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翻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6-03-07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英语翻译母语人才

阳 琼



英语翻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阳 琼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 崇左 532200)

论文通过对目前国内高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梳理分析,发现主要存在培养目标宽泛、培养理念陈旧、高水平师资匮乏、实践教学比重小、母语文化输入欠缺和职前教育缺失等问题。具体可行的对策有:聚焦培养目标,院校教育与行业需求挂钩;革新培养理念,加强翻译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程设置,重视母语语言文化素养;深化校企合作,协同创新翻译实践教学;引入行业规范,重视翻译职业道德教育。

英语翻译;人才培养;问题;对策

一 引 言

翻译在对外交流、产品外销、文化传输等方面起着重要的沟通桥梁作用。近年来,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推动下,国内翻译市场发展迅速,迫切需要培养一批能够满足市场需求,承担起中国文化对外推介的翻译人才。针对这一现象,国内学者纷纷展开了相关研究,如仲伟合[1]探讨了翻译专业人才与外语人才培养的差别以及翻译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穆雷[2]、苗菊[3]等撰文针对职业翻译教育、职业能力与MTI教育进行了探讨,吴赟[4]探寻了中译外人才培养的原则与策略。这些研究为国内翻译人才培养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参考。

建设单位作为投资主体,在组织招投标活动中,采取一系列手段来保护自身利益,有些明招暗定虚假招标,给参与投标活动的单位带来极大损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自200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MTI(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起,至2016年,我国共有206所高校开设MTI,230所高校开设BTI,国内翻译人才培养发展势头喜人。然而,遗憾的是,尽管目前的培养机构和翻译人才从数量上发展都很快,但真正能适应需求的高端翻译人才缺口仍然很大,翻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本文将针对目前国内高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展开研究,以期切实提高翻译人才培养质量,实现翻译人才数量到质量的转变。

二 英语翻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目前国内主要翻译人才培养单位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调研,发现我国的英语翻译人才培养在培养目标、师资力量、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职前教育五个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一)培养目标宽泛,院校教育与行业需求脱节

目前我国翻译人才培养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翻译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造成翻译人员不少,水平参差不齐,高端翻译人才奇缺的现象。国内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在制订翻译人才培养方案时仍然把培养目标定位为“通用型专业翻译人才”过于宽泛,不够聚焦。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高校没有真正走出象牙塔,对整个经济形势发展需要什么样的翻译人才不够了解,也不清楚什么样的人才才能真正适应一线翻译工作的要求,因而培养出来的翻译人才不符合用人单位要求。另一方面,是因为行业机构和高校之间的壁垒还未完全打破,高校拥有优质的翻译培训资源却缺乏行业专业知识,行业机构拥有行业专业知识却缺乏相应的翻译培训资源,两者之间的合作还未深入开展,没有实现资源的互通有无。

[1]仲伟合,穆雷.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外语,2008,(6):4-14.

(二)培养理念陈旧,高水平双师型师资短缺

翻译师资培训是翻译教学成功的关键[6]。通过翻译师资培训可以促进教师革新教育理念,创新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各高校可采取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推进翻译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推行能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通过在岗培训、顶岗实践等方式,加强自身翻译教学团队建设。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为基础,多途径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和翻译实践能力,如推进高校翻译专业教师“后院校教育”、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培养制等,多渠道搭建周边经济区域内高校间交流平台,派教师到当地或国内较为成熟的翻译企业参加顶岗实践或挂职锻炼等,切实提高教师业务实战能力。另一方面,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翻译师资引进机制,通过吸引高层次的双师型翻译人才到校担任专任教师,聘任当地翻译企业或外事部门资深翻译作兼职教师等途径,调整和优化翻译师资队伍结构,形成专兼职教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理念还停留在传统的语言转换层面,其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考核体系均围绕语言水平和翻译技能展开,教学内容上基本是老师认为应该教什么就教什么,而不是从现代语言服务业对翻译人才的要求出发,培养学生的职业伦理道德素养、双语语言文化素养、翻译策略技能素养、行业术语知识素养、现代信息技术素养和项目管理能力素养,如此一来,培养出来的翻译人才就不接地气,不能真正胜任现代翻译服务工作。此外,从师资力量来看,目前我国翻译师资整体水平不高,高水平的双师型翻译教师数量不多,训练有素的专业化翻译师资队伍普遍匮乏,已成为制约翻译教学发展的瓶颈。

(三)偏重外语能力,母语文化素养培育欠缺

中国英语翻译人才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就是双语语言文化素养,尤其是汉语语言文化素养。然而,目前国内的翻译教学偏重英语语言文化的单向输入,各培养单位课程设置中汉语语言文化相关课程近乎缺失,导致培养出来的翻译人才母语语言文化素养普遍欠缺,与中国古代文学和传统文化相关课程更是鲜有涉及,导致现在的青年翻译者普遍存在英语理解和表达能力强,而汉语的阅读、写作能力弱的问题。很多青年译者虽精通外文,在翻译时或因找不到合适的汉语词汇把原文的意思如原作那样表达出来,出现翻译腔;或因对汉语原文把握能力差,不能很好地理解原文的内涵,出现词不达意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翻译的质量。译者的母语能力已经成为中国翻译面临的最大困难,制约着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

(四)深化校企合作,协同创新翻译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翻译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翻译能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国内的英语翻译人才培养逐步重视实践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课程设置、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课程模块设置不合理、校内翻译实训偏重理论、校外实践教学流于形式、考核评估重结果、轻过程等方面。从课程设置来看,有些高校只是把以前的翻译课程稍作改变,实践教学仍然偏重理论指导,实操练习不够。同时,由于办学经费不足等原因,一些院校未能配备专业的翻译实训实验室,影响了翻译实践教学的展开。此外,目前国内高校大都缺少稳定的翻译实践教学基地,也没有形成一个成熟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这就使得很多学校的校外翻译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教学效果不佳。

(五)职前教育缺失,行业规范与道德意识淡薄

随着翻译步入职业化时代,我国翻译人才培养也逐步转向翻译职业教育。黄友义[5]等学者也指出翻译人才培养与翻译人才评价需与翻译行业管理的接轨,但从目前国内高校翻译专业的核心课程设置来看,翻译人才就职初期所需要的翻译职业生涯规划、翻译职业道德素养、翻译行业规范标准、项目管理与人际沟通技巧等方面的课程并不多见,几乎处于缺失状态。由于翻译长期以来被视为一种语言转换的技能,传统的翻译人才培养在课程设置、评价体系等方面都偏重翻译策略技巧的传授,学生训练的内容也以机械的双语互译练习为主,对翻译职业教育尤其是有关翻译行业规范、翻译行业标准、翻译伦理道德、翻译职业成长路径的重视不够,导致学生进入翻译行业的适应期长,不利于整个翻译教育和翻译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革新培养理念,加强翻译师资队伍建设

机械加工车间能量消耗大是企业面临的关键问题,在生产过程中,调度作为一种降低车间能耗的有效方式受到了广泛关注,合理的调度方案可有效减少车间的能量消耗[1]。然而,如何在不牺牲完工时间、延期成本等传统目标的同时,实现车间节能优化调度,是绿色制造背景下亟待研究的问题。

三 改进对策和建议

翻译人才的培养注重应用性和实践性,因而翻译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各培养院校除了建设好翻译实训室,积极开展翻译实践教学外,还可采取在线翻译实习和线下翻译实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互联网+”翻译实践教学。国内一些知名翻译企业如译国译民翻译服务有限公司、星胖翻译公司等均对外招募在线实习生,一些地理位置不理想的地方院校可以考虑和这些翻译企业开展校企合作,让学生利用互联网开展在线实习,参与真实的翻译项目,提升现代信息技术素养和项目管理能力素养。此外,有条件的培养单位还可与当地翻译服务企业联手合作,成立长期稳定的行业性翻译实习基地,使学生既能在学校知识积累,又能在机构实习中增加实战经验,了解翻译行业生产流程规范和标准,适应从学生到职业译员的角色转变,实现人才培养和行业需求的对接。

(一)聚焦培养目标,院校教育与行业需求挂钩

如今翻译的内涵已经拓展到语言服务,并逐步市场化、行业化,对翻译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层次、多元化的特点。因此,翻译人才的培养须把握好翻译服务市场的脉搏,适应其对翻译人才的需求。培养单位应具有顶层设计意识,从全局出发,对相关经济区域的翻译服务市场和用人单位展开调研,在此基础上分析翻译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并根据自身区位优势、办学特色和定位、办学条件合理定位培养目标,即培养符合所在经济区域社会发展需要的本土化特色翻译人才,并依此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制订合理的评价体系。此外,高等院校与行业机构还应该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进行优势互补。在制订翻译人才培养方案时,须参考相关行业机构的专业知识体系与运行机制,不仅考虑翻译过程所涉及的因素,还需综合考虑翻译产业的流程所涉及的各个环节,并设置相应的课程,以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翻译人才。

以上论述表明:隐转喻是一种隐喻套转喻的认知方式,体现为隐喻和转喻这两种运行机制的密切互动。下文我们将根据这一认知方式来具体分析《乡愁》主题的建构。

晚餐自然又是阿东动手。母亲在时,阿东也没下过厨。但阿东有阿东的本事。他打开电脑,查询他的菜应该怎么做。网上什么都有。每一步骤都很清楚。阿东叫过阿里,让他看网上图片,说:“你想吃什么?直管点!”

(三)优化课程设置,重视母语语言文化素养

如今翻译已经成为对外文化交流中传播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和展示中国形象的重要媒介,而提高自身的母语素养,变单向语言文化输入为双向语言文化能力平衡发展是译出优秀译文的有利保障;译者的母语文化认知水平和深层次的母语解读能力是成为高素质翻译人才的前提条件[7]。因此,我们应树立英语水平和母语素养并重的培养理念,优化课程设置,增加母语阅读和写作相关课程,同时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相关选修课,培养翻译人才的母语语言文化素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人文发展环境。同时,翻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增强本土文化自信,在进行语言转换的同时成功实现文化的“双向”传输。

(四)实践教学不足,校企合作办学不够深入

帧间编码采用LT码,LT码能以较低的复杂度实现编解码.发送方源源不断地从待发送的原始数据帧中选择部分进行异或编码,并发送出去.接收端只要接收到一定数量的数据帧即可成功恢复出原始数据帧 [18,19].因此编码率随链路状态动态变化.同时LT码所需反馈信息少,接收端恢复出所有数据帧后才给发送端发回ACK帧,告知发送端可以发送下一组编码数据,这一点能够有效提高信道利用率.

如上所述,目前我国的英语翻译人才培养主要存在培养目标宽泛、培养理念陈旧、高水平师资匮乏、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不足和职前教育缺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五)引入行业规范,重视翻译职业道德教育

英语翻译人才培养应加强翻译职前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重视翻译行业规范和翻译职业道德的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翻译质量标准规格意识,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道德意识。培养院校应在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考核评价等方面引入翻译行业的标准和规范,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举办专题讲座等方式把翻译职业道德教育贯穿到整个培养过程中,让学生逐渐理解职业翻译必须遵循的伦理道德规范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此外,还需高度重视翻译职前教育,有必要开设一门翻译就业指导课,帮助学生了解翻译行业的发展趋势,翻译公司的工作流程以及翻译职业的发展路径。让学生在校期间就明白各个翻译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增强翻译人才的适应性,实现高校人才培养和翻译职场需求对接。

2.2.3 提取时间 在提取时间低于30 min时,艾渣总黄酮提取率随提取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当提取时间为30 min时,提取率最高,为2.57%;提取时间30~50 min时,提取率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在50 min时降至最低,为2.19%;之后提取率又再次上升。原因可能是提取时间过短有效成分溶出不充分,而时间过长又导致杂质溶出过多,从而造成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发生转变。因此,提取时间选择30 min为最佳。

[2]穆雷.翻译的职业化与职业翻译教育[J].中国翻译,2012,(4):13-14.

[3]苗菊,王少爽.翻译行业的职业趋向对翻译硕士专业(MTI)教育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3): 63-67.

[4]吴赟.翻译能力建构与中译外人才培养[J].外语学刊,2015,(1):148-153.

2017年12月,被誉为四川“新蜀道”的西(安)成(都)高速铁路(简称西成高铁)开通运营,这是我国首条穿越秦岭的山区高速铁路,成功拉近了西安、成都、重庆三地的时空距离,真正地改变了“蜀道难”。如今,西成高铁已经投入运营近一年时间,先后经历了元旦假期、国庆黄金周和春运等繁忙运输期,这条铁路也正如开通前的关注度一样,火热不退、客流不减。

[5]黄友义.谈谈职业翻译人才培养与翻译人才评价以及翻译行业管理的接轨[J].中国翻译,2007,(4):8-9.

[6]鲍川运.翻译师资培训:翻译教学成功的关键[J].中国翻译, 2009,(2):45-47.

3、林风防风效益和相对温度观测。对示范区林带进行防风效益、相对温度和积沙量定时、定期观测并做好相关记录,为后续评估提供参考。

[7]冯为兰.译者的母语素养[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5,(11):91-93.

(责任编校:张京华)

2016-09-01

阳琼(1984-),女,湖南娄底人,硕士,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翻译学、语篇语言学、应用语言学。

H319

A

1673-2219(2016)12-0164-02

猜你喜欢

英语翻译母语人才
人才云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石油英语翻译
母语
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探讨
中国谚语VS英语翻译
评《科技英语翻译》(书评)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