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颌下巨大淋巴结增生症误诊浅析
2016-03-07李克朋刘向东
李克朋 刘向东
246003 安徽省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安庆医院口腔科
1例颌下巨大淋巴结增生症误诊浅析
李克朋刘向东
246003安徽省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安庆医院口腔科
淋巴结增生症是临床常见病,但多见于淋巴富集处,特殊部位,且肿大程度多有限,特殊部位淋巴结增生症易被误漏诊,本次研究报道1例颌下巨大淋巴结增生症误诊,以供借鉴。
颌下;巨大淋巴结增生;误诊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42岁。因发现右侧颌下无痛性包块半年入院。查体:右侧颌下稍肿大,于右侧下颌角深部可触及一大小约3.0cm×2.0cm包块,界限清楚,质地中等,活动性可,无压痛,表面皮肤正常。颌下CT提示:右侧颌下软组织块影,大小约3.1cm×2.0cm,轮廓光整,密度均匀,CT值55HU,右侧颌下腺受压,余未见异常。术前误诊为右侧颌下腺混合瘤,排除手术禁忌后,在全麻下行“右侧颌下腺及包块切除术”。术中见包块呈灰白色,包膜完整,与颌下腺紧密相连。连同右侧颌下腺一并切除。术后病理报告:(右侧颌下)淋巴结血管淋巴滤泡增生症。免疫组化:CK10(-)、CD5(-)、BCL-2(-)。
2 讨论
2.1 临床特点 淋巴结血管淋巴滤泡增生症,又称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是一种良性淋巴增生性疾病,最早由Castleman等于1956年报道。主要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可发生全身任何部位,多见纵膈及颈部淋巴结。常无明显自觉症状,病程较长者可有乏力、发热以及局部胀痛等不适[1]。按病理分型主要有透明血管型、浆细胞型及混合型,其中透明血管型占绝大多数,约90%[2]。实验室检查可有贫血、血小板增高、高γ球蛋白血症、ESR增快以及肝肾功能受损等[3]。该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人类疱疹病毒8感染有关,但其发病机制与各亚型的病因学联系尚无定论[4]。对该病的治疗,根据病理分型不同主要采取手术切除,部分病例可予以化疗及免疫调节治疗。一般积极治疗后预后较好。
2.2 误诊分析 (1)因该病较罕见,加上临床表现不典型,导致对该病的认识不足引起误诊。(2)颌下无痛性包块毗邻颌下腺,片面的将其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与颌下腺混合瘤联系到一起,缺乏进一步鉴别诊断。(3)不重视病史的采集,过分依赖辅助检查,缺乏细致深入的分析患者病情。(4)体格检查简单随意,只专注于最早发现的阳性体征的检查,未按正规体检程序进行系统查体,导致遗漏某些重要的阳性体征。
2.3 误诊预防 (1)在能诊断、处理常见病、多发病的基础上,拓宽知识面,加强对一些临床症状不典型的疑难病、少见病的学习,提高自身诊治水平。(2)年轻医师在积累临床经验的同时,不可形成定式思维,避免先入为主的思维方式产生误诊,必要时行术前活检或术中快速病理,明确诊断,指导下步治疗方式。(3)系统的病史采集是正确诊治疾病的前提,在辅助检查越来越高级的今天,认真细致的病史采集仍必不可少。(4)规范的体格检查是临床诊断疾病的不可缺少的步骤,是对病史的验证与补充。准确、细致的体格检查可有效避免或减少临床漏诊、误诊的概率。
[1]马世红,王军.颈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误诊10例分析 [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08(4):1390-1391.
[2]Frizzera G. Castleman's Disease and related disorders[J].Semin Diagn Pathol,1988,5(4):346- 364.
[3]陈哲,刘竞芳,周雨迁,等.巨大淋巴结增生症27例临床分析 [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2(04):300-302.
[4]张仪,李甘地,刘卫平. Castleman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J].中华病理性杂志志,2005,34:813.
10.3969/j.issn.2095-9559.2016.05.092
2095—9559(2016)05—2568—01
2015-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