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候鸟式”养老的应用研究现状

2016-03-07郭洪花张彩虹

护理学报 2016年23期
关键词:候鸟异地养老

李 苗,郭洪花,张彩虹

(海南医学院 国际护理学院,海南 海口 571199)

国内外“候鸟式”养老的应用研究现状

李 苗,郭洪花,张彩虹

(海南医学院 国际护理学院,海南 海口 571199)

舒适的气候环境、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以及房车的推广是促使国外“候鸟式”养老发展的重要因素;受经济条件、医疗服务体系以及养老服务人才的影响,使我国的“候鸟式”养老受到制约。如何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借鉴国外经验,因地制宜地发展和推动各具特色的“候鸟式”养老服务将是我国养老服务未来发展的方向。

候鸟式;老人;养老;养老服务

目前,养老旅游已成为发达国家大多数老人养老的一种生活方式[1],也逐渐被我国老人所接受。据统计,2014年底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已达1.37亿,占总人口的10.1%[2],伴随着老龄化趋势,不少退休老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开始把旅游与养老结合在一起,寻求积极养老、健康的理想生活方式。由此,“候鸟式”养老模式应运而生,“候鸟式”养老是一种以气候为主要导向的养老方式,如在寒冷的冬天迁移到温暖的地方养老,而在炎热的夏天又移居到凉爽的区域进行养老活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候鸟式”养老形成的基本条件、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笔者对“候鸟”养老的现状和发展综述如下。

1 概述

根据WHO规定,发展中国家老人界定为60岁及以上的人,发达国家老人界定为65岁及以上的人,而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因此,国内老人是指60岁及以上的人;国外老人是指65岁及以上的人。所谓“候鸟式”养老,是指老人像候鸟一样,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在不同的季节前往不同的地区,选择比较适应的环境进行养老活动,以改善生活质量及提高生活满意度。“候鸟”老人大多来自冬季严寒的北方,在每年冬季10月份左右像“候鸟”一样迁去南方,在迁徙地生活到第2年春季4月份左右又迁回北方,显示出明显的季节性和巡回性的特点。最初的“候鸟式”养老是从十九世纪中后期开始,发达国家陆续进入老年化社会后,一些身体健康、收入不错的老人退休后采取“跟团走”、“自由行”、“走亲戚”等方式,进行多元化的老年生活后自发形成的。而目前老人则会根据自身的消费能力,会选择在迁徙地买房或者租住当地居民房,或到当地大型养老社区、养老公寓居住进行养老生活,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2 国外“候鸟式”养老的应用研究现状

欧美一些发达国家老龄化趋势出现较早,对“候鸟式”养老的研究也较为深入。研究表明[3],老人一般都会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决定是否出游,适宜的气候环境是老人选择养老目的地的首选条件,完善的医疗服务减少了老人对健康的担忧,房车的发展让老人享有居家和旅游相结合的养老体验。

2.1 良好的身体状况是老人“候鸟式”养老出行的基本条件 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机能会逐渐降低,并且许多老人都患有慢性病,因此,他们要想进行“候鸟式”养老出行不得不考虑自己的身体状况[3]。有研究表明,搭乘飞机容易引发冠心病和肺动脉栓塞[4-5];另外,老人由于身体状况的特点,除了阻碍身体活动能力之外,还会需要接受更多的医疗服务而产生高额费用,带来经济压力[6]。由此可见,老人的出行活动受制于自身的身体状况,“候鸟”养老对老人的身体素质提出了一定要求,老人的健康维护是“候鸟”养老发展的前提,老人身体状况在何种程度时更有利“候鸟”养老,是今后值得思考的问题。

2.2 舒适的气候环境是促使“候鸟”老人选择异地养老的重要因素 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和老人身体机能的下降,老人对于外界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北欧地区因为天气严寒,对老人身体的影响较大,而地中海的气候比较温和,适合进行户外运动,并且不会感到寒冷。据调查显示,62.3%老人认为舒适的地中海气候环境,是吸引他们前去马耳他进行养老活动的重要原因。同时调查还发现,地中海的生活方式也是吸引老人的一个因素,如慢节奏的生活,对食物品质的较高要求等都是年纪大的老人所追求的生活方式[7]。同样,瑞典夏天的温度相对比较低,而西班牙冬天的温度相对比较高,瑞典的退休人员会选择在瑞典度过夏天,在西班牙度过冬天[8]。因此,许多老人在寒冷的冬天迁徙到地中海附近避寒养老。另外,92%欧洲老人因为当地的严寒天气而迁往摩洛哥过冬,进行养老活动[9]。Smith等[6]研究发现,在2005年冬季的高峰期,有大约81.8万名“候鸟”老人居住在佛罗里达州,55岁以上的佛罗里达州常住人口为510万人。这也意味着,近600万老人冬季居住在佛罗里达州。可见,这些老人都是根据适宜的气候条件来选择养老的地点,让自己生活在一个气候舒适的环境中,增强了老人在冬天的活动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除此之外,有些地区不仅气候适宜,并且环境优美,如欧洲的老人选择地中海沿岸养老,除适宜的气候因素外,地中海的优美风光对他们也极具吸引力[10]。因此,如何利用优越的气候环境来发展当地特色的“候鸟”养老服务产业,是“候鸟”养老持续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

2.3 完善的医疗服务是“候鸟”老人的健康保障由于老人身体机能下降,患病的概率较高,尤其是离家的“候鸟”老人,他们更需要医疗保健护理来保障健康安全。欧盟于2011年2月28日正式通过了跨境医疗权利指令[11-12],该指令赋予了患者更多的权利,使得患者能在医疗合作的其他成员国内报销医疗费用,并且还可以在成员国内领取养老金;该指令还注重了医疗保健服务的质量和安全,通过承认其他成员国开出的处方、进行成员国之间医疗信息和医疗技术的合作交换等,以此加强了各成员国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服务之间的联系与合作,这使他们在就医的政策上得到更多的便利。相比较而言,加拿大受最低居民居住要求的限制,使得公民失去健康保险福利,许多本国老人选择去其他国家进行 “候鸟”养老,而来加拿大进行“候鸟式”养老的老人相对较少[6]。由此可见,一个国家优惠的医疗服务政策在吸引“候鸟”养老人群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德国的老年社区可以为“候鸟”老人提供预防、诊断、救助、治疗护理、康复、心理或精神帮助、紧急处理等医疗服务[13]。华盛顿特区的养老社区和日升福克斯希尔老年社区不仅为老人提供持续24 h的医疗护理服务[14],还由经过严格培训的护养工作人员提供不同种类的个性化专业护养服务,如辅助生活护养、老年痴呆症患者护养、恢复护养等。这些专业的医疗服务将吸引更多需要特殊服务的“候鸟”老人来此进行养老活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专门为老人设置了各类专业的医疗场所,如老年养老所、老年康复院、老年医院等[15]。佛罗里达著名的“太阳城”医疗建设更为完善,建有许多专门为老人服务的综合性医院,除此之外,心脏中心、眼科中心以及许多的诊所和药店都坐落在“太阳城”,居住在此的老人看病极为方便[16]。这样庞大的医疗队伍及专业服务不仅让“候鸟”老人的健康得到保障,也推动了更多因医疗问题而担忧的老人进行“候鸟”养老活动。

2.4 房车出游成为越来越多的退休老人选择“候鸟”养老的方式 欧美占据世界房车销售的90%以上,房车旅游在欧美国家是一种非常普通的旅游现象。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拥有房车最多的国家,自1987年以来,每年的房车需求量基本保持在30万辆[17]。调查显示[18],2012年生活在德克萨斯区域公园39%的“候鸟”老人拥有一辆房车,老人进行候鸟养老活动时,他们的房车不仅是他们的交通工具,而且还是他们生活的“住所”。从情感上来讲,老人对自己的生活“住所”都很熟悉,这样就避免了老人由于要适应新的居住环境而引起的不适。另外,房车上拥有很齐全的生活设施[19],简单的医疗配备能让他们免去一些健康的忧虑,这使得他们出门在外的生活变得十分便利。超过90%的人认为使用房车具有灵活、接近自然的特性;70%以上的人认为,使用房车可以自己灵活调配时间,在活动安排上没有过多的拘束,在进行养老活动中不会被其他事物打扰[9]。房车生活还可以让人同时拥有家和旅游的感觉,并且有更多的机会亲近大自然,让他们觉得自己参与冒险和度假的同时享受自己舒适的家[20]。由此,只有能给“候鸟”老人带来生活上以及情感上更多的服务体验,才会满足他们的需要并获得青睐。

3 国内的“候鸟式”养老的应用研究现状

我国候鸟养老方式的兴起和发展有其自身运行的诸多条件,主要包括社会条件、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养老发展起步较晚,我国的养老机构、医疗体系和养老人才的发展尚不能满足当前候鸟老人快速增长的需求。

3.1 社会条件的转变是候鸟养老兴起的根源 调查显示[21],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往的大多数老人几乎都是选择居家养老。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许多城市尤其是沿海城市的老龄化非常严重。这些老人的养老问题,不仅使每个有老人的家庭背负着巨大压力,而且它也是国家和政府的当务之急。基于我国传统观念的和经济的影响,居家养老固然是大多数家庭的首选方式,但是“4+2+1”的家庭结构,使居家养老功能弱化,子女对老人的照顾显得力不从心,家庭养老模式受到严重冲击,老人及子女都想借助社会力量来缓解这种压力。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国家和政府大力发展各种养老模式来解决问题,“候鸟式”养老便成为一个比较热门的养老模式,国家制定出各种有利养老旅游的政策,在各旅游胜地设定养老机构,不断完善养老设施[22],推动“候鸟式”养老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的进步,在社会流行思潮的影响下,更多老人愿意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而不是每天待在家里。所以,受内在的养老压力和外在的有利政策及服务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更多老人愿意异地养老,这也对异地养老的卫生服务模式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3.2 经济条件的改善是“候鸟”养老发展的基础我国素有节俭持家的传统美德,受这一观念的影响,我国老人长期以来对自身的消费总是采取自我抑制的方法。许多老人宁愿节省自己的开支来补贴子女。随着社会的进步,一方面,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调查显示[23],退休金在老人生活来源中所占比值从2000年的19.61%增加到2010年的24.12%,由此可见,离退休老人的养老收入在逐年提高。现今多数老人已摆脱了沉重的家庭负担,他们有更多的空闲时间和更强的经济实力进行各种社会活动,在休闲娱乐、旅游度假方面比年轻人更有潜在的消费能力;另一方面,据统计[24],有11.2%的老人崇尚“享受型”消费,他们追求舒适和享受的生活,并且这种消费观念很容易感染到经济较好的“候鸟”老人,更容易打开老人“候鸟式”养老的消费欲望。由此可见,随着老人经济的改善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更多的老人将会加入“候鸟式”养老的队伍。

3.3 自然条件的差异是“候鸟”养老发展的动力随着年龄增长,老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对外界恶劣的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25],容易患病。南北气候差异是老年群体热衷于“候鸟”养老方式的自然条件,我国地域辽阔,全国各地气候和气温差异很大,气候和气温的变化对人们的生活影响很大,特别是老人身体普遍较弱,对太热或太冷的气温和干燥或潮湿的气候适应力、承受力及抵抗力均较低,有的老人患有季节性疾病(如哮喘),以及如高血压、心脑血管或呼吸道等疾病,这些疾病的发病与外界恶劣的生活环境刺激有较大的关系,通过“候鸟”的异地养老,这些老人可以选择到一个比较适宜的环境进行生活,这样既可避免因气候等因素导致的疾病患病率的增长,又可以有效的缓解这类疾病的复发,黎莉等[26]对海南的候鸟老人调查显示,老人的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风湿病、关节炎、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来到海南后均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缓解。因此,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的选择,有助于促进“候鸟”老人的健康,良好的自然条件是发展“候鸟”养老产业的优势资源。

3.4 养老机构建设体系的不完善是影响“候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目前,“候鸟”老人以旅行社组织较多。但是,由于老人出游的消费水平较年轻人低,而且老人身体状况比年轻人差,易发病,需要费更多心思照顾,导致旅行社对组织老人的积极性降低,老人得到的服务质量就会下降。因此很多老人会选择去养老机构,但是,这种“互动式”异地养老机构发展较慢,老人选择养老机构往往是通过熟人推荐,或者找当地养老机构推荐。早在2004年,辽宁省大连市,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为老人提供异地养老中介服务的大连互动式异地养老服务中心,中心与全国范围内的多家养老机构建立了联系,掌握其闲置资源情况,从而为异地旅游养老的老人提供包括预订养老住宿地、推荐旅行线路等中介服务。近年来,大连互动式异地养老服务中心还创新推出了“养老365”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为老人提供了兼顾生活、娱乐、医疗等全方位服务,并且开展了大连与海南、香港、日本之间的互动式异地养老,据不完全统计,大连互动式异地养老服务中心运行以来,共接到咨询电话4万多次,接纳外地老人5 000多人[27]。2007年9月1日,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公布了全国首批30家异地养老互动式旅游定点单位,目前在沈阳、河南、四川、海南等地的养老机构已经建立了各自的互动网络,养老机构之间可以信息共享[28]。2015年,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部门以民发〔2015〕33号联合印发了《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9],该意见提出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机构养老服务、鼓励养老机构跨区联合、资源共享、发展异地互动养老以及推进医养融合发展。通过这种互动式养老机构的发展,“候鸟”老人就可以按照他们自己的慢节奏享受旅行,并且还能得到养老机构医疗的照顾,减少了发病率。不过,这样的联手互动方式,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气候,养老机构在为这些“候鸟式”老人提供服务方面,还是呈分散状态。由于全国范围内的各养老机构之间没有形成互动,在选择养老机构的时候,“候鸟”老人因缺乏信息来源而难以选择合适的养老机构,得不到自己需要的信息。由此可见,如何结合我国国情,推动全国互动式养老机构的形成与完善,是未来“候鸟”养老发展长期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3.5 医疗服务体系的落后影响了老人进行“候鸟”养老活动的选择 对于老人的出游,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们的健康问题。很多老人都会有慢性疾病,因此,在异地生病风险相对较大,他们出游时医疗保障就非常重要。老人经受“移地南北”路途遥远的颠簸,容易发生诸多问题,比如不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人文风俗、饮食习惯、缺少亲人陪伴、因突发疾病或发生意外而需要就地看病就医等问题[30]。国家人社部于2014年起草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工作的指导意见》[31]提出:要实现市域范围内就医直接结算、规范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完善跨省异地就医人员政策、大力提升异地就医信息化管理水平,2016年,全面实现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但是,从目前来看,该指导意见的实施未能达到如期的目标。医疗保险不能跨越地区进行保费结算,很多城市的医保卡在外地不能直接使用,这就给“候鸟”老人带来很多困难[32]。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候鸟”老人难免会存在某些疾病,医疗服务对于他们来说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医疗服务体系的短缺使得“候鸟”老人的健康得不到保障,影响“候鸟”养老产业的发展。促进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是“候鸟”养老发展需要探讨的问题之一。

3.6 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匮乏造成了“候鸟”养老的滞后发展 发展“候鸟”养老卫生保健服务,必须有一定的养老卫生专业人才。目前,我国从事养老服务的工作人员绝大多数是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城市失业下岗人员充当护工,学历以初中、小学为主[33],由于缺乏专业教育,处理问题能力和学习能力都相对较低,跟不上社会高层次养老服务的转变。其次,养老服务机构服务意识差,做事效率低,职工自身素质也差,导致人才培养缓慢。另外,社会上对于养老服务行业的评价不是很高,无法吸引一些高素质的人才前来就业[34]。由此可见,我国养老服务人才相当缺乏,导致候鸟老人难以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而影响其养老活动和生活质量,培养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将是促进我国候鸟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4 展望

综上所述,随着“候鸟式”养老的逐渐兴起,候鸟养老服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老人由于自身特点,其健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然而,我国养老服务相关产业发展相对缓慢,这种异地养老方式,其卫生服务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得不到满足。目前,关于“候鸟”养老应用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也多从社会、自然、经济条件等方面,探讨了影响这种养老方式发展的因素。其中,在现有自然条件不能改变的情况下,如何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结合当地文化背景和气候条件分析,因地制宜的发展我国各具特色的“候鸟式”养老服务将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在我国现有养老机构体系不完善、医疗服务体系落后、养老人才匮乏的情况下,如何采取措施推动异地养老卫生服务保健模式的发展也是今后有待解决的难题。

[1]黄 璜.国外养老旅游研究进展与我国借鉴[J].旅游科学,2013,27(6):13-24.DOI:10.16323/j.cnki.lykx.2013.06.007.

[2]盛运来.2-4人口年龄结构和抚养比[Z].中国统计年鉴,2015.

[3]Jackson W K,An Burton F W.Improving Intervals[J].Functional Rogramming,1993,3(2):153-169.DOI:10.1017/S09567 96800000678.

[4]Jean-étienne,Touze,Patrick.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Aircraft Transportation:Specificities and Issues[J].La Presse Médicale,2012,41(2):109-115.DOI:10.1016/j.lpm.2011.03.018.

[5]Lapostolle F,Surget V,Borron S W.Severe Pulmonary Embolism Associated with Air Travel[J].NEJM,2001,345(11):779-783.DOI:10.1056/NEJMoa010378.

[6]Smith S K,House M.Snowbirds,Sunbirds,and Stayers:Seasonal Migration of Elderly Adults in Florida[J].J Gerontol,2006,61(5):232-239.DOI:10.1093/geronb/61.5.S232.

[7]CASADO-Dí,Az M,Angeles A,et al.Northern European Retired Residents in Nine Southern European Areas:Characteristics,Motivations and Adjustment[J].Ageing&Society,2004,24(3):353-381.DOI:http://dx.doi.org/10.1017/S0144686 X04001898.

[8]GustafsonP.Tourism and Seasonal Retirement Migration[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2,29(4):899-918.DOI:10.1016/S0160-7383(01)00084-6.

[9]Viallon P.Retired Snowbird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12,39(4):2073-2091.DOI:http://dx.doi.org/10.1016/j.annals.2012.06.001.

[10]Kevin E M,Robert C M.On the Road Again:Seasonal Migration to a Sunbelt Metropolis[J].Urban Geography,1991,12(1):1-18.DOI:10.2747/0272-3638.12.1.1.

[11]张 文.欧盟《患者跨境医疗权利指令》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5.

[12]Peeters M.Free Movement of Patients:Directive 2011/24 on the Application of Patients’Rights in Cross-border Health-care[J].Eur J Health Law,2012,19(1):29-60.DOI:10.1163/157180912X615158.

[13]刘美霞,李俊峰,等.老年住宅开发和经营模式[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306.

[14]谢家瑾,刘寅坤.美国、加拿大社区养老考察调研报告[J].中国物业管理,2012(12):29-39.DOI:10.3969/j.issn.1671-0991.2012.12.013.

[15]黎 莉,陈 棠,王 珏.佛罗里达经验对海南“候鸟式”养老产业发展的启示[J].科技和产业,2014,14(2):29-33.DOI:10.3969/j.issn.1671-1807.2014.02.007.

[16]吕志新.美国太阳城--集中式养老社区的代表[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3,14(8):50-51.

[17]胡 佳.房车空间设计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18]Sheng X,Simpson P M,Siguaw J A.U.S Winter Migrants’Park Community Attributes:An 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J].Tourism Management,2014,43(43):55-67.DOI:http://dx.doi.org/10.1016/j.tourman.2014.01.013.

[19]刘林森.欧洲的房车一族[J].汽车维修,2007(8):38-39.

[20]Jafari J.Freedom to Travel?[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3,20(2):377-378.

[21]张念英,魏秀红,黄 晶.居家老年人护理需求调查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4,29(3):22-23.DOI:10.3870/hlxzz.2014.03.022.

[22]晓 雪,李志杰,张洪欣.异地养老--最时尚的养老方式[J].中老年保健,2008(1):20-23.

[23]姜向群,郑研辉.中国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来源及其经济保障问题分析[J].人口学刊,2013,35(2):42-48.DOI:10.3969/j.issn.1004-129X.2013.02.005.

[24]陈 茗,刘素青.老年人消费类型分析--二、三线城市个案研究[J].老龄科学研究,2015,3(1):11-18.DOI:10.3969/j.issn.2095-5898.2015.01.003.

[25]董红梅,王喜莲.谈老年人“候鸟式”旅游[J].特区经济,2006(6):211-213.DOI:10.3969/j.issn.1004-0714.2006.06.088.

[26]黎 莉,王 珏,陈 棠.从旅游业角度看海南“候鸟式”养老的发展[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34(1):100-104.DOI:10.3969/j.issn.1003-2363.2015.01.018.

[27]张 闽.异地互动式养老模式探索[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4.

[28]孔金平,刘瑜闻.养老方式多样化的探索--互动式异地养老[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29(1):73-75.DOI:10.3969/j.issn.1673-2219.2008.01.024.

[29]民政部等十部委.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Z].2015-02-03.DOI:10.3969/j.issn.1672-7185.2015.19.007.

[30]陈昶屹.“候鸟式异地养老”的困境[J].法庭内外,2011(9):40-41.

[3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工作的指导意见[Z].2014-11-18.DOI:10.3969/j.issn.1672-7185.2015.19.003.

[32]杨焱焱.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管理有关问题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4(14):150.DOI:10.3969/j.issn.1001-828X.2014.14.117.

[33]李 洁,徐桂华,姜荣荣,蒋高霞.我国养老护理服务人员现状及人才培养展望[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4):236-239.

[34]于 涛.养老服务人才的现状调查与对策--以淄博市为例[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1,26(2):94-97.

R473.59

A

10.16460/j.issn1008-9969.2016.23.027

2016-08-20

2014年度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814295)

李 苗(1994-),女,湖北应城人,本科学历,硕士研究生在读。

张彩虹(1968-),女,湖南永州人,博士研究生,教授。

陈伶俐]

猜你喜欢

候鸟异地养老
图解跨省异地就医
致命的超速
我是一只小候鸟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推进医保异地结算 稳字当先
养老之要在于“安”
“洋候鸟”回闽过年
“0”与世界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