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动脉闭塞相关因素

2016-03-07曾献忠冯谢琳马俊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4期
关键词:饮酒量百分比脑血管病

曾献忠 冯谢琳 马俊

3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动脉闭塞相关因素

曾献忠 冯谢琳 马俊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闭塞的相关因素。方法68例单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分为脑血管造影正常组36例,脑血管造影闭塞组32例,比较闭塞组与正常组的个人史及生化结果,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与颅内外动脉闭塞有关的相关因素。结果闭塞组淋巴细胞百分比(0.226044±0.0931203)、OR=0.000、P=0.004<0.05,白酒饮酒量(95.30±101.351)ml/d、OR=1.105、P=0.003<0.05,血红蛋白浓度(131.8889±11.52312)g/L、OR=0.933、P=0.018<0.05。单纯颅内段闭塞组的白酒饮酒量(93.33±103.280)ml/d、OR=1.013、P=0.013<0.05,与正常组的性别差异,χ2=0.600,P=0.493>0.05。结论相对于脑血管造影正常者,淋巴细胞百分比≤0.226044、白酒饮酒量≥95.30 ml/d、血红蛋白浓度≤131.8889 g/L等是脑动脉闭塞的独立相关因素;白酒饮酒量≥93.33 ml/d等是单纯颅内段脑动脉闭塞的独立相关因素。

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动脉闭塞;相关因素;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各地有关脑动脉闭塞的相关因素报道比较多[1],本文发现本地区饮酒量等为脑动脉闭塞的相关因素,与其他地区结果不同,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本院2007年11月~2014年3月的68例单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病历资料,男38例,女30例,年龄38~78岁,平均年龄(58.71±10.05)岁。其中脑血管造影正常组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39~77岁,平均年龄(56.97±10.58)岁;脑血管造影闭塞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38~78岁,平均年龄(58.11±10.05)岁,单纯颅内段闭塞18例(男12例,女6例),单纯颅外段闭塞6例,8例颅内外均有闭塞。

1.2方法 统计纳入患者的职业、吸烟史(年)、白酒饮酒史(年)、日均白酒饮酒量(ml、40~50°白酒)、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入院当天心电图(正常、异常)、血细胞分析、尿液检验、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入院时的血压。使用设备为Philips Optimus 1050 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依据北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内膜切除研究所定方法(NASCET)测量脑动脉狭窄程度[2],测量结果根据欧洲协作组(ECSG)制定的血管狭窄诊断标准[3],0级为正常组,含4级者为闭塞组。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正常组的淋巴细胞百分比、白酒饮酒量、血红蛋白、尿酸浓度分别为(0.300121±0.0940703)、(26.42±58.716)ml/d、(135.9677±15.80452)g/L、(283.2258±79.6152)μmol/L;闭塞组的分别为(0.226044±0.0931203)、(95.30±101.351)ml/d、(131.8889±11.52312)g/L、(295.0000±112.6202)μmol/L;两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塞组的平均饮酒史是(15.6037±15.36224)年。闭塞组淋巴细胞百分比OR=0.000、P=0.004<0.05,白酒饮酒量OR=1.105、P=0.003<0.05,血红蛋白浓度OR=0.933、P=0.018<0.05。相对于正常组,淋巴细胞百分比≤0.226044、日均白酒饮酒量≥95.30 ml/d、血红蛋白浓度≤131.8889 g/L、尿酸≥295.0000 μmol/L是脑动脉闭塞的独立相关因素。见表1。

2.2正常组的白酒饮酒量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分别为(26.42±58.716)ml/d、(2.6410±0.8793)mmol/L,单纯颅内段闭塞组的为(93.33±103.280)ml/d、(3.2193±0.7453)mmol/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颅内段闭塞组平均饮酒史为(13.0000±13.86156)年。单纯颅内段闭塞组的日均白酒饮酒量OR=1.013、P=0.013<0.05。白酒饮酒量≥93.33 ml/d、低密度脂蛋白≥3.2193 mmol/L是单纯颅内段脑动脉闭塞的独立相关因素。见表2。与正常组的性别差异,χ2=0.600,P=0.493>0.05。

表1 闭塞组的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表2 单纯颅内段闭塞组的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3单纯颅外段闭塞组、颅内外均有闭塞组分别与正常组比较,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未发现相关因素。

3 讨论

相对于以往把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而言,近期针对不同卒中亚型进行的研究更具临床意义[4]。本文就缺血性脑卒中脑动脉闭塞的可能相关因素进行研究,为临床在做DSA前判断脑动脉闭塞提供一定依据,并用这些依据来说服患者接受有风险的DSA检查。

本文脑动脉闭塞组的血红蛋白浓度比正常组低,但在正常范围内,说明血液相对稀释,不利于血栓形成,是脑动脉闭塞的保护因素。通过万方数据库搜索未发现类似报道。有报道急性脑血管病无论有无应急反应,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及其百分比均比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5],本文结果与之类似。

不同的炎症细胞对趋化因子的反应不同,淋巴细胞对趋化因子的反应较弱,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对趋化因子的反应较明显[6];一旦出现炎症反应,对趋化因子反应较弱的淋巴细胞所占百分比自然较低。有研究发现,急性心脑血管病患者,当其急性起病时,常常伴有血液中白细胞的增加,病情较重、并发症较多的患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明显升高;其他分类如淋巴细胞百分比等就相对较低。

本文发现饮40~50°白酒≥95.30 ml/d、平均饮酒15年是本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闭塞的独立相关因素,比其他脑卒中相关因素更突出,这应与不良饮酒习惯有关。

有研究发现颅内大动脉闭塞相关因素分为可干预和不可干预两大类,前者包括年龄、性别、种族等,后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吸烟、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等。之所以提出颅内大动脉闭塞,是考虑到DSA检查阴性也有可能存在微小血管闭塞。Amarenco认为,颅内大动脉闭塞性病变(LAICOD)的形成是环境和遗传等多种因素在不同环节长期作用的结果;这能解释为什么不同地区报道的相关因素不尽一致;同时由于纳入的分析因素和方法等不同报道的相关因素也不尽相同。本文同时发现饮40~50°白酒≥93.33 ml/d、平均饮酒13年是本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单纯颅内大动脉闭塞的独立相关因素,强于其他脑卒中相关因素;当去掉日均白酒饮酒量这一因素后方显现出低密度脂蛋白≥3.2193 mmol/L(高脂血症)为单纯颅内大动脉闭塞的独立相关因素,这更进一步说明酗酒是本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单纯颅内大动脉闭塞的特色、突出、高度相关因素,需要提醒本地居民戒酒。

Wong指出颅外动脉狭窄在欧美人群中更多见,而LAICOD在亚洲人群中更多见;Gorelick等认为在黄种人、黑人和女性中LAICOD更为多见;Williams等的研究显示,与男性相比,女性LAICOD患病率更高。本文发现单纯颅内段脑动脉闭塞18例,占闭塞组的56.25%,而单纯颅外段闭塞只占18.75%,与之符合。但本文单纯颅内段脑动脉闭塞组与正常组的性别无明显差异,与上述女性多见不一致,有可能是本地的特色,也有可能病例不足。

当去掉日均白酒饮酒量这一因素后,闭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是淋巴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浓度、饮酒史、尿酸。尿酸与脑动脉闭塞的相关性研究,崔光亮等报道通过DSA和(或)CT血管造影(CTA)诊断出脑动脉重度狭窄(闭塞)的脑缺血患者尿酸水平与非狭窄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文观点不一致;非通过DSA检查的报道比较多,如马春等2011年用经颅多普勒(TCD)、颈动脉超声发现尿酸是男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陈荣波等发现血清尿酸水平升高为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陶红苗等发现尿酸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亦是脑梗死患者颅内血管狭窄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实际上WHO早在1989年已经将高尿酸血症确定为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原因是血液中血尿酸水平升高可促进LDL-C的氧化和脂质的过氧化并伴有氧自由基生成增加,参与炎症反应,直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形成及发展。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脑卒中公认的相关因素,但是本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淋巴细胞百分比≤0.226044、饮40~50°白酒≥95.30 ml/d(平均饮酒15年)、血红蛋白浓度≤131.8889 g/L是脑动脉闭塞的独立相关因素;饮40~50°白酒≥93.33 ml/d(平均饮酒13年)是单纯颅内段脑动脉闭塞的独立相关因素。

总之,相对于脑血管造影正常者,淋巴细胞百分比≤0.226044、血红蛋白浓度≤131.8889 g/L、白酒饮酒量≥95.30 ml/d、尿酸≥295.0000 µmol/L是闭塞组的独立相关因素;低密度脂蛋白≥3.2193 mmol/L、饮酒量≥93.33 ml/d是单纯颅内段脑动脉闭塞的独立相关因素。

[1]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马荣,贾建平,邬英全.急性脑血管病外周血淋巴细胞、T细胞亚群变化的研究.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4,7(4):4-5.

[3]杨广华.病理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3.

[4]林志鸿,蔺佩鸿,康国强,等.血糖和血白细胞变化在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意义.临床急诊杂志,2010,11(1):4-5.

[5]陈思,谈颂,许予明.颅内大动脉闭塞性病变.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2,20(4):274-277.

[6]石明超,王守春.脑血管造影未见动脉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介入放射学杂志,2010,19(2):158-15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4.018

2015-10-29]

441800 湖北省老河口市第一医院

冯谢琳

猜你喜欢

饮酒量百分比脑血管病
饮酒量大,乳腺癌患病风险高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全球成年人饮酒量上升 中国人均饮酒量预计2030年超美国
普通照明用自镇流LED灯闪烁百分比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第17次中国脑血管病大会2017’通知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趋势攻略之趋势线:百分比线
临床运用中药治疗脑血管病常见问题及对策
环保车型最多的美国城市
公共艺术与百分比艺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