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平片与传统X线造影在腮腺肿瘤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2016-03-07郑立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4期
关键词:平片腮腺敏感性

郑立新

CT平片与传统X线造影在腮腺肿瘤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郑立新

目的对比分析CT平片与传统X线造影在腮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2例腮腺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以传统的X线造影,观察组予以CT平片扫描,比较两种方法诊断的准确率。结果对照组患者腮腺肿瘤的阳性检出率为77.8%,低于观察组的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例患者经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良性腮腺肿瘤56例,恶性腮腺肿瘤16例;经传统的X线造影检查,良性腮腺肿瘤48例,恶性腮腺肿瘤24例,传统X线造影敏感性为80.4%(45/56),特异性为81.3%(13/16)。经过CT检查,良性腮腺肿瘤共有55例,恶性腮腺肿瘤共有17例,CT检查的敏感性为96.4%(54/56),特异性为93.8%(15/16)。结论与传统X线造影相比,CT平片在腮腺肿瘤诊断中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可以广泛用于腮腺肿瘤的临床诊断中。

CT平片;传统X线造影;腮腺肿瘤;诊断

腮腺肿瘤多为良性,其中良性腮腺肿瘤患者以多形性腺瘤最为常见,约占腮腺肿瘤的80%。相关研究认为腮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密切关系,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影像学技术在飞速发展,是临床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1]。一般情况下,腮腺肿瘤多为浅叶,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为探究CT平片与传统X线造影在腮腺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本次研究选取的72例确诊为腮腺肿瘤的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月在本院治疗腮腺肿瘤的72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经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腮腺肿瘤[2]。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中男14例,女22例,年龄27~64岁,平均年龄(43.8±5.4)岁;观察组中男16例,女20例,年龄30~68岁,平均年龄(44.6±5.8)岁。所有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颌下淋巴结肿大、触摸有肿块、口腔功能障碍、皮肤溃疡等。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予以传统X线造影,即在检查前先予以患者造影剂。观察组予以CT平片扫描,以听眶线作为基线,采取横断面平行向下扫描,层距:5 mm,层厚5 mm,造影剂为10 ml 60%的泛影葡胺。

1.3观察指标 观察不同诊断方法阳性结果的准确率以及对良、恶性腮腺肿瘤的诊断情况,对比分析CT平片与传统X线造影在腮腺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阳性诊断率比较 对照组患者腮腺肿瘤的阳性检出率为77.8%,低于观察组的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腮腺肿瘤阳性检出率比较(n,%)

2.2X线造影检查良、恶性腮腺肿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72例患者经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共有良性腮腺肿瘤56例,恶性腮腺肿瘤16例;经传统的X线造影检查,良性腮腺肿瘤48例,恶性腮腺肿瘤24例,传统X线造影敏感性为80.4%(45/56),特异性为81.3%(13/16)。

2.3CT检查良、恶性腮腺肿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经过CT检查,良性腮腺肿瘤55例,恶性腮腺肿瘤17例,CT检查的敏感性为96.4%(54/56),特异性为93.8%(15/16)。

3 讨论

腮腺是人体的唾液分泌腺,主要包括脂肪组织,正常的腮腺CT平扫主要表现为两侧腮腺呈现对称性低密度的均匀影像,与周围的组织有明显的分界。腮腺异常患者CT表现为不对称软组织造影;X线造影可以清晰的显示腮腺主导管,官腔柔顺,无狭窄和扩张。腮腺良性肿瘤的临床主要表现为无疼痛、表明光滑、随意活动,X线表现为腺泡充盈缺损光滑,分支导管移位、主导管移位,部分有钙化。腮腺恶性肿瘤的临床主要表现为发展快、有多个结节生长、疼痛等。X现表现为腺泡充盈缺损模糊,分支导管和主导管均破坏,无钙化。良性肿瘤的CT表现为肿瘤为圆形、密度均匀、边界清晰、边缘光滑。恶性肿瘤的CT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密度不均匀、边界不光滑等[3]。

腮腺X线造影具有操作简单的特点,为微创检查,可以有效的反应患者的腮腺组织情况,但是敏感性和特异性相对较低。应用CT平片扫描具有定位准确、分辨率高的特点,可以清晰地反应病变部位和周围组织的关系,区分腮腺肿瘤的良、恶性,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在临床腮腺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相关研究报道显示,腮腺肿瘤的影像学检查各有优点也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提高临床腮腺肿瘤的准确率,大部分学者认为可以联合应用X线、CT对腮腺肿瘤患者进行检查,及早做出正确的诊断并予以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4]。

本次研究结果说明,对照组患者腮腺肿瘤的阳性检出率低于观察组(P<0.05),72例患者经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共有良性腮腺肿瘤56例,恶性腮腺肿瘤16例,经过传统的X线造影检查,良性腮腺肿瘤48例,恶性腮腺肿瘤24例,经CT检查,良性腮腺肿瘤共有55例,恶性腮腺肿瘤共有17例,传统X线造影敏感性、特异性均低于CT检查。

综上所述,应用CT平片在腮腺诊断中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优于X线检查,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1]余排卫.CT平片与传统X线造影在腮腺诊断中的对比分析.现代医用影像学,2014,23(2):168-169.

[2]刘焱,李辉,王姗姗,等.腮腺病变的CT诊断及误诊分析.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19(1):31-35.

[3]韦洁勤,张静,陆力坚,等.干燥综合征腮腺导管MRS与CT及X线造影对比研究.中国临床新医学,2015(3):193-197.

[4]隋德政,杨希,张媛媛,等.腮腺腺淋巴瘤的CT和MRI特征.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2,18(4):481-48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4.047

2015-10-26]

110004 沈阳市中医院放射线科

猜你喜欢

平片腮腺敏感性
X线平片和CT对颈椎病诊断的临床效果
经前烦躁障碍症发病与四氢孕酮敏感性中西医研究进展
颈椎病患者使用X线平片和CT影像诊断的临床准确率比照观察
腮腺木村病的DWI和动态增强MR表现
丹参叶片在快速生长期对短期UV-B辐射的敏感性
冠心平片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抗氧化酶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超声检查对腮腺肿大的诊断价值
腮腺脂肪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
受害者敏感性与报复、宽恕的关系:沉思的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