,树立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意识。在我国,执政党掌握国家的权力,同时,这种权力也是由人民赋予。因此在革命历史中,人民群众热烈拥护中国共产党,并积极投入到建设中,从而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领导干部将党的权力和人民的权力进行对立,将权力作为私有财产,因此,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所以,要时刻使领导干部认识到,自己所拥有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他们是人民的代理人。因此,他们要自觉遵守纪律,不能违背人民的意志。第二,健全“权力受人民监督”的监督体系。在权力的行使下,可以为人民带来某些利益,但是,若对权力未能进行有效的约束,将会产生腐蚀性[9](P44-47)。因此,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增强监督意识,还要善于自我反省,虚心接受群众的批评建议。同时,还要保证政务的公开性、透明度,保证公共权力受到人民的广泛监督。

(二) 权力的运用要合法化

目前,我国进入社会发展的新时期,面临日益严峻的形势和挑战,很多问题接踵而来,比如,收入差距过大、分配不公等,很多区域的社会矛盾日益加剧,影响了社会的发展[10](P27-31)。因此,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法制建设,构建法治政府,使政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同时,还可以保证公共的参与决策权,使他们可以参与到国家建设中,并定期组织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进行评价。

(三) 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

只有不断进行创新,才能保证一个民族的持续稳定发展,因此,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权力观要和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相适应,从而推动创新的发展。中国共产党要坚持马克思的权力观,并主动进行创新,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推动建设创新型社会,从而激发全民族的创新精神,并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事业中,确保能够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国家的长远发展。

五、结语

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马克思的权力观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就马克思的权力观来说,所有的权力都是为一定的阶级服务,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他们是历史的主人。因此,人民群众应该掌握着权力。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其主要内容是权力属于人民、权力的制衡性、权力服务于人民,同时,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具有深刻的阶级性、人民性和历史性。在当代,要坚持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权力的运用要合法化,还要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从而有利于充分发挥党的积极作用,提高中国的竞争力,促进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王瑞华.坚持改革开放,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权力观[J].中国校外教育,2012(32).

[2]蔡陈聪.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审视当代中国若干重大现实问题[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

[3]贾海涛.现实主义权力观的历史演变及现实影响[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4]葛胜华.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意义及其途径[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7(11).

[5]丁永刚.论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

[6]周尚文.马克思主义国家权力观与当代中国[J].科学社会主义,2008(1).

[7]李崇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其现实意义[J].湖南社会科学,2011(1).

[8]双叶.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及其现实意义[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5(4).

[9]黄刚.试论道德资本的马克思主义人学基础及其现实意义[J].北京教育:德育,2015(6).

[10]王武,单鹂娜.试论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主体向度及其现实意义[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

[责任编辑 刘馨元]

2016-06-21

孙大志,阜新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主要从事政治学研究。

B15

A

2095-0292(2016)05-0007-03

猜你喜欢

权力观权力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浅谈人性假设与权力观
浅谈领导干部如何严于用权
简述权力观对现实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权力的网络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