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例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精神障碍的护理研究
2016-03-07顾红娟
夏 燕 顾红娟
226006 江苏省 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
60例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精神障碍的护理研究
夏燕顾红娟
226006江苏省 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
目的探讨老年骨科患者术后出现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98例老年患者,术后出现精神障碍11例,观察患者术后出现精神障碍的时间和临床表现。结果11例患者于术后6h~5d出现精神障碍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异常、昼夜颠倒、胡言乱语、幻觉、躁动甚者自行起床、拔管、不配合治疗等,症状持续时间在1~5d不等。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老年骨科术后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
老年患者;精神障碍;护理研究;
术后精神障碍是指患者在术后数天内发生的表现为意识、认知、定向以及睡眠等方面紊乱的一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严重者可出现明显的精神症状如精神错乱、焦虑及谵妄等[1]。术后精神障碍是可逆的急性精神紊乱综合征,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骨科老年手术的增加,骨科老年患者发生术后精神障碍的机率明显增加。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骨科共手术治疗老年患者98例,手术后出现精神障碍11例,现将病情及护理方法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98例行骨科手术老年患者,其中男61例,女37例,年龄64~83岁,平均(67.45±3.8)岁。根据术后精神障碍诊断标准,98例患者术后有11例发生急性精神障碍,发生率约为11.22%,表现为精神异常、胡言乱语、被迫害感、躁动等症状。其中男6例,女5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或全髋关节置换术者3例,股骨颈骨折者2例,腓胫骨骨折者3例,髌骨骨折者1例,经腓骨骨折者2例。
1.2 诊断标准 参照美国精神病学会1987年诊断标准,即(1)对环境的意识减退且有转移,集中和保持环境刺激的注意力下降。(2)至少出现以下2条①知觉障碍;②语言不连贯;③睡眠清醒节律失调;④神经运动性活动减少。(3)定向失调和记忆减退。(4)临床表现持续数小时、数日,有时1h内昼夜有波动。
1.3 临床表现及治疗 11例患者于术后6h~5d出现精神障碍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异常、昼夜颠倒、胡言乱语、幻觉、躁动甚者自行起床、拔管、不配合治疗等,症状持续时间在1~5d不等。给予加压吸氧、补充能量和营养、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静脉输血、保持循环稳定、营养脑细胞、镇静疗法等治疗。治疗后患者症状均能较快得以控制,未出现其他并发症。
2 术后护理
2.1 常规护理 术后常规采用多参数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关注术中失血量及补血量是否平衡、切口引流量及性状。术后3d内按一级护理标准,密切巡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尿量的变化,注意保持循环稳定,及时纠正低血压及低氧血症、电解质紊乱等。老年患者术后常规抽血化验血常规及血生化,预见性地采取措施解除诱因,防止术后精神障碍的出现。
2.2 针对性护理 针对具体情况采取各种保护性护理措施,防止意外伤害事件发生。如胡言乱语、幻觉、被迫害感、躁动不安者属于躁狂型精神障碍,应立即加上床旁护栏护垫,同时合理使用约束带保护,以防发生坠床、撞伤、计划外拔管事件。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尤其应注意保持正确体位,以免造成假体关节脱位的严重后果,同时立即遵医嘱给予镇静剂治疗。
2.3 用药护理 躁狂型精神障碍患者立即遵医嘱静脉使用氯丙嗪或咪唑安定等镇静治疗,用药后注意观察药效及副反应。本组患者均为老年人,尤其注意呼吸节律和深浅度的改变。遵医嘱及时给予静脉补充能量和营养,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保持循环稳定,营养脑细胞,治疗过程中严格控制补液的速度和量,以免增加老年人的心肺负荷而诱发意外。同时妥善固定输液管,保持静脉输液通路通畅。
2.4 疼痛护理 疼痛是术后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之一。疼痛是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可引起焦虑、紧张、恐惧等情绪反应,最明显、最直接的影响是睡眠时间和质量。良好的术后镇痛可以改善老年患者的睡眠,对预防术后精神障碍有明显效果。所以应随时关注患者主诉,及时遵医嘱使用止痛剂治疗,有条件者应使用镇痛泵进行术后镇痛治疗。
3 小结
随着老年医学的发展,术后精神障碍已越来越引起医护人员的广泛关注,其临床表现的多样性,潜在安全风险等将给术后护理带来严峻挑战。老年骨科术后精神障碍患者多合并有各种慢性疾病,各器官功能衰退,其对药物的耐受能力较差,服用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明显升高[2]。因此,选择针对性强、安全性高的干预措施治疗老年骨科术后精神障碍患者显得尤为重要。术后精神障碍不但会增加坠床跌伤和管道脱落等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率,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影响康复治疗效果,还会加重医护人员的工作负荷及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本组均为老年人,其手术均为大手术,创伤大、时间较长,术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压波动,易引起代谢、酸碱平衡紊乱,增加了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的危险性。因此,手术前尽可能调整患者全身状况,补充多种维生素,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术中尽可能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完善围术期心理疗法,注意提供舒适的手术体位和病房条件。一旦出现焦虑、躁狂、幻觉等精神错乱症状宜早期给药,积极处理,以防意外伤害事件发生。
[1]陈胜琼.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精神障碍的观察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3):46-47.
[2]王桂兰.老年骨科术后急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20):68-69.
10.3969/j.issn.2095-9559.2016.05.073
2095—9559(2016)05—2548—01
2015-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