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对比分析

2016-03-07霍锋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4期
关键词:骶管椎板腰椎间盘

霍锋

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对比分析

霍锋

目的比较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治疗效果。方法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保守治疗组(20例)和手术治疗组(26例)。保守治疗组采用卧床静养、骶管注射治疗、牵引治疗、口服止痛药及中医疗法。手术治疗组采用半椎板切除术和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切除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于运动能力的恢复,早期:手术治疗组患者优于保守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远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方面,两组随时间变化波动的幅度不同,但其远期结果十分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可以在1个月内较保守治疗更加快速地改善运动能力,对于要求短期内恢复的患者更为有利,但在远期而言,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接近,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权衡利弊后选择最合理的治疗方案。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以后,在外力作用下,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单独或者连同髓核、软骨终板向外突出,刺激或压迫窦椎神经核神经根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变[1]。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目前主要存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本文就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探讨如何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46例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运动功能受损的患者。所有患者都经过CT或MRI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导致运动功能受损,均经历了手术治疗或者保守治疗。排除标准[2]:发病之前进行过脊柱手术;存在马尾综合征;存在脊柱畸形;存在脊柱炎或肿瘤;在本院接受治疗后无法取得联系进行回访;在接受了手术治疗以后又采用了其他保守治疗手段。患者随机分为保守治疗组(20例)和手术治疗组(26例)。影像学分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类方法有多种,我国惯常使用的分类方法可将其分:①膨出型。纤维环有部分破裂,但表层完整,此时髓核因压力向椎管内局限性隆起,但表面光滑。②突出型。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突向椎管,但后韧带仍然完整。③脱出型。髓核穿破后韧带,形同菜花,但其根部仍然在椎间隙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s)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s)

注:两组比较,P>0.05

项目 类别 保守治疗组(n=20) 手术治疗组(n=26) P性别 男 19 11 0.224女7 9平均年龄(岁) 45.8±1.1 50.1±1.4 0.091发病部位 L3~41 0 0.098 L4~518 16 L5~S17 4突出类型 膨出型 4 3 0.322突出型 16 12脱出型 6 5

1.2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半椎板切除术和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切除术两种手术方法,视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麻醉方式均为全身麻醉。保守治疗除卧床静养外,采用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①骶管注射治疗。经骶裂孔进针,将药物注射到骶管中,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小炎性反应,缓解神经根水肿达到止痛的目的。②牵引治疗。通过牵引治疗,使椎间隙空间增大,减小对神经根的压迫,通过合理调整局部承载压力,减轻患者的疼痛感。③口服止痛药。④中医疗法。祖国医学在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方面有一定独到的见解,认为腰间盘突出症是由于气血受阻,瘀血内积,风寒湿热之邪侵及人体所致。可采用包括中药的口服、外敷、熏蒸以及针灸推拿等。

1.3疗效评定标准[3,4]采用VAS以及MRC六级肌力评分评价治疗后第1、3、6、12个月患者的恢复情况。VAS评分:0分表示不痛,10分表示剧痛。≤3分:有轻微的疼痛,能忍受;4~6分: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7~10分:患者有教强烈的疼痛,疼痛难忍,影响食欲,影响睡眠。让患者根据自己的感受在横线上做出标记。MRC六级肌力评分法:0级,肌肉无任何收缩;Ⅰ级:能触知肌腱收缩,但不能产生关节运动;Ⅱ级:有关节运动,但不能克服地心吸收力运动。Ⅲ级:能克服地心吸收力运动,但不能做阻力运动;Ⅳ级:能做阻力运动,但比正常肌力弱;Ⅴ级:肌力正常,运动自如。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U检验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运动能力恢复情况比较 第1、3、6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治疗组在治疗初期(1个月内)可以迅速提高MRC评分,改善病情,但在远期(12个月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RC评分及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见图1,表2。

图1 两组MRC评分

表2 两组MRC评分P值

2.2两组背部和腿部的VAS评分 两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最初的1个月,手术治疗组比保守治疗组更加迅速的降低了腰部和腿部的疼痛评分。两组VAS评分及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见图2,图3,表3,表4。

表3 两组背部VAS评分P值

表4 两组腿部VAS评分P值

图2 两组背部VAS评分

图3 两组腿部VAS评分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疾病中的常见病。随着城市人口比例的增加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其发病率逐年增加,据报道发病率在10%~15%,在因腰腿疼住院的患者中的检出比例高达25%~40%[5]。长期从事伏案工作和重体力劳动的人群都属于高危人群。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结合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也比较容易,然而针对治疗方案的选择一直以来都存在一定的争议。究竟是选择有创性的经济成本较高的手术治疗,还是选择无创的中西医结合但恢复相对比较慢的保守治疗,是值得广大骨科医生探讨的一个问题。

目前手术治疗的方法已经发展的非常完善,在全身麻醉下可以选用全椎板切除术、半椎板切除术、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切除术,近年还可以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术或椎间盘镜术。本文采用的26例患者主要采用半椎板切除术和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切除术,治疗效果均比较满意,在治疗后早期1个月内,即可显著而迅速地缓解症状。但因为手术治疗属于有创治疗手段,且治疗费用高,患者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都比较大。

目前保守治疗可选择的方式非常多,结合中医疗法,效果也比较理想。常用的方法包括骶管注射和牵引。骶管注射主要是将止痛药物直接注射进入骶管中,减轻局部炎性刺激,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牵引是通过机械牵拉,拉开椎间隙,减轻外力对神经根的刺激,从而止痛。患者也可口服止痛药和一些活血化瘀、祛风除湿、行气止痛的中成药。另外,在临床实践中可以应用中医针灸,通过针刺病变椎体上下一节的夹脊穴、秩边、环跳、承扶、委中、承山、阳陵泉、足三里、昆仑等,可在短时间内使患者止痛甚至恢复行走,虽然这种效应有效时间较短,但从针灸>1周患者的观察来看,其收效也是相当可观的[6]。另外中医疗法还可以选择推拿按摩、药物熏蒸等,应根据患者的耐受性适当选用。

综上所述,手术治疗可在短期内迅速缓解疼痛,减轻症状。对于短期要求止痛的患者,在经济条件和患者状态允许的条件下,可以选择手术治疗。对于症状较轻,患者状态不佳,不耐受手术或经济承受能力较差的患者,因为两种治疗方案远期效果并无太大差异,应选取保守治疗。

[1]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第 2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47-262,280-302.

[2]Jordan J,Konstantinou K,O'Dowd J.Herniated lumbar disc.BMJ Clin Evid,2009:1118.

[3]Autio RA,Karppinen J,Niinimäki J,et al.Determinants of spontaneous resorption of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s.Spine (Phila Pa 1976),2006,31(11):1247-1252.

[4]Reips UD,Funke F.Interval-level measurement with visual analogue scales in Internet-based research: VAS Generator.Behav Res Methods.2008,40(3):699-704.

[5]李剑,祝元经.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定标准与康复标准.现代康复,2001,5(14):15-16.

[6]邓文毅.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与保守治疗的近期疗效观察.当代医学 ,2013(30):89-9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4.040

2015-10-19]

122500 辽宁省凌源钢城中心医院骨科

猜你喜欢

骶管椎板腰椎间盘
椎板间隙入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其术后疼痛的影响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查出骶管囊肿该怎么办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技术微创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全椎板切开复位技术治疗脊髓肿瘤
CT引导下靶位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
改良长效低浓度骶管阻滞用于药物中期引产43例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