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法林抗凝疗法治疗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

2016-03-07苗灵娟杨永枝程广书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9期
关键词:瓣膜病华法林抗凝

苗灵娟 杨永枝 程广书

华法林抗凝疗法治疗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

苗灵娟 杨永枝 程广书

目的探讨华法林抗凝疗法治疗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3例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1例)和研究组(32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给予华法林抗凝疗法治疗,对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未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对照组发生率为19.4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瓣膜病心房颤动应用华法林抗凝疗法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安全性好,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及应用。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华法林;抗凝疗法;系统性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主要是因心脏电活动传导系统紊乱造成传导速度异常而致[1,2],血流动力学会发生变化导致部分脏器灌注困难,最后造成晕厥、猝死,年龄越大患者发病率越高,极易诱发栓塞性脑卒中,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常规药物治疗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效果并不佳[3],相关报道指出,华法林具备抗栓及抗凝活性,能减少病死率[4,5]。近几年,应用华法林来治疗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例子越来越多。为探讨更有效的治疗措施,本院于2013年1月~2014年2月探讨了华法林抗凝疗法治疗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具体记录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为本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63例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均为持续性心房颤动,其中男32例、女31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1.4±5.4)岁。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1例)和研究组(32例)。研究组患者中男15例、女17例;年龄45~77岁,平均年龄(61.7±5.6)岁,其中14例冠心病,8例高血压病,7例脑卒中,3例糖尿病;对照组患者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26~68岁,平均年龄(61.5±5.5)岁,其中15例冠心病,6例高血压病,6例脑卒中,4例糖尿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用药前先测定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初始给予华法林(拜耳医药保健股份有限公司)剂量为2.0mg/d;根据INR调整华法林剂量,0.5mg/次为最小调整单位,使INR稳定在1.7~2.5;INR达到目标值后,每周测定1次,连续2周在目标值范围内,则每个月进行2次随访。若发生出血等情况会对INR水平造成影响,要及时监测凝血功能。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上海信谊制药有限公司)剂量为150mg、1次/d。不进行INR监测,按常规随访,直至试验结束。

1.3 观察指标 观察服用华法林初期血液INR改变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中出现的血栓栓塞、不良反应及出血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服用华法林初始阶段血液INR的变化情况 服用华法林后第3天测INR值:INR<1.6有7例,INR在1.6~2.0有16例,INR在2.1~2.5有9例。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出血情况,1周后所有的患者INR值均>1.6。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栓栓塞发生情况 63例患者,随访时间为5~18个月,平均随访13月。研究组患者未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对照组患者6例发生心源性脑栓塞,其中4例为冠心病患者,1例为脑卒中患者,1例为糖尿病患者,栓塞年发生率为19.4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研究组1例出现牙龈出血(当时INR值为2.3),1例出现皮下出血(INR值为2.5),出血发生率为6.25%;对照组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病例1例,牙龈出血1例,皮下出血1例,出血发生率为9.6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栓塞事件和出血并发症情况比较[n(%)]

3 讨论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其中老年患者占大多数,心绞痛、冠心病等疾病发病率日益增长,出现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几率呈上升趋势[6]。所以寻找一种比较安全高效的措施来治疗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意义非常重要。一般对于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治疗,常见的有钙离子拮抗剂、硝酸酯类以及阿司匹林等,作用机理都是利用降低心肌氧耗达到抗缺血效果[7]。但是虽可以使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生活质量有所改善,不过这种患者出现的死亡率还是很高。要想高效控制这种疾病,降低病死率,最重要的就是要避免栓塞。

目前治疗非瓣膜病心房颤动中比较常用的药物是阿司匹林,其虽能减轻心律失常,不过疗效较差,药效时间短,难以使病死率下降。近几年发现逐渐得到应用的华法林疗效更好,其具有各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电生理作用,半衰期更长,可以有效使心肌组织动作电位延长,对心房传导纤维钠离子内流发挥抑制效果,进一步减少窦房结自律性。华法林属于香豆素类抗凝药,抗凝作用十分显著,可以对维生素K合成凝血因子发挥抑制作用,大大减轻凝血酶诱导血小板反应。华法林治疗心房颤动患者中,对生成凝血因子的抑制作用使血栓栓塞减弱,防止血栓进一步扩展,以免血栓脱落形成栓塞。另外,华法林还可以完善缺血细胞内能量代谢,磷脂损坏减轻,从而对细胞结构、细胞膜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采用华法林的研究组患者减少血栓栓塞效果好于使用阿司匹林对照组。同时研究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华法林疗效较佳。

综上所述,华法林抗凝疗法治疗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是一种更理想的方案,减轻临床症状,安全性高,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1]何水波,郁水华,孟锐,等.华法林预防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及出血风险的临床对照研究.中国心血管杂志,2013,18(4):268-271.

[2]Lip GY,Nieuwlaat R,Pisters R,et al.Refining clinical risk stratification for predicting stroke and thromboembolism in atrial fibrillation using a novel risk factor-based approach: the euro heart survey on atrial fibrillation.Chest,2010,137(2):263-272.

[3]黄从新,张澍.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心房颤动防治专家工作组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2,16(4):246-287.

[4]张玉芝,余娟,邵珊,等.非瓣膜病心房颤动住院患者抗凝治疗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0,26(6):443-445.

[5]苏江莲,林运,左惠娟,等.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知识知晓率及治疗行为调查分析.中国综合临床,2009,25(1):43-45.

[6]冯慧琴,黄丽霞,黄翯,等.21 例老年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的随访管理.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78-79.

[7]胡广卉,武云涛,陈艳梅,等.高龄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长期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4(6):730-73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9.118

2016-09-08]

450004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高血压科

程广书

猜你喜欢

瓣膜病华法林抗凝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新活素治疗瓣膜病和非瓣膜病心脏病所致心力衰竭的效果分析
三维超声联合超声二维斑点示踪技术在心脏瓣膜病评估中的价值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无缘无故出现咳嗽警惕心脏瓣膜病
Mutually Beneficial
华法林出血并发症相关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华法林导致皮肤坏死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