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北京篇章
2016-03-07沈聪郑建丁莉莎
沈聪 郑建 丁莉莎
一元复始,岁序更新,2016年北京市人代会、政协会胜利召开。市长王安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北京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上取得重大进展,奋力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北京篇章。
会上,围绕着北京“十三五”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大家一致认为,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治理“大城市病”是“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北京篇章”最关键的三个章节。未来五年,北京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疏解非首都功能、治理“大城市病”方面全力以赴,取得实质性突破。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北京、天津、河北调研,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个大思路、大战略,要通过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2015年出台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具体描绘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宏伟蓝图。如何应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这场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大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北京贡献?
体制机制改革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制度保障。市人大代表、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穆红玉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立法是基础。建议加强三地人大协同立法,切实解决好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涉及的法律问题。市政协委员、原大兴区政协主席高树旺认为,应考虑搭建一个有利于京津冀多地、多部门间协作、沟通的平台,加强实践中具体责任部门间的沟通、协作。
京津冀协同发展从根本上讲要靠创新驱动。市人大代表、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副院长廖晓钟认为,北京在京津冀科技发展一体化体系中的主要任务是提升原始创新和科技创新服务能力,打造技术创新总部、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核心区和全球高端创新中心、创新型人才聚集地,发挥北京的创新融合作用。北京市要进一步调动中央在京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作用和潜力。创新驱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还要做好人才工作。市政协委员、北京市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马一德认为,目前北京市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凸显首都的战略地位,设立人才中心十分重要。具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深化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二是完善科技创新人才的评价和激励制度,三是加强科技创新人才权益保障。
参会的各区县领导描绘了他们心目中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区县版”。市人大代表、通州区委书记杨斌提出,建设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必须有首都意识、首善意识、大局意识,切实把思想统一到“补短板、强基础、调布局、留空间、重管理、优环境、高标准、谋发展”二十四字方针上来。标准要高,理念上要与国际接轨。要想几百年不落后,关键在绿色,必须十分重视生态建设。市人大代表、平谷区委书记王成国认为,平谷要抓住建设跨区域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中小城市改革先行试点、举办2020年世界休闲大会等重要契机,全力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和北京市行政副中心的后花园,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延庆区和相邻的张家口等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市政协委员、延庆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祁金利认为,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要求,京津冀将率先实现产业、交通、生态一体化的突破,可以说延庆与周边地区在上述三个方面建设中均具备了良好基础。延庆将以产业发展互补互促、基础设施相联相通、生态环境联防联建、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冬季活动群策群力,与张家口地区携手打造生态文明示范区、京张冰雪休闲旅游带,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共赢典范。
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
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对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先导作用。2015年以来,北京市统筹解决“搬哪些”、“往哪搬”、“谁来搬”、“怎么搬”,严格控制增量,有序疏解存量,推动疏解了一批非首都功能重点项目,取得了初步成效。
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意在疏解与提升同步推进,须放眼长远、从长计议,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市人大代表、市侨联副主席陶庆华认为,在疏解非首都功能方面要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经验,在首都各区实行企业注册地差别化税率,通过税收杠杆作用鼓励企业向郊区搬迁;要推进水电气热等产业的价格改革,研究本市不同区域非居民差别电价、水价等一系列政策,对限制性的企业提高用电用水价格,提高经营成本;要对疏解腾退出来的空间进行新的规划,制定准入标准;要完善承接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完善跨区域人才流动、养老保险转移等政策,建立京津冀相互衔接的劳动用工和企业资质互认制度。市人大代表、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主任、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梅萌提出,要认真思考第二、三产业的比重问题、不应大幅降低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的增加会带来人口的增加,与疏解人口的目标有冲突,还可能导致城市空心化。应当把二、三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着力提高服务业的自动化程度。
疏解非首都功能,不仅要在增量上做文章,还要疏解存量,触动利益,需要魄力和智慧。“北京市拿出了啃硬骨头的勇气,体现了担当精神。”市人大代表、北京城市学院党委书记、校长刘林说。市人大代表、新华社国内部副主任陈芸提出,疏解非首都功能涉及各方利益,希望人大加强监督和调研,积极介入,及时了解各方呼声,达成共识,促进利益调整,保持社会稳定。对于被列为疏解对象的企业来说,也要转变发展理念,善于发现新的机遇、开拓发展空间,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市政协委员、京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付合年对这一点深有体会。他说,京煤集团作为传统的能源企业,在北京发展的政策、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大,企业发展面临很大的压力和挑战。非首都功能产业疏解为京煤集团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方向指引和升级标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产业转移、战略扩张提供了发展机遇和空间。“十三五”时期,京煤集团下决心继续把产业疏解与产业升级相结合、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相结合,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坚决治理“大城市病”决不讳疾忌医
“我们要下定决心,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加强治理,为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这个大局而奋斗。”市人大代表、市委书记郭金龙在参加市人代会西城团审议时表示。他指出,交通拥堵、大气污染这些问题,都是社会高度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这些都需要提升城市的治理水平。因此,北京从不讳言患上了“大城市病”,更不能讳疾忌医。
治理“大城市病”,控制北京人口规模是主要目标。市人大代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建议,要厘清城市疏解功能和人口的关系。2300万人口红线的目标难度大、不确定性因素不少。不能简单控制人口规模,还要将疏解功能落到实处,避免出现产业走了人没减少的情况。市人大代表、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中心总经理、党总支书记金焱认为,在人口和城市功能的疏解上,要加强职住平衡规划设计,重点解决职住失衡问题,否则疏解出的人口很容易形成“潮汐现象”,给城市管理运行带来新的压力。要注重解决疏解后空置土地的规划和利用问题,防止土地空置、商户回流的现象出现。市政协委员、门头沟区政协主席张冰认为,对一些大型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机构可适当分拆、分散和外迁。在教育、医疗、卫生、科技、文化、体育及环境保护等基本公共产品领域,应按照人口比例安排公共财政支出。
如何不让人们一提首都就想到“首堵”?市人大代表、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章更生等建议,下大力气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加大资金投入,运用大数据打造智能交通系统,通过采取增设单行线、优化主要道路出入口、实行错峰上下班等措施来优化道路交通。强化协调配合,打通“断头路”,改善城市交通出行环境。
改善空气质量关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是最重要的环保民生工程之一。市人大代表、北京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李大维等建议,政府要完善大气质量监测体系,健全监测网络和机制;要强化对PM2.5等污染源的监测,实行网格化管理,增加监测点数量,提高监控密度,为分析、研究、解决大气污染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要研究建立污染物禁止排放区管理机制,禁止在三环内等重点区域低空排放污染物;要加快供暖设备的改造升级,减少污染物排放。市人大代表、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研究所教授徐世红指出,在治理“大城市病”过程中,要坚持法治意识、法治思维,做到依法行政。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张清建议,政府应建立与市民友好顺畅的沟通互动机制,真正将人民作为城市的主体,增进市民对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存在问题和挑战的了解,使广大市民认识到自身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