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尿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检测诊断肝硬化早期肾损害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6-03-07吕金龙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4期
关键词:肽酶脯氨酸氨基

吕金龙

尿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检测诊断肝硬化早期肾损害的临床价值分析

吕金龙

目的对应用尿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检测方式对出现早期肾损伤症状的肝硬化疾病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47例肝硬化早期肾损伤疾病患者作为研究1组,47例单纯肝硬化疾病患者作为研究2组,同期47例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速率法对三组研究对象的尿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水平进行测定,对比测定结果和测定结果阳性人数。结果研究1组研究对象尿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水平(51.38±4.34)U/g·Cr高于研究2组(23.80±4.09)U/g·Cr和对照组(12.67±1.73)U/g·Cr;研究2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尿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检测结果阳性人数38例(80.9%)多于研究2组13例(27.7%)和对照组1例(2.1%);研究2组尿多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尿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检测方式对出现早期肾损伤症状的肝硬化疾病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尿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早期肾损伤;肝硬化;诊断

在身体的肾脏组织中,尿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含量水平相对较为丰富,可以作为临床对肾小管损伤进行判断的一个敏感性指标。肝硬化疾病患者的病程时间相对较长,会在很大程度上对患者的肾脏造成损害,如果不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都会受到严重的威胁[1]。本次对应用尿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检测方式对出现早期肾损伤症状的肝硬化疾病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 47例肝硬化早期肾损伤疾病患者作为研究1组,47例单纯肝硬化疾病患者作为研究2组,同期47例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研究1组中男26例,女21例;年龄42~85岁,平均年龄(53.9±6.4)岁;肝硬化患病时间1~16个月,平均患病时间(5.1±1.2)个月;研究2组中男27例,女20例;年龄41~82岁,平均年龄(53.3±6.5)岁;肝硬化患病时间1~18个月,平均患病时间(5.4±1.7)个月;对照组中男24例,女23例;年龄45~83岁,平均年龄(53.6±6.2)岁。三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三组研究对象于入院当日或次日的清晨收集尿液标本,采用速率法对尿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水平进行测定[2]。

1.3 阳性结果评价标准 当尿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水平≥20 U/g·Cr的时候,可以判定为检测结果阳性[3]。

1.4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研究对象尿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水平、测定结果阳性人数等两项内容作为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尿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水平 研究1组研究对象尿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水平明显高于研究2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2组研究对象尿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研究对象尿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水平比较(U/g·Cr)

2.2 尿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水平阳性人数 研究1组尿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检测结果阳性人数明显多于研究2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2组尿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检测结果阳性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研究对象尿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水平阳性人数比较[n(%)]

3 讨论

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大分子量蛋白类物质,其分子量水平可以达到220000,该蛋白在正常生理状态下无法轻易的通过肾小球的基底膜,因此在正常人的尿中所检测到的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大多数都来自于肾脏,由于肾脏中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的含量较为丰富,尤其是肾小管中所含有的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较为丰富,当肾脏受到一定的损害的时候,尤其是肾小管受到损伤的时候,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就会迅速的会排入到尿液当中,导致尿中所含有的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水平呈现异常升高的发展趋势。因此通过对患者尿液中所含有的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水平进行检测,可以对罹患肝硬化疾病的患者的早期肾损害发生情况进行准确的监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4,5]。

[1]沈洪亮,柏津怀,戴腾吕.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前白蛋白合成速率的测定及临床评价.中国医师杂志,2014,6(2):203-204.

[2]张晨光,沈琪琳,郭新胜,等.两种定标方式对血清前白蛋白免疫透射比浊测定结果的影响.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13,18(2):97-99.

[3]李红平.尿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检测诊断肝硬化早期肾损害的临床价值.中国实用医药,2014,9(15):48-49.

[4]严思敏.外周血营养指标变化与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预后的关系.广东医学,2013,34(11):1745.

[5]孙爱丽.尿胞外体亮氨酸氨基肽酶及二肽基肽酶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变化.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5,27(4):77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4.042

2016-04-22]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猜你喜欢

肽酶脯氨酸氨基
蛋白酶的研究历史、发现及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续1)
国家药监局批准脯氨酸恒格列净片上市
外源脯氨酸对缺硼下棉花幼苗生长、生理特性以及脯氨酸代谢的影响
植物体内脯氨酸的代谢与调控
转肽酶A在蛋白质和多肽修饰中的应用
“γ谷氨酰转肽酶”与肝胆系统疾病
1,1′-二羟基-5,5′-联四唑-5-氨基四唑盐的合成及性能预估
两种含1,3,4-噻二唑α-氨基膦酸酯与蛋白质弱相互作用的ESI-MS研究
2-(4-氯苯氨基)甲基苯酚降解的动力学研究
含有1-氨基蒽醌基团的α-氨基磷酸酯的合成及其路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