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务英语口语教学对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

2016-03-07王子贤刘悦梅靳相如

王子贤,刘悦梅,靳相如

(河北农业大学 外语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1)



商务英语口语教学对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

王子贤,刘悦梅,靳相如

(河北农业大学 外语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1)

摘要:人际沟通能力是商务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商务英语口语则是商务活动中的外语沟通能力强弱的体现。笔者在多年的商务英语课程教学中发现,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听—译模式或情境模拟模式,注重英语语言知识+商务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人际沟通能力在商务场合中的重要性,不利于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需求作为出发点,以“研究性学习”为指导,采用虚拟项目驱动教学法,同时在教学内容以及沟通平台等方面做出调整,提高学生在商务情境中人际沟通能力。

关键词:人际沟通能力;商务英语口语;虚拟项目驱动教学法

>DOI号:10.13320/j.cnki.jauhe.2016.0054

在社会需求和学生兴趣的驱动下,河北农业大学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大三时将英语专业学生进行分方向性培养,分为英语语言文学方向和农业贸易方向。英语语言文学方向的学生多以考研为目的,向学术型或专业型人才发展;农贸英语方向则是依托学校强势学科,与“大农”学科进行深度结合,培养的人才能够在农业等相关出口外贸公司就业,为学生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上另辟了一条途径。

商务英语口语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定位是专业能力课,是在农贸方向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英语综合能力基础上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商务英语口语”是农贸英语方向毕业生从事外贸、商务工作的重要工具,注重学生在外贸及商务活动中用英语进行人际沟通时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往往会注重学生英语语言技能及外贸商务技能的培训,而忽略人际沟通能力在从事商务活动中的重要性。笔者将以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需求作为出发点,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沟通平台等几个方面做出改革和调整,探讨找到提高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有效方法。

一、对人际沟通能力的界定

对于人际沟通能力,现在很难有一个精确的界定。人际沟通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英国传播学者哈利特认为:“人际沟通是一个个体向另一个体的信息传播,双方是面对面的,沟通方式能反映个体的个性特征和社会角色及关系。”[1]国内学者秦启文认为,通过掌握社会技能,如自信、报答与强化、非言语交流技能、言语交流技能、同情心、合作、关心他人等,在信息的传播中,实现个体的社会支持,获得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的提高[2]。随着21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广泛普及,改变并丰富了人际沟通的模式。以计算机为媒介的沟通和人与计算机的交互作用以及新型通讯技术的研究,在当今沟通研究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但是人际沟通研究学者仍然把传统的人际沟通模式——面对面沟通,作为人际沟通的最高标准,而不是以计算机为媒介进行的沟通。从社会实践的角度来看,要想使个体价值更好地实现,必须得到社会群体的支持,得到社会群体的支持必须创造出和谐的沟通氛围,和谐沟通氛围的创设需要将个人的能力智慧融入群体之中,与人有效沟通。否则,就算个人能力再强,没有他人的合作与支持,没有社会关系的协调,也无法在社会中立足。

虽然国内外学者对人际沟通能力的界定呈现百家争鸣的状态,但我们不能否认人际沟通能力在实际的工作环境和企业运营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作为农贸英语方向的学生就业以及实际工作中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因此在课程设计中对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应该得到重视。

二、商务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和对其他商务英语口语教师上课情况的了解和观察,目前商务英语口语课主要以如下2个模式进行:(1)采用听—译教学模式,通过播放对话音频,学生逐句翻译,之后教师进行纠错和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2)教师引领学生先听课文示范对话音频,接着就语言和商务知识点进行讲解,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课后练习提供的情景进行练习,完成一些类似的情景对话。这两种模式看似各有合理之处,但仔细推敲,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1.教学内容选取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使得我国商务活动的形式不再拘泥于商品的进出口贸易,呈现了多元化的状态。从股市到国际贸易,从营销到保险,从旅游到物流,贸易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现在市面上的商务口语教材多是以外贸流程分类商务接机、建立商务关系、商务展会、商务安排、商务谈判、询盘,报盘、还盘、签订合同、付款方式、备货、包装、通关手续、装运、运输保险、索赔为主题,辅以对话材料,列举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型,在此基础上,通过课后练习操练情景对话。课程的讲授重点依然是外贸英语会话,而显然外贸英语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商务活动对英语的需求。单纯的让学生模拟课文会话“是必要的,但纯粹局限于模仿不利于培养学习者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及系统思维能力[3]。”如果在教学中只注重英语语言知识+商务知识的灌输而忽略该课程教学目标中重要的一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那我们培养出来的农贸方向的毕业生无法达到当前社会职场的要求。

2.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的单一。调查发现,“用人单位比较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商务英语本科专业毕业生的商务实践能力以及人际沟通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4]在设计商务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辨能力、应变能力等。若在课堂上,不论采取听—译模式,还是情景模拟模式,课堂的核心和主导者仍是教师,而学生只是被动地完成教师所安排的一个个步骤和任务,这“与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有较大差距的[3]。”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并没有真正调动起来,而是被动的接受者,达不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3.学生课上的操练时间很少。学校商务英语口语课每星期为2学时,共90分钟。在进行情景模拟之前需要足够的英语词汇、表达方式及句型的知识储备,教师会用30~45分钟的时间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讲解,会占用有限的课上时间。除去教师讲解和听力的时间,剩下来的可供学生自己操练的时间很短。由于国家教育部和学校对大学四年八个学期的总课时数有严格的限制,靠增加商务英语口语课课时以强化教学效果并不现实,因而教师面临的挑战是思考如何在有限的课时条件下,尽可能的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商务活动中的人际沟通能力。

4.师生沟通平台与有效的监督机制的缺乏。笔者通过对2012级农贸方向的25名学生进行座谈,发现师生之间的交流尤其是课外交流很不够,“上完课就走人”“布置完课下任务就不管”的现象很普遍。这种师生间的知情脱离关系也是造成学生对课下阅读任务不积极敷衍了事的因素之一。“许多英语教师缺乏对学生必要的了解和沟通,忽视学生的需要,忽视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5]。”学生在准备课下任务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由于师生之间的距离感,会有一部分同学“不敢”或“不愿意”主动联系教师寻求帮助,这会增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挫败感,降低学习积极性。加之缺乏有效的课上监督机制,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放弃阅读教师指定的参考书目和阅读材料,导致课堂讨论和课堂技能的训练效率较低。

三、教学改革的理念及思路

1.“研究性学习”与“虚拟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商务英语口语是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和商务技能知识内化之后再输出的最终体现。因此本课程更加强调综合知识输出和迁移的过程。笔者认为,该课程适合以“研究性学习”为教改理念,以虚拟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为手段,通过设定一个又一个虚拟商务活动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现问题,应用知识,并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将知识由内到外的进行迁移和传递,还能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虚拟项目驱动式教学是促使学生从“知”到“行”转变的有效中介。为了完成虚拟项目,学生分组合作,建立团队,充分发挥团队中每个人的特长,培养创造性思维,通过协作互补完成团队任务。同时学生在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伴之间、团队之间需要进行频繁的交流与沟通,这样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就得到了锻炼。

2.课改的思路。由于该课程具有一定的优势,使课改的实施变成可能:(1)小班教学。在大二学年结束,大三学年伊始,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英语语言文学或农贸英语方向性选择。一般选择农贸英语方向的学生不超过30人。根据近3年数据显示,2011级(已毕业)农贸英语方向学生27人,2012级农贸英语方向25人,2013级选课15人,课堂管理以及课堂互动相对较容易,每个人都会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发言。(2)学校硬件设施的支持。 学校配有多媒体教室,并提供网络支持。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展开教学。

第一,调整教学内容。市场上的教材大都以真实的外贸流程顺序来安排教学内容。由于其他专业课程中会详细的讲解外贸的流程及专业知识,教师会打乱顺序,有选择性的选取及调整教学内容:首先按照技能特点归为3类:市场开发技能、商务礼仪技能以及谈判沟通技能。市场开发技能的虚拟项目包括建立商务关系和商品交易会;商务礼仪技能包括商务接机送机、商务安排、商务宴会;谈判沟通技能包括商务谈判、询盘报盘还盘、签订合同、付款方式、索赔等。之后教师连贯性的选取能够提高学生口语沟通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的部分,以作为重点训练内容,比如谈判沟通技能中的商务谈判、询盘报盘还盘等。

以2014级农贸英语方向15名学生为例,全班分为两个大组。在整个课程设计中,以一个大的虚拟项目为基础,两组同学各建立公司,并开展进出口业务,同时大项目下有7个子虚拟项目:(1)品牌建立与品牌理念;(2)品牌推广与商标设计;(3)营销策划;(4)产品发布;(5)商务谈判;(6)签订合同;7投诉协商与索赔。学生根据教材和教师提供的参考资料预习虚拟项目的有关理论知识,并进行语言知识储备。扎实的商务理论知识和口语技巧是项目开展的基础。教师在整个的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指导。最终考核方式为小组轮流演示虚拟项目成果,评分由3部分组成:内部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考虑到一些主观因素,其中教师评价占到最大的比重。每个项目的考核包括2个部分:商务口语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教师要给出中肯的评价,并反馈给学生以达到指导作用。

第二,邀请业内人士进入课堂。“社会资源是教学资源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可以有效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7]。”由于学生缺乏对商务实践活动的感性认识,虽然教师能利用网上视频资源和录像资料进行知识补充,但效果仍不理想。教师尝试将业内人士请入课堂中,提高学生对企业实际情况的了解,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在学生跟企业人士进行沟通中,学生不仅会对商务实践有更加感性的认识,同时企业可以有机会进行人才储备,大大节约他们花在人才招聘上的时间、精力和财力。

第三,教师尝试各种形式的沟通模式。教师可利用学校的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发布教学资源、阅读材料等,以弥补教材的局限性,并可以在此平台上布置课上要完成的虚拟项目任务;并尝试使用新媒体,如微信,建立群组,在群组内组织课下讨论,教师答疑等。为了监督学生进行阅读,定期对学生的阅读任务进行检测,可以用游戏的方式在微信群中完成,不会占用课堂有限的时间。现代媒体方式的利用具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现代心理学表明,有趣的活动能激起参与者强烈的好奇心与兴趣,进而消除或减轻考试过程中因使用外语交际所伴随着的焦虑、不安等心情,从而减少外在因素对学生交际影响,使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取得较为满意的交际效果[8]。”

四、结论

“研究性学习”鼓励教师不纯粹的以教授课本知识为主,而是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学习和获得各种能力。教师通过设定虚拟的项目,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进行研究性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运用已经学到的知识,还能够很自然的将几门课程的知识建立起一定的联系。同时为了解决问题,学生还需要去主动的学习新知识。此外,学生通过组间合作、组内合作,不仅能够锻炼商务英语口语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尤其在人际沟通能力方面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马湘桃.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调查研究[D] .湘潭:湖南科技大学,2009.

[2]秦启文.社会技能构成因素及其意义[J].心理学探新,2001(1):54-57.

[3]蔡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口语教学[J].外语界,2006(2):30-34.

[4]张琦.基于需求分析的高校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究——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商务英语学院为例[D]. 广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3.

[5]项茂英.情感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理论与实证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3):23-26.

[6]黎健慧,陈少娟.高职高专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09(3):147-148.

[7]叶萍.课程改革百问[J].江苏教育,2011(7-8):110-127.

[8]李柳.浅议商务英语口语课中交际活动的设计[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1):204-208.

[9]郭亚卿.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商务沟通能力的培养[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72-174.

(编辑:刘雪春)

收稿日期:2016-01-04

基金项目:河北农业大学校社科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地方农业院校英语专业教学中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培养研究”(编号:SK201509-3)。

作者简介:王子贤(1984-),女,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英语语言及英语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927(2016)02-01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