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概论”课教学中教师学科意识的培养与运用
2016-03-07袁慎芝
袁慎芝
高职“概论”课教学中教师学科意识的培养与运用
袁慎芝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广东 广州 510300)
文章从探讨概论课的学科基础出发,重点从高职思政课课程设置、高职概论课教材使用以及高职概论课教师学缘结构三大方面论析了概论课教师学科意识培养的必要性,并结合本校经验,具体论述了高职概论课教师学科意识在教学中的实际运用。认为强化高职概论课教师学科意识的培养与运用研究,有利于弥补高职思政课课程设置不足,促进高职“概论”课的育人效果。
高职;概论课;学科意识;运用
一 高职“概论”课的学科基础
“概论”作为高职大学生思政必修课,是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更是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要内容,其开设,不仅有着直接的政策依据,同时也有着独特的学科支撑即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正是有了这一学科做基础,高校的概论课教学才成为了一项集政治性、理论性与科学性为一体的科学教育事业。它的创立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反对社会上“左”和“右”的错误思潮,党和政府就已经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此,全国召开了多场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讨论。1980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韦国清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讲话中首次肯定:“政治工作也是一门科学,有其专门的知识。”“每个政治干部都要朝着政治工作专门家这个目标,奋发努力。”[1]这是党和国家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的重要开始。1989年,国内外政治风波发生之后,邓小平同志更是深刻总结说:“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最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不单纯是对学校、青年学生,是泛指对人民的教育。对于艰苦创业,对于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将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种教育都很少,这是我们很大的失误。”[2]自此之后,重视和加强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了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
为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及人才队伍培养,199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次批准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两个学科专业。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进一步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明确要求。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则正式决定在高校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并强调“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所依托的学科是我国特有的一门政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能加强,不能削弱”[3]。从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不再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政治教化,而是成为了有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做支撑的科学教育。
二 高职“概论”课教学中教师学科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高职思政课课程设置的特殊性,决定了“概论”课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具备学科意识。按照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本科高校的思政必修课主要有原理、概论、基础、纲要、形势与政策。而高职等专科院校的思政必修课则为概论、基础、形势与政策。由于没有原理、纲要课,高职院校的概论课就成为了高职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唯一核心课程。高职思政课课程设置上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概论课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简单地照搬教材,单纯地给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及其成果,而应该适当地拓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相关的学科知识,唯有如此,高职的概论课教学才能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讲通、讲透。
高职“概论”课教材的普适性,决定了“概论”课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具备学科意识。关于大学生概论课的教材,目前,按照教育部规定,高职院校和本科高校都必须使用全国统编的教材。虽然,这有利于教学内容的统一,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对于高职院校而言,由于没有开设原理课、纲要课,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性,概论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必须予以补充和拓展相关基本知识的。但是,仔细审阅既有的概论课教材编排会发现,既有的概论课教材编写因为考虑到本科高校思政课的课程设置,为避免与原理、纲要课程内容的重叠,而对于概论课中涉及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基本上进行了部分省略。概论教材的这种编写思路尽管有其合理性,但是对于高职等专科院校的概论课教学而言却是一个极大考验。由于没有专门针对高职院校思政课设置的高职概论课教材,所以高职概论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人为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自我整合。高职概论课教材的这种普适性决定了高职概论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具备学科意识,否则,高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一定是不完整的。
高职概论课教师学缘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概论”课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培养自己的学科认同感与归属感。目前,受多重因素影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概论课教师队伍专业化不强。以本校为例,概论课教师的专业结构就有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哲学、思想政治教育等。还有一些概论课兼课教师原来所学专业甚至为食品、计算机等等,在从事一段时间学生管理工作后就开始执教概论课。教师专业背景的巨大差异,难免会导致其对教学重难点把握、教学内容的整合存在失误。概论课教师学缘结构的多样性,客观上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强化任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意识。
三 高职“概论”课教学中教师学科意识的具体运用
(一)教学内容的整合
根据05方案要求,高职院校的思政必修课主要为概论和思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则可以不在高职院校的思政课之列。高职思政课的这种特殊设置,客观上要求高职概论课教师在依据教材设计教学内容时必须尽可能地整合进一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的相关知识。
首先,高职概论课教学必须融合进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常识。从马克思主义学科性来看,原理课是概论课的前提与基础。从认知逻辑角度而言,大学生们也只有首先了解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然后才能理解什么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进而才能认同并接受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因而,高职概论课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恰当地给学生们补充介绍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结合目前高职概论教材的实际编排,笔者认为,概论课教师在讲授教材第一章时必须首先为学生们讲授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些基本常识。
其次,高职概论课教学必须整合一定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根据05方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主要是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以帮助学生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其教材内容有许多地方与概论课明显存在交叉。因而,目前的概论课教材在编写时为避免重复,对部分章节知识故意进行了压缩与省略。如概论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部分,编写组们对近代中国国情、新民主主义革命具体过程等知识就只做了系统概述。基于此,高职概论课教师在备课时必须予以正视,并尽可能地补充进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些常识如近代中国的国情、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具体历程等,以弥补高职纲要课缺失所导致的不足。
(二)教学形式的选用
专题教学,是目前高校概论课在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中普遍采用的一种重要形式。所谓“专题教学,就是教师在遵守教学计划的前提下,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对教材内容全面系统把握的基础上,将教材中的主要内容以主题形成突出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内容体系,形成教学专题”[4]。对高职院校而言,由于思政课课程设置的特殊性及学生理论基础的差异性,采取专题教学更有利于增强教学的灵活性、针对性与接受性。
根据高职“概论”课的特殊性及自身教学经验,笔者将高职概论课分为了以下七个专题。第一专题:绪论。主要介绍这门课程的性质、由来、创设依据、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第二专题: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重点介绍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等基础知识。第三专题:毛泽东思想概论。下设四个小专题,分别为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概述、毛泽东思想之新民主主义革命论、毛泽东思想之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毛泽东思想之社会主义早期探索理论。第四专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述。重点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中国特色社主义的本质等。内容涵盖教材第一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五专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生态文明建设。这是中国特色主义理论的重点,主要对应教材第八章。第六专题:国际形势与祖国的完全统一。重点介绍中国的国际外交与香港、澳门、台湾统一问题。第七专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力量。具体对应教材第十一、十二章。
对于这些专题,教师既可以采用讲座、专题报告的方式进行讲授,同时,也可以通过教学方法创新,让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如第三专题中关于毛泽东的人物简介,我校通行的教法就是让学生进行自我研练。教师以“走近毛泽东”为题,让学生课前自己动手去收集关于毛泽东的各种信息、故事,然后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分别以PPT、微视频、情景剧等各种形式将自己的成果呈现出来。借助这种形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还可以强化他们对专题本身的认识和感悟。此外,从高职教育重在实践的特征出发,高职的概论课在进行专题教学时还应设置一定的实践专题,让学生能够在课外的实践活动中直接看到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党的历史发展与现实成就,如我校设置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广东、广东民营企业发展调查、广东环境现状考察等实践专题都比较受学生欢迎。
[1]韦国清.听取总政治部领导汇报工作时的谈话要点[N].人民日报,1980-05-09.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06.
[3]冯刚,骆郁廷.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30年的回顾与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7).
[4]石明忱.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专题教学探讨[J].教育探索,2013,(8).
(责任编校:张京华)
2016-06-21
袁慎芝(1982-),女,湖北十堰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G411
A
1673-2219(2016)12-007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