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政治生活》的“生活化”教学探讨

2016-03-07钟雯

师道·教研 2015年12期
关键词:政治生活讲授教学活动

钟雯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为高一政治学科下学期的教学内容,该课程安排了四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即公民的政治生活、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当代国际社会。仔细研究《政治生活》教学内容,其存在着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日常接触的事物相离较远的特点。因此,笔者建议在《政治生活》的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教学。

一、生活化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这个充满新兴科技的信息时代,微博、微信横空出世,大部分学生或多或少都能从这些大众媒体中接触到一些与《政治生活》有关联的事件,只是缺乏正规的理论知识,他们无法将其与《政治生活》知识相联系。那么这时只要教师设置合理的、学生所熟悉的问题情景,就能在一开始抓住学生的心,促使其主动的去听课、去探索。

例如,在讲授《政治生活》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的时候,笔者一开课便抛出问题:“当总统是全世界许多孩子的梦想,在座的同学你们有想过要当总统吗?”这时全班立刻轰然一笑,也有个别学生玩笑式回答道:“有。”抓住学生这一兴奋点,笔者再抛出另外的问题:“那么在中国要怎样才能成为总统(主席)呢?我们国家的政党制度又是如何的呢?它与其他国家的政党制度一样吗?”由于历史学科的教学中有涉及到这一方面的内容,因而问题抛出后,学生众说纷纭,而笔者并不急于给学生正确的答案,而是播放一则网络热播视频“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视频以当总统是全世界许多孩子的梦想,但各国的圆梦道路却大相径庭开头,逐一介绍各国领导人的产生机制,并通过生动活泼的卡通领导人形象讲述了习近平主席的扎实而漫长的选拔过程,将深刻、严肃的道理转变为生动、鲜活的故事,学生们看得全神贯注。通过视频,很好地降低了高一年龄阶段的学生社会经历与阅历不足而引起的思辨难度,也调动了学生了解我国政党制度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开展本节课的教学。

二、生活化活动,活跃课堂教学

生活化教学活动需要教师在认真研究教材、立足于大纲的基础上,搜集与生活相关的教学资料,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将问题巧妙地设计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教学。

例如,在讲授《政治生活》第八课《走进国际社会》的时候,笔者提供给学生课前的自学提纲:了解国际社会的构成;了解主权国家的分类、构成要素、基本权利、义务;了解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等等。带着这些自学提纲,笔者安排了学生小组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近来国际社会中的大事,形成“直播室”,在课堂上让学生直播其寻找到的关于国际社会的新闻,如马航370事件、韩国沉船事故等,并借用学生给出的新闻例子进行提问,引导学生分析探究,从而得出课本中的理论知识。

三、生活化提问,适时留有空白

教学提问应该是明确清晰的,面向全体学生,在充分考虑学生原有认识结构和知识贮备的基础上,在遵循认知规律的原则下提出的适中性问题。而将书本知识与学生具体的生活情境相联系而提出的生活化问题,则为最佳。

例如,在讲授《政治生活》第二课第二框《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时,笔者面向全体学生提出了:“高考改革方案公开征求意见后,你有没有意见?准备通过什么方式反映?如果你的意见被采纳,你有何感想?”这一系列层层递进的问题抛出后,学生对切身相关的高考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于是,本框题的重难点——“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和意义”——就迎刃而解了。

四、生活化回归,学以致用

生活化的教学,要让学生在校学会学习,走出校门可以利用校内学到知识继续学习自己需要的东西,为日后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例如,在讲授《政治生活》第二课第三框《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中关于村委会、居委会的相关知识时,笔者组织学生去参观当地的居委会,通过采访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工作,了解我国居委会如何进行基层群众民主自治的。在这个过程中还对当地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与居委会工作人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等。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现实教学中,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创造机会让学生走进生活,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生活化回归课本知识,才能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学以致用。

责任编辑邹韵文

猜你喜欢

政治生活讲授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我学习和讲授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经验和体会
新时期党内政治生态优化路径研究
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做到讲授“活”?
《政治生活》中几个难点问题的破解
巧抓主语归类设问5招玩转《政治生活》主观题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注重有效讲授 打造高效课堂