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二○一五年中国新疆经济发展历程
2016-03-07向东
□文/向东
盘点二○一五年中国新疆经济发展历程
□文/向东
精准扶贫贫困农牧民迈向幸福生活
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新常态下,面对经济形势“三期叠加”的影响,新疆经济发展经受了怎样的考验?取得了哪些成绩?让我们从扶贫攻坚、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促进经济增长、全面深化改革、民生建设等不同方面,回顾2015年新疆经济发展的历程。
2015年年底,新疆和田市玉龙喀什镇兰干村村民麦丽克萨依普·买提尼亚孜用卖扶贫羊的收入,开心地买回了新的家电家具。依靠养羊,麦丽克萨依普彻底甩掉了贫困的帽子,她开心地说:“扶贫办为我们新修了棚圈,支持我们养羊。现在靠卖羊的收入,我家的生活条件比以前好多了!”
2015年,新疆加大扶贫开发和资金投入力度,把南疆三地州、边境地区、贫困山区作为扶贫开发主战场,扶贫重点向农牧区、边境地区、特困人群倾斜,通过精准扶贫,全疆共有38.74万人甩掉了贫困帽子,大步迈向幸福生活。
整村推进/B贫困村庄换新颜
低矮简陋的土坯房,乡间小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牛、羊、鸡到处撒欢跑,随处可见牲畜粪便……在没有进行整村推进扶贫以前,一提起新疆的贫困村,人们脑海中便是这样丑旧落后的面貌。
为了改变贫困村面貌,“十二五”期间,新疆从贫困地区实际出发,实施“整村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规划。2010~2014年,全疆共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10多亿元,累计实施1.3万个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实施了2200多个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规划。2015年,新疆加快整村推进扶贫步伐,实施30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规划。
在富蕴县吐尔洪乡阔克铁列克村,一条条整洁宽敞的乡村道路,一排排刚刚建好、粉刷一新的抗震安居房在蓝天的映衬下分外美丽。“十二五”期间,通过实施整村推进项目,阔克铁列克村进行了整体改造,建安居房、盖棚圈、修路、装路灯、建文化广场……
走进牧民努尔夏西的新家,80平方米的安居房代替了老旧的土坯房;院子里牛羊入了新修的暖圈;院内自家的小锅炉里炉火正旺,既可以取暖,又可以做饭。努尔夏西开心满足地说:“如今我们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阔克铁列克村是新疆实施整村推进扶贫的一个缩影。2015年,不论是边远的山区还是沙漠腹地的农村,贫困村在安全饮水、通电、通广播电视、通路、修建防渗渠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都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
通过整村推进建设,贫困地区农田水利设施、乡村道路、人畜饮水等得到改善,增强了贫困地区自我发展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贫困村的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条件等显著改善。
产业扶贫/B带领农牧民奔富路
到了农闲季节,裕民县阿勒腾也木勒乡阿勒腾也木勒村用扶贫资金办起来的刺绣合作社里,20多名心灵手巧的妇女开始忙着绣各种绣品。阿依努尔是她们当中最能干的一个,她不但刺绣,还自己设计、绘制刺绣图案。在刺绣合作社工作,阿依努尔一年可以多收入上万元。合作社其他妇女,一年也都有1万元左右的收入。
“十二五”期间,特别是2015年,新疆加大对贫困地区的产业扶持力度,优先支持优质林果业、优质畜牧业、设施农业、庭院经济、土地整治、地方民族特色手工业、节水工程等七类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大力培育扶持特色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民族手工业、旅游业等支柱产业,使众多贫困农牧民摆脱了贫困。
民丰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80%的农村人口居住在沙漠腹地和昆仑山区,为了让广大农民脱贫,民丰在产业发展上大做文章。尼雅黑鸡在和田地区家喻户晓,民丰县引进黑鸡孵化厂和黑鸡深加工厂以及饲料专营店,在各乡镇成立黑鸡养殖合作社,申请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让黑鸡有了“身份证”,大大提高了知名度和附加值。
不仅仅是黑鸡,通过实施产业扶贫,变“输血”为“造血”,全县形成了红枣、核桃、尼雅黑鸡、和田羊四大特色农牧产品,安迪河甜瓜、昆仑雪菊、红柳大芸、蔬菜大棚等区域特色种植,使农民脱贫致富。
在贫困地区,一个龙头企业可以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在多方面发展贫困地区各种特色产业的同时,新疆坚持龙头拉动、效益覆盖,着力培育扶持了一批具有一定经营规模和经济实力、对贫困地区和扶贫对象有较强带动和辐射能力的扶贫龙头企业。如今,新疆扶贫龙头企业从2004年最初的7家发展壮大到236家,全疆扶贫龙头企业不仅在数量上大幅增加,实力也明显增强,成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精准扶贫/B农家牧家传笑声
吉木乃县吉木乃镇萨尔吾楞村护边员马合沙提·斯拉木已经在中哈边境上做了20多年的护边员。如今,马合沙提的守边护边生活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县上给他家新建了住房和棚圈,并改造水井、拉设供电线路、配发大功率太阳能发电设备,解决生活用电困难,让他安心护边。
吉木乃县瞄准边境一线抵边户、守边户和护边员“三类对象”,进行“精准扶贫”,使他们安得下、守得住、能致富,有资产、有家业,逐步走出贫困、走向富裕。
吉木乃县草原石城景区,托斯特乡阔依塔斯村牧民肯杰拜开了一家牧家乐。2015年,肯杰拜参加县里旅游餐饮服务业培训,通过经营牧家乐收入5万元,一举甩掉了贫困的帽子,成了村里经营牧家乐收入最多的人。一下子有了这么多钱,肯杰拜的心里乐开了花。
为实现精准扶贫,皮山县各村都制定了庭院经济项目“一户一方案”明细表,详细记录每家的项目实施内容、产品价格、数量等,完全改变了过去农民“给啥要啥”的情况,确保精准扶贫的有效性。
2015年,新疆共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近20亿元实施精准扶贫项目。通过精准扶贫,在贫困地区,几乎家家都有“小菜园”“小果园”“小养殖园”;人人都学习修理、刺绣、餐饮技术,都有一门拿得出手的手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扶贫办副主任徐明说:“2015年,新疆通过对贫困劳动力的精准培训,让越来越多的贫困农民成了种养殖大户、商铺老板和手工业主,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